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乡村重构 被引量:465
1
作者 龙花楼 屠爽爽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63-576,共14页
快速城镇化进程驱动中国乡村地域发生巨大变化。乡村重构,即为适应乡村内部要素和外部调控的变化,通过优化配置和有效管理影响乡村发展的物质和非物质要素,重构乡村社会经济形态和优化地域空间格局,以实现乡村地域系统内部结构优化、功... 快速城镇化进程驱动中国乡村地域发生巨大变化。乡村重构,即为适应乡村内部要素和外部调控的变化,通过优化配置和有效管理影响乡村发展的物质和非物质要素,重构乡村社会经济形态和优化地域空间格局,以实现乡村地域系统内部结构优化、功能提升以及城乡地域系统之间结构协调、功能互补的过程。本文在界定乡村重构的概念内涵,构建基于"要素—结构—功能"演变助推乡村重构的理论框架基础上,从空间重构、经济重构、社会重构视角探讨了乡村重构的实现路径,并着眼于服务当前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解决城乡转型发展进程中乡村地域系统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了未来中国乡村重构研究需重点关注的内容。最后,就现有旨在促进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引导性战略和政府干预性政策及其在实践操作中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展开批判性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重构 乡村发展转型 乡村地域系统 要素—结构—功能 空间重构 经济重构 社会重构 乡村地理学
原文传递
理解直播:按照传播逻辑的社会重构——试析媒介化视角下直播的价值与影响 被引量:52
2
作者 喻国明 杨嘉仪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19,共8页
当前大热的直播本质上是基于自身媒介特性之于社会的一种改造性力量,是以传播逻辑对文化和社会产生的一种重新建构。本文以媒介化范式考察直播的社会实践特性及其关键要素,并探讨直播在社会互动中赋予商业与社会媒介化的新秩序与新规则... 当前大热的直播本质上是基于自身媒介特性之于社会的一种改造性力量,是以传播逻辑对文化和社会产生的一种重新建构。本文以媒介化范式考察直播的社会实践特性及其关键要素,并探讨直播在社会互动中赋予商业与社会媒介化的新秩序与新规则。直播经由交流空间的延伸与个体行动维度的扩展,极大模糊了日常生活与媒介生活的界限,并以此逻辑建构新的惯习与规范。具体地说,借助同步、互动、全通道的媒介特性,人际传播中的非理性因素通过符号化互动在直播中得到复现与强化,直播电商以富有临场感与便利性的消费场景促进价值变现。而在直播的媒介化影响下,人与人传播的空间距离和表达门槛的消弭使个体的行动边界得到扩展,自由度进一步提升,这将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多样性与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 媒介化理论 传播逻辑 社会重构
原文传递
历史记忆与社会重构——以清末民初“绅权”变异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30
3
作者 王先明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23,共20页
清末民初的乡村社会—权力处于频繁变动与重构之中。乡村社会—权力结构变动固然蕴含着社会结构变动、利益主体重构的复杂因由,但对于传统绅士的"历史记忆"本身,却也在社会结构或权力结构的重建过程中,产生着潜在的却是不容... 清末民初的乡村社会—权力处于频繁变动与重构之中。乡村社会—权力结构变动固然蕴含着社会结构变动、利益主体重构的复杂因由,但对于传统绅士的"历史记忆"本身,却也在社会结构或权力结构的重建过程中,产生着潜在的却是不容低估的影响。关于绅士阶层不同的"集体记忆",不仅呈现出不同利益主体的"选择性记忆"或"失忆",而且这种"历史记忆"也成为重构的社会权力和利益关系的"社会认同"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绅 权绅 历史记忆 社会重构
原文传递
上海郊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人口再分布和社会重构 被引量:12
4
作者 朱宝树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7-54,共8页
上海郊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人口再分布 ,主要呈现城市人口郊区化扩散与农村人口城市化集聚同时加快推进、城乡人口扩散 -集聚流高强度辐合于近郊地带等特点 ;这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重构过程。本文利用 2 0 0 0年人口普查数据 ,对浦东新区... 上海郊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人口再分布 ,主要呈现城市人口郊区化扩散与农村人口城市化集聚同时加快推进、城乡人口扩散 -集聚流高强度辐合于近郊地带等特点 ;这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重构过程。本文利用 2 0 0 0年人口普查数据 ,对浦东新区街镇社区人口的社会重构现象作了多侧面的分析 ,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郊区 城乡一体化 人口再分布 社会重构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社会重构——以上海为例的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朱宝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7-104,共8页
城市人口郊区化扩散流、郊区农村人口城市化集聚流以及外来人口流,高强度辐合汇集于市郊新建城区或城乡结合部,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再分布的一大重要特点,由此导致城市近郊社区人口社会重构问题悄然凸现。近郊社区人口社会重构反映... 城市人口郊区化扩散流、郊区农村人口城市化集聚流以及外来人口流,高强度辐合汇集于市郊新建城区或城乡结合部,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再分布的一大重要特点,由此导致城市近郊社区人口社会重构问题悄然凸现。近郊社区人口社会重构反映于人口来源、人户关系、受教育程度、经济活动构成等方面。人口社会重构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二元结构和城市化滞后。对城市人口郊区化、农村城市化、外来流动人口等诸多问题,都不能孤立地看待,而是亟需从社会重构的角度做综合性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城市化 社会 上海 人户关系 受教育程度 经济活动构成 二元社会结构 社会重构 外来流动人口 上海
下载PDF
从社会重构到社区培育:农村治理现代化的制度逻辑 被引量:9
6
作者 马光川 林聚任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0-136,共7页
为摆脱中国农村社会长期面临的"社会原子化危机"与"循环的陷阱"两大困境,"后发外生"的中国农村现代化作出了重构农村治理结构的制度选择。受国内外形势及形势判断裹挟,中国农村治理自初级社、高级社直至... 为摆脱中国农村社会长期面临的"社会原子化危机"与"循环的陷阱"两大困境,"后发外生"的中国农村现代化作出了重构农村治理结构的制度选择。受国内外形势及形势判断裹挟,中国农村治理自初级社、高级社直至人民公社制度的确立与巩固,表现出明显的"运动型"变迁特性;各农村治理主体之间的多重制度博弈又使得"乡政村治"自身,因治理主体的参与程度、诉求而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农村社区化的发展,特别是"政府购买服务"以及社会网格化管理的兴起与发展,农村治理现代化开始呈现出人本原则回归、一元框架等制度新理念,创新了社会网格化管理新手段。通过长时段的梳理,从农村治理的制度设计、制度实践、制度后果与制度演进入手,研究旨在挖掘中国农村治理现代化从社会全面重构到自主社区培育的制度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重构 社区建设 农村治理 现代化 制度逻辑
下载PDF
后生产性转变视角下的城郊乡村社会治理变革
7
作者 康健 刘宣 《城市问题》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81,共7页
后生产性转变是全球经济体系重构带来的新的农业生产分工调整和乡村消费功能增加的现象。后生产性转变使得部分城郊乡村的社会构成日益多元,需求分异,为发展和治理带来巨大挑战。后生产性转变是城郊乡村社会治理研究的新视角,将其引入... 后生产性转变是全球经济体系重构带来的新的农业生产分工调整和乡村消费功能增加的现象。后生产性转变使得部分城郊乡村的社会构成日益多元,需求分异,为发展和治理带来巨大挑战。后生产性转变是城郊乡村社会治理研究的新视角,将其引入我国城郊乡村治理场景后发现,我国城郊乡村治理存在结构与需求错位的困境。当前,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应基于大数据分析后生产性转变的规模,识别治理变革需求;应超越传统乡村治理变革的结构与过程范式,加强经济—空间—社会结合的体系性分析;应强化基于效率与公平的后生产性转变治理变革绩效分析,实施效益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生产性转变 社会重构 城郊乡村治理
原文传递
重构·变迁:清末改土归流与川边藏族社会嬗变 被引量:4
8
作者 贾霄锋 马千惠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4-168,共5页
在内忧外患之际,清末中央政府为"图川"以期"固藏",防止西方列强干预、分裂川边等藏族地区,于是在川边藏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以加强中央王朝对川边地区的政治控制力。清末川边藏族地区改土归流的实施,引起川边藏族... 在内忧外患之际,清末中央政府为"图川"以期"固藏",防止西方列强干预、分裂川边等藏族地区,于是在川边藏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以加强中央王朝对川边地区的政治控制力。清末川边藏族地区改土归流的实施,引起川边藏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结构的重构,从而促动川边藏族社会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川边藏族地区 改土归流 社会重构 社会变迁
下载PDF
汉人移民与清代金川屯区地域社会的重构及发展 被引量:4
9
作者 曾现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03-208,共6页
在第二次金川之役结束后金川地域社会重构背景下,有超过5000户主要来自四川内地的汉人,相继以兵民屯田、流寓懋迁等形式迁入金川五屯,在大小金川河谷两岸形成了颇具人口规模的汉人聚居区,其人口逐渐占到当地总人口约七成。这些汉人移民... 在第二次金川之役结束后金川地域社会重构背景下,有超过5000户主要来自四川内地的汉人,相继以兵民屯田、流寓懋迁等形式迁入金川五屯,在大小金川河谷两岸形成了颇具人口规模的汉人聚居区,其人口逐渐占到当地总人口约七成。这些汉人移民不仅支撑了金川地区的长期稳定与社会安宁,而且也促使当地经济社会得以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并推动金川地区多元文化共存交融、多族群共居社会初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人 移民 金川 汉藏关系 社会重构 社会发展
原文传递
从经济发展史看近代以来中国乡村治理结构的变迁 被引量:4
10
作者 唐晓腾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7年第5期35-41,共7页
自鸦片战争后,中国农村传统的基于落后的自然经济所形成的"政社合一"的制度体系随着经济商品化开始出现变迁。但清末地方自治试行、民国乡村自治的努力、中共建立新政权后人民公社的尝试及改革开放后村民自治的推进,乡村社会... 自鸦片战争后,中国农村传统的基于落后的自然经济所形成的"政社合一"的制度体系随着经济商品化开始出现变迁。但清末地方自治试行、民国乡村自治的努力、中共建立新政权后人民公社的尝试及改革开放后村民自治的推进,乡村社会重构表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性。我国近代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并没能缓解乡村社会危机,农村社会改革的本质问题是中国乡村社会的重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经济变迁 商品化 社会重构 乡村研究 中国
下载PDF
一个关系到城市社会重构的重要问题——对城市社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树国 杨占辉 李文高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1期10-15,共6页
随着我国改革与发展进入新的关键时期,近年来各级决策者和社会各界开始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城市社区建设问题。最近,我们就城市社区建设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我们得出的初步结论是:(1)城市社区建设已经成为一个既事关长远又非常紧迫... 随着我国改革与发展进入新的关键时期,近年来各级决策者和社会各界开始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城市社区建设问题。最近,我们就城市社区建设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我们得出的初步结论是:(1)城市社区建设已经成为一个既事关长远又非常紧迫的大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发展和稳定的大局;(2)城市社区建设是一个制度创新、社会重构、城市工作格局调整的系统工程,已经超出了过去任何单个部门、单项工作的范畴,必须由城市党委、政府统一筹划,全面抓好;(3)各类城市对社区建设的探索还刚刚起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区建设 社会重构 街居组织 社区服务业 社区经济 社区发展 重要问题 居委会 社区管理 新形势
下载PDF
旅游目的地的历史形塑与社会重构 被引量:4
12
作者 左晓斯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55-161,共7页
在重新界定目的地概念的基础上,本文首次提出了比广为流行的Butler生命周期理论能更深刻揭示目的地演进历程的社会建构论模型。它包括地方特质的历史形塑、地方特质的两阶段显现与目的地的诞生、目的地的社会重构及其后果;以及对目的地... 在重新界定目的地概念的基础上,本文首次提出了比广为流行的Butler生命周期理论能更深刻揭示目的地演进历程的社会建构论模型。它包括地方特质的历史形塑、地方特质的两阶段显现与目的地的诞生、目的地的社会重构及其后果;以及对目的地社会重构期的话语权、伪规划、需求导向以及由边缘化、动物园化、迪斯尼化和文化异化四大概念支撑起来的创造性毁灭说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 地方特质 社会重构 创造性毁灭
下载PDF
清代云南垦荒移民政策与山区社会重构——以永北直隶厅为例
13
作者 罗勇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0-158,共9页
随着人口的增加,清代云南出现人地矛盾。汉民涌入山区,影响了夷民的生计。道光元年(1821)永北厅夷民驱逐汉民即在此背景下发生。此后清朝将垦荒移民编入保甲,允许其在垦殖地定居。这成为处理云南其他地区垦荒移民的政策,为他们在垦殖地... 随着人口的增加,清代云南出现人地矛盾。汉民涌入山区,影响了夷民的生计。道光元年(1821)永北厅夷民驱逐汉民即在此背景下发生。此后清朝将垦荒移民编入保甲,允许其在垦殖地定居。这成为处理云南其他地区垦荒移民的政策,为他们在垦殖地获得客籍身份创造了条件,影响了山区社会重构。这些重构包括:(1)清早期纳入保甲体系的群体只有卫所移民后裔,道光初年以后增加了垦荒移民和土司夷民;(2)社会矛盾从垦荒移民与土司夷民之间的矛盾转变为本地汉人与客民、土司夷民之间的矛盾;(3)土司制度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逐渐瓦解,为改土归流创造了条件。云南垦荒移民政策的调整,有助于内地移民往云南跨区域流动,推动山区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云南 山区开发 移民政策 社会重构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对近代乡村社会运行系统的重构及其启示——从中国近代乡村社会的衰败与式微谈起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守可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0-149,共10页
中国近代乡村社会由于外来入侵、国家政权主动放弃、官僚及地主剥夺、现代化旁落等原因,一直处于深入的、持续的、全面的衰败与式微之中,农业生产迟滞,农民生活困苦,乡村社会秩序混乱,乡村文化趋于凋敝,直接或间接加剧了民族危机、政权... 中国近代乡村社会由于外来入侵、国家政权主动放弃、官僚及地主剥夺、现代化旁落等原因,一直处于深入的、持续的、全面的衰败与式微之中,农业生产迟滞,农民生活困苦,乡村社会秩序混乱,乡村文化趋于凋敝,直接或间接加剧了民族危机、政权危机、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乡村社会一直处于恶性运行之中。中国共产党以革命根据地为主要阵地,对乡村社会的政权组织、经济秩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社会保障等进行了全方位的变革与重构,缓解了乡村社会生存危机及各种矛盾和冲突,增强了党的社会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运行 中国共产党 乡村社会 中国近代史 社会重构 革命根据地
下载PDF
历史记载与社会重构:夏商之际社会新秩序的建构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利军 《中原文化研究》 2014年第3期59-65,共7页
据《尚书》中的相关篇章记载,周初的政治家周公在述及夏商之际社会变革时把夏商之际的社会变革与天命的转移联系起来看,认为:"殷革夏命"的原因在于夏桀政治的腐败,破坏传统任人政策,导致夏的多士及与夏联盟的诸侯离心离德,夏... 据《尚书》中的相关篇章记载,周初的政治家周公在述及夏商之际社会变革时把夏商之际的社会变革与天命的转移联系起来看,认为:"殷革夏命"的原因在于夏桀政治的腐败,破坏传统任人政策,导致夏的多士及与夏联盟的诸侯离心离德,夏众与诸侯不再认同夏桀的权威,社会认同意识发生了变化;而商汤在打着尊重传统的大旗下,既团结多士又施德于联盟的诸侯,取得了夏众与诸侯的信任,最终实现"殷革夏命";商汤打败夏桀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改变夏桀弊政的措施,通过建立内外服制度,重新构建了社会秩序。周公总结的夏商社会治理经验,具有深刻的史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记载 夏商变革 内外服制度 社会重构
下载PDF
当代美国多元文化艺术教育特点及启示 被引量:3
16
作者 杜丽姣 边霞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6-40,35,共6页
多元文化艺术教育是美国当代重要艺术教育形式之一。它在美国多元文化主义及艺术领域反对文化偏见的社会背景中出现。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儿童文化意识发展及其社会重构作用是其坚实基础。特点表现为以培养学生理解不同文化及社会意识为主... 多元文化艺术教育是美国当代重要艺术教育形式之一。它在美国多元文化主义及艺术领域反对文化偏见的社会背景中出现。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儿童文化意识发展及其社会重构作用是其坚实基础。特点表现为以培养学生理解不同文化及社会意识为主要目标、突出多元文化议题艺术教育内容、注重文化特点的民主教学法、强调学生文化群体特点和师生合作的人类学评价方法。美国多元文化艺术教育为我国艺术教育价值定位、促进处境不利学生发展提供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艺术教育 文化意识与理解 社会重构
下载PDF
西方世界兴起的微观机制——读范赞登等《资本女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姜宏 《经济社会史评论》 CSSCI 2022年第3期112-125,128,共15页
对于西欧如何率先实现现代经济增长(Modern Economic Growth)的关注,可以说由来已久。这一问题在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是两百年来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马克思、韦伯、桑巴特等经典作家,从文明转型、社会重构的... 对于西欧如何率先实现现代经济增长(Modern Economic Growth)的关注,可以说由来已久。这一问题在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是两百年来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马克思、韦伯、桑巴特等经典作家,从文明转型、社会重构的角度高度剖析欧洲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以诺思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着眼于制度变迁、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其中,社会规范的转变在资本主义兴起中所发挥的作用,是讨论的热点之一。但这一课题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证方面都还相对薄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经济增长 新制度学派 桑巴特 诺思 微观机制 社会重构 文明转型 人文社会科学
下载PDF
关于建设新型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社会发展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雅杰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36-37,50,共3页
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社会发展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从此出发分析了林区社会重构的现有模式,提出了推进城市化进行林区社会重构的模式,并对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 社会重构 探讨
下载PDF
论播州改土归流后的社会重构 被引量:2
19
作者 廖佳玲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56-60,共5页
"改土归流"以后,播州地方政权完全归入中央集权体系之中,实现了播州政治的转型;封建领主制经济迅速向封建地主制发展,完成了播州经济的转型;文化教育事业也踏上了向中原地区学习的道路,促进了播州文化教育事业的转型。本文试... "改土归流"以后,播州地方政权完全归入中央集权体系之中,实现了播州政治的转型;封建领主制经济迅速向封建地主制发展,完成了播州经济的转型;文化教育事业也踏上了向中原地区学习的道路,促进了播州文化教育事业的转型。本文试从"改土归流"后播州地区的社会变化,以播州地区的社会重构为视角,深入探讨播州地区改土归流政策的进步性及其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州 改土归流 社会重构
下载PDF
晚清山西义学与寺庙文化的冲突 被引量:2
20
作者 牛保秀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93-101,共9页
义学是清代中国乡村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晚清山西,义学逐渐取得国家、绅士以及乡民的支持,破除寺庙文化的阻碍,在乡村社会不断扩展。在义学取代寺庙成为乡村重要公共事业的过程中,透过绅僧冲突、僧民冲突诸多事例,可以看出义... 义学是清代中国乡村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晚清山西,义学逐渐取得国家、绅士以及乡民的支持,破除寺庙文化的阻碍,在乡村社会不断扩展。在义学取代寺庙成为乡村重要公共事业的过程中,透过绅僧冲突、僧民冲突诸多事例,可以看出义学的发展推动着山西乡村社会文化与社会关系的调整和重构,促使其朝着近代化方向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山西 义学 社会重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