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4篇文章
< 1 2 10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中国新名词的思想史意义发微——兼谈对于“一般思想史”之认识 被引量:57
1
作者 黄兴涛 《开放时代》 2003年第4期70-82,共13页
近代中国的新名词,作为一个整体,一直是语言学的研究范畴,其实它也应该成为历史学者所自觉关注的对象。本文从近代中国新名词与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现代性变革的历史关系入手,并结合已有的研究实践,尝试着揭示了近代中国新名词形成、... 近代中国的新名词,作为一个整体,一直是语言学的研究范畴,其实它也应该成为历史学者所自觉关注的对象。本文从近代中国新名词与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现代性变革的历史关系入手,并结合已有的研究实践,尝试着揭示了近代中国新名词形成、传播之丰富微妙的思想史意义——特别是其“一般思想史”意义。同时还阐述了对于“一般思想史”的独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近代 思想史 思维方式 价值观 现代性 新词语 名词 双音节 多音节 “一般思想史” 重商思潮 《民族自觉与符号认同》 社会风尚 社会心理
原文传递
民初社会风尚的演变 被引量:18
2
作者 胡绳武 程为坤 《近代史研究》 1986年第4期136-162,共27页
民初是一个急剧变化的历史时期,在社会风尚方面也是如此。辛亥革命的风暴,不仅猛烈地冲击了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及其意识形态,也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
关键词 社会风尚 辛亥革命 意识形态 上层建筑 历史时期 日常生活 封建社会 地冲击 也是如此 风暴
原文传递
土家族织锦纹样初探 被引量:22
3
作者 田少煦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2期90-93,共4页
土家织锦,是土家族传统的民间工艺品,本民族语称之为“西兰卡普”。土家锦现存120余种图案纹样。这些纹样以它鲜明的艺术特色在我国各民族织锦中独树一帜。 土家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其纹样不仅反映了各个时期的社会风... 土家织锦,是土家族传统的民间工艺品,本民族语称之为“西兰卡普”。土家锦现存120余种图案纹样。这些纹样以它鲜明的艺术特色在我国各民族织锦中独树一帜。 土家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其纹样不仅反映了各个时期的社会风尚与民族习俗,而且熔进了土家人民对生活的追求和对大千世界的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织锦 图案纹样 艺术特色 土家织锦 民间工艺品 西兰卡普 社会风尚 民族织锦 民族习俗 锦纹
下载PDF
明代养济院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兴亚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3期49-59,共11页
如何抚恤孤老残疾之人,为我国历代封建王朝所注重。时至明代,以朱元璋为首的领导集团,在谋求治国安民策略中,总结了前人抚恤孤老残疾人的经验教训,不仅责令各州县设立专门机构养济院收养孤老残疾之人,而且对养济对象、办法以及经费来源... 如何抚恤孤老残疾之人,为我国历代封建王朝所注重。时至明代,以朱元璋为首的领导集团,在谋求治国安民策略中,总结了前人抚恤孤老残疾人的经验教训,不仅责令各州县设立专门机构养济院收养孤老残疾之人,而且对养济对象、办法以及经费来源,均作有具体规定,并将其载入《大明律》中。后继者,也屡下养老恤孤之诏,责令地方官府修举养济之实政,并且针对抚恤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研究对策,寻求解决办法。具体地考察明代养济院各项制度及其实施情况,评估其利弊,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明代关于抚恤贫老残疾人的主张与实践,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明代国家兴办的福利事业及社会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济院 古今图书集成 州县 朱元璋 大明律 嘉靖 社会风尚 封建王朝 县志 明政府
下载PDF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工匠精神培育 被引量:19
5
作者 陈建录 袁会晴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9-72,共4页
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创业教育与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紧密相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说明工匠精神已成为国家意志和教育共识,也为我们进一步... 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创业教育与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紧密相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说明工匠精神已成为国家意志和教育共识,也为我们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劳模精神 工匠 创新型国家战略 培育 高校 教育现代化 社会风尚
原文传递
青少年公民责任感建设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世保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4-36,共3页
“八荣八耻”的精辟概括,导向鲜明,内涵深邃,提出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要求,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新发展。坚持社会... “八荣八耻”的精辟概括,导向鲜明,内涵深邃,提出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要求,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新发展。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关键是对荣辱的认知和行为的自觉。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层次要求是责任感,具体讲就是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目前,在青少年中加强公民责任感建设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责任感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青少年 基本道德规范 中国传统美德 责任行为 荣辱观 社会风尚
下载PDF
五伦观念的再认识 被引量:17
7
作者 景海峰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57,共7页
In Confucian ethics,the idea of "wu lun"(five types of human relations)serves as the scaffolding for the whole moral system.As the guideline for moral cultivation,the conception of wu lun is intended to regu... In Confucian ethics,the idea of "wu lun"(five types of human relations)serves as the scaffolding for the whole moral system.As the guideline for moral cultivation,the conception of wu lun is intended to regulat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maintain good social customs.The origin of this idea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pre-Qin periods,while its more sophisticated form appeared in Han Dynasty thanks to the philosophical elaborations by the Confucians in the Dynasty.In the following two thousand years,this Confucian idea has been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ocial life of Chinese people as a cardinal value of the moral code.With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 and the decl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wu lun and other Confucian values were challenged,subverted and even consigned to oblivion.After the social changes and the influx of ideas in the past over one hundred years,especially the recent development that has taken place in less than two decades,the idea of wu lun,along with other central values of Chinese culture calls for re-evalutions and re-interpret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认 人际关系网络 儒家思想 核心价值 伦理意义 伦理观念 道德系统 社会风尚
原文传递
诚信在召唤——对中学生诚信教育的一些思考 被引量:11
8
作者 梅秋华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3年第7期49-50,共2页
诚信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社会问题 ,对中学生进行诚信道德教育已势在必行 ,努力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渊博的知识 ,又有高尚的人格 ,关键在于有效的教育方式。对中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离不开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努力 ,尤其学校起着不可估量... 诚信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社会问题 ,对中学生进行诚信道德教育已势在必行 ,努力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渊博的知识 ,又有高尚的人格 ,关键在于有效的教育方式。对中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离不开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努力 ,尤其学校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本文就中学生的诚信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诚信道德教育 人格 学校氛围 社会风尚 家庭教育
下载PDF
以上海为例看晚清时期社会生活方式及观念的变迁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长莉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5-112,共8页
晚清时期 ,上海的商业化、城市化生活环境变化 ,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动 ,出现了如洋货流行、从商之风、尊卑失序、女子走上社会、追求享乐等新社会风尚 ,导致传统伦理衰坏 ,同时也孕育产生了近代市场意识、近代工商观念、社会平等观... 晚清时期 ,上海的商业化、城市化生活环境变化 ,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动 ,出现了如洋货流行、从商之风、尊卑失序、女子走上社会、追求享乐等新社会风尚 ,导致传统伦理衰坏 ,同时也孕育产生了近代市场意识、近代工商观念、社会平等观念、功利主义及肯定人欲、自由的近代伦理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方式 近代观念 上海 社会风尚
下载PDF
明清时期陕西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社会风尚的嬗递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晓虹 郑召利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1999年第3期39-43,91,共6页
关键词 明清时期 社会风尚 商品经济发展 经济的发展 农业社会 西北地区 时空差异 社会风气 陕西 商业活动
下载PDF
明清小说中的妓女与爱情贞节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奉戬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26,共8页
身为妓女失去了肉体的贞节,但她们受整个社会风尚的影响向往贞节,于是就决心将自己的爱情只给一个男人,宁死不易,以此来弥补她们在贞节问题上的心理缺憾。她们自己给自己套上了爱情贞节的枷锁,这对妇女的伤害比理学套给妇女的贞节枷锁... 身为妓女失去了肉体的贞节,但她们受整个社会风尚的影响向往贞节,于是就决心将自己的爱情只给一个男人,宁死不易,以此来弥补她们在贞节问题上的心理缺憾。她们自己给自己套上了爱情贞节的枷锁,这对妇女的伤害比理学套给妇女的贞节枷锁实则更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贞节 爱情 明清小说 妓女 社会风尚 妇女 缺憾
下载PDF
略论晚清北京社会风尚的变化及其特点 被引量:11
12
作者 孙燕京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3年第4期101-110,共10页
晚清时期北京社会风尚与全国一样呈现新旧杂陈的特点。在西方文化影响下渐次发生趋新的时间 ,比之东南沿海地区略显滞后 ,然一旦发生速度即相当快 ,对全国有一定的昭示作用。就风尚整体而言 ,不变的东西多于变的东西 ,变化的部分也不都... 晚清时期北京社会风尚与全国一样呈现新旧杂陈的特点。在西方文化影响下渐次发生趋新的时间 ,比之东南沿海地区略显滞后 ,然一旦发生速度即相当快 ,对全国有一定的昭示作用。就风尚整体而言 ,不变的东西多于变的东西 ,变化的部分也不都是一变从新。趋新风尚局限于官吏和新知识阶层。晚清北京风尚的变化一直延伸至民国以及更晚近的历史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北京 社会风尚 生活方式
下载PDF
对我国公益广告发展现状和前景的思考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东东 《中国报业》 2006年第11期63-65,共3页
公益广告是一种不以赢利为目的的特殊广告。我们一般将那些不同于商业广告,旨在引起公众对某些社会问题的关注、支持或倡导某种社会事业和社会风尚,促进社会进步的广告称为公益广告。
关键词 广告发展 公益广告 现状 商业广告 社会问题 社会风尚 社会事业 社会进步
下载PDF
咸乾士风及其才调歌诗 被引量:9
14
作者 罗时进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2-119,共8页
咸通、乾符 ( 86 0— 879)二十年间是唐诗发展的一个特殊的阶段。其时世风奢靡 ,士风放诞 ,人际情感斑驳而狂乱 ,诗人们大量创作情爱诗 ,“今体才调歌诗”汇成一股大潮 ,在五音繁会的唐音中成为极富新鲜感和刺激力的余响。这些才调歌诗 ... 咸通、乾符 ( 86 0— 879)二十年间是唐诗发展的一个特殊的阶段。其时世风奢靡 ,士风放诞 ,人际情感斑驳而狂乱 ,诗人们大量创作情爱诗 ,“今体才调歌诗”汇成一股大潮 ,在五音繁会的唐音中成为极富新鲜感和刺激力的余响。这些才调歌诗 ,真爱内蕴不足 ,艺术上也缺少月锻季炼 ,而颇多放诞和谐趣、俗情和俗态。从一定意义上说 ,咸乾才调歌诗的涌现 ,表明了文学创作重心下移对传统诗歌创作观念的解构。诗人们认同了娱乐性而非载道和唯美性的价值取向 ,实际上已将诗从言志的本位推向了与娱情的歌、词相连的边缘。这种边缘化的倾向既有深刻的时代背景 ,也是唐代诗文化自身运动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咸乾时期 社会风尚 士人 风气 才调歌诗
原文传递
金融危机背景下师范生就业危机及其应对策略 被引量:12
15
作者 叶云明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19,共2页
温家宝总理强调:国家将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改革和扶持力度,把最优秀的学生吸引到师范院校来,把最有才华的学生培养成人民教师,在全社会树立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状况如何与“把最优秀的学生吸引到师范院校来”密切相... 温家宝总理强调:国家将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改革和扶持力度,把最优秀的学生吸引到师范院校来,把最有才华的学生培养成人民教师,在全社会树立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状况如何与“把最优秀的学生吸引到师范院校来”密切相关,与作为“关系国家长远发展和子孙后代的大事”的教育密切相关,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问题已成为我们高师院校亟待关注的焦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就业危机 高等师范院校 师范生 师范类毕业生 学生培养 社会风尚 温家宝总理
原文传递
我国教师地位的历史检视与现实思考 被引量:9
16
作者 邵燕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 2006年第6期66-68,共3页
关键词 教师地位 教育史 社会风尚 演进过程 尊师重教 中国
下载PDF
论家风 被引量:11
17
作者 曾钊新 《社会科学辑刊》 1986年第6期37-40,共4页
家风又叫门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繁衍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作风、生活方式、传统习惯、道德规范和为人处世之道的总和。恩格斯说:“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 家风又叫门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繁衍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作风、生活方式、传统习惯、道德规范和为人处世之道的总和。恩格斯说:“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页)这就是说,处在不同发展阶段上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家庭,对社会的发展不是无关紧要的。相反,它是影响着历史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家庭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必然使我们想到家风在社会风尚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家庭成员 生活资料 再生产 家庭关系 住房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风尚 家风 历史进程
下载PDF
十九世纪中叶上海租界社会风尚与民间生活伦理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长莉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63-70,共8页
一、问题的提出:民间生活伦理 儒家世俗伦理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关系是当今学术界关注的一个课题。所谓世俗伦理或称民间伦理,乃对人们的日常行为具有心理约束力的伦理观念。触发这一讨论契机的是对韦伯关于宗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理论的再思... 一、问题的提出:民间生活伦理 儒家世俗伦理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关系是当今学术界关注的一个课题。所谓世俗伦理或称民间伦理,乃对人们的日常行为具有心理约束力的伦理观念。触发这一讨论契机的是对韦伯关于宗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理论的再思考。但是,立足于中国近代历史的实际进程来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租界 生活伦理 社会风尚 正统教化 伦理观念 《申报》 民间生活 中国近代化 十九世纪 世俗伦理
原文传递
试论明代贞节观的嬗变 被引量:2
19
作者 董倩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53-55,共3页
本文通过对明代早、中、晚期妇女贞节观的演变论述,揭示了在明代三纲五常仍为束缚人们思想的绳索,即使晚明出现一股人文主义思潮,封建纲常对人性的扼杀并没有丝毫减弱,特别是妇女更是受到严重的迫害和摧残。
关键词 贞节观 封建纲常 社会风尚
下载PDF
锻造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被引量:9
20
作者 朱振林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11,共3页
主持人话语:教育是立国之本,随着经济改革、政治改革的深化,中国的教育改革也随之进入了攻坚阶段。国家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完善人格的人才,中华民族能否重新崛起于大国之林,取决于人才的质量。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 主持人话语:教育是立国之本,随着经济改革、政治改革的深化,中国的教育改革也随之进入了攻坚阶段。国家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完善人格的人才,中华民族能否重新崛起于大国之林,取决于人才的质量。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经历了管理体制改革、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社会转型、国际竞争日渐激烈等诸多冲击的高等教育,正在阵痛中思考、摸索,寻找提升自己、走出困境的道路。大学的精神气质和教育理念是大学的灵魂,对人才培养的影响至为深远。大学如何建设自己独有的精神气质和文化氛围,表面上是一个务虚的话题,实则关联着高等教育的理念、目标走向以及功能定位等。教育必须担负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责任,而不能仅仅是培养考试机器或者传授谋生手段。目前社会弥漫的功利主义的氛围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不可避免地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大学生存的危机,面对这一潜在的危机,我们必须认识到高校校园文化精神建设的紧迫性。更进一步讲,"校园文化"在大家的理解中可能仅仅是现有教育体系的一种看似重要、实则无关痛痒的补充,如果换一种方式来看,上述的校园文化我们并不缺乏,我们迫切需要的是"文化校园",即贯穿整个高教体系核心的一种理念和精神,它不是可有可无、游离于教育体系核心之外的内容,而正是高等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主导性的文化精神、大学精神。"文化校园",这不是简单的"词序"颠倒,而是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文化的内涵的根本转变,从根本上说,是大学文化本质的真正回归。文化校园的范畴主张一种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校园文化建设。本次笔谈围绕着"校园文化理念与大学精神"这一主题,试图对高校建设独特的文化精神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文化建设 大学精神 精神品格 社会风尚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