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0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儿童的亲子关系、社会行为及同伴接受性的研究 被引量:90
1
作者 陈欣银 李伯黍 李正云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29-336,共8页
追踪考察亲子关系、儿童社会行为及同伴接受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儿童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儿童社会行为和同伴接受性相互影响。亲子关系与儿童攻击性之间也具有相互作用。此外,儿童的社会行为具有高度的稳定性,亲子关系呈现中等... 追踪考察亲子关系、儿童社会行为及同伴接受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儿童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儿童社会行为和同伴接受性相互影响。亲子关系与儿童攻击性之间也具有相互作用。此外,儿童的社会行为具有高度的稳定性,亲子关系呈现中等程度的稳定性,而同伴接受性的稳定性取决于社会行为的维持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子关系 社会行为 同伴接受性 儿童
下载PDF
老子之自然与无为概念新诠 被引量:107
2
作者 刘笑敢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36-149,共14页
老子之自然与无为概念新诠刘笑敢本文认为老子哲学以自然为中心价值,以无为为实现中心价值的原则性方法,以道与德为自然无为提供形而上的论证,以奇正相依、正反互转的辩证法为自然无为提供经验性的支持,从而将形而上学、辩证法与自... 老子之自然与无为概念新诠刘笑敢本文认为老子哲学以自然为中心价值,以无为为实现中心价值的原则性方法,以道与德为自然无为提供形而上的论证,以奇正相依、正反互转的辩证法为自然无为提供经验性的支持,从而将形而上学、辩证法与自然无为构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作者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老子哲学 无为之治 圣人 现代社会 道法自然 社会行为 高速公路 自然的原则 自然发展
原文传递
同伴关系与社会行为:社会测量学分类方法在中国儿童中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73
3
作者 陈欣银 李正云 李伯黍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98-204,254,共8页
本研究应用科威和道吉(1983)的社会测量学分类方法,对具有不同同伴关系的儿童的行为特征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与西方心理学文献一致,受欢迎儿童具有较强的社会能力和积极的行为品质,被拒绝儿童倾向于具有攻击性、破坏性和学... 本研究应用科威和道吉(1983)的社会测量学分类方法,对具有不同同伴关系的儿童的行为特征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与西方心理学文献一致,受欢迎儿童具有较强的社会能力和积极的行为品质,被拒绝儿童倾向于具有攻击性、破坏性和学习困难。此外,被忽略儿童容易表现羞怯与焦虑行为,缺乏同伴之间的亲密感,而有争议儿童则具有积极和消极行为品质“两重性”。这一研究提供了社会测量学分类方法在中国文化中的有效性的初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伴关系 社会行为 分类
下载PDF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测量──《中国3-9岁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课题总报告 被引量:79
4
作者 陈会昌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17,共17页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测量──《中国3-9岁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课题总报告陈会昌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中国3-9岁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系由中国儿童发展中心主持和组织、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资助、国内六省市十...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测量──《中国3-9岁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课题总报告陈会昌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中国3-9岁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系由中国儿童发展中心主持和组织、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资助、国内六省市十三个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参加、于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社会性发展 儿童气质 弱智儿童 影响因素 心理发展 攻击性行为 社会认知 自我意识 儿童自我控制能力 社会行为
下载PDF
地震灾害心理伤害的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79
5
作者 董惠娟 李小军 +1 位作者 杜满庆 杨彦波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3-158,共6页
结合唐山地震灾区社会恢复与社会行为问题研究,对将近2000份有关地震社会问题的问卷进行了重新统计、整理,归纳提炼出了与地震灾害心理伤害相关的内容。作者作为地震灾害的幸存者,与灾民相伴,对他们进行了相关的心理帮助,并作了大量和... 结合唐山地震灾区社会恢复与社会行为问题研究,对将近2000份有关地震社会问题的问卷进行了重新统计、整理,归纳提炼出了与地震灾害心理伤害相关的内容。作者作为地震灾害的幸存者,与灾民相伴,对他们进行了相关的心理帮助,并作了大量和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灾害造成的心理伤害程度,同时进行了灾害心理统计与分析,总结研究了地震发生前后的各种经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心理伤害 社会行为
下载PDF
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对自我妨碍的影响 被引量:53
6
作者 李晓东 袁冬华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337-1339,1336,共4页
采用实验和问卷法研究了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对自我妨碍的影响。结果表明 :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对自我妨碍有不同的影响。内隐自尊对行动式自我妨碍和自陈式自我妨碍均有影响 ,外显自尊与性别在自陈式自我妨碍上有显著的交互作用 。
关键词 内隐自尊 外显自尊 行动式自我妨碍 自陈式自我妨碍 社会行为 价值信念
下载PDF
课堂教学中的社会互动 被引量:47
7
作者 程晓樵 吴康宁 吴永军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37-41,共5页
课堂教学是一种社会活动体系,作为活动主体的教师与学生必然要进行各种各样的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我们将这些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称为课堂教学中的社会互动。 课堂教学中的社会互动,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例如,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 课堂教学是一种社会活动体系,作为活动主体的教师与学生必然要进行各种各样的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我们将这些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称为课堂教学中的社会互动。 课堂教学中的社会互动,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例如,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对于课堂气氛、课堂中反馈以及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互动 课堂教学 学生个体 学生群体 教师与学生 合作性 非言语行为 教师个体 社会行为 竞争——合作
下载PDF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思想的粒子群优化算法 被引量:51
8
作者 高尚 杨静宇 +1 位作者 吴小俊 刘同明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3-104,80,共3页
粒子群优化是由Eberhart博士和Kennedy博士于 1995年根据鸟或鱼群居社会行为而提出的。本文提出了 4种改进的算法 ,特别推荐结合模拟退火算法思想提出的一种新算法。经过与基本粒子群算法比较测试 ,证实它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算法。
关键词 粒子群优化算法 新算法 模拟退火算法 测试 算法比较 推荐 社会行为 基本粒子
下载PDF
高中生的自我概念与其学校适应 被引量:41
9
作者 刘志军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17-219,共3页
本研究对 2 58名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对其自我概念和学校中的社会行为、同伴关系、学业成绩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 :高中生的自我概念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和性别差异 ,其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也没达到显著水平 ;自我概念... 本研究对 2 58名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对其自我概念和学校中的社会行为、同伴关系、学业成绩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 :高中生的自我概念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和性别差异 ,其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也没达到显著水平 ;自我概念与敏感退缩行为没有密切关系 ;身体自我概念与社会喜好、学业成绩有显著负相关 ,并且对两者有显著预测效果 ;自我概念部分因子与社会影响、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有显著正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生 自我概念 学校适应 同伴关系 社会行为 学业成绩 人际关系
下载PDF
幼儿心理理论与社会行为发展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6
10
作者 刘明 邓赐平 桑标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9-43,共5页
研究短期跟踪 5 7名新进入幼儿园的幼儿 ,测查他们心理理论 (theoryofmind)和社会行为的发展水平。结果表明 ,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差异确实与他们的社会行为发展存在某种密切关系 ,但其与社会行为发展的不同方面似乎存在不同的关系模式... 研究短期跟踪 5 7名新进入幼儿园的幼儿 ,测查他们心理理论 (theoryofmind)和社会行为的发展水平。结果表明 ,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差异确实与他们的社会行为发展存在某种密切关系 ,但其与社会行为发展的不同方面似乎存在不同的关系模式。对这些不同的关系模式 ,文中分别从幼儿的心理状态认识、执行性控制能力发展和个性倾向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心理 心理理论 社会行为 发展差异 关系模式 执行性控制能力 个性倾向
下载PDF
家庭处境不利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研究述评 被引量:59
11
作者 郑信军 岑国桢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47-751,703,共6页
本文就家庭视角评述国外关于处境不利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关研究。有关文献表明,处境不利儿童的自我概念有明显的外在化特征,区分性低,较少指向未来;他们存在社会信息加工中的译码困难和归因偏向,其信息加工技能和认知控制技能都存在一... 本文就家庭视角评述国外关于处境不利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关研究。有关文献表明,处境不利儿童的自我概念有明显的外在化特征,区分性低,较少指向未来;他们存在社会信息加工中的译码困难和归因偏向,其信息加工技能和认知控制技能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社会性情绪发展也存在诸多困难;他们的亲子依恋往往是不安全甚至矛盾类型;他们往往难以被同伴所接纳,在交往中更多地表现出适应不良性行为,其友谊质量也比较差,但自我效能、自我调节以及良好的群体特征是改善其同伴交往的重要因素;家庭的各种不利因素还会对其社会交活动中的活动能力、活动数量、活动水平和活动技能带来影响,在他们身上也更容易出现攻击、退缩以及各种过错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当前,有关这些儿童的神经生理与心理学结合的研究也正在进行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处境不利儿童 社会性发展 社会认知社会性情绪 同伴关系 社会行为
下载PDF
父亲教养态度与儿童在4~7岁间的问题行为和学校适应 被引量:43
12
作者 陈会昌 张宏学 +2 位作者 阴军莉 程小青 王明粤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41-1045,共5页
对 54名儿童在 4岁和 7岁时的问题行为及其父亲的教养态度进行追踪研究 ,在儿童 7岁时 ,根据教师报告考察其学校适应情况。结果发现 :父亲的过分关心能显著预测男孩的外显和内隐问题行为 ;父亲的拒绝和控制能显著预测儿童在学校中的助... 对 54名儿童在 4岁和 7岁时的问题行为及其父亲的教养态度进行追踪研究 ,在儿童 7岁时 ,根据教师报告考察其学校适应情况。结果发现 :父亲的过分关心能显著预测男孩的外显和内隐问题行为 ;父亲的拒绝和控制能显著预测儿童在学校中的助人行为 ;从 4岁到 7岁 ,父亲的教养态度既有稳定性 ,又有一定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亲 教养态度 儿童 4-7岁 问题行为 学校适应能力 社会行为
下载PDF
家属参与式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9
13
作者 王凌玲 邱亚萍 +1 位作者 郦兆栋 凌迎春 《重庆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式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行常规质量与干预,观察组40例患者行家属参与式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入院3个月,与对照组比较,...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式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行常规质量与干预,观察组40例患者行家属参与式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入院3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更高(87.5%vs.62.5%),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更低[(29.9±2.0)分vs.(35.4±2.8)分],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更高[(80.8±8.2)分vs.(72.0±6.9)分],家庭亲密度评分[(66.8±9.3)分vs.(58.2±6.9)分]、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评分[(46.9±6.8)分vs.(41.8±5.9)分]和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分[(22.8±4.2)分vs.(34.6±5.0)分]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参与式干预疗效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属参与式护理 精神分裂症 康复 社会行为 家庭亲密度
下载PDF
人情与面子 被引量:63
14
作者 黄光国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1985年第3期55-62,共8页
在中国社会中,“人情”与“面子”是个人影响家庭以外其他人的重要方法。“人情”、“面子”以及相关的“关系”、“报”和“缘”等概念,构成了一套由文化制约而成的社会机制。透过这套社会机制,中国人可以对家庭以外的其他人炫耀自己... 在中国社会中,“人情”与“面子”是个人影响家庭以外其他人的重要方法。“人情”、“面子”以及相关的“关系”、“报”和“缘”等概念,构成了一套由文化制约而成的社会机制。透过这套社会机制,中国人可以对家庭以外的其他人炫耀自己的权力;可以操弄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可以改变别人的态度、动机或行为,使其顺从自己的意志;还可以闪避掉别人权力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将这套由文化制约而成的社会机制视为一种“权力游戏”来了解中国人的社会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机制 “面子” 社会行为 “关系” 文化制约 家庭 游戏 意志 社会资源 情感性
下载PDF
团体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57
15
作者 申荷永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1期101-105,共5页
团体动力学是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发端于本世纪四十年代。曾一度成为整个社会科学界所关注的中心,虽然它作为一种影响广泛的运动在六十年代已渐趋低潮,但它的内在活力,它的理论和方法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代西... 团体动力学是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发端于本世纪四十年代。曾一度成为整个社会科学界所关注的中心,虽然它作为一种影响广泛的运动在六十年代已渐趋低潮,但它的内在活力,它的理论和方法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并且,从1980年开始,团体动力学本身又呈现出许多令人鼓舞的复兴迹象,它即将开始在新的时代发挥新的作用,对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发展 团体动力学 潜在动力 团体内聚力 社会科学界 个体行为 研究中心 整体水平 理论与方法 社会行为
下载PDF
1—10岁儿童父母的教育观念 被引量:37
16
作者 陈会昌 王莉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0-43,64,共5页
采用问卷法对200名1—10岁儿童的父母进行调查,探讨其家庭教育观念的一般特点。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儿童的家长均把家长教育子女的责任心以及学校对孩子个性与创造性的培养看作是最重要的因素;他们认为遗传和环境都是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 采用问卷法对200名1—10岁儿童的父母进行调查,探讨其家庭教育观念的一般特点。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儿童的家长均把家长教育子女的责任心以及学校对孩子个性与创造性的培养看作是最重要的因素;他们认为遗传和环境都是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在不同方面,发展的决定因素不同;在对儿童的培养方向上存在性别差异。本文还讨论了父母对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认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教育观念 学校教育观 培养方向 社会行为
下载PDF
方法论的关系论及其在中西文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45
17
作者 何友晖 彭泗清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6-45,共10页
作者认为成熟的亚洲社会心理学的标志,不是它获得的有关亚洲人的知识本身,而是它用来创造关于社会行为的一般性知识的特殊方法。方法论的关系论是亚洲社会心理学对主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贡献,可以作为分析人类思想和行为的普遍性的概... 作者认为成熟的亚洲社会心理学的标志,不是它获得的有关亚洲人的知识本身,而是它用来创造关于社会行为的一般性知识的特殊方法。方法论的关系论是亚洲社会心理学对主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贡献,可以作为分析人类思想和行为的普遍性的概念框架。文章详细地阐述了作为方法论的关系论的基本观点。通过对儒家文化中的关系支配性、西方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转变等问题的讨论,作者分别说明了方法论的关系论在中西文化中的适用性。作者指出,在应用方法论的关系论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论的个人主义 关系论 社会心理 中西文化 社会行为 文化差异 支配性 心理学 父子关系 适用性
原文传递
影响小学生同伴接纳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40
18
作者 程利国 高翔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5-42,共8页
用测量表对 4 5 3名小学生的社会行为、教师接纳、学业成绩、社交策略与儿童同伴接纳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社会行为、教师接纳、学业成绩、社交策略与同伴接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各变量的不同水平之间 (除不适宜社交策略这一... 用测量表对 4 5 3名小学生的社会行为、教师接纳、学业成绩、社交策略与儿童同伴接纳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社会行为、教师接纳、学业成绩、社交策略与同伴接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各变量的不同水平之间 (除不适宜社交策略这一变量外 )儿童同伴接纳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学业成绩、教师接纳、攻击性及提出适宜的社交策略数 ,对于儿童同伴接纳有较大的预测作用 ,但在不同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生 同伴关系 同伴接纳 社会行为 教师接纳 学业成绩 社交策略
下载PDF
儿童孤独感与同伴关系、社会行为及社交自我知觉的研究 被引量:48
19
作者 李幼穗 孙红梅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4-88,51,共6页
本研究采用同伴提名法和问卷调查法对3-6年级儿童共600名进行了研究,试图考察儿童孤独感与同伴关系、社会行为及社交自我知觉的关系。结果表明:(1)受欢迎组儿童的孤独感显著低于被拒绝组、被忽视组、有争议组和一般组;一般组儿童的孤独... 本研究采用同伴提名法和问卷调查法对3-6年级儿童共600名进行了研究,试图考察儿童孤独感与同伴关系、社会行为及社交自我知觉的关系。结果表明:(1)受欢迎组儿童的孤独感显著低于被拒绝组、被忽视组、有争议组和一般组;一般组儿童的孤独感显著低于被拒绝组和被忽视组。(2)社交自我知觉较高的儿童的孤独感显著低于社交自我知觉一般和较低的儿童,社交自我知觉一般的儿童的孤独感显著低于社交自我知觉较低的儿童。(3)高攻击型儿童的孤独感高于低攻击型儿童,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高退缩型儿童的孤独感显著高于一般退缩型和低退缩型儿童,一般退缩型儿童的孤独感显著高于低退缩型的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感 同伴关系 社会行为 社交自我知觉
下载PDF
儿童期虐待对中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社交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4
20
作者 朱相华 魏贤玉 +1 位作者 王成东 李娇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6年第5期407-408,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期虐待对中专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交功能的影响,并对影响社交功能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符合入组标准的受虐待组和对照组学生各90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德克萨斯社交行为问卷(TSBI)、人际信任量表(ITS)、社交回... 目的探讨儿童期虐待对中专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交功能的影响,并对影响社交功能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符合入组标准的受虐待组和对照组学生各90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德克萨斯社交行为问卷(TSBI)、人际信任量表(ITS)、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和自尊量表(SES)进行测评,比较两组之间各量表分的差异,并进行社交行为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结果受虐待组学生SAD总分、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AD总分[(15.13±4.82)分vs(9.12±5.18)分,P<0.01];SCL-90总均分[(1.59±0.57)分vs(1.84±0.61)分,P<0.01]。其SES分[(25.15±5.64)分]、ITS分[(64.83±10.25)分]及TSBI分[(26.76±6.38)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8.67±8.53)分,(76.14±13.46)分,(39.65±12.74)分](P<0.01),且TSBI分与SCL-90各因子分和SAD分之间呈负相关,与ITS分及SES分之间呈正相关。结论儿童期虐待经历可对中专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交功能造成不良影响,有受虐待史的学生具有低自尊、低人际信任度、高社交焦虑和回避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期虐待 心理健康 社会行为 社交功能 学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