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3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马神经元再生及可塑性与抑郁症 被引量:21
1
作者 孙奕 张志珺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07年第3期144-147,共4页
抑郁症的病因假说很多,近来"海马神经可塑性障碍假说"从细胞水平诠释了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本文从神经元再生与神经可塑两个方面展开,探讨两者参与抑郁症的可能机制。
关键词 抑郁症 神经再生 神经可塑
下载PDF
尼美舒利对慢性应激大鼠抑郁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曹莉莎 叶云 +1 位作者 罗文 王继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90-895,共6页
目的:观察尼美舒利对慢性应激大鼠抑郁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方法建立大鼠抑郁模型。在造模完成后,尼美舒利(3,6,12 mg·kg-1)和氟西汀(3 mg·kg-1)灌胃给药,qd,连续21 d。旷场试验,强迫游泳,高架... 目的:观察尼美舒利对慢性应激大鼠抑郁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方法建立大鼠抑郁模型。在造模完成后,尼美舒利(3,6,12 mg·kg-1)和氟西汀(3 mg·kg-1)灌胃给药,qd,连续21 d。旷场试验,强迫游泳,高架十字迷宫检测大鼠的行为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大鼠海马的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含量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合葡萄糖氧化酶-DAB-硫酸镍铵呈色法研究大鼠海马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抑郁组大鼠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次数降低(P<0.01),静止不动的时间较正常组增加(P<0.01),进入开臂的次数及停留时间百分率明显缩短(P<0.01),进入高架十字迷宫总次数明显减少(P<0.01)。海马的IL-1β、TNF-α和IL-6含量升高(P<0.05),海马NGF、BDNF阳性细胞表达强度低。与抑郁组比较,尼美舒利3,6,12mg·kg-1给药组,大鼠抑郁样行为明显改善,并呈剂量依赖型。另外尼美舒利12 mg·kg-1对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与氟西汀相当。尼美舒利3,6,12 mg·kg-1给药组大鼠海马组织IL-1β、TNF-α和IL-6含量降低,氟西汀组IL-1β含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含量明显下降(P<0.01),IL-6含量下降(P<0.05)。尼美舒利3,6,12 mg·kg-1组NGF和BDNF细胞阳性表达增高,并呈剂量依赖性。尼美舒利6 mg·kg-1和12 mg·kg-1组NGF的平均光密度与抑郁组有明显差异(P<0.05)。尼美舒利12 mg·kg-1组海马BDNF平均光密度值与抑郁组有差异(P<0.05)。氟西汀组NGF和BDNF与正常组表达一致。结论:尼美舒利对CUMS大鼠的抑郁行为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增加神经可塑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美舒利 抑郁 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应激 细胞因子 炎症反应 神经生长因子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可塑
原文传递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神经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高文慧 徐梦 +4 位作者 马青 杨菲 陈雪 张慧明 唐民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78-388,共11页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神经可塑性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雄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复方血栓通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及步长脑心通胶囊组。每组又随机分为1、7、14 d 3个观察时...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神经可塑性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雄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复方血栓通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及步长脑心通胶囊组。每组又随机分为1、7、14 d 3个观察时间点,独立成组(n=10)。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CAO)制备模型,假手术组只进行麻醉和血管分离,不进行结扎和栓塞。灌胃给药,每天1次。通过神经功能评分、胶布移除、前肢力量测定实验,评估小鼠神经功能障碍情况;通过监测小鼠死亡率,观察小鼠健康状况。采用尼氏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缺血区皮层神经元形态及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突触素(Syn)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脑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因子-3(NT-3)含量,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脑缺血再灌注组小鼠有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运动功能障碍(P<0.05),死亡率高,缺血区周边组织尼氏体着色变浅,出现空泡,排列稀疏,GAP-43、Syn表达减弱,NGF、BDNF、NT-3含量升高。与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复方血栓通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小鼠神经功能障碍均有恢复,小鼠死亡率降低,尼氏体着色变深、空泡减少、排列更紧密,GAP-43、Syn表达增强,NGF、BDNF、NT-3含量升高,其中复方血栓通胶囊低剂量组效果显著(P<0.05)。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可能通过促进GAP-43、Syn表达并提高神经营养因子含量、从而诱导轴突再生,提高神经可塑性,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血栓通胶囊 神经可塑 脑缺血再灌注 神经营养因子 小鼠
原文传递
脑机智能哲学与意识问题
4
作者 李忠伟 《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7,共12页
脑机智能是通过脑机接口实现的结合生物脑智能和机器智能的智能系统。该系统捕捉人脑的神经活动信号,并由人工智能进行解码,以控制仿生肢体、生成语音或执行其他操作。同时,人工智能根据生物的状态、环境、任务和需求生成对生物身体与... 脑机智能是通过脑机接口实现的结合生物脑智能和机器智能的智能系统。该系统捕捉人脑的神经活动信号,并由人工智能进行解码,以控制仿生肢体、生成语音或执行其他操作。同时,人工智能根据生物的状态、环境、任务和需求生成对生物身体与大脑的刺激,旨在恢复或增强知觉、行为和情感。然而,当前的脑机智能虽然能够实现一些基本功能,但尚未实现真正可靠的意识体验,也未能帮助主体获得完整的自主感和能动感。在考虑橡胶手错觉、幻肢体验等意识错觉、神经可塑性的科学原理以及延展性的心灵与意识的哲学洞见的基础上,脑机智能能够实现可靠的意识体验和自主感。此外,采用多模态控制信号和反馈,以及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控制和反馈,能够使脑机智能在功能上更加强大,并且能够提供更真实的意识体验和更强烈的自主感和能动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智能 身体图示 神经可塑 意识 自主感
原文传递
脊髓损伤后神经修复与再生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李鹏飞 高枫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1年第1期92-95,共4页
脊髓损伤常导致患者出现永久性的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目前尚无有效的神经恢复和治疗方法。神经元再生能力低、神经系统重塑难和髓鞘再生能力弱是其恢复困难的主要因素。本文对神经元生长,神... 脊髓损伤常导致患者出现永久性的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目前尚无有效的神经恢复和治疗方法。神经元再生能力低、神经系统重塑难和髓鞘再生能力弱是其恢复困难的主要因素。本文对神经元生长,神经系统重塑,脊髓再生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脊髓损伤后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 神经可塑 髓鞘
下载PDF
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38
6
作者 王睿 黄树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32-1336,共5页
抑郁症因其病因不清、致病因素复杂、发病机制不详,一直是神经科学领域的一个难题。近年来,国内外对抑郁症的研究方兴未艾,并在发病机制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进展。文中从神经生化研究、神经内分泌研究、神经可塑性研究等方面对抑郁症的... 抑郁症因其病因不清、致病因素复杂、发病机制不详,一直是神经科学领域的一个难题。近年来,国内外对抑郁症的研究方兴未艾,并在发病机制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进展。文中从神经生化研究、神经内分泌研究、神经可塑性研究等方面对抑郁症的发生机制主流假说进行简单阐述,以拓宽对抑郁症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神经生化 神经内分泌 神经可塑
下载PDF
抑郁症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9
7
作者 奚耕思 张武会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4-71,共8页
概述了抑郁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抑郁症患者存在前额叶皮质、下丘脑、海马和杏仁核等相关脑区的功能紊乱现象,单胺递质和谷氨酸及其受体、P物质、神经肽、神经营养因子和精氨酸加压素是参与抑郁症发生的重要物质;性激素等也与抑郁症发生... 概述了抑郁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抑郁症患者存在前额叶皮质、下丘脑、海马和杏仁核等相关脑区的功能紊乱现象,单胺递质和谷氨酸及其受体、P物质、神经肽、神经营养因子和精氨酸加压素是参与抑郁症发生的重要物质;性激素等也与抑郁症发生相关联.抑郁症患者大脑相关功能区的形态结构出现改变,前额叶皮质体积和细胞数量减少,海马结构发生改变,功能受到影响,由此揭示了抑郁症发生与神经可塑性紧密相关.抑郁症发生有着复杂的生理、病理原因,与遗传因素、机体生活的环境和个人认知等都有关系,对抑郁症的研究应综合各方面因素,从行为到分子层面揭示其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神经内分泌 神经递质 神经可塑
下载PDF
急性卒中后吞咽困难的评估与神经可塑性 被引量:65
8
作者 张翠梅 曾进胜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4年第4期271-273,共3页
急性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高达50%,其中部分由单侧大脑半球损害引起。临床上评估吞咽困难的方法主要有床边评估和荧光影像直视检查,后者被认为是金标准。由于存在神经可塑性,90%的卒中后吞咽困难可自行恢复,但吞咽困难最终会影响患... 急性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高达50%,其中部分由单侧大脑半球损害引起。临床上评估吞咽困难的方法主要有床边评估和荧光影像直视检查,后者被认为是金标准。由于存在神经可塑性,90%的卒中后吞咽困难可自行恢复,但吞咽困难最终会影响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卒中 吞咽困难 神经可塑 预后 发生机制
下载PDF
细胞因子与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5
9
作者 王东林 林文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72-574,共3页
关键词 细胞因子 单胺类神经递质 HPA轴 神经可塑 抑郁症
下载PDF
耳鸣中枢化机制与临床诊疗 被引量:57
10
作者 黄治物 吴皓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22-225,共4页
耳鸣是耳科临床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其确切机制尚不明确,普遍认为耳鸣是由耳蜗病变的异常活动导致或触发的,然而,对慢性顽固性耳鸣耳蜗(外周)机制很难解释持续产生的耳鸣感觉。本文提出耳鸣中枢化机制:源于外周听觉系统损伤后导致异常神... 耳鸣是耳科临床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其确切机制尚不明确,普遍认为耳鸣是由耳蜗病变的异常活动导致或触发的,然而,对慢性顽固性耳鸣耳蜗(外周)机制很难解释持续产生的耳鸣感觉。本文提出耳鸣中枢化机制:源于外周听觉系统损伤后导致异常神经活动对中枢的长期刺激(包括耳鸣的刺激),被中枢界定为不良刺激,由于听觉中枢可塑性的存在,因而,外周异常信号输入后,中枢首先要对外周输入信号进行适应,中枢为了适应这些不良刺激,在对不良刺激活动产生适应性变化过程中,可能导致相应的神经元的突触活动异常,最终逐渐引起大脑皮层某些区域(如听皮层)突触超微结构的改变并出现功能重组,这种可塑性变化可能使耳鸣持续存在,导致耳鸣源于耳蜗而存在于中枢,即耳鸣被逐渐中枢化。文中最后阐述并讨论了基于耳鸣中枢化机制的临床耳鸣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听觉中枢 神经可塑 大脑皮层
原文传递
抑郁症相关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4
11
作者 尹一淑 刘军莲 +3 位作者 王佳平 朱元兵 李勇枝 卢卫红 《医学综述》 CAS 2022年第12期2368-2372,共5页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发病原因不详,致病因素复杂,治愈率低而自杀率高。临床针对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也形成了许多病机假说,其中最经典的为单胺类神经递质假说,其在抑郁症发病机制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局限性较大。...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发病原因不详,致病因素复杂,治愈率低而自杀率高。临床针对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也形成了许多病机假说,其中最经典的为单胺类神经递质假说,其在抑郁症发病机制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局限性较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失调假说、神经营养因子假说、炎症因子假说等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阐明抑郁症的形成。另外,还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神经可塑性假说认为抑郁症的产生与海马神经可塑性失调密切相关。了解各种主流假说可能有助于找到抑郁症的关键致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发病机制 病机假说 神经可塑
下载PDF
慢性疼痛与抑郁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12
作者 闻洁曦 邢国刚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36-440,共5页
慢性疼痛可能导致抑郁的发生,抑郁症患者往往伴有慢性疼痛或疼痛加剧的症状。本文就慢性疼痛与抑郁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从疼痛与情绪共同涉及的大脑结构、神经回路以及与神经相关的化学物质等方面阐述了慢性疼痛与抑郁可能具有的共同神经... 慢性疼痛可能导致抑郁的发生,抑郁症患者往往伴有慢性疼痛或疼痛加剧的症状。本文就慢性疼痛与抑郁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从疼痛与情绪共同涉及的大脑结构、神经回路以及与神经相关的化学物质等方面阐述了慢性疼痛与抑郁可能具有的共同神经生物学机制,并对慢性疼痛与抑郁症的治疗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抑郁 负性情绪 神经回路 神经可塑
下载PDF
卒中后认知功能康复与神经可塑性 被引量:45
13
作者 尹义臣 陈卓铭 杜志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71-474,共4页
关键词 神经可塑 功能康复 卒中后 中枢神经系统 认知 system 神经纤维联系 神经细胞再生 脑功能重组 信息交流 脑功能区 神经结构 神经网络 胼胝体 半球间 右大脑 皮质下 形态学 CNS
下载PDF
脑卒中上肢康复:手脑感知与手脑运动 被引量:44
14
作者 贾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85-389,共5页
脑卒中手功能康复指利用各种手功能康复评估手段,提供康复策略,以降低疾病带来的致残率[1],最大限度地恢复手功能。其康复的主要机制为神经可塑性和功能重组。手在大脑中央前回、中央后回占据大面积投影,因此脑卒中的病变部位常累及手... 脑卒中手功能康复指利用各种手功能康复评估手段,提供康复策略,以降低疾病带来的致残率[1],最大限度地恢复手功能。其康复的主要机制为神经可塑性和功能重组。手在大脑中央前回、中央后回占据大面积投影,因此脑卒中的病变部位常累及手部皮层控制区,导致手部功能障碍,故手功能康复是脑卒中康复的重要环节[2]。手的感觉异常和运动功能减退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功能障碍[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前回 手功能康复 中央后回 脑卒中康复 神经可塑 功能障碍 上肢康复 感觉异常
下载PDF
老年执行功能的认知可塑性和神经可塑性 被引量:42
15
作者 杜新 陈天勇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71-1480,共10页
执行衰退假说认为执行功能的特异性衰退是引起认知年老化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老年人的执行功能及其相关脑区(主要为前额叶)存在可塑性,通过训练执行功能的衰退可得到缓解,且相关脑区的激活水平、脑容量或神经递质都可... 执行衰退假说认为执行功能的特异性衰退是引起认知年老化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老年人的执行功能及其相关脑区(主要为前额叶)存在可塑性,通过训练执行功能的衰退可得到缓解,且相关脑区的激活水平、脑容量或神经递质都可发生改变;部分研究还发现执行功能训练对其它认知能力有一定的迁移效应。这些发现对于认知年老化理论的继续探索和认知干预研究的实践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行功能 老年人 认知可塑 神经可塑 迁移效应
下载PDF
梓醇上调GAP-43表达伴随局灶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 被引量:36
16
作者 祝慧凤 万东 +2 位作者 罗勇 谢鹏 徐晓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31-1236,共6页
目的观察滋阴中药地黄的主要活性成分梓醇对局灶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及缺血周围区大脑皮质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梓醇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剂量分别为1、5、10mg.kg... 目的观察滋阴中药地黄的主要活性成分梓醇对局灶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及缺血周围区大脑皮质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梓醇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剂量分别为1、5、10mg.kg-1)和胞二磷胆碱(剂量为0.4g.kg-1)对照组,每组6只。采用开颅电凝右侧大脑中动脉的方法制备局灶脑缺血模型。造模后6h,经腹腔注射首次给予梓醇进行干预,每天1次,连续7d。给药前及术后1、4、7及15d分别评定各组大鼠姿势反射及肌力变化,并在术后15d断头取脑,制备脑片和脑组织匀浆,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缺血周围区大脑皮质GAP-43蛋白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梓醇高、中剂量治疗组姿势反射及肌力恢复明显优于模型组、生理盐水组和胞二磷胆碱组,且梓醇各剂量治疗组缺血周围区GAP-43蛋白表达比其它实验组明显上调(P<0.05)。结论梓醇可上调脑缺血大鼠缺血周围区皮质GAP-43表达,促进轴突再生,加速其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醇 脑缺血 神经可塑 生长相关蛋白-43
下载PDF
丰富康复训练与神经可塑性 被引量:38
17
作者 孙咏虹 吴冰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7期635-637,共3页
神经可塑性是指神经系统对外界环境刺激可做出适应性改变的特性。神经可塑性的理论研究最早开始于脑卒中后的功能恢复。脑卒中后的运动功能恢复主要出现在数周或数月内,通常归因于脑神经的可塑性。已证实将丰富环境和一般康复训练相结... 神经可塑性是指神经系统对外界环境刺激可做出适应性改变的特性。神经可塑性的理论研究最早开始于脑卒中后的功能恢复。脑卒中后的运动功能恢复主要出现在数周或数月内,通常归因于脑神经的可塑性。已证实将丰富环境和一般康复训练相结合的丰富康复训练可以使大脑达到最佳的功能恢复。如何掌握丰富康复训练的时机和持续时间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可塑 丰富环境 康复训练 综述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的生物学活性 被引量:35
18
作者 宁娜 陈乃宏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4-30,共7页
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GS)是一类含唾液酸的糖鞘脂,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各组织细胞膜上,尤其在胎儿和新生儿的脑中高浓度存在,因此被认为与神经细胞的分化、神经树突的伸长、突触的形成有重要关系,较早的研究就已发现外源性施加神经节... 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GS)是一类含唾液酸的糖鞘脂,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各组织细胞膜上,尤其在胎儿和新生儿的脑中高浓度存在,因此被认为与神经细胞的分化、神经树突的伸长、突触的形成有重要关系,较早的研究就已发现外源性施加神经节苷脂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再生和突触的形成。随着合成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发现神经节苷脂不仅与神经系统的发育、老年痴呆、帕金森症等神经退行性疾患有密切关系,而且与肿瘤的发病过程也有一定的联系,由此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对近年国际上对神经节苷脂在生物学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从突触可塑性、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三方面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 神经可塑 阿尔采末病 帕金森病 肿瘤
下载PDF
抑郁症的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19
作者 郭雨欣 邢国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7-60,共4页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其核心症状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还可能出现睡眠障碍、反复自杀念头等。据WHO统计,目前全球约有1.21亿抑郁症患者,每年有850,000人的死亡与抑郁相关。抑郁症的遗传率约为30%~40%.
关键词 抑郁症 单胺 基因-环境相互作用 神经发生 神经可塑
下载PDF
头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20
作者 李薇 林丹 +1 位作者 邹忆怀 崔方圆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5期128-132,共5页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升高,偏瘫是其最常见的后遗症,早期康复、恢复肢体功能是治疗重点。头针已广泛用于卒中后偏瘫的治疗,疗效确切,但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从调节神经递质、促进脑功能重塑、改善神经电生理、改善脑部血液供应、促进神...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升高,偏瘫是其最常见的后遗症,早期康复、恢复肢体功能是治疗重点。头针已广泛用于卒中后偏瘫的治疗,疗效确切,但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从调节神经递质、促进脑功能重塑、改善神经电生理、改善脑部血液供应、促进神经修复、减轻炎症反应6个方面对近年来头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相关研究做一综述,并对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头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针 缺血性脑卒中 偏瘫 神经可塑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