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斜角肌神经面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尹望平 陈德松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33-235,共3页
目的 探讨小斜角肌神经面的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64侧成人尸体的小斜角肌特别是小斜角肌神经面的形态进行了大体观察。结果 小斜角肌的出现率为 84.4%。其神经面 (小斜角肌和臂丛下干接触的界面 )可以分为 6种类型 :Ⅰ型... 目的 探讨小斜角肌神经面的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64侧成人尸体的小斜角肌特别是小斜角肌神经面的形态进行了大体观察。结果 小斜角肌的出现率为 84.4%。其神经面 (小斜角肌和臂丛下干接触的界面 )可以分为 6种类型 :Ⅰ型即全部为腱性者最多占 37% ;Ⅱ型其中央为腱性 ,两端为肌性 ;Ⅲ型的下 1/ 2为腱性 ,上 1/ 2为肌性 ;Ⅳ型的内侧 1/ 2为腱性 ,外侧 1/ 2为肌性 ;Ⅴ型的外侧为腱性 ,内侧为肌性 ;Ⅵ型全部为肌性。结论 腱性或部分腱性的小斜角肌神经面是臂丛神经受压的因素之一 ;神经面不同形态的腱性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斜角肌 神经 应用解剖学 临床意义 臂丛神经卡压
原文传递
骶骨骨折相关解剖形态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胡月正 范顺武 +1 位作者 方向前 陈剑 《浙江创伤外科》 2005年第3期143-146,共4页
目的拟通过黄种人S1~S4神经根及相应神经孔各径线和横截面积测量,以探讨骶骨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手术指征.方法骶骨标本取自健康成年人共15具,其中男性11具,女性4具;年龄27~48岁,平均32.6岁.用电子数显卡尺测量骶前孔和骶前神经根的各... 目的拟通过黄种人S1~S4神经根及相应神经孔各径线和横截面积测量,以探讨骶骨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手术指征.方法骶骨标本取自健康成年人共15具,其中男性11具,女性4具;年龄27~48岁,平均32.6岁.用电子数显卡尺测量骶前孔和骶前神经根的各径线;在对骶骨标本进行必要的解剖的基础上,显露骶椎间孔入口和骶前孔出口,以贺利氏印模材(通用型)获取横截面,利用Autocadr14平面软件测得骶椎间孔入口和骶前孔出口处横截面积以及相应部位骶神经的面积.用SPSS10.0对所测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从S1~S4,骶椎间孔入口部位骶神经面积分别约占该处骶前孔面积的40%、30%、20%、15%.而骶前孔出口部位骶神经面积分别占该处骶前孔面积的30%、20%、15%、15%.骶椎间孔入口的形状接近于椭圆形,而出口部位为近圆形;在骶椎间孔入口部位,S2、S3及S4神经横截面积约占S1的70%、25%、10%,而在骶前孔出口部位则约占S1的75%、30%、15%.硬膜囊终止节段,其中2例终止于S1椎体下缘,占13.3%;13例终止于S2椎体中部,占86.7%.结论骶骨骨折骶孔发生变形到一定程度,骶神经会受压而引发骶神经症状;同时,上位神经根受压的几率要比下位神经根高,神经根在骶椎间孔入口部位其横径和相应骶椎间孔比值较大,神经根在此部位更容易卡压.硬膜囊大部分终止于S2椎体后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骨折 解剖形态学 实验研究 相关 横截 骶前孔 椎间孔 健康成年人 神经根受压 积测量 手术指征 神经损伤 椎体中部 神经症状 椎体后缘 骨标本 神经 神经 硬膜囊 口部 神经 黄种人 通用型 印模材 出口处
下载PDF
基于三层BP神经网络的字符识别系统的实现 被引量:10
3
作者 朱正礼 《现代计算机》 2006年第10期93-95,共3页
介绍了基于三层BP神经网络的字符识别系统的实现。在VisualC++6.0开发环境下,采用BP神经网络开发的字符识别演示软件对于一定规范的字符能够正确检测识别,算法简单,易于实现。最后,探讨了BP神经网络算法与字符识别的优缺点。
关键词 BP神经 字符识别 VC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rⅥb区转移预测因素及rⅥa区、rⅥb区转移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文 程若川 +4 位作者 苏艳军 刁畅 马云海 钱军 张建明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07-1012,共6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病人右侧喉返神经(rRLN)深面(rⅥb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和PTMC病人rRLN浅面(rⅥa区)、rⅥb区淋巴结转移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72例PTMC病人资...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病人右侧喉返神经(rRLN)深面(rⅥb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和PTMC病人rRLN浅面(rⅥa区)、rⅥb区淋巴结转移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72例PTMC病人资料,根据rⅥb区是否转移分为两组,分析两组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应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rRLN深面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rⅥb区转移发生率为7.1%(55/772)。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P<0.001)、年龄(P=0.005)、肿瘤大小(P=0.018)、肿瘤位置(P=0.008)、腺外浸润(P<0.001)、左中央区+rⅥa区转移(P<0.001)、侧方淋巴结转移(LLNM)(P<0.001)、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P=0.035)、右侧肿瘤所在区域(P=0.014)、rⅥa区淋巴结转移(P<0.001)及其转移数量(P<0.001)、比率(P<0.001)均与rⅥb区转移相关,与多灶性(P=0.881)、右侧多灶(P=0.693)、合并桥本甲状腺炎(P=0.971)不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腺外浸润、rⅥa区转移、LLNM和右侧肿瘤区域是rⅥb区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临床病理学因素对PTMC rⅥa区转移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当rⅥa区转移淋巴结≥2枚和发生率>60%时,rⅥb区淋巴结转移风险分别升高8.4倍和10.9倍。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对rⅥb区高风险病人选择更为彻底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包含rⅥb区在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喉返神经淋巴结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rⅥb区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面神经功能评估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辰龙 何爱娟 +1 位作者 童华 于金超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3年第4期285-288,共4页
面神经的功能包括面肌运动、味觉、腺体分泌等,其解剖结构复杂,容易发生损伤形成面瘫。面瘫的诊疗涉及耳鼻喉科、整形外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等多个学科,学科之间的差异,诊疗技术的不同,产生了一批面神经功能评估系统。简单、统一、... 面神经的功能包括面肌运动、味觉、腺体分泌等,其解剖结构复杂,容易发生损伤形成面瘫。面瘫的诊疗涉及耳鼻喉科、整形外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等多个学科,学科之间的差异,诊疗技术的不同,产生了一批面神经功能评估系统。简单、统一、高效、准确地判断面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对面瘫诊疗以及预后评估尤为重要。本文系统分析了面神经功能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瘫:神经麻痹:神经功能:电生理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右侧喉返神经深面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姜琳 张艳 +2 位作者 郑伟慧 王可敬 韩春 《肿瘤学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428-432,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右侧喉返神经深面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资料,对所有患者的手术情况、临床病理参数、随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接受手术治疗患者191例,...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右侧喉返神经深面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资料,对所有患者的手术情况、临床病理参数、随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接受手术治疗患者191例,其中病理学诊断确诊右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54.9%,右侧喉返神经深面淋巴结转移率23.6%,右侧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率19.9%。单因素分析显示,右侧喉返神经深面淋巴结转移与性别(P=0.001)、肿瘤直径(1.0cm为界)(P<0.001)、是否包膜外侵犯(P<0.001)、是否喉返神经浅面淋巴结转移(P<0.001)、是否侧颈部淋巴结转移(P<0.001)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P=0.005)、肿瘤包膜外侵犯(P=0.020)、喉返神经浅面淋巴结转移(P=0.007)、侧颈部淋巴结转移(P=0.047)是喉返神经深面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男性、肿瘤有包膜外侵犯、喉返神经浅面淋巴结有转移、侧颈部淋巴结有转移的患者,在有效保护喉返神经及下极甲状旁腺的同时,建议清扫右侧喉返神经深面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喉返神经淋巴结
原文传递
面后静脉与面神经颞面干解剖关系研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文星 陈希哲 +2 位作者 侯军 李永明 周训银 《西南国防医药》 CAS 1997年第3期148-150,共3页
通过5具10侧成人尸体耳前区应用解剖学研究发现,面后静脉与面神经颞面干解剖关系恒定,以面后静脉为标志,解剖、分离并保护面神经,对颞下颌关节区及颧面部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后静脉 神经 解剖学结构
下载PDF
超长神经血管蒂肌瓣跨面游离移植术的配合
8
作者 刁秀琳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胸背神经 移植 背阔肌瓣移植 手术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