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5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研究 被引量:435
1
作者 杨菊华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1-79,203-204,共19页
通过对2013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个人数据和社区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以经济整合、社会适应、文化习得和心理认同四个维度测量,发现流动人口的总体社会融入水平一般,且各维度的融入状况差别较大:制度约束和结构排斥使得经济和社会方... 通过对2013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个人数据和社区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以经济整合、社会适应、文化习得和心理认同四个维度测量,发现流动人口的总体社会融入水平一般,且各维度的融入状况差别较大:制度约束和结构排斥使得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融入进程严重滞后于文化和心理方面的融入,凸显融入的差异性;乡—城流动人口的融入水平不如城—城流动人口的融入水平,表现出融入的分层性;良好的社区服务与接纳环境可有效推进融入进程,凸显融入的社区依赖性;流入地和流出地以及流动人口和本地市民的联接影响流动人口的融入进程,凸显融入的互动性。推进融入既需要个人的努力,更需要消除歧视、排斥的制度障碍,以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社区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融合 经济整合 社会适应 文化习得 心理认同
原文传递
家庭功能:理论、影响因素及其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 被引量:249
2
作者 方晓义 徐洁 +1 位作者 孙莉 张锦涛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44-553,共10页
该文综述了中西方近20年有关家庭功能的定义、理论、影响因素及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社会适应关系的研究进展。有关家庭功能的理论可以分为两大类:以家庭发展结果为取向和以家庭发展过程为取向的家庭功能理论。现有研究主要探讨了家庭结构... 该文综述了中西方近20年有关家庭功能的定义、理论、影响因素及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社会适应关系的研究进展。有关家庭功能的理论可以分为两大类:以家庭发展结果为取向和以家庭发展过程为取向的家庭功能理论。现有研究主要探讨了家庭结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关系、发展阶段、生活事件等对家庭功能的影响,并发现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文章最后分析了已有家庭功能理论及相关研究的不足,并指出了未来家庭功能领域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功能 青少年 社会适应
下载PDF
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 被引量:186
3
作者 范兴华 方晓义 +1 位作者 刘勤学 刘杨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3-40,共8页
采用自尊、生活满意度、孤独感、抑郁、社交焦虑和问题行为问卷对五省2134名农村籍流动儿童、双留守儿童、单留守儿童、曾留守儿童、一般儿童进行调查,以考察留守与流动对农村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总的社会适应方面,一般... 采用自尊、生活满意度、孤独感、抑郁、社交焦虑和问题行为问卷对五省2134名农村籍流动儿童、双留守儿童、单留守儿童、曾留守儿童、一般儿童进行调查,以考察留守与流动对农村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总的社会适应方面,一般儿童最好,明显优于三类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较好,明显优于双留守儿童;(2)在社会适应各指标上,与一般儿童相比,三类留守儿童的自尊低、孤独感强,双留守、曾留守儿童的抑郁高,单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高,流动儿童的孤独感强、生活满意度高;与双留守儿童相比,流动儿童的自尊高、抑郁低;(3)上述差异在女生和/或小学生中表现明显。这表明,与一般儿童相比,留守对儿童社会适应有不利影响,流动对儿童社会适应无明显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留守儿童 一般儿童 社会适应
下载PDF
“落地生根”?——三峡农村移民的社会适应 被引量:169
4
作者 风笑天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9-27,共9页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urvey data obtained in 1997, 1999 and 2000 about rural migrants of the Three Gorges,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adaptation situation of the migrants in the place of resettlement, it shows th...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urvey data obtained in 1997, 1999 and 2000 about rural migrants of the Three Gorges,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adaptation situation of the migrants in the place of resettlement, it shows that the adaptation in everyday life is better than the aspect of labor, and the latter is better than the mentality. By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factors on adaptation of the rural migrants of the Three Gorges, the paper point out that the types of resettlement and the care of local government are more important to the adaptation of the migrants in the early time of resettlement. The manner of labor, the difference of custom and public security will become the main factors to the adaptation of the rural migrants as the time goes on. The changes on type of resettlement since 1999 will bring some other problems on the adaptation of the rural migr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移民工作 中国 管理体制 社会适应
原文传递
文化生态学 被引量:136
5
作者 朱利安·H·斯图尔特(Julian H Steward) 潘艳(译) +1 位作者 陈洪波(译) 陈淳(校) 《南方文物》 2007年第2期107-112,共6页
朱利安·斯图尔特是美国文化生态学大家,对考古学和民族学都有开拓性的贡献,本文虽然不长,但较全面系统地阐释了他文化生态学的基本思想。文化生态学认为社会是对周围环境适应的产物,文化生态学的研究即考察社会对其环境的适应过程... 朱利安·斯图尔特是美国文化生态学大家,对考古学和民族学都有开拓性的贡献,本文虽然不长,但较全面系统地阐释了他文化生态学的基本思想。文化生态学认为社会是对周围环境适应的产物,文化生态学的研究即考察社会对其环境的适应过程。但文化生态学并不等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决定论",它还同时考虑除环境之外其它因素对社会的影响,而且它认为社会与环境之间是双向的互动关系,社会固然要适应环境,但也影响乃至改造环境。社会对环境的依赖或适应程度随文化(特别是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发展程度越低的社会(如史前社会)越受到环境的制约,这表现在社会结构等方面,但同时,构成文化的各个变量受环境影响的程度并非同等而是有所区别。随着文化的发展,社会越来越脱离自然环境的束缚,资源利用远远超出自身所在的范围,经济形态趋于专业化,社会结构上也成为一个更大组织的一部分。还要特别注意到的是,斯图尔特对生态因素的考察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还包括了人自身的生物性特征,认为这可能也是影响文化特别是社会结构的基本要素之一。斯图尔特的文化生态学思想对于新考古学有着巨大的影响,特别是他所强调的文化的功能适应方面,对于人类早期社会的解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考古学的发展,人类文化发展所展现出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远远超出了文化生态学所能提供的解释。生态因素固然可以很好地解释技术经济和社会结构问题,但对文化中的意识观念领域则无能为力,这是它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学 社会适应 自然环境 社会变迁 社会机构 变革
下载PDF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适应 被引量:106
6
作者 张海波 童星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8-134,共7页
失地农民的社会适应已经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南京市561位失地农民的实证调查,发现失地农民在经济上生存于城市边缘,社会交往兼具农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的双重特点,大部分失地农民仍认为自己是农民,且认同适应不良,据... 失地农民的社会适应已经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南京市561位失地农民的实证调查,发现失地农民在经济上生存于城市边缘,社会交往兼具农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的双重特点,大部分失地农民仍认为自己是农民,且认同适应不良,据此本文提出了改善就业、提高收入、将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政策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地农民 城市化 社会适应 社会交往 心理认同 经济生存
下载PDF
父母-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研究 被引量:94
7
作者 房超 方晓义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5-72,共8页
父母-青少年亲子沟通已成为家庭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西方研究者就开始对亲子互动的内在运行机制——亲子沟通展开了研究。该文研究从亲子沟通的特点(如沟通内容、频率、主动性、沟通问题等),影响... 父母-青少年亲子沟通已成为家庭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西方研究者就开始对亲子互动的内在运行机制——亲子沟通展开了研究。该文研究从亲子沟通的特点(如沟通内容、频率、主动性、沟通问题等),影响亲子沟通的因素(沟通对象、青少年年龄、家庭环境等),亲子沟通与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自尊、学业、心理健康)、问题行为(犯罪等问题行为)的关系、亲子沟通的研究方法方面进行综述,为我国开展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亲子沟通 社会适应 问题行为
下载PDF
关于“心理健康”的概念辨析 被引量:71
8
作者 刘艳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6-48,共3页
早在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对“健康”作了全面的定义。在美国、日本,已经兴起健康心理学这一专门学科。我国,也出现了第一本健康心理学专著。即使如此。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心理卫生运动 世界卫生组织 精神卫生 健康心理学 社会适应 定义 精神健康 躯体健康 概念辨析
下载PDF
高校人才培养定位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模式选择 被引量:107
9
作者 李庆丰 薛素铎 蒋毅坚 《中国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0-72,共3页
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国内高等教育和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以实践定向,根据不同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来选择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模式,是新时期分类分层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工程人才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教育 人才培养定位 社会适应 模式选择
原文传递
留守儿童界定标准探讨 被引量:91
10
作者 郝振 崔丽娟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0-43,共4页
本研究从功能分析的视角,对留守儿童的界定标准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留守半年的儿童在自尊、心理控制源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上都和一般儿童有显著的差异。留守半年比留守三个月更具鉴别力,可以作为划分留守儿童的标准。
关键词 留守儿童 界定标准 社会适应
下载PDF
“老漂族”的城市社会适应问题研究——社会工作介入的策略 被引量:100
11
作者 刘庆 《西北人口》 CSSCI 2012年第4期23-26,31,共5页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加速、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老漂族"总量会越来越大。从故土来到异乡,由于社会制度、政策、以及老年人自身在心理等方面的弱性,他们在城市生活一定程度都存在着孤独、茫然、失落、无助,使老年人真正适应城市生...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加速、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老漂族"总量会越来越大。从故土来到异乡,由于社会制度、政策、以及老年人自身在心理等方面的弱性,他们在城市生活一定程度都存在着孤独、茫然、失落、无助,使老年人真正适应城市生活举步维艰。他们是一个等待关爱的群体,为消除他们对城市社会的陌生感、疏离感,提升在城市生活的幸福指数,更好地"嵌入"到城市社会体系中,本文拟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初步探讨使他们能尽快适应城市生活、融入城市社会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漂族” 社会适应 个案工作 小组工作 社区工作
下载PDF
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影响:人格类型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94
12
作者 刘文婧 许志星 邹泓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5-633,共9页
采用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问卷、青少年小五人格问卷和青少年社会适应评估问卷对六城市的228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影响及人格类型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可分为民主型、权威... 采用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问卷、青少年小五人格问卷和青少年社会适应评估问卷对六城市的228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影响及人格类型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可分为民主型、权威型、专制型和忽视型四种,所占比例分别为35.2%、16.9%、20.8%、27.1%,不同父母教养类型的青少年在社会适应、人格五因素各维度上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2)除撤回爱护与行事效率之间相关不显著外,父母教养行为与青少年社会适应各维度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3)人格类型可以调节父母教养行为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预测作用,表现在支持陪伴、自主准予及知晓度对积极适应的影响以及规则引导、自主准予及知晓度对消极适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适应 人格 父母教养方式 青少年
原文传递
亲子沟通类型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 被引量:64
13
作者 方晓义 林丹华 +1 位作者 孙莉 房超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8-22,共5页
从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和济南市一所重点中学选取初一至高三六个年级720名学生为被试,探讨亲子沟通类型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要求被试分别报告亲子沟通、学习成绩、自尊、抑郁、羞怯和问题行为的情况。结果发现:(1)在青少年与父母的... 从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和济南市一所重点中学选取初一至高三六个年级720名学生为被试,探讨亲子沟通类型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要求被试分别报告亲子沟通、学习成绩、自尊、抑郁、羞怯和问题行为的情况。结果发现:(1)在青少年与父母的沟通中,关系定向的沟通明显多于观念定向的沟通;随着年级的增长,关系定向和观念定向的沟通都有明显的增加;(2)在亲子沟通的类型中,保护型亲子沟通最多,其次为多元型亲子沟通,放任型和一致型亲子沟通最少;四种亲子沟通的年级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初中生的放任型和保护型亲子沟通多于高中生,而高中生的多元型和一致型亲子沟通多于初中生;(3)同一种亲子沟通既可能促进青少年的积极社会适应,同时也可能增加青少年的消极社会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子沟通类型 青少年 社会适应 沟通能力 学习成绩 问题行为 羞怯 抑郁情绪
下载PDF
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社会心理适应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90
14
作者 许勤 程芳 +1 位作者 戴晓冬 杨宁琍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83-885,共3页
目的调查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社会心理适应水平,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中文版造口者社会心理适应量表(Ostomy Adjustment Inventory-20,OAI-20)和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94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目的调查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社会心理适应水平,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中文版造口者社会心理适应量表(Ostomy Adjustment Inventory-20,OAI-20)和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94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组社会心理适应水平总均分为(48.33±9.80)分,92.6%的患者处于中、低适应水平。结肠造口患者的性别、自理能力与社会心理适应水平密切相关。结论在结肠造口患者的护理中,要注重提高患者的适应水平,尤其要关注女性患者、自理能力差的造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造口术 社会适应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关于社会适应的心理机制、结构与功能 被引量:63
15
作者 陈建文 王滔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3年第4期90-94,共5页
社会适应是人们现实生活中一种重要的社会心理现象。社会适应可以从其心理机制、心理结构、心理功能三个方面来考察。心理机制包括适应过程和适应方式 ,心理结构包括心理优势感、心理能量、人际适应性和心理弹性四个维度 。
关键词 社会适应 心理机制 心理结构 心理功能
下载PDF
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评估的理论模型建构与验证 被引量:89
16
作者 邹泓 余益兵 +1 位作者 周晖 刘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5-72,共8页
在整合已有理论和实证成果的基础上,从关键性任务分析和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将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评估指标划分为内容领域和功能状态。通过开放问卷调查进一步确定了评估社会适应状态的四个具体领域,并据此编制自我报告问卷进行验证。... 在整合已有理论和实证成果的基础上,从关键性任务分析和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将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评估指标划分为内容领域和功能状态。通过开放问卷调查进一步确定了评估社会适应状态的四个具体领域,并据此编制自我报告问卷进行验证。在对全国2314名中学生所填写问卷进行分析后,形成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评估问卷。问卷最终共50个项目,包括自我肯定、自我烦扰、亲社会倾向、社会疏离、行事效率、违规行为、积极应对和消极退缩等8个一阶因子;分为自我适应、人际适应、行为适应和环境适应4个领域,以及积极适应和消极适应两种功能状态。经多质多法模型的交叉验证分析,问卷的二阶结构与理论模型拟合较好,可以从四个适应领域和两种功能状态考察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初步验证了社会适应状况评估的领域-功能理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适应 领域-功能模型 青少年
下载PDF
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 被引量:86
17
作者 琚晓燕 刘宣文 方晓义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4-180,共7页
对519个初、高中生施测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量表(IPPA)、自尊(SES)、中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以探讨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的现状,以及它们和自尊、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青少年总体依恋质量较高。同伴的依恋质量高于父母依恋质... 对519个初、高中生施测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量表(IPPA)、自尊(SES)、中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以探讨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的现状,以及它们和自尊、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青少年总体依恋质量较高。同伴的依恋质量高于父母依恋质量。(2)青少年的父母依恋在性别上没有差异;女生的同伴依恋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父母依恋的发展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初一年级最高,初三年级最低;同伴依恋呈先升后降再升趋势,但未见显著差异。(3)父亲依恋对青少年的心理弹性预测力最强,母亲依恋对心理优势感预测力最强,同伴依恋对人际适应性预测力最强。这种影响通过自尊的部分中介作用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父母依恋 同伴依恋 自尊 社会适应
原文传递
心理健康标准与学校心理辅导 被引量:60
18
作者 刘宣文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2-46,57,共6页
在学校心理卫生与辅导领域,大家很关心心理健康标准问题,因为弄清楚心理健康的标准,对于心理健康量表的制订、心理健康的诊断以及明确心理辅导与教育的目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讨论、阐述与界... 在学校心理卫生与辅导领域,大家很关心心理健康标准问题,因为弄清楚心理健康的标准,对于心理健康量表的制订、心理健康的诊断以及明确心理辅导与教育的目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讨论、阐述与界定。但由于心理健康标准的理论问题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标准 发展性辅导 学校心理辅导 心理卫生运动 心理辅导工作 社会适应 研究与实验 心理问题 团体辅导 心理卫生工作
原文传递
人力资本与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 被引量:76
19
作者 杨菊华 张娇娇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0,共18页
社会融入是一个经典的社会学话题,而流动前后获得的各类人力资本是移民融入的决定要素之一。文章实证研究了国内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对社会融入的影响。总体而言,人力资本大都提升收入水平,促进社区参与,增强对流入地文化理念的接纳和长... 社会融入是一个经典的社会学话题,而流动前后获得的各类人力资本是移民融入的决定要素之一。文章实证研究了国内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对社会融入的影响。总体而言,人力资本大都提升收入水平,促进社区参与,增强对流入地文化理念的接纳和长期居留意愿。但是,人力资本与不同融入维度之间的关系并非整齐划一,对经济的影响最大,对文化的影响最小;在多个人力资本变量中,岗位就业年数对融入的影响最为一致,其作用不亚于正规教育。这些都表明,人力资本与融入之间存在一种有差别的关系,因融入的维度和测量指标而异。但是,不是提高了收入,流动人口就能全面融入;提升流动人口流入前的人力资本,强化流动后的工作经验积累,对于流动人口的全面融入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立足 社会适应 文化接纳 心理认同 社会融合 社会融入
原文传递
叙事疗法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病耻感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5
20
作者 张宽新 屈清荣 +1 位作者 石佩玉 王碧轩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25-1129,共5页
目的评价叙事疗法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病耻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11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胃肠外科、结直肠肛门外科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的47例患者,通过一对一、面对面或视频通话的形式,对患者进行每周1次、每次30~45 min、共... 目的评价叙事疗法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病耻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11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胃肠外科、结直肠肛门外科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的47例患者,通过一对一、面对面或视频通话的形式,对患者进行每周1次、每次30~45 min、共8次的叙事疗法;采用社会影响量表和造口适应量表评价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出院前1 d、干预结束、干预结束后1个月,患者社会影响量表得分分别为(59.64±6.62)分、(53.87±8.78)分、(47.98±8.47)分,不同时间点病耻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9.078,P<0.001);造口适应量表得分分别为(40.49±7.13)分、(45.68±6.87)分、(46.70±7.11)分,不同时间点社会心理适应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后F=75.295,P<0.001)。结论叙事疗法有助于降低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病耻感并提高其社会心理适应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肠造口术 病耻感 叙事疗法 社会适应 心理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