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开掘“现实与幻想可能相交”的手法——霍桑小说艺术谭 |
黄铁池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3
|
|
2
|
荒谬的“宗教济世”——析评《断头台》主人公阿弗季形象 |
陈慧君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1992 |
3
|
|
3
|
理性、民主与开放社会——卡尔·波普答客问 |
野月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
1989 |
0 |
|
4
|
人类崇高职责的艺术体现——评艾特玛托夫的《断头台》 |
王文平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
|
|
5
|
《窥视者》三题 |
李忠星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1992 |
1
|
|
6
|
盖茨比:另一个菲茨杰拉德 |
谢家顺
|
《唐山学院学报》
|
2000 |
1
|
|
7
|
电视舆论监督的实践威力和理论意义 |
时统宇
|
《社会科学论坛》
|
1999 |
0 |
|
8
|
泰山现代诗卷(续二) |
子张
|
《泰山学院学报》
|
1997 |
0 |
|
9
|
名人新论 |
|
《文明与宣传》
|
1998 |
0 |
|
10
|
一个被社会罪恶毁灭了的天才——魏尔仑 |
罗洛
|
《文艺理论研究》
|
1986 |
0 |
|
11
|
谁是罪人?谁是义人? |
倪光道
|
《天风》
北大核心
|
1999 |
0 |
|
12
|
光辉的金刚石──从《哈姆雷特》看悲剧美 |
张昕
|
《大庆社会科学》
|
1998 |
0 |
|
13
|
浅析哈姆莱特性格的软弱性 |
陈瑞兰
|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0 |
|
14
|
“戈迪乌斯绳结”解——陀思妥耶夫斯基简评(二) |
张玉华
|
《高校教育管理》
|
1983 |
0 |
|
15
|
从故事新编角度看莎剧(下) |
陈晓华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2 |
0 |
|
16
|
高唱入云的人性颂歌——对莎士比亚悲剧诗意的思考 |
焦尚志
|
《戏剧文学》
|
1998 |
0 |
|
17
|
文摘 |
|
《统计与管理》
|
2009 |
0 |
|
18
|
浅谈西方讽刺文学 |
陈粤燕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19
|
大胆的探索 全新的开拓——《罪恶论》介评 |
李承宗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