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0篇文章
< 1 2 1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 被引量:779
1
作者 李培林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2-52,共11页
流动民工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社会学的参与推动了流动民工研究的地进一步深化。本文从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交往方式、流动民工的生活状况、流动民工的社会分层和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使读者在把握民工的一般“自然”状况... 流动民工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社会学的参与推动了流动民工研究的地进一步深化。本文从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交往方式、流动民工的生活状况、流动民工的社会分层和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使读者在把握民工的一般“自然”状况的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对于从事社会流动研究的同行来说本文亦不乏借鉴与启示之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民工 社会流动 社会网络 农村劳动力 乡镇企业 社会地位 济南市 三资企业 劳动力流动 经济地位
原文传递
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 被引量:845
2
作者 孙立平 王汉生 +2 位作者 王思斌 林彬 杨善华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47-62,共16页
本文对我国改革开放15年来的社会结构变迁作了总体描述和概括性分析。文章认为,改革前重国家、轻社会的模式已经改变,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开始形成;社会结构由总体性社会向分化性社会转变;社会整合由行政性整合向契约性整合转变;国家与组... 本文对我国改革开放15年来的社会结构变迁作了总体描述和概括性分析。文章认为,改革前重国家、轻社会的模式已经改变,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开始形成;社会结构由总体性社会向分化性社会转变;社会整合由行政性整合向契约性整合转变;国家与组织(单位)的关系由总体生存模式向独立生存模式转变;原有的城乡各种身份系列为一种新的、以职业身份为标志的身份系列所取代;全国一盘棋的区域格局被打破,地方社区开始成为利益主体。文章还指出,社会整合明显滞后所导致的分化与整合过程的不同步,是现阶段社会运行的一对基本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结构 社会整合机制 改革以来 政治整合 社会分化 社会流动 国家与社会 社会生活 整合模式 总体性
原文传递
社会政治变迁与教育机会不平等——家庭背景及制度因素对教育获得的影响(1940—2001) 被引量:485
3
作者 李春玲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6-98,共13页
自 1 940年以来的 60年里 ,中国社会教育机会分配形态的变化趋势经历了两个截然相反的发展阶段。 1 978年以前 ,教育机会分配从一种极度不平等的状态向着平等化的方向演变 ;而 1 978年之后 ,教育机会分配的不平等程度逐步增强 ,家庭背... 自 1 940年以来的 60年里 ,中国社会教育机会分配形态的变化趋势经历了两个截然相反的发展阶段。 1 978年以前 ,教育机会分配从一种极度不平等的状态向着平等化的方向演变 ;而 1 978年之后 ,教育机会分配的不平等程度逐步增强 ,家庭背景及制度因素对教育获得的影响力不断上升。本文基于一项全国抽样调查数据 ,对这两个阶段的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系统描述和分析 ,并得出结论 :意识形态及政府相关政策的变动导致了教育不平等的弱化或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社会政治变迁 教育机会 家庭背景 社会流动 教育选拔机制 分配形态 教育获得 教育改革 社会资本 文化资本 经济资本 政治资本 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社会流动与关系信任——也论关系强度与农民工的求职策略 被引量:247
4
作者 翟学伟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共11页
M.S. Granovetter’s hypothesis of “strong tie” and “weak tie” has been used in researching on the rural migrants in China.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patterns of social interaction in traditional China are unavail... M.S. Granovetter’s hypothesis of “strong tie” and “weak tie” has been used in researching on the rural migrants in China.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patterns of social interaction in traditional China are unavailable to be analyzed with the concepts in pairs theoretically. Based on the statistics and interview materials, most of the rural migrants having jobs are favored with their ingroups. In order to explain these phenomena, the concepts of “strong trust” and “weak trust” are constructed. Compared with the two different concepts in pairs, “weak tie” is suitable for explaining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mobility, and the “strong trust” can explain why so many peasant workers from one village or one place are working in the same cities, communities or enterpri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流动 关系信任 关系强度 农民工 求职策略 社会学研究
原文传递
中国的户籍制度与代际职业流动 被引量:156
5
作者 吴晓刚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8-65,共28页
本文通过分析1996年"当代中国生活史和社会变迁"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研究当代中国家庭背景对职业流动的作用,并对城乡间的制度分割给予特别的关注。研究发现,农民的代际流动率相当高,城市中的社会流动也具有相当的"开... 本文通过分析1996年"当代中国生活史和社会变迁"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研究当代中国家庭背景对职业流动的作用,并对城乡间的制度分割给予特别的关注。研究发现,农民的代际流动率相当高,城市中的社会流动也具有相当的"开放"性。本文认为这种模式是由中国独特的户籍制度造成的。这一制度使得农村中从事非农职业、没有改变户口性质的农民子女还要继续务农;只允许农村中受过很高教育的人获得城市户口。这种状况使以往仅限于城市人口的社会流动研究产生严重的样本选择性偏误。本文的分析对理解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流动过程中的作用、不平等和社会流动之间的关系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平等 户籍制度 社会流动
原文传递
结构壁垒、体制转型与地位资源含量 被引量:137
6
作者 边燕杰 李路路 +1 位作者 李煜 郝大海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0-109,共10页
再分配体制下形成的单位和地区壁垒,不但限制了职业流动,也导致了同一社会经济地位其资源含量在壁垒之间的差异,使工作单位和出生地成为地位的象征和指示器。对200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资料分析表明,单位和地区壁垒效应持续至今,但市... 再分配体制下形成的单位和地区壁垒,不但限制了职业流动,也导致了同一社会经济地位其资源含量在壁垒之间的差异,使工作单位和出生地成为地位的象征和指示器。对200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资料分析表明,单位和地区壁垒效应持续至今,但市场经济的发展正在弱化这些效应。体制外,职业的收入回报在单位之间、地区之间开始趋向平衡,而不同职业的收入差别大大高于体制内,说明体制转型加强了职业的地位含义,也由此扩大了个人和家庭层面的社会经济不平等。对不平等的大众接受程度如何?地位流动是否机会平等?将是重要的社会学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壁垒 地位资源 地位获得 社会流动
原文传递
倒“U”型轨迹与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流动--新生代农民工的流动史研究 被引量:121
7
作者 符平 唐有财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1-47,共7页
本文基于2009年的调查数据,运用定量方法研究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流动史。研究的基本发现是,频繁的流动和工作更换构成了新生代农民工重要的群体特征。虽然起初的流动更多地是因为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但并不是每次流动都是针对原有起点的一... 本文基于2009年的调查数据,运用定量方法研究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流动史。研究的基本发现是,频繁的流动和工作更换构成了新生代农民工重要的群体特征。虽然起初的流动更多地是因为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但并不是每次流动都是针对原有起点的一次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流动总体上来说表现为一种倒"U"型的轨迹,即前几次流动是垂直的向上流动,但当流动次数达到某个特定的值以后,无论是流入地、职业类型、流动原因还是获得新工作的途径,都呈现出逆向选择或向下流动的特点。因而,流动虽是一个不断寻找更好发展机会的过程,也体现了新生代农民工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但过于频繁的流动反而不利于他们自身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社会流动 倒“U”型轨迹
下载PDF
阶层自我定位、收入不平等和主观流动感知(2003-2013) 被引量:123
8
作者 陈云松 范晓光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9-126,共18页
基于2003—2013年10年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9万多城乡居民样本,剖析中国人阶层自我定位的结构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0年来中国人的阶层自我定位稳定地呈保龄球状:"低位认同"者占据调查... 基于2003—2013年10年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9万多城乡居民样本,剖析中国人阶层自我定位的结构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0年来中国人的阶层自我定位稳定地呈保龄球状:"低位认同"者占据调查对象大半,且这一比例明显高于大多数国家。在个体层面,10年间教育、收入和职业等客观指标对阶层自我定位的净效应较小且逐渐弱化;主观流动感知与阶层自我定位的关联较强,但这10年中"向上流动感"的拉动作用有所降低。在宏观层面,经济增长速度并不能提升阶层自我定位,而收入不平等对阶层定位具有明显的负面效应。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社会转型期抑制收入差异和扩大流动机会对于提升公众"获得感"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层认同 主观阶层 社会分层 收入不平等 社会流动
原文传递
中国社会代际流动性的动态解析——CGSS与CLDS混合横截面数据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22
9
作者 阳义南 连玉君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9-91,共13页
本文使用CGSS及CLDS混合横截面数据,根据社会地位与年度虚拟变量交互项回归系数判断我国社会流动性的演化趋势。首先使用主观法测量的社会地位指标(自评),极大似然估计结果表明家庭社会地位对子代社会地位的影响在2010年、2012年都比200... 本文使用CGSS及CLDS混合横截面数据,根据社会地位与年度虚拟变量交互项回归系数判断我国社会流动性的演化趋势。首先使用主观法测量的社会地位指标(自评),极大似然估计结果表明家庭社会地位对子代社会地位的影响在2010年、2012年都比2008年显著下降,而使用工具变量的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结果则表明家庭社会地位的影响在2012年比2010年也显著下降了;接着使用客观法测量的国际社会经济地位指数(ISEI)进行稳健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父亲社会经济地位对子代的影响在2006年、2008年和2010年也依次显著降低了。从主观法和客观法获得的实证结果是一致的,验证了该阶段我国社会流动性趋于上升的变化趋势。最后进一步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剖析子代获得社会地位及父代影响子代的主要路径,按重要性依次为教育、入党、进入体制内单位就业和创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流动 社会地位 人力资本 职业收入
原文传递
底层、学校与阶级再生产 被引量:115
10
作者 熊易寒 《开放时代》 CSSCI 2010年第1期94-110,共17页
对于处在城市底层的农民工子女而言,学校意味着什么?是实现向上流动的阶梯,还是迈向阶级再生产的驿站?公办学校向农民工子女开放是否会带来社会流动机会的增加?研究发现:就读于公办学校的农民工子女,其成长的过程存在显著的"天花... 对于处在城市底层的农民工子女而言,学校意味着什么?是实现向上流动的阶梯,还是迈向阶级再生产的驿站?公办学校向农民工子女开放是否会带来社会流动机会的增加?研究发现:就读于公办学校的农民工子女,其成长的过程存在显著的"天花板效应",一方面认同主流价值观,渴望向上流动,另一方面则制度性地自我放弃。而农民工子弟学校则盛行"反学校文化",通过否定学校的价值系统、蔑视校方和教师的权威而获得独立与自尊,同时心甘情愿地提前进入次级劳动力市场,加速了阶级再生产的进程。两类机制虽有差异,却殊途同归地导向阶级再生产而非社会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办学校 再生产 阶级 农民工子女 农民工子弟学校 次级劳动力市场 社会流动 主流价值观
原文传递
分家:分中有继也有合——中国分家制度研究 被引量:88
11
作者 麻国庆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6-,108+110+112+114+,共13页
通常认为,中国的分家即是家庭整体的彻底破裂,犹如细胞分裂一样。作者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在中国的分家制度中,作为经济的家是分了,但作为文化的家是永远分不开的。分家实际上是分中有继也有合。“继”一则表现为“继人”,即对老人... 通常认为,中国的分家即是家庭整体的彻底破裂,犹如细胞分裂一样。作者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在中国的分家制度中,作为经济的家是分了,但作为文化的家是永远分不开的。分家实际上是分中有继也有合。“继”一则表现为“继人”,即对老人的赡养义务,一则表现为继宗祧,即对祖先的祭祀义务。“合”则指本家与分家、分家与分家之间的种种文化上的约定。这样,在家庭层次上的分与家族层次上的合就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这里的分,出自农民的现实生活需要;合,则是儒学价值的一种实现方式。由此可见,中国社会的大传统和小传统并不是对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家制度 家庭再生产 社会流动 个案 扩大家庭 兄弟分家 大传统与小传统 三角形 产权流动 本世纪初
原文传递
再生产与统治——社会流动机制的再思考 被引量:98
12
作者 李路路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7-60,共24页
在代际社会流动研究中,以代际之间优势的持续性为主要特征的关系模式成为一个普遍的模式。中国作为一个转型社会的数据也显现出同样的模式。作者认为,已有的工业化和制度主义的解释逻辑没有对在不同社会中存在的普遍性关系模式给出合理... 在代际社会流动研究中,以代际之间优势的持续性为主要特征的关系模式成为一个普遍的模式。中国作为一个转型社会的数据也显现出同样的模式。作者认为,已有的工业化和制度主义的解释逻辑没有对在不同社会中存在的普遍性关系模式给出合理解释。作者从“再生产”和“统治”两种机制的角度,对关系模式所表现出来的普遍特征进行了理论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流动 再生产 统治 权力
原文传递
教育、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被引量:67
13
作者 周作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5-91,共7页
社会分层是应试教育的社会根源。“应试”现象是普遍的 ,而非我国现阶段特有的现象。应试教育的根本问题是社会资源 ,进而是教育资源竞争的问题。在看到社会分层客观存在的现实前提下 ,如何保证教育平等 ,如何通过教育实现社会公平和公... 社会分层是应试教育的社会根源。“应试”现象是普遍的 ,而非我国现阶段特有的现象。应试教育的根本问题是社会资源 ,进而是教育资源竞争的问题。在看到社会分层客观存在的现实前提下 ,如何保证教育平等 ,如何通过教育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试教育 社会分层 社会流动 教育平等 考试 评价 社会控制 社会公正 社会资源 教育资源 竞争
下载PDF
社会流动有助于降低健康不平等吗? 被引量:97
14
作者 王甫勤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8-101,244,共24页
关于健康不平等现象主要存在两种理论解释,即社会因果论和健康选择论。以往研究主要通过追踪数据来检验两种理论的基本观点。本研究运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5),从社会流动的角度分析中国民众的健康不平等状况及其产生机制,并... 关于健康不平等现象主要存在两种理论解释,即社会因果论和健康选择论。以往研究主要通过追踪数据来检验两种理论的基本观点。本研究运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5),从社会流动的角度分析中国民众的健康不平等状况及其产生机制,并从侧面比较了这两种理论的解释力。本研究强调健康不平等是社会阶层地位不平等的再生产,而社会流动是降低社会阶层地位不平等的重要途径。因而,本研究假设,是否发生社会流动对于改变人们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影响,社会上向(下向)流动能够促进(降低)人们的健康水平,并且有助于降低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健康梯度。分析发现,社会流动(方向和距离)对人们的健康水平有显著作用,但只有长距离的社会流动才对人们的健康水平有明显的提升(或抑制)作用。从总体上看,在当前中国背景下,社会因果论的解释力强于健康选择论。社会流动在健康不平等的产生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混合"作用,有助于降低健康不平等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地位 社会流动 社会不平等 健康不平等 健康梯度
原文传递
农民工的社会流动和社会地位的变化 被引量:70
15
作者 王春光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51-56,共6页
农民工既是我国城市化的产物,又是我国城市化滞后的表现,成为我国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的一种独特现象。这种独特性折射出农民工的非农化并没有带动他们的社会身份转变,从而使得我国社会结构转型变得更加艰难和复杂。如果没有社会身份的转... 农民工既是我国城市化的产物,又是我国城市化滞后的表现,成为我国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的一种独特现象。这种独特性折射出农民工的非农化并没有带动他们的社会身份转变,从而使得我国社会结构转型变得更加艰难和复杂。如果没有社会身份的转变,农民工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融入到城市社会中去。这里的关键是只有通过社会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建立统一的社会流动平台和基石,才能谈得上农民工实现了真正的社会流动,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才能顺利进行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流动 社会地位 城市化和社会融合
下载PDF
中国农村社会分层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71
16
作者 毛丹 任强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3年第3期90-98,共9页
目前关于农村社会分层研究 ,倾向于从多元社会分层理论框架中抽取职业尺度作为分层标准。实际上 ,整个多元分层理论本身存在着理论紧张 ,并且较难顾及我国农村地区村庄基础、市场发育的成熟程度、社会流动路径的差异等等因素 ,因此 ,应... 目前关于农村社会分层研究 ,倾向于从多元社会分层理论框架中抽取职业尺度作为分层标准。实际上 ,整个多元分层理论本身存在着理论紧张 ,并且较难顾及我国农村地区村庄基础、市场发育的成熟程度、社会流动路径的差异等等因素 ,因此 ,应该在有所修订的前提下加以应用。本文提出 ,社会资源在我国农村地区具有了比职业分层标准更广的适用性和包容性 ;社会资源的测量在农村主要体现为人们生存和发展机会的受保障程度。这种标准的加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村社会 社会分层 社会流动 社会资源 累积性 村庄基础
下载PDF
家庭借贷约束、公共教育支出与社会流动性 被引量:79
17
作者 李力行 周广肃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5-82,共18页
人力资本投资是增强社会流动性的重要手段,然而借贷约束使得底层家庭无力对子女进行最优的人力资本投资;与此同时,富裕家庭则不受借贷约束的影响,总体结果是社会流动性减弱。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和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本文发现... 人力资本投资是增强社会流动性的重要手段,然而借贷约束使得底层家庭无力对子女进行最优的人力资本投资;与此同时,富裕家庭则不受借贷约束的影响,总体结果是社会流动性减弱。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和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本文发现,借贷约束确实提高了居民收入和教育的代际传递弹性,降低了社会流动性。在匹配政府公共教育支出数据后发现,公共教育支出可以缓解家庭层面人力资本投资的不足,提高教育水平的代际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流动 借贷约束 教育财政
原文传递
工之子恒为工?——中国城市社会流动与家庭教养方式的阶层分化 被引量:75
18
作者 田丰 静永超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3-101,243,244,共21页
作为文化资本身体化的途径,教养方式具有阶层化的特征。中国城市家庭的教养方式在中产阶层与工人阶层之间已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前者倾向于协作型教养方式,后者则倾向于自然成长型教养方式。然而,社会流动可以突破这种阶层化的教养方式。... 作为文化资本身体化的途径,教养方式具有阶层化的特征。中国城市家庭的教养方式在中产阶层与工人阶层之间已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前者倾向于协作型教养方式,后者则倾向于自然成长型教养方式。然而,社会流动可以突破这种阶层化的教养方式。出身于工人阶层家庭并向上流动至中产阶层的家长更倾向于采用中产阶层的教养方式;而出身于中产阶层家庭并经历了向下流动的家长则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着出身阶层的教养方式。由此可见,社会流动对教养方式的非对称性效应并不支持中国社会阶层趋于固化、壁垒日益森严的论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流动 教养方式 阶层分化 文化资本 出身阶层
原文传递
教育还能促进底层的升迁性社会流动吗 被引量:66
19
作者 余秀兰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15,共7页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找工作"拼爹"等现象,使人们对"教育改变命运"产生怀疑,并出现新的"读书无用论"。学术界对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有不同看法,教育既可能促进低社会阶层向上流动,也可能与社会流动无关,...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找工作"拼爹"等现象,使人们对"教育改变命运"产生怀疑,并出现新的"读书无用论"。学术界对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有不同看法,教育既可能促进低社会阶层向上流动,也可能与社会流动无关,还可能加固原有的社会阶层结构。观照我国现实,教育机会的不均等、地位获得过程中的代际传承、教育结构与社会结构的不对应等因素,都弱化了教育促进底层升迁性社会流动的功能。底层百姓面对困境而放弃教育的做法并不可取,但要改变现状,必须同时改变教育与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公平 社会流动 代际传承 社会变革
原文传递
中国的制度变迁、阶级结构转型和收入不平等:1978-2005 被引量:61
20
作者 林宗弘 吴晓刚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0,共40页
本文结合制度主义理论与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提出在中国社会分层研究中"把阶级带回来"的观点。根据户口制度、单位制度、干部身份制和私有产权等造成转型时期中国不平等的重要制度性因素,建立一个以对不同形式生产性... 本文结合制度主义理论与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提出在中国社会分层研究中"把阶级带回来"的观点。根据户口制度、单位制度、干部身份制和私有产权等造成转型时期中国不平等的重要制度性因素,建立一个以对不同形式生产性资产的占有为基础的即新马克思主义取向的中国阶级分类方式,并在经验层面展示了其较之于其他分类法的优越性。研究认为,中国正在发生的制度转型对社会不平等秩序的重塑表现为不同形式的生产性资产,即劳动力、资本、组织、技术/权威等四种所有权作用的相对转变,从而导致阶级结构的转型和贫富差距的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分层 阶级 制度结构 收入不平等 社会流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