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村调查:文化自觉与社会科学的中国化 被引量:30
1
作者 周晓虹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3,共23页
1936年费孝通在吴江开弦弓村进行的江村调查及在此基础上写成的《江村经济》一书,不仅实现了现代人类学对"文野之别"的历史跨越,也切实推进了社会学、人类学及整个社会科学的中国化进程。事实上,无论是对"文野之别"... 1936年费孝通在吴江开弦弓村进行的江村调查及在此基础上写成的《江村经济》一书,不仅实现了现代人类学对"文野之别"的历史跨越,也切实推进了社会学、人类学及整个社会科学的中国化进程。事实上,无论是对"文野之别"的跨越,还是对社会科学中国化的推动,都与费孝通晚年倡导但青年时代即逐渐养成的"文化自觉"意识休戚相关:就前者而言,成功地实现对自己生存其间的文明社会的洞悉,既有赖于对与汉民族相对应的其他弱小民族的实地考察,更有赖于对来自西方的现代社会科学理论的把握,这两者使得研究者能够相对抽身于自己生存其间的文化,将自己熟悉的场景置于客体的位置;而就后者而言,正是因为研究者对自已的文化有自知之明,他才能够自觉地站在主位立场,借用源自西方但研究者又深知其局限的理论,恰如其分地解释自己的社会。换言之,文化自觉保证了研究者从事研究时"进得来"和"出得去",也赋予了他们在不同文化场景中相互切换,以"他山之石"雕琢中国之"玉"的学术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江村调查 自觉 社区研究 社会科学中国化
原文传递
从方法论的反思到研究典范的转移——再论台湾地区的社会科学“中国化”运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东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6,共12页
"核心"对"边陲"学术文化的长期影响与全面支配,不仅造成了台湾地区整个文化传统的严重"萎缩",而且也造成了台湾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学术主体性和独立性的彻底"迷失"。社会科学"中国化"... "核心"对"边陲"学术文化的长期影响与全面支配,不仅造成了台湾地区整个文化传统的严重"萎缩",而且也造成了台湾地区人文社会科学学术主体性和独立性的彻底"迷失"。社会科学"中国化"运动的兴起,正是在"核心一边陲"结构部分松动之后台湾人文社会科学界为重建学术主体性而做的一次重大努力,是反对西方特别是美国学术"殖民"、追求学术独立的一场重要抗争。至于这场运动由早先的方法论反思向稍后的研究典范转移之推展,一方面固然与20世纪70年代美国科学哲学领域的"典范革命"有关,但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则与台湾社会由"一元"向"多元"的结构性变迁以及随社会结构变迁而来的社会价值观念由"一元"向"多元"的递嬗相辉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社会科学中国化 典范转移
原文传递
社会转型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 被引量:14
3
作者 周晓虹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0,共10页
包括社会学在内的现代社会科学是社会变迁或"现代性"的产儿,其内在的主要成就和基本规则大致都来自近代以来西方社会那场所谓从传统到现代的大变迁。变迁与社会科学的天然联系,决定了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对社会科学的发展也具... 包括社会学在内的现代社会科学是社会变迁或"现代性"的产儿,其内在的主要成就和基本规则大致都来自近代以来西方社会那场所谓从传统到现代的大变迁。变迁与社会科学的天然联系,决定了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对社会科学的发展也具有普遍的理论价值;而作为一种富有特色的社会变迁,中国的转型对社会科学的本土化又具有独特的学术意义。关注中国经验与中国体验,即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切入中国社会的转型及其后果,是我们理解社会变迁的双重视角。这一学术关照或许能够使中国社会的转型避免沦为单纯的财富增长或GDP堆积,从而有助于在全球范围内提升这场变迁的精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中国经验 中国体验 社会科学中国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