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小学教材中的性别问题的研究
1
作者 刘欣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16年第9期43-43,45,共2页
中小学社会科学的教材中的性别问题一直是教育研究者关注的重要问题,它是教育平等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关注教材中的性别问题,分析问题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对教材编写者提出一定要求,对教育实现真正的平等、改善社会科学的教材编写有重... 中小学社会科学的教材中的性别问题一直是教育研究者关注的重要问题,它是教育平等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关注教材中的性别问题,分析问题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对教材编写者提出一定要求,对教育实现真正的平等、改善社会科学的教材编写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教材 性别问题 社会性别认知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的主体性
2
作者 潘信林 骆枳 《探求》 2024年第4期65-76,共12页
秉持什么样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的价值取向事关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发展“为了谁”的根本问题,决定了它具有什么使命、发挥什么作用。“主体性”,简单地说,就是对“以谁为价值主体、用何依据判定价值、以何来构建价值关系”问题的解答... 秉持什么样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的价值取向事关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发展“为了谁”的根本问题,决定了它具有什么使命、发挥什么作用。“主体性”,简单地说,就是对“以谁为价值主体、用何依据判定价值、以何来构建价值关系”问题的解答。中国主体性是立足中国发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独立性、自主性的一种价值目标,是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时代特性、发展目标等多维价值的综合反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的主体性就是要凸显中国的主体性,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实践和发展需求,形成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中国实践的深化认识和创新表达,提炼总结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中国理论,创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教材 教材建设 中国主体性
原文传递
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评价的重要向度及指标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潘信林 骆枳 《探求》 2023年第6期58-69,86,共13页
哲学社会科学教材是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教学研究的基本工具,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推动国家与社会进步、铸魂育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教育评价关乎教育质量,建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评价体系是建设高质量哲学社会科学教材的必然要求。在... 哲学社会科学教材是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教学研究的基本工具,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推动国家与社会进步、铸魂育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教育评价关乎教育质量,建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评价体系是建设高质量哲学社会科学教材的必然要求。在深入研究哲学社会科学教材评价的目标向度、价值向度、内容向度、实践向度的基础上,提出坚持政治性与价值性统一、学理性与教学性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统一、系统性与针对性统一、中国化与国际化统一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教材 教材评价 评价指标
原文传递
论哲学社会科学教材编辑的核心素养
4
作者 李晓冬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53-156,共4页
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进一步明确教材建设的重要意义,事关国家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培养。其中,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在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引领作用。因此,在当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出版工作中,学科编辑... 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进一步明确教材建设的重要意义,事关国家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培养。其中,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在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引领作用。因此,在当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出版工作中,学科编辑要持续增强两种核心素养,即意识形态政治把关能力和数字融合能力,以最大程度确保哲学社会科学教材的育人效果,适应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对教育出版产生的深刻变革,不断助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教材 育人功能 政治把关 数字融合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