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稳定观的转型与公民参与 被引量:6
1
作者 王郅强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28,共5页
近年来,各种形式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逐渐增多,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探究这些事件的形成机理和爆发过程时发现,公民参与堵塞是其中一个重要根源。但是社会对公民参与的看法并不是完全一致的,甚至存在争议,从中也折射出传统和现... 近年来,各种形式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逐渐增多,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探究这些事件的形成机理和爆发过程时发现,公民参与堵塞是其中一个重要根源。但是社会对公民参与的看法并不是完全一致的,甚至存在争议,从中也折射出传统和现代两种社会稳定观的差异。有序的公民参与是实现和谐秩序——现代社会稳定观的核心——的必要手段。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政府信息公开、转变政府决策观念和培育公民社会等四个方面是扩大和保障公民有序参与的重要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参与 社会稳定 群体性突发事件 和谐秩序
下载PDF
落实科学发展观条件下的“社会稳定观”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谭明方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6期665-670,共6页
在我国发展方式转型过程中如何维护社会稳定,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以往"GDP崇拜"发展模式中,社会稳定是依靠"权力强制"来维护的。这种稳定方式及相应的社会稳定观,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不相适应的。落实科学... 在我国发展方式转型过程中如何维护社会稳定,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以往"GDP崇拜"发展模式中,社会稳定是依靠"权力强制"来维护的。这种稳定方式及相应的社会稳定观,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不相适应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必然是我国深层次社会矛盾集中释放、社会冲突多发的过程。因此,必须将靠"权力强制"作基础的社会稳定观转变为以"满足最广大群众需求"作基础的新社会稳定观。对"社会冲突"进行科学化管理是实现新社会稳定观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 社会稳定 社会冲突
下载PDF
论科学的社会稳定观与建立社会稳定的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路小昆 《理论观察》 1997年第2期22-25,共4页
关键词 社会稳定 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运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发展 社会成员 社会矛盾 深化改革 结构调整 国有企业
下载PDF
论江泽民的社会稳定观
4
作者 于晓雷 《时代法学》 2002年第S2期76-77,共2页
关键词 维护社会稳定 社会稳定 社会政治稳定 邓小平理论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三个代表” 马克思主义 江泽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社会主义
下载PDF
论树立科学的社会稳定观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兆端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5-13,共9页
安定有序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基本特征之一。维护和实现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和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一种动态平衡、相对有序的稳定观,建立健全利益调整和矛盾排解... 安定有序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基本特征之一。维护和实现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和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一种动态平衡、相对有序的稳定观,建立健全利益调整和矛盾排解的社会稳定机制,设置充分表达、合法参与的社会稳定安全阀,在民主法治的基础上实行对社会稳定的善治,开发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的社会稳定之源,努力追求和实现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社会稳定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社会稳定 稳定模式 稳定机制
下载PDF
社会稳定观:改革开放以来的沿革与发展
6
作者 张翠莉 常艳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09年第3期47-49,共3页
邓小平稳定思想蕴含着政治、经济、社会秩序、思想情绪"四位一体"稳定的丰富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稳定思想,前者指明了社会稳定的三大基础,后者明确了新时期的稳定机制。当前,... 邓小平稳定思想蕴含着政治、经济、社会秩序、思想情绪"四位一体"稳定的丰富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稳定思想,前者指明了社会稳定的三大基础,后者明确了新时期的稳定机制。当前,要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相结合,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稳定 改革发展 社会稳定
下载PDF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新社会稳定观
7
作者 虞少敏 苗伟伦 《江南论坛》 2009年第11期51-53,共3页
我们党从提出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六大目标之一,到把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的五大能力之一,到把和谐社会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四个方面之一,再到把“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十一五”时... 我们党从提出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六大目标之一,到把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的五大能力之一,到把和谐社会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四个方面之一,再到把“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这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体现出愈益明显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科学发展的思想,是我们党执政理念和实践的升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稳定 社会视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共产党执政规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下载PDF
新社会稳定观之要义 被引量:1
8
作者 钟宁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发展与改革创造良好的局面,为人民幸福生活提供安定和谐的环境。维护社会稳定首先要注重对社会稳定本质及其根本要求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其次要针对时代变化和实际情况对维护社会稳定的理论进行深入探... 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发展与改革创造良好的局面,为人民幸福生活提供安定和谐的环境。维护社会稳定首先要注重对社会稳定本质及其根本要求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其次要针对时代变化和实际情况对维护社会稳定的理论进行深入探索,最后将科学理论运用于维护社会稳定的实践当中,实现社会稳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新的社会稳定观正是对我国社会稳定本质的科学认识,是以社会发展实际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和现实基础的科学稳定观。新社会稳定观更加强调适应社会发展的规律,更加注重制度和法律的作用,更加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稳定 本质 特征 实现路径
下载PDF
树立科学的社会稳定观——学习十六大报告关于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体会
9
作者 卢希悦 《发展论坛》 2003年第2期17-19,共3页
关键词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改革 十六大报告 解放生产力 社会稳定
下载PDF
论毛泽东的社会稳定观
10
作者 唐秉仁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4-9,共6页
毛泽东关于社会稳定的论述十分丰富,且独具特色。大致可以从社会稳定的本质认识、产生社会不稳定的原因、实现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条件和途径等方面去把握。
关键词 社会稳定 本质 发展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稳定观培育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宁波 刘满意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2年第11期138-139,共2页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新凸显出的一个庞大群体,他们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在面对外在客观环境、自身价值定位及事关切身利益的诸多现实问题时,新生代农民工对社会稳定又具有双重影响,因此应该使社会稳定观真正内化于...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新凸显出的一个庞大群体,他们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在面对外在客观环境、自身价值定位及事关切身利益的诸多现实问题时,新生代农民工对社会稳定又具有双重影响,因此应该使社会稳定观真正内化于他们的内心,并践于其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人生 价值 社会稳定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社会稳定观教育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蒋占峰 朱媛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8-311,共4页
大学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但又处于政治心理不成熟的阶段,其政治热情对社会稳定具有双重影响。应当科学解读社会稳定观,寻求大学生社会稳定观教育的着力点,让社会稳定观念深入人心,人人维护社会稳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稳定 教育
下载PDF
接受理论对社会稳定观教育的启示
13
作者 魏冉 《沧桑》 2014年第6期97-99,共3页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稳定问题凸显,人们对社会稳定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所以,如何进行社会稳定观教育,如何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社会稳定观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接受理论为社会稳...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稳定问题凸显,人们对社会稳定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所以,如何进行社会稳定观教育,如何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社会稳定观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接受理论为社会稳定观的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观点和方法,从社会稳定观教育的接受者的角度,通过对接受者的接受态度和过程的研究,达到良好的社会稳定观教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理论 社会稳定 社会稳定教育 启示
下载PDF
新中国社会稳定观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
14
作者 钟宁 赵连章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5-131,共7页
回顾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社会稳定工作实践经验与理论探索,新中国成立初期,确保政治稳定、维护主权独立是社会稳定的核心任务,在区分敌我矛盾不同性质的基础上,形成了基本稳定的社会局面。在经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制度破坏... 回顾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社会稳定工作实践经验与理论探索,新中国成立初期,确保政治稳定、维护主权独立是社会稳定的核心任务,在区分敌我矛盾不同性质的基础上,形成了基本稳定的社会局面。在经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制度破坏后,中国进入社会秩序重建时期,开始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并开始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稳定压倒一切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社会稳定从这一时期开始成为中国各项事业发展的前提。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对中国现阶段处理新的社会矛盾、巩固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稳定 政治稳定 稳定理论
原文传递
试论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社会稳定观
15
作者 于晓雷 孙艳平 《宁夏党校学报》 2005年第6期8-9,共2页
思想稳定是基础,政治稳定是核心,社会秩序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体现。在改革、发展中保持稳定,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在维护稳定中的核心作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维护社会稳定。第三代领导集体稳定观的主... 思想稳定是基础,政治稳定是核心,社会秩序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体现。在改革、发展中保持稳定,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在维护稳定中的核心作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维护社会稳定。第三代领导集体稳定观的主要特征是:时代性、科学性、实践性和乐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领导集体 社会稳定 社会稳定
下载PDF
我们不需要关于社会稳定的“新思维”
16
作者 霍益辉 《现代商业》 2010年第5期287-288,共2页
社会稳定是人类社会这一自然历史过程的重要环节,社会稳定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组成部分。发掘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稳定的思想,形成系统的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稳定观,为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理论服务。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稳定 社会稳定
下载PDF
树立科学的社会稳定观——学习十六大报告关于改革发展稳定关系问题的体会
17
作者 路平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29-31,共3页
十六大报告为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稳定问题,特别是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科学创新理念。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和条件,而不是改革和发展的目的,所以,不仅要创造和优化稳定的社会环境,而且应当“在稳定中推... 十六大报告为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稳定问题,特别是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科学创新理念。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和条件,而不是改革和发展的目的,所以,不仅要创造和优化稳定的社会环境,而且应当“在稳定中推动改革和发展”。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完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通过改革促进社会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稳定 十六大报告 改革 发展 稳定关系 中国
下载PDF
孟子的社会稳定观
18
作者 吴昕春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9-20,共2页
孟子的社会稳定观吴昕春综观孟子言论,虽未言及“社会稳定”的概念,然在字里行间却蕴涵着息战非攻、施行仁政以保持社会稳定的企盼与筹谋。一、“非攻慎伐”的思想,是实现社会稳定的前提在孟子的社会政治观中,“非攻慎伐”的思想较... 孟子的社会稳定观吴昕春综观孟子言论,虽未言及“社会稳定”的概念,然在字里行间却蕴涵着息战非攻、施行仁政以保持社会稳定的企盼与筹谋。一、“非攻慎伐”的思想,是实现社会稳定的前提在孟子的社会政治观中,“非攻慎伐”的思想较为显见。“非攻”主张,在孟子以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稳定 孟子 “勇” 仁政 政治行为 教育学院 战争 理想社会 《孟子正义》 政治思想史
下载PDF
从法的三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谈科学的社会稳定观
19
作者 程小白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5-9,共5页
自由、权利与权力三元素构成法和法律的本质内容,法是三元素的化合物。科学的社会稳定观源于对法的三元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把握,它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为核心,形成有秩序的自由的社会治理状态,公平公正是基石,动态协调是前提,民主是关键... 自由、权利与权力三元素构成法和法律的本质内容,法是三元素的化合物。科学的社会稳定观源于对法的三元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把握,它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为核心,形成有秩序的自由的社会治理状态,公平公正是基石,动态协调是前提,民主是关键,法治是保障,可持续是科学的社会稳定的本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的元素 三元素关系 社会稳定
下载PDF
对科学社会稳定观的认识与思考
20
作者 童永正 陈建中 《公安理论与实践(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6期5-12,共8页
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天职”的公安机关,为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新的形势下, 传统维稳方式与现代法治的冲突使当前维稳工作常常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以科学社会稳定观指导维稳实践迫在眉睫。
关键词 科学社会稳定 内涵 基本要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