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20调控人乳牙牙髓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定向分化 被引量:3
1
作者 邓轩 阳芳 +1 位作者 唐西清 赵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3329-3335,共7页
背景:研究发现miR-20在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及炎症牙周膜干细胞的成骨分化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在牙髓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分化中的调节功能尚未完全阐明。目的:探讨miR-20调控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诱导人乳牙牙髓干细胞向神经元样... 背景:研究发现miR-20在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及炎症牙周膜干细胞的成骨分化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在牙髓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分化中的调节功能尚未完全阐明。目的:探讨miR-20调控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诱导人乳牙牙髓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分化的机制。方法:从人脱落乳牙中分离纯化乳牙牙髓干细胞并进行神经诱导分化,观察诱导分化期间细胞形态变化,检测Nestin、NSE、miR-20、BMP2的表达。将乳牙牙髓干细胞分为如下5组: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序列)、miR-20 mimic组(转染mi R-20模拟物48 h)、mi R-20 inhibitor组(转染miR-20抑制物48 h)、通路抑制剂组(骨形态发生蛋白通路抑制剂处理细胞10 d)、联合组(转染mi R-20模拟物并且在转染后24 h在培养基中添加通路抑制剂处理细胞10 d)。各组乳牙牙髓干细胞在神经诱导分化第12天,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BMP2、BMPR2、Nestin和NSE的m RNA和蛋白水平,免疫荧光染色观察Ⅲβ-tubulin的表达,高尔基染色检测神经元细胞树突棘数目。结果与结论:①乳牙牙髓干细胞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Nestin表达在分化期间先增高后降低,NSE、mi R-20和BMP2表达水平逐渐升高;②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i R-20 mimic组BMP2、BMPR2、Ⅲβ-tubulin、Nestin和NSE水平上调并且诱导神经元树突棘生成;而miR-20inhibitor组和通路抑制剂组BMP2、BMPR2、Ⅲβ-tubulin、Nestin和NSE蛋白表达下调并抑制神经元树突棘生成;骨形态发生蛋白通路抑制剂能逆转miR-20对乳牙牙髓干细胞神经分化的诱导。③上述结果表明,mi R-20能够通过激活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从而诱导乳牙牙髓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牙牙髓干细胞 神经元细胞 miR-20 神经诱导分化 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 Ⅲβ-tubulin 神经元细胞树突棘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丁羟茴醚诱导幼儿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 被引量:1
2
作者 师红 季泽娟 刘福云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0年第3期287-290,共4页
目的:探讨幼儿骨髓间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及神经细胞的方法及生物学特征,为临床利用骨髓间质干细胞或/和造血干细胞治疗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及其它神经系统疾病奠定基础。方法:取健康幼儿骨髓分离纯化骨髓间质干细胞,在α-MEM... 目的:探讨幼儿骨髓间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及神经细胞的方法及生物学特征,为临床利用骨髓间质干细胞或/和造血干细胞治疗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及其它神经系统疾病奠定基础。方法:取健康幼儿骨髓分离纯化骨髓间质干细胞,在α-MEM培养基(含20%胎牛血清,2 mmol/L谷氨酰胺,100 U/ml盘尼西林,100 mg/ml链霉素,25 ng/ml两性霉素B)中进行无分化培养,将传代细胞用丁羟茴醚(ButylatedHydroxyanisole,BHA)诱导,诱导剂是无血清DMEM培养基:含2%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150μMBHA。结果:骨髓间质干细胞经过7 d体外诱导,大约有55%的细胞发生形态学变化,最初是胞体变圆,随后延展出长长的神经丝并相互交织成网,免疫组化结果表明这些细胞beta-微管蛋白Ⅲ(β-tublinⅢ)和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阳性。结论:儿童骨髓间质干细胞在合适的诱导剂作用下体外可定向分化成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为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及其它神经系统疾病自体骨髓移植实验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细胞 神经诱导分化 干细胞 丁羟茴醚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神经元诱导分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出晓军 程飚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0年第2期108-109,124,共3页
增加具有完整功能的种子细胞数目及提高其定向分化能力一直是组织工程研究的重要课题。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诸多优点在成体干细胞研究中备受青睐,有望成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新成员。该文就神经组织工程中ADSC生物学特性、获取与培... 增加具有完整功能的种子细胞数目及提高其定向分化能力一直是组织工程研究的重要课题。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诸多优点在成体干细胞研究中备受青睐,有望成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新成员。该文就神经组织工程中ADSC生物学特性、获取与培养、成神经元分化能力及其与生物支架的相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诱导分化 组织工程
下载PDF
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腓骨肌萎缩症2K家系的GDAP1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覃梨 杨灿洪 +3 位作者 吕田明 李兰英 宗丹丹 伍月颖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探讨一个腓骨肌萎缩症(CMT)家系的分子遗传发病机制。方法抽取家系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目标外显子捕获及二代测序技术对先证者的65个候选基因进行基因突变筛查,并对可疑基因进行Sanger测序验证。采用多序列比对分析基因序列的... 目的探讨一个腓骨肌萎缩症(CMT)家系的分子遗传发病机制。方法抽取家系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目标外显子捕获及二代测序技术对先证者的65个候选基因进行基因突变筛查,并对可疑基因进行Sanger测序验证。采用多序列比对分析基因序列的保守性,利用PolyPhen-2、PROVEAN和SIFT三种软件进行突变基因功能预测。用PyMOL-1软件对突变基因的蛋白质结构进行分子模拟。结果先证者GDAP1基因第3外显子检测出1个未见报道的杂合错义突变[c.371A>G(p.Y124C)]。先证者母亲及弟弟均检出该杂合突变,而其父亲未检测到该突变。多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位于GDAP1蛋白的第124位的酪氨酸具有高度保守性。三种预测软件预测该突变均为有害突变。分子结构模拟结果显示突变体在124位的氨基酸残基与周围氨基酸残基的相互作用力减弱,影响蛋白整体的稳定性。结论 GDAP1基因突变可能与该AD-CMT家系发病有关,新发现的c.371A>G突变(p.Y124C)扩展了GDAP1基因的突变谱,但其确切发病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萎缩症2K型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神经节苷脂诱导分化相关蛋白1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腓骨肌萎缩症2K型临床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戴星旭 付俊 +5 位作者 王朝霞 左越焕 刘婧 张巍 吕鹤 袁云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2-296,共5页
目的报道2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腓骨肌萎缩症2K型(autosomal recessive 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 2K, AR-CMT2K)患者的临床和病理改变特点。方法例1为9岁女童,抬脚费力6年,小腿肌萎缩、跟腱挛缩3年。例2为8岁男童,出现抬脚... 目的报道2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腓骨肌萎缩症2K型(autosomal recessive 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 2K, AR-CMT2K)患者的临床和病理改变特点。方法例1为9岁女童,抬脚费力6年,小腿肌萎缩、跟腱挛缩3年。例2为8岁男童,出现抬脚费力、跟腱挛缩、小腿肌萎缩3年,伴随近端无力2年。例1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为48.1 m/s,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下降46%;例2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为47.6 m/s,CMAP下降69%。对2例患儿进行腓肠神经活体组织检查和靶向基因二代测序检查。结果2例患儿腓肠神经的有髓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8 407个/mm2和7 714个/mm2,直径大于8 μm的有髓神经纤维比例分别为2.6%和0。2例患儿均可见小有髓神经纤维再生簇结构,例1可见薄髓鞘有髓神经纤维,例2可见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局部折叠以及不典型洋葱球样结构,电镜下可见轴索内线粒体聚集。2例患儿均存在神经节苷脂诱导分化相关蛋白1基因的致病性突变,其中例1为c.466G〉A(p.A156T)和c.767A〉G(p.H256R)复合杂合突变,例2为c.767A〉G和c.845G〉A(p.R282H)复合杂合突变。结论AR-CMT2K可以在儿童早期伴发跟腱挛缩,腓肠神经的病理改变以大直径有髓神经纤维丢失为主,伴轴索内线粒体分布异常以及髓鞘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科-马里-图斯病 遗传 突变 周围神经 神经节苷脂诱导分化相关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