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6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视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徐永清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2年第3期193-195,共3页
关键词 研究 应用 神经血供 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神经皮瓣
下载PDF
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跃光 杨大平 赵玲辉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9-200,共2页
关键词 前臂 神经营养血管 应用解剖学 岛状皮瓣 神经皮瓣
下载PDF
神经皮瓣植入重建感觉功能11例报告
3
作者 范启申 王成琪 +4 位作者 周建国 郭德亮 李庆喜 曹斌 汉恒德 《人民军医》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8-29,共2页
感觉神经束植入皮瓣重建感觉功能是显微外科发展的一项新技术。我们自1987年1月始临床应用感觉神经束植入皮瓣11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神经移植 神经皮瓣 感觉功能
下载PDF
超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移位修复足底软组织皮肤缺损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自力 肖向阳 +3 位作者 严晓寒 王毅 赵桂香 程代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9-210,共2页
目的总结超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血供特点及修复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1月~2005年11月,临床应用3例,根据缺损部位大小、距离,保留外踝上7.5~8.5cm处直径较粗大的腓动脉肌间隔皮支(或胫后动脉肌皮支),并以此处作... 目的总结超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血供特点及修复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1月~2005年11月,临床应用3例,根据缺损部位大小、距离,保留外踝上7.5~8.5cm处直径较粗大的腓动脉肌间隔皮支(或胫后动脉肌皮支),并以此处作为皮瓣旋转点,在腘窝处设计超长的筋膜蒂皮瓣,功能皮瓣大小范围9.0cm×8.5cm^15.0cm×9.0cm,等腰三角形皮瓣大小为16.5cm×4.5cm。逆行移位修复足底处皮肤缺损,3例皮瓣筋膜蒂长度均在16cm以上。结果术后3例皮瓣均成活,创面修复效果好,随访1~6个月,伤肢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皮瓣感觉基本恢复,足底负重行走及耐磨功能正常。两点辨别觉6~9mm。结论保留位于外踝上7.5~8.5cm处较粗大的筋膜蒂穿支血管,切取位于腘窝处的逆行筋膜皮瓣,血供可靠,可修复较长距离的足底、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腓肠神经皮瓣 腓肠浅动脉肌间穿支 足底 修复
下载PDF
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修复 被引量:16
5
作者 宫旭 路来金 李雷刚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02-1204,共3页
目的探讨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修复方法及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0月,对36例足踝部皮肤缺损分别采用同侧外踝上皮瓣或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其中男35例,女1例。年龄6~62岁,平均38岁。损伤原因:机器伤12例,车祸伤22例,感染1例,冻伤... 目的探讨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修复方法及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0月,对36例足踝部皮肤缺损分别采用同侧外踝上皮瓣或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其中男35例,女1例。年龄6~62岁,平均38岁。损伤原因:机器伤12例,车祸伤22例,感染1例,冻伤1例。其中急诊行皮瓣修复24例,12例于伤后7 d^1个月手术,修复部位包括足背、足跟、前足和内、外踝,皮肤缺损范围5 cm×4 cm^20 cm×10 cm。其中外踝上皮瓣15例15个皮瓣,切取皮瓣范围5 cm×4 cm^15 cm×8 cm;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21例22个皮瓣,切取皮瓣范围6 cm×4 cm^20 cm×10 cm。就其术后疗效及两种皮瓣的成活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外踝上皮瓣完全成活10个,完全坏死3个,尖端部分坏死2个。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完全成活21个,其中3个尖端出现表皮坏死;1个在术中即出现动脉供血不足,改行其他方法修复。术后经3周~6个月随访,两种皮瓣修复后的疗效相似,皮肤质地、厚度与足踝部相接近,皮瓣的痛、触觉为S0~S1。修复足跟跖侧的两种皮瓣术后均较臃肿,皮瓣与跟骨之间存在滑动,皮瓣表面出现压迫性表皮坏死。结论外踝上皮瓣适用于内外踝部、足背近侧等距皮瓣供区较近的部位,皮肤缺损面积相对较小的创面;对于缺损较大或距离踝关节较远的足部创面,应采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但有踝关节动脉网破坏严重时需谨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部 逆行腓肠神经皮瓣 外踝上皮瓣 修复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杰 郑怀仁 +4 位作者 刘锴 袁海胜 刘羽 李亚君 李海霞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5-116,共2页
目的总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1月-2006年10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15~54岁,平均31.5岁。创面外露时间5d~6个月,均... 目的总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1月-2006年10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15~54岁,平均31.5岁。创面外露时间5d~6个月,均伴有骨关节、肌腱、神经、血管或钢板外露。15例创面伴不同程度感染。皮肤缺损范围3.5cm×3.0cm~10.0cm×6.5cm。切取皮瓣范围6cm×5cm~11cm×8cm,皮瓣血管蒂长6~15cm,蒂宽4~5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所有患者获随访6个月~3年,皮瓣色泽、弹性均正常,无臃肿,外观良好,大部分恢复了保护性感觉。供区愈合良好,足功能恢复良好,行走正常,可弹跳,踝关节功能正常。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血运良好,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可有效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皮瓣 足踝部 软组织缺损 修复
下载PDF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动脉血供与静脉回流 被引量:10
7
作者 吴农欣 徐永清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7年第2期96-99,共4页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借助于皮神经周围及其内部血管网的血液循环为成活基础的一种新型皮瓣,由Bertelli(1991)和Masquelet(1992)首先报道.他们分别称其为“neurocutaneous flap”(皮神经皮瓣)和“neurocutaneous island flap”(...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借助于皮神经周围及其内部血管网的血液循环为成活基础的一种新型皮瓣,由Bertelli(1991)和Masquelet(1992)首先报道.他们分别称其为“neurocutaneous flap”(皮神经皮瓣)和“neurocutaneous island flap”(皮神经岛状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静脉回流 动脉血供 神经岛状皮瓣 FLAP 神经皮瓣 血液循环 血管网
下载PDF
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0
8
作者 黄飞 吴水培 +3 位作者 申屠刚 俞立新 王胜华 金浙滔 《解剖与临床》 2005年第2期122-123,共2页
目的:探讨带拇背侧桡或尺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的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利用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101例;同时将皮瓣内皮神经与受区内指神经行外膜吻合,重建受区感觉。结果:101例中,9... 目的:探讨带拇背侧桡或尺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的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利用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101例;同时将皮瓣内皮神经与受区内指神经行外膜吻合,重建受区感觉。结果:101例中,97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完全坏死,3例皮瓣部分坏死;经吻合神经后,皮瓣能恢复部分感觉。结论:该皮神经皮瓣手术操作简单,皮瓣外形好,部分皮瓣能恢复感觉,是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软组织缺损 神经营养血管 岛状皮瓣修复 背侧 神经营养血管蒂 神经皮瓣 临床效果 内皮神经 部分坏死 手术操作 吻合 受区
下载PDF
“皮神经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有关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2
9
作者 何葆华 宋建良 严晟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神经皮瓣 解剖学 基础研究 动脉供血
原文传递
臀上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骶尾部褥疮 被引量:11
10
作者 徐永清 朱跃良 +9 位作者 李军 郭远发 陆声 范新宇 徐小山 唐辉 马涛 丁晶 汤逊 林月秋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9-30,共2页
目的 观察臀上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的效果.方法从2005年5月至2009年12月,临床上对12例骶尾部褥疮采用臀上肌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褥疮面积最大15 cm×30 cm,最小5 cm×8 cm,皮瓣最大面积17 cm×32 cm,最小10&... 目的 观察臀上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的效果.方法从2005年5月至2009年12月,临床上对12例骶尾部褥疮采用臀上肌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褥疮面积最大15 cm×30 cm,最小5 cm×8 cm,皮瓣最大面积17 cm×32 cm,最小10×12 cm.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活,褥疮治愈.术后最长随访时间为4年,最短为半年,平均为2.5年.随访发现皮瓣血运良好,褥疮无复发.结论 臀上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切取简单,是修复骶尾部褥疮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褥疮 臀上皮神经皮瓣 移植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彭立军 王晓东 +2 位作者 李玉前 李宏斌 张建华 《临床骨科杂志》 2010年第2期171-173,共3页
目的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探讨不同的小隐静脉处理方法对皮瓣成活率的影响。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29例29足;切取皮瓣面积:7 cm×6cm~12 cm×8 cm;皮瓣血管蒂长8~17 cm... 目的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探讨不同的小隐静脉处理方法对皮瓣成活率的影响。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29例29足;切取皮瓣面积:7 cm×6cm~12 cm×8 cm;皮瓣血管蒂长8~17 cm,蒂宽3~4 cm。结果皮瓣移位后小隐静脉不处理组2例、远端结扎组2例发生了静脉危象,经保守治疗后,各有1例出现约1/4皮瓣坏死;而静脉剥离组和静脉吻合组均无静脉危象和皮瓣坏死现象发生。皮瓣全部成活。29例均获随访,时间4个月~3年,皮瓣色泽、弹性均正常,无臃肿,外观良好,踝关节功能基本正常。大部分恢复了保护性感觉,两点辩别觉为12~16 mm。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运良好,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可有效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皮瓣 踝损伤
下载PDF
多功能组合架联合腓肠神经皮瓣修复胫骨下段开放性骨折 被引量:10
12
作者 石展英 赵良军 +3 位作者 李百川 胡居正 汤晓正 熊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7-197,215,共2页
高能量创伤所致的小腿下段骨折多呈开放性,软组织挫伤严重,临床上处理较为困难。自2007年2月以来应用多功能组合架联合腓肠神经皮瓣修复胫骨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1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腓肠神经皮瓣修复 开放性骨折 胫骨下段 多功能 高能量创伤 软组织挫伤 小腿下段 骨折患者
下载PDF
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皮瓣在足踝创面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郭铁芳 杨大平 +1 位作者 韩雪峰 徐学武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81-682,共2页
关键词 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皮瓣足跟踝关节创面修复
下载PDF
抗生素骨水泥填塞联合腓肠神经皮瓣治疗慢性跟骨骨髓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4
作者 郝光亮 张强 +4 位作者 谷铭勇 张贵春 张永先 曹学成 蔡锦方 《临床外科杂志》 2018年第8期631-633,共3页
目的分析慢性跟骨骨髓炎者应用抗生素骨水泥填塞和腓肠神经皮瓣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慢性跟骨骨髓炎病人30例,均行抗生素骨水泥填塞和腓肠神经皮瓣联合治疗,对临床疗效、伤口愈合时间进行观察,并对治疗前后足踝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目的分析慢性跟骨骨髓炎者应用抗生素骨水泥填塞和腓肠神经皮瓣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慢性跟骨骨髓炎病人30例,均行抗生素骨水泥填塞和腓肠神经皮瓣联合治疗,对临床疗效、伤口愈合时间进行观察,并对治疗前后足踝功能进行比较。结果病人总有效率为96.67%,后伤口的愈合时间>28天、14~28天、≤14天所占比例分别为3.33%、33.33%和63.33%;治疗后病人AOFAS功能、疼痛和对线评分分别为(85.40±4.25)分、(86.45±5.30)分和(87.75±6.60)分,治疗前分别为(52.26±1.12)分、(50.30±2.15)分和(53.60±2.4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健康评分明显增高(P<0.05);病人住院时间为(15.20±3.06)天,复发率为0.00。结论慢性跟骨骨髓炎应用抗生素骨水泥填塞和腓肠神经皮瓣联合治疗,可使病人功能和肢体外形恢复正常,缩短手术后伤口的愈合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跟骨骨髓炎 腓肠神经皮瓣 抗生素骨水泥填塞 足踝功能
下载PDF
接力腓肠外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逆行腓肠神经皮瓣供区 被引量:8
15
作者 宋达疆 李赞 +2 位作者 周晓 池征璘 周鑫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63-1366,共4页
目的探讨接力腓肠外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逆行腓肠神经皮瓣供区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12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0例,女2例;年龄14~52岁,平均23.4岁。轮辐伤7例,交通事故伤5例。左足7例,右足5例。创... 目的探讨接力腓肠外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逆行腓肠神经皮瓣供区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12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0例,女2例;年龄14~52岁,平均23.4岁。轮辐伤7例,交通事故伤5例。左足7例,右足5例。创面范围10 cm×4 cm^12 cm×6 cm。病程2~84 h,平均26.2 h。采用逆行腓肠神经皮瓣修复创面,供区采用接力腓肠外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移位修复;腓肠神经皮瓣切取范围为11 cm×5 cm^13 cm×7 cm,腓肠外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切取范围为7 cm×4 cm^10 cm×6 cm。结果术后所有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未发生血管危象、切口裂开和明显肿胀等情况。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12.4个月。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小腿功能未见明显影响,颜色及外观轮廓自然。结论接力腓肠外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逆行腓肠神经皮瓣供区,能避免小腿供区植皮,减小供区损伤,是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部缺损 腓肠神经皮瓣 腓肠外侧动脉 接力皮瓣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邻健指侧血管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患指侧皮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纪磊 霍华春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年第3期302-303,共2页
目的研究邻健指侧血管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患指侧皮软组织缺损的解剖及应用后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邻健指侧血管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患指侧皮软组织缺损并骨外露创面患者11例。结果 11例皮瓣术后成活,1例术后2 d皮瓣苍白,因指体肿胀经处理蒂部... 目的研究邻健指侧血管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患指侧皮软组织缺损的解剖及应用后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邻健指侧血管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患指侧皮软组织缺损并骨外露创面患者11例。结果 11例皮瓣术后成活,1例术后2 d皮瓣苍白,因指体肿胀经处理蒂部拆除缝线血运改善,结痂愈合;术后11例患指均保留手指受伤后现有手指长度,手指皮肤耐磨性、感觉、外观及活动度均恢复良好,皮瓣及植皮区一期愈合。结论邻健指侧血管神经营养皮瓣技术相对其他皮瓣修复简单易行,恢复患指缺损局部皮肤感觉、外观,术后效果明显,患者痛苦轻,无需二次手术实施,具有临床应用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健指侧血管神经皮瓣 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 手部皮瓣
原文传递
三种皮瓣治疗小腿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孙喜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794-1796,共3页
创伤修复是整个外科领域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小腿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薄,骨、肌肉位置较浅,极易受外伤且外伤后软组织缺损常合并有骨折,骨、关节、肌腱外露,一直是修复重建外科较为棘手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随着显微外科的开展,吻合血管的... 创伤修复是整个外科领域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小腿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薄,骨、肌肉位置较浅,极易受外伤且外伤后软组织缺损常合并有骨折,骨、关节、肌腱外露,一直是修复重建外科较为棘手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随着显微外科的开展,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肌皮瓣和肌骨皮瓣获得了发展^[1]。进入新世纪,皮瓣的外科治疗方法纷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皮瓣 小腿足踝部 软组织缺损 游离皮瓣
原文传递
3种方法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卢家灵 杨庆达 +3 位作者 卢建国 张智钊 梁波 梁大喜 《广西医学》 CAS 2013年第11期1487-1490,共4页
目的观察3种方法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探讨手指皮肤缺损皮瓣修复的合理方法和适应证。方法 93例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分别应用髂腹部带蒂皮瓣(髂腹皮瓣组,27例)、掌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带蒂皮瓣(皮神经皮瓣组,41例)、游离改良... 目的观察3种方法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探讨手指皮肤缺损皮瓣修复的合理方法和适应证。方法 93例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分别应用髂腹部带蒂皮瓣(髂腹皮瓣组,27例)、掌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带蒂皮瓣(皮神经皮瓣组,41例)、游离改良第一趾蹼皮瓣(游离皮瓣组,25例)3种皮瓣修复。比较3种疗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93例中有74例皮瓣及所有供区均Ⅰ期愈合,29例移植皮瓣术后出现肿胀、淤血。3种术式手术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游离皮瓣组手术时间最长,术后并发症最少,皮瓣愈合、感觉功能恢复最好(P<0.05)。髂腹部皮瓣及游离皮瓣患者远期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游离皮瓣修复临床效果较好;腹部皮瓣修复简便,但感觉功能恢复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皮肤缺损 外科皮瓣 修复 髂腹皮瓣 游离皮瓣 神经皮瓣
下载PDF
应用VSD技术和腓肠神经皮瓣逆行转移治疗严重的足踝部损伤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爱民 曲家富 +3 位作者 曹利海 高建华 李绍光 王良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72-74,共3页
选择50例严重足外伤骨外露患者,对感染皮肤缺损先行清创及封闭负压引流(VSD)治疗1—3个疗程,后期应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逆行移位修复足部的皮肤缺损骨外露,并且术中对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进行处理。结果发现,经VSD治疗后,患者感染... 选择50例严重足外伤骨外露患者,对感染皮肤缺损先行清创及封闭负压引流(VSD)治疗1—3个疗程,后期应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逆行移位修复足部的皮肤缺损骨外露,并且术中对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进行处理。结果发现,经VSD治疗后,患者感染均得到控制,骨外露创面有部分肉芽生长,其余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新鲜,触之易出血,行细菌培养均阴性。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位后,1例皮瓣远端1/4坏死伤口感染外,其余均无感染发生,皮瓣均成活,恢复大部分感觉。认为封闭负压吸引可以控制感染、免除换药、刺激肉芽组织生长,为腓肠神经皮瓣移植提供良好的条件。腓肠神经皮瓣能为足部皮肤缺损提供很好的覆盖和足部耐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负压吸引 腓肠神经皮瓣 严重 足外伤
下载PDF
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部缺损26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贾晓川 刘振武 +1 位作者 刘利 颜继英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4年第1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的同时,将皮瓣内的腓肠神经近端与腓浅神经进行端侧接合,重建皮瓣感觉。术后随访,测试皮瓣痛觉... 目的:探讨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的同时,将皮瓣内的腓肠神经近端与腓浅神经进行端侧接合,重建皮瓣感觉。术后随访,测试皮瓣痛觉、两点辨别觉。结果本组26例皮瓣均成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术后随访8个月~5年,皮瓣弹性好,感觉恢复良好。结论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运良好,手术操作简便安全,皮瓣感觉恢复好,可有效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皮瓣 足跟部 修复 营养血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