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基歇尔笔下的中国形象——兼论形象学对欧洲早期汉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
张西平
|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2
|
文学批评与作家文化形象的建构 |
岑雪苇
|
《浙江学刊》
CSSCI
|
2001 |
4
|
|
3
|
自我形象的映照——《镜花缘》中的“他者”形象透视 |
袁盛财
|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3
|
|
4
|
《大唐西域记》中的印度人形象 |
朱蕴秋
王立欣
|
《沈阳大学学报》
CAS
|
2005 |
2
|
|
5
|
《往五天竺国传》中的印度人形象 |
朱蕴秋
申美兰
|
《沈阳大学学报》
CAS
|
2005 |
1
|
|
6
|
16世纪葡萄牙游记《中国志》中的中国形象 |
熊文莉
|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5 |
1
|
|
7
|
千幻万化 难离其宗——《镜花缘》的异国形象分析 |
袁盛财
|
《新余高专学报》
|
2003 |
1
|
|
8
|
从《关山飞渡》和《与狼共舞》看印第安人形象的嬗变 |
朱肖红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9
|
朝鲜使臣笔下的明代通州 |
杨昕
|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1
|
|
10
|
宋代域外行记形塑“他者”形象之策略——以使金行记为中心 |
阮怡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6 |
0 |
|
11
|
关于麦当劳的文化遐想 |
孟华
|
《神州学人》
|
1999 |
0 |
|
12
|
西方传统中国形象的“他者”建构与文学反转——以笛福的中国书写为中心 |
管新福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6
|
|
13
|
比较文学视域下竹枝词中的云南少数民族形象书写 |
罗杰
|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6
|
|
14
|
从变异学的角度重新审视异国形象研究 |
曹顺庆
张莉莉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6
|
|
15
|
精神的乌托邦——试论叶芝创作中的拜占庭形象 |
何林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9 |
5
|
|
16
|
侵华文学中的“他者”和日本女作家的战争观——以林芙美子《运命之旅》为例 |
王劲松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5
|
|
17
|
日本近代文学中的“苦力”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
郑颖
|
《大连大学学报》
|
2023 |
0 |
|
18
|
当代华裔美国作家笔下的“中国形象”——以汤亭亭的《女勇士》为例 |
褚蓓娟
李朝畅
|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3
|
|
19
|
中岛敦作品中的中国古代文人形象——以《山月记》《弟子》《李陵》为例 |
王雅麒
陈婷婷
|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2
|
|
20
|
“诱惑”的女人,无奈的“自愿”——美国朝鲜战争小说中的韩国妓女和吧女形象 |
朴玉明
|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