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7篇文章
< 1 2 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一个社会学的概念 被引量:326
1
作者 郑震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7-191,共25页
本文主要从思想史的角度入手,试图分析和勾勒出空间概念在西方社会学发展过程中的境遇变迁,并深入探讨当代西方社会学空间转向的思想来源、基本特征和理论意义。这一空间转向将空间概念社会本体论化,它具有借鉴并超越传统的客观环境论... 本文主要从思想史的角度入手,试图分析和勾勒出空间概念在西方社会学发展过程中的境遇变迁,并深入探讨当代西方社会学空间转向的思想来源、基本特征和理论意义。这一空间转向将空间概念社会本体论化,它具有借鉴并超越传统的客观环境论和主观空间论,以及反客观主义、反普遍主义和反历史主义的主导特征。但是其空间视角依然不同程度地为笛卡尔的主客体二元论所困扰,并受制于时间与空间二元化的传统思路,针对于此,本文将展望一种对空间概念的理论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社会空间 空间转向 空间本体论 西方社会
原文传递
空间理论和文学空间 被引量:166
2
作者 陆扬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37,共7页
空间理论是近年后现代学术中的一个热点 ,特别是爱德华·索雅的第三空间理论。第三空间可以比较于博尔赫斯的“阿莱夫” ,具有芥子须弥的极大魅力。由此重读文学空间 ,则可更多读出列斐伏尔所谓的社会空间的生产和再生产。
关键词 文学空间 博尔赫斯 重读 后现代 魅力 学术 热点 列斐伏尔 社会空间
下载PDF
社会空间的另一种想象——社会网络分析的结构视野 被引量:134
3
作者 李林艳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4-75,共12页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is an approach widely used nowadays. However, the approach is often reduced to a substantive field, or even a set of research techniques. This paper treats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s an insight...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is an approach widely used nowadays. However, the approach is often reduced to a substantive field, or even a set of research techniques. This paper treats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s an insightful perspective to social structure. What is the notable contribution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social structure? This is the organizing question in the article. The specific theoretical assumptions, analytical strategies, and conceptual tools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re examined in detail. The weakness or limitation of such a perspective is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分析 社会空间 网络结构观 社会结构 反对类别分析 形式结构 研究取向 网络结构模式
原文传递
关系网络与当代中国基层社会运动——以一个街区环保运动个案为例 被引量:144
4
作者 石发勇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6-88,共13页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城市基层治理体系逐渐从单位制转向社区制。随着这种转型,城市街区也爆发了越来越多针对工商企业或基层政府机构的市民维权运动。本研究旨在探索这些社区运动的动力机制。个案研究发现,较之于其他街区,有些街...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城市基层治理体系逐渐从单位制转向社区制。随着这种转型,城市街区也爆发了越来越多针对工商企业或基层政府机构的市民维权运动。本研究旨在探索这些社区运动的动力机制。个案研究发现,较之于其他街区,有些街区的居民由于善于运用关系网络为“武器”,因而在维权运动中表现更为积极,并取得更大成功。因此,关系网络是影响城市基层社会维权运动发生及其结果的重要因素。它之所以发挥这样的作用,是因为目前国家的体制结构使然:一方面,中国仍旧是个威权主义国家;但另一方面,当前的行政体系又处于一种相对“分裂”状态。正是这一点使得维权市民有必要并且有可能运用关系网络促进其集体行动。在当前,中国群众维权运动本身已经开始发生结构性转化。这些以维权为目的基层社会运动不仅保护了公民权益,促进社会空间发育,而且在实际上增强了国家权威和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网络 社会运动 街区 环保运动 当代中国 90年代中期 基层政府机构 20世纪 治理体系 中国城市 工商企业 动力机制 个案研究 重要因素 基层社会 体制结构 威权主义 “分裂” 行政体系 集体行动 公民权益 社会空间 国家权威
下载PDF
南京市居住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118
5
作者 吴启焰 崔功豪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23-26,35,共5页
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城市社会地理格局中, 分异不仅出现在社会实体的分化, 而且这一结果已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居住空间予以表征。通过对空间分异的机制研究表明, 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的转变、城市及房地产发展组织方式和规划方法以... 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城市社会地理格局中, 分异不仅出现在社会实体的分化, 而且这一结果已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居住空间予以表征。通过对空间分异的机制研究表明, 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的转变、城市及房地产发展组织方式和规划方法以及价值观的转化影响社会分化的空间化过程实现。在此基础上发现, 目前南京市已出现由6 个阶层聚居的居住空间分异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空间 聚居区 社会空间 分异特征 南京市
下载PDF
日常生活视野中的旅游社区空间再生产研究——基于列斐伏尔与德塞图的理论视角 被引量:128
6
作者 孙九霞 周一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75-1589,共15页
在空间与旅游地空间的相关研究中,社区居民及其日常生活所扮演的角色未得到充分的重视。而本文试图转向微观层面,关注空间演化中居民与日常生活的力量。研究以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核心区马降龙村为例,运用观察法与... 在空间与旅游地空间的相关研究中,社区居民及其日常生活所扮演的角色未得到充分的重视。而本文试图转向微观层面,关注空间演化中居民与日常生活的力量。研究以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核心区马降龙村为例,运用观察法与访谈法,探索由旅游发展所推动的旅游社区空间再生产的现象与特征。基于列斐伏尔的"空间三元论"与德塞图的"日常生活实践"理论,讨论在空间再生产的过程中,居民如何通过日常生活,对抗政府与景区管理主体构想的空间表征,体现具有反抗性的表征空间。研究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反抗性的表征空间表现出嵌入、抵制、进攻性抵制、反噬、再生等形式。现阶段,低度开发水平下居民与政府及景区管理主体的对抗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长期看来景区组织与居民角色的特性,以及对土地的掌控保障了反抗潜力的延续。而旅游社区的空间秩序最终将在所有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协商中形成。旅游发展中居民扮演的角色影响其协商能力,造成不同的行动机制与意义。旅游社区空间活力最终在多主体、多目标的空间生产过程中激发,这一过程始终展现出日常生活的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社区 社会空间 空间再生产 表征空间 日常生活实践
原文传递
广州小北路黑人聚居区社会空间分析 被引量:125
7
作者 李志刚 薛德升 +1 位作者 Michael Lyons Alison Brown 《地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7-218,共12页
1978年改革开放带来中国城市的快速转型。近年来,针对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国大城市的社会空间研究很多,但对在全球化影响下出现的跨国移民族裔聚居区的研究尚不多见。对广州黑人聚居区展开研究,以越秀区小北路为例,探讨其社会空间特征与演... 1978年改革开放带来中国城市的快速转型。近年来,针对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国大城市的社会空间研究很多,但对在全球化影响下出现的跨国移民族裔聚居区的研究尚不多见。对广州黑人聚居区展开研究,以越秀区小北路为例,探讨其社会空间特征与演进机制。研究采用微观视角,针对典型案例进行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研究表明,广州黑人聚居区与西方同类族裔社会区存在诸多差异。小北路黑人聚居区因全球化下新的"自下而上"的跨国经济联系而生,因广州城市的商贸文化、宗教历史、贸易网络和地理气候条件而兴,其跨国移民多为来自西非地区的族裔散居者/漂泊者(Diaspora),其人口构成异质多元,且流动性强。小北路的社会空间机制既包含被动隔离也包含主动聚居,其经济形态已经开始向"族裔聚居区经济"(ethnic enclave economy)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人聚居区 社会空间 广州小北路
下载PDF
“空间”的思想谱系与理想图景:一种开放性实践空间的建构 被引量:116
8
作者 文军 黄锐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5-59,243,共25页
20世纪中后期以来的空间转向,以空间作为社会理论的核心,无疑有助于重新审视空间,把握和研究社会空间在理论建构层面的内涵。与从"时间"和"空间"的二元对立中发掘空间的本体地位的路径不同,本文作为一种方法论的尝... 20世纪中后期以来的空间转向,以空间作为社会理论的核心,无疑有助于重新审视空间,把握和研究社会空间在理论建构层面的内涵。与从"时间"和"空间"的二元对立中发掘空间的本体地位的路径不同,本文作为一种方法论的尝试,试图从"空间"本身的理论建构出发,以相对空间与绝对空间、经验空间与先验空间、客观空间与主观空间等之间的关系,切入社会空间理论建构的纵深,在系统梳理"空间"思想谱系的基础上,深入探讨社会空间的现实状况,进而建构社会空间的一种理想图景,即在整合社会空间思想谱系与未来走向的基础上,力图推进一种开放性的实践空间的生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空间 思想谱系 理想图景 实践空间
原文传递
转型期北京社会空间分异重构 被引量:109
9
作者 冯健 周一星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29-844,共16页
利用分街区人口普查数据,分析1982-2000年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分异特征,通过计算信息熵、绝对分异指数、相对分异指数和隔离指数等指标,探讨转型期北京社会空间分异的重构特征。研究表明:"街区尺度"是展现都市区社会空间分异... 利用分街区人口普查数据,分析1982-2000年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分异特征,通过计算信息熵、绝对分异指数、相对分异指数和隔离指数等指标,探讨转型期北京社会空间分异的重构特征。研究表明:"街区尺度"是展现都市区社会空间分异特征具有可操作性的空间尺度;北京各类居住人口、就业人口以及住房状态都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除了老年人口、性别比、户均人数和农业就业人口等少数指标以外,1982-2000年北京绝大部分社会指标的空间分异程度在下降;同期,外来人口、各少数民族人口、高学历人口以及二产、三产就业人口等与总人口分布格局的一致性在变好,而老年人口、文盲人口以及与农业相关的人口逐渐偏离与总人口分布格局的一致性。18年间城市人口的混居性普遍增强,但老年人口、外来人口和农业人口却表现出相对于其他人口混居性变弱而群居性增强的特征。北京社会空间分异重构特征还可以从各社会指标与距离关系的演变中获得直观认识。在中国大城市转型期间,"规模重构"和"空间效应"交互作用,构成社会空间分异重构的外在表现,其基础动力主要来自于制度、市场和文化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异 社会空间 城市空间结构 北京都市区 街区尺度
下载PDF
现代中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机制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77
10
作者 吴启焰 张京祥 +1 位作者 朱喜钢 徐逸伦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30,4,共6页
通过住宅市场空间分异研究体系的建立 ,认为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是社会阶 (层 )级分化结果通过市场宏观控制、个体择居行为心理的局部调整而实现的空间化过程。因此 ,居住空间分异机制可以从对住房市场空间分化及个体择居行为机制两个方面... 通过住宅市场空间分异研究体系的建立 ,认为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是社会阶 (层 )级分化结果通过市场宏观控制、个体择居行为心理的局部调整而实现的空间化过程。因此 ,居住空间分异机制可以从对住房市场空间分化及个体择居行为机制两个方面来理解。从五个方面具体分析影响城市住宅市场分化的机构、各种机构对城市居住空间、社会空间分异的影响力 :(1)政府作为土地所有者及其作用形态 ;(2 )城市建筑商、地产开发商的发展方式 ;(3)金融信贷业对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的空间非均衡的影响 ;(4 )地产物业机构对邻里的操纵和强化 ;(5 )城市规划思想与方法的影响。并认为影响我国城市社会地理空间分异的宏观背景是 :(1)国内自 1978年以来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 ,它确定我们的主要研究框架 ;(2 )自 80年代末期开始强化的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造就的新国际劳动分工 ;(3)信息技术革命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及其影响下的经济结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 机构 社会空间
下载PDF
旅游影响下传统社区空间变迁的理论探讨——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反思 被引量:108
11
作者 孙九霞 苏静 《旅游学刊》 CSSCI 2014年第5期78-86,共9页
空间是传统社区旅游的核心吸引要素,是游客体验的对象,也是社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文章以传统社区(社会)空间为研究对象,依照社会建构主义的研究范式,以列斐伏尔(Lefebvre)的空间生产理论为指导,对旅游与传统社区空间生产之间的... 空间是传统社区旅游的核心吸引要素,是游客体验的对象,也是社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文章以传统社区(社会)空间为研究对象,依照社会建构主义的研究范式,以列斐伏尔(Lefebvre)的空间生产理论为指导,对旅游与传统社区空间生产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上的探讨,旨在为后续的旅游影响研究提供理论上的依据。研究发现:旅游影响了传统社区空间变迁的根本原因在于游客成了传统社区空间生产的主体之一;旅游利益相关者是传统社区空间的主要建构者,并通过占有传统社区的土地成为社区空间的直接生产者;空间生产主体的多元化、主体生产目标和行动的错位是导致旅游影响下的传统社区空间生产过程中矛盾多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影响 传统社区 社会空间 空间生产 反思性研究
下载PDF
当代社会学理论的社会空间转向 被引量:105
12
作者 潘泽泉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7-33,共7页
空间的社会学研究成为社会学领域近几年一个热门话题,空间转向,实际上表达了对传统社会学知识范式的某种修正,社会空间涵括了丰盈的话语场域、经验性事实或想象力限度,通过对西方社会学知识史的回顾和总结以及有关空间的经验社会学研究... 空间的社会学研究成为社会学领域近几年一个热门话题,空间转向,实际上表达了对传统社会学知识范式的某种修正,社会空间涵括了丰盈的话语场域、经验性事实或想象力限度,通过对西方社会学知识史的回顾和总结以及有关空间的经验社会学研究的思考,空间是一个重要的知识或分类概念且为整个知识的一个重要基础,空间的逻辑和运作机制能帮助我们重新推演发展出理解社会的一个不同的新的知识系统,将空间概念发展成一种重要的、旨在解释人类行动的系统理论,赋予空间研究在理论上的意义,使之具有社会科学理论上的意义,将是一件重要的具有开创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空间 知识史 解释维度 基本命题
下载PDF
亨利·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理论 被引量:107
13
作者 潘可礼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20,共8页
社会空间是一种社会性的产品,空间产品相对过剩会产生经济危机。空间实践、空间表述、表述空间构成社会空间的三元辩证组合或者三元辩证法,第三项不是前两项的简单叠加,而是对它们所假定的完整性进行拆解和重构之后,形成的一种开放的选... 社会空间是一种社会性的产品,空间产品相对过剩会产生经济危机。空间实践、空间表述、表述空间构成社会空间的三元辩证组合或者三元辩证法,第三项不是前两项的简单叠加,而是对它们所假定的完整性进行拆解和重构之后,形成的一种开放的选择项。社会空间包含着复杂的符号体系,空间三元组合类似于符号学的能指、所指、意指三项组合。身体是社会空间的生产主体,社会空间的生产从身体开始,处于异化状态的身体受权力、符号、知识三位一体控制。只有生产出社会主义差异空间,身体才能获得完全解放。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实质是城市化危机,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危机的起始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空间 空间生产 符号学 身体理论 城市化
下载PDF
从美丽乡村到都市居民消费空间——行动者网络理论与大世凹村的社会空间重构 被引量:106
14
作者 陈培培 张敏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35-1446,共12页
大都市近郊美丽乡村的建设为城市居民假日消费提供了新的场所,成为一种新型都市居民消费空间。运用行动者网络理论,对南京市江宁区"世凹桃源"大世凹美丽乡村的重构过程与机制进行分析。指出美丽乡村建设的背后是一个以地方政... 大都市近郊美丽乡村的建设为城市居民假日消费提供了新的场所,成为一种新型都市居民消费空间。运用行动者网络理论,对南京市江宁区"世凹桃源"大世凹美丽乡村的重构过程与机制进行分析。指出美丽乡村建设的背后是一个以地方政府为关键行动者的异质行动者网络,主要实现了乡村物质生活空间的改变。随着政府目标意图的转变,鼓励政策退出及市场机制进入,行动者网络重新调整,消费者和外来经营者成为关键行动者,相应地呈现从美丽乡村到都市居民消费空间的转变,即进一步实现社会空间的重构。由于行动者网络是一个充满利益争夺和协商的动态连接,社会空间的重构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研究表明,美丽乡村不仅是提供村民生活和游客抒情怀旧的场所,而且是一个存在权力关系且动态变化的行动者网络空间。政府、组织、村民、消费者、资本、景观、文化等异质性行动者自身的定义与再定义,以及相互之间的作用构成美丽乡村形成与转变机制。揭示了在乡村建设与转型发展过程中,政府及政策的作用机制及其有效时域,市场机制的灵活性及其所带来的利益争端与社会不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消费空间 行动者网络理论 社会空间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新移民”社会网络与空间分异 被引量:101
15
作者 李志刚 刘晔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85-795,共11页
伴随日益加速推进的中国城市化进程,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备受关注。通过对广州8个城中村的问卷调查与实证研究,本文对中国城市新移民的社会网络进行研究,分析移民聚居区与其社会网络的关系。研究表明,新移民的社会网络表现为成分多样化、... 伴随日益加速推进的中国城市化进程,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备受关注。通过对广州8个城中村的问卷调查与实证研究,本文对中国城市新移民的社会网络进行研究,分析移民聚居区与其社会网络的关系。研究表明,新移民的社会网络表现为成分多样化、关系现代化和空间分散化等3大特征;新移民积极利用聚居区外的社会关系寻求发展机会;移民聚居区的分异度正逐步降低,中国城市内部二元分异的空间格局正逐渐被打破。但是,移民与城市居民的社会隔阂并未完全扭转,新移民并没有融入到本地社区,基于地缘、血缘的"差序格局"仍是他们界定网络成员身份的重要准则。此外,迁移历史和社会经济地位是影响移民社会空间重构的主导因素。未来中国城市新移民的社会空间融合将表现为一个渐进而持续的历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移民 社会网络 社会空间 广州
原文传递
社会分层与社会空间领域的公平、公正 被引量:101
16
作者 李强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共9页
从社会学角度看,当代中国社会的公平、公正问题在社会分层和社会空间两个方面表现得十分明显。在处理社会分层、收入差距问题上,我们所追求的社会公正应该是机会公正、程序公正、结果公正三者的有机结合,为全体国民创造越来越多的公正... 从社会学角度看,当代中国社会的公平、公正问题在社会分层和社会空间两个方面表现得十分明显。在处理社会分层、收入差距问题上,我们所追求的社会公正应该是机会公正、程序公正、结果公正三者的有机结合,为全体国民创造越来越多的公正竞争机会、公正的程序条件和公正的分配结果。社会空间属于重大的社会资源。近年来,我国城市社会空间成为社会各利益群体激烈争夺的焦点领域,特别凸显了当今中国社会的分化,许多社会矛盾、社会冲突、利益纠纷都与社会公平、社会公正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分层 社会空间 社会公平 社会均等 社会公正
原文传递
空间生产视角下的城中村物质空间与社会变迁——南京市江东村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98
17
作者 张京祥 胡毅 孙东琪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共6页
从空间生产理论的视角而言,城市空间是一种巨大的社会资源,因而也是一个社会关系的重组与社会秩序的建构过程。文章以南京市典型的城中村江东村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生产的历史性变迁、社会关系的再生产、制造的新空间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空间生产理论的视角而言,城市空间是一种巨大的社会资源,因而也是一个社会关系的重组与社会秩序的建构过程。文章以南京市典型的城中村江东村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生产的历史性变迁、社会关系的再生产、制造的新空间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透视在城市空间生产过程中对人群分层和环境的差异性制造,以及对村民社会生活和生产关系的改变。江东村最终被城市强力改造成为了中产阶层社区,代表着新的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建立,其生产和塑造的不仅仅是空间,更是社会的新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产 社会空间 城中村 南京
下载PDF
基于行动者网络和共享经济视角的乡村民宿发展及空间重构——以深圳官湖村为例 被引量:84
18
作者 陈燕纯 杨忍 王敏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18-730,共13页
立足于乡村空间多元分化研究的学术背景,采用深度访谈法,结合行动者网络分析框架,对深圳市官湖村民宿集群旅游空间发展的过程和空间重构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民宿业主和熟人网络是官湖村民宿旅游发展的核心行动者,在其主导推动下... 立足于乡村空间多元分化研究的学术背景,采用深度访谈法,结合行动者网络分析框架,对深圳市官湖村民宿集群旅游空间发展的过程和空间重构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民宿业主和熟人网络是官湖村民宿旅游发展的核心行动者,在其主导推动下实现了乡村物质景观空间和社会空间的转型和重构。(2)官湖村的空间重构过程中,民宿旅游的行动者网络空间随着熟人网络的不断建构和转译而促成越来越多分散的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集中并转化为官湖村发展的社会资源。民宿业主和熟人网络共同构成了官湖村发展的非结构性动力主体。(3)外来行动者构建的新型社会熟人网络,与官湖村传统社会熟人网络因无法完成转译过程和连通,造成官湖村民宿业主等群体和当地村民等群体的社会分化隔离与关系网络的权力斗争,进而引起动力机制从非结构性向二元动力机制转变,带来新的物质空间重构。(4)在共享经济演进过程中,官湖村形成一种基于社会熟人关系网络,线下为主并与线上相结合的商品共享和服务交易的新型共享经济模式,是一种比互联网中介更加低成本的共享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宿发展 共享经济 行动者网络 熟人网络 社会空间 非结构性动力
原文传递
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社会时—空特性初探 被引量:69
19
作者 刘奔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3-10,共8页
列宁说:“思维的范畴不是人的工具,而是自然的和人的规律性的表述。”(《哲学笔记》,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版,第95页)列宁的这一论断当然也适用于哲学上的时一空范畴。哲学的时一空范畴,是物质运动的规律性的表现。全部人类认识史证... 列宁说:“思维的范畴不是人的工具,而是自然的和人的规律性的表述。”(《哲学笔记》,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版,第95页)列宁的这一论断当然也适用于哲学上的时一空范畴。哲学的时一空范畴,是物质运动的规律性的表现。全部人类认识史证明,没有辩证的、唯物的时空概念,就不可能深刻地理解运动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人类发展 规律性 社会空间 人类社会 实践活动 社会关系结构 现实性 社会发展 交往活动
原文传递
社会空间的生产——析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 被引量:73
20
作者 陆扬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3-136,共4页
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提出了社会空间的生产理论,说明社会空间的阐释需自然、历史和生产力的发展一并考虑,其构成不仅在于事物,同样也在于关系,并以土地为突破口,试图对马克思的《资本论》有所突破。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中显现出来... 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提出了社会空间的生产理论,说明社会空间的阐释需自然、历史和生产力的发展一并考虑,其构成不仅在于事物,同样也在于关系,并以土地为突破口,试图对马克思的《资本论》有所突破。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中显现出来的忧虑,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当代资本主义城市空间扩张无度的生态忧虑,其后爱德华·索亚第三空间理论的提出,就是直接秉承了列斐伏尔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 社会空间 空间生产 第三空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