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3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637
1
作者 王浦劬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17,共7页
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和总部署的关键性范畴。基于中国国情政情社情,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些基本范畴的内在含义,辨析其间相互关系,是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设计,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认识基础。本文基于中国共... 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和总部署的关键性范畴。基于中国国情政情社情,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些基本范畴的内在含义,辨析其间相互关系,是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设计,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认识基础。本文基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论和中国国情,分析了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含义,阐发了其间的包容性关系、交集性关系和区别性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政府治理 社会治理 基本含义 相互联系
下载PDF
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 被引量:569
2
作者 姜晓萍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28,共5页
解析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与国家治理体系的内在逻辑,明确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功能定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提炼了国家治理视阈下社会治理体制的价值目标,诊断出目前我国社会治理中存在"维稳"诉求大于"... 解析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与国家治理体系的内在逻辑,明确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功能定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提炼了国家治理视阈下社会治理体制的价值目标,诊断出目前我国社会治理中存在"维稳"诉求大于"维权"诉求,导致社会治理的价值理性迷失;党政包揽替代多元协同,导致社会治理新格局难以形成;风险控制重于社会建设,导致社会治理的路径依赖本末倒置;"即兴式"举措多于制度规范,导致社会治理体制的法治保障不足等误区。从完善社会政策体系、构建公民权利保障体系、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强化社会组织培育体系、建立社会行为规范体系、创新社区治理体系、巩固公共安全体系、健全社会风险预警与应对机制八个方面提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社会治理 现代化
原文传递
复杂网络结构范型下的社会治理协同创新 被引量:519
3
作者 范如国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8-120,206,共23页
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开放演化、具有耦合作用和适应性的复杂网络系统,社会治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环境和社会事物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传统由政府主导的线性管理模式不能对复杂社会问题给出有效的解释和应对方案,有必要引入... 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开放演化、具有耦合作用和适应性的复杂网络系统,社会治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环境和社会事物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传统由政府主导的线性管理模式不能对复杂社会问题给出有效的解释和应对方案,有必要引入新的管理范式,即复杂科学管理范式。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治理具有内在的契合性,能够揭示社会治理复杂性产生的内在机理及其规律。复杂系统理论表明,越是复杂的系统,系统协调的要求越高,协同效应也就越显著。复杂社会网络系统所具有的小世界、无标度、社团结构、偏好连接及虚实"二相"性拓扑结构范型,对社会治理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需要分析社会系统的复杂网络结构及其特征,建立社会治理的协同创新机制和制度安排,展开协同社会治理。复杂系统理论为研究社会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网络 社会治理 协同创新
原文传递
社会共治: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实践探索与制度创新 被引量:388
4
作者 王名 蔡志鸿 王春婷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19,共4页
以法治为基础的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是我国社会治理实践探索的经验总结,也是实践中形成的新要求。作为社会治理的制度创新,多元共治主要包括四大特征:多元主体,开放、复杂的共治系统,以对话、竞争、妥协、合作和集体行动为共治机制,以共同... 以法治为基础的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是我国社会治理实践探索的经验总结,也是实践中形成的新要求。作为社会治理的制度创新,多元共治主要包括四大特征:多元主体,开放、复杂的共治系统,以对话、竞争、妥协、合作和集体行动为共治机制,以共同利益为最终产出。多元共治不是政府退出,不是"小政府、弱政府",而是"小政府、强政府、大社会"的共同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共治 社会治理 制度创新
原文传递
社会治理创新与服务型政府建设--论主体多元化条件下的社会治理 被引量:345
5
作者 张康之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3,共13页
社会治理创新服务于建设新型社会体制的目标,一是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提出了社会体制改革的要求;二是由于后工业化的压力使原先的社会体制不适应新的时代,提出了探索新的社会体制的要求。在新型社会体制建立的过程... 社会治理创新服务于建设新型社会体制的目标,一是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提出了社会体制改革的要求;二是由于后工业化的压力使原先的社会体制不适应新的时代,提出了探索新的社会体制的要求。在新型社会体制建立的过程中,社会治理创新是重心和突破口,需要适应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的现实要求,从政府垄断社会管理转变为与其他社会治理力量合作治理。最为重要的是打破政府本位主义,确立起“他在性”的原则,根除行政傲慢。社会治理创新是与服务型政府建设联系在一起的,既要通过服务型政府建设创新社会治理,也要在社会治理创新中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多元化 政府本位 他在性 社会治理 服务型政府
原文传递
信息基础、声誉机制与执法优化——食品安全治理的新视野 被引量:338
6
作者 吴元元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5-133,207-208,共19页
对于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威慑何以有效?这是破解食品安全监管困境的关键所在。基于繁重的执法负荷与稀缺的公共执法资源,食品安全迫切需要创新治理形式。声誉机制创设的威慑充分虑及企业的长期收入流,借助无数消费者的"用脚投票&qu... 对于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威慑何以有效?这是破解食品安全监管困境的关键所在。基于繁重的执法负荷与稀缺的公共执法资源,食品安全迫切需要创新治理形式。声誉机制创设的威慑充分虑及企业的长期收入流,借助无数消费者的"用脚投票"深入作用于企业利益结构的核心部分,因而能够有效阻吓企业放弃潜在的不法行为,分担监管机构的一部分执法负荷,是一种颇有效率的社会执法。但是,声誉罚的要义在于信息高效流动,而现代食品行业与公众之间的信息鸿沟使得消费者很难自发形成强有力的声誉机制。应当以食品安全信用档案为中心,建立全程整合信息生产—分级—披露—传播—反馈的法律制度系统,确保企业违法信息迅速进入公众的认知结构,为消费者及时启动声誉罚奠定基础。同时,应当以声誉机制的适用为契机,积极探索食品安全的社会治理之道,回应执法历史发展所蕴含的成本逻辑,实现执法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执法资源 声誉机制 信用信息系统 社会治理
原文传递
“全球风险社会”治理:复杂性范式与中国参与 被引量:259
7
作者 范如国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5-83,共19页
全球正在进入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风险社会"时代,风险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并正在改变现代社会的运行逻辑与规则,人类社会的价值理念、行为方式正在被系统化地重构,全球治理演变为"全球风险社会"治理。当前,全... 全球正在进入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风险社会"时代,风险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并正在改变现代社会的运行逻辑与规则,人类社会的价值理念、行为方式正在被系统化地重构,全球治理演变为"全球风险社会"治理。当前,全球风险治理的碎片化、低效率现象严重,现有公共管理、国际治理方式还不能适应风险社会治理的要求。现代社会是一个具有内生复杂性、测不准性、脆弱性等特征的复杂系统,复杂性是全球风险社会形成的根本机理,全球风险社会治理离不开复杂性范式与中国参与。系统研究全球风险社会形成的复杂性机制,构建面向全球风险社会治理的价值、文化与机制,形成辨识、化解风险的协同治理及反脆弱能力,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风险社会 社会治理 复杂性范式
原文传递
社会治理共同体及其建设路径 被引量:243
8
作者 郁建兴 《公共管理评论》 2019年第3期59-65,共7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新目标。社会治理共同体指的是政府、社会组织、公众等基于互动协商、权责对等的原则,基于解决社会问题、回应治理需求的共同目标,自觉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且关系稳定的群体。为了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新目标。社会治理共同体指的是政府、社会组织、公众等基于互动协商、权责对等的原则,基于解决社会问题、回应治理需求的共同目标,自觉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且关系稳定的群体。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同时增加了两条重要的建设路径:民主协商和科技支撑。民主协商让各治理主体能够充分表达意见和偏好,培养主体意识,发掘治理知识和智慧,调整利益矛盾和冲突。科技支撑打破了治理主体互动的时空限制,降低了互动成本,也为更好地发掘治理需求、细分治理责任提供了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共同体 民主协商 科技支撑
下载PDF
合作治理是社会治理变革的归宿 被引量:234
9
作者 张康之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42,共8页
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类进入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人类在工业社会的历史阶段中建构起来的社会治理模式受到了严峻挑战,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社会治理的要求。因而,理论上探讨改革的热潮兴起,而在实践上,也进入了一个全球性的改革季节。然而... 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类进入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人类在工业社会的历史阶段中建构起来的社会治理模式受到了严峻挑战,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社会治理的要求。因而,理论上探讨改革的热潮兴起,而在实践上,也进入了一个全球性的改革季节。然而,综观所有的改革理论和实践,都一直是在工业社会的思维范式中去谋求改革的行动方案,这不仅使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反而把人类引入到一个风险社会之中,出现了更多、更大的危机。近些年来,在社会治理变革的追求中,参与治理是得到强力推荐的改革方向。实际上,参与治理的理论主张依然是在工业社会的治理框架下提出的行动方案,与后工业化的要求相去甚远。从现实来看,后工业化已经造就了新的社会形态,在社会治理的意义上,已经呈现给我们多元治理主体并存的局面。从这一现实出发,我们需要建构的是一种合作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治理 社会治理 后工业化时代 改革
下载PDF
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辨析 被引量:225
10
作者 王浦劬 《社会学评论》 2014年第3期12-20,共9页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和总部署的关键性范畴。基于中国国情、政情、社情,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些基本范畴的内在含义,辨析其间相互关系,是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设计,推进国家治...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和总部署的关键性范畴。基于中国国情、政情、社情,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些基本范畴的内在含义,辨析其间相互关系,是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设计,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认识基础。为此,本文基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论和中国的国情,分析解释了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含义,在此基础上,分析阐发了其间的包容性关系、交集性关系和区别性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政府治理 社会治理 基本含义 相互联系
原文传递
中国司法改革的宏观思考 被引量:153
11
作者 顾培东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16,共14页
中国司法改革的主导任务是通过制度创新 ,提高司法机构“公共产品”的出产能力和效益 ,更有效、更充分、更完善地保护社会主体的正当权利 ,创造、完善并维护适应新的历史条件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诸方面的法律秩序。与此相适应 ,中... 中国司法改革的主导任务是通过制度创新 ,提高司法机构“公共产品”的出产能力和效益 ,更有效、更充分、更完善地保护社会主体的正当权利 ,创造、完善并维护适应新的历史条件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诸方面的法律秩序。与此相适应 ,中国司法改革的基本内容在于重新配置并合理界定各种权力关系。由于中国司法改革受诸种条件约束 ,因而改革具有复杂性 ,必须进行整体设计、“由上而下”全面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司法改革 社会治理 司法体制 权力配置 执政党 立法机构 政府 约束条件 意识形态 法律规制
原文传递
技术治理的极限及其超越 被引量:201
12
作者 黄晓春 嵇欣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2-79,共8页
技术治理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治理领域改革和政策实践的主导逻辑,基本特征是强调风险控制、事本主义原则以及工具主义地动员社会。其形成有着复杂的制度性缘起,与宏观政策模糊性、政策执行中控制权的碎片化以及自下而上社会压力不足等因... 技术治理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治理领域改革和政策实践的主导逻辑,基本特征是强调风险控制、事本主义原则以及工具主义地动员社会。其形成有着复杂的制度性缘起,与宏观政策模糊性、政策执行中控制权的碎片化以及自下而上社会压力不足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一总体性转型逻辑虽对改革初期启动具有重要意义,但近来开始引发治理转型深层次瓶颈。试图以自上而下的改革来厘清技术治理的模糊性难题具有相当的困难。相比而言,可行性更高的改革着力点实际上要落在技术治理另外两大导因之上:第一,运用政党跨领域、跨体系组织优势推动系统改革;第二,努力推动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向下负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技术治理 总体视角 转型
下载PDF
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 被引量:197
13
作者 曹海军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5-98,共4页
社区是社会治理系统的基础单元,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微观细胞.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动力量.2017年6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首次对社区治... 社区是社会治理系统的基础单元,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微观细胞.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动力量.2017年6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首次对社区治理进行顶层设计和宏观布局.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我们邀请部分社区治理研究专家集中研讨社区治理的若干问题,以期推动社区治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互动,为社区治理按共治、共建、共享布局走向新时代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服务创新 治理体系 党建 社会治理 治理能力 理论与实践 中共中央
原文传递
中国社会治理的新内涵与新作为 被引量:181
14
作者 李友梅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7-34,共8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这不仅推进了从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五位一体"均衡发展政策目标下的政府运行机制优化过程,而且加快了开放、流动的社会形态下塑造中国特有的党委、政府、社会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这不仅推进了从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五位一体"均衡发展政策目标下的政府运行机制优化过程,而且加快了开放、流动的社会形态下塑造中国特有的党委、政府、社会力量多元合作治理结构的历史进程。当前我国社会治理模式转型在宏观制度结构和中观政策设计上有许多重大改革突破,但仍需重视实践中社会治理机制改革创新的瓶颈问题。习近平同志在"7·26"讲话中强调指出,我们要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转型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使这个独特性得到贴切的理解和解释是当代中国社会学应尽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新内涵 新进程 大作为
原文传递
产业转型与文化再造:特色小镇的创建路径 被引量:177
15
作者 周晓虹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19,共8页
从2014年甚至更早开始,一种肇始于浙江、以区域性空间再造和增长要素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化模式——"特色小镇"横空出世,并迅速推向全国,这一区域性实践在中国城市化和产业转型方面具有多方面的推广和辐射意义。特色小镇的... 从2014年甚至更早开始,一种肇始于浙江、以区域性空间再造和增长要素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化模式——"特色小镇"横空出世,并迅速推向全国,这一区域性实践在中国城市化和产业转型方面具有多方面的推广和辐射意义。特色小镇的创建既是一种优化生产力布局、注重内涵的发展模式,也是一种破解有效供给不足、推动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经济模式,还是一种多元参与、体制开放、协同共享的社区或社会治理模式。同先前包括开发区在内的诸种发展模式相比,特色小镇建设这种受产业驱动的现代区域增长模式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恐怕就是将文化的创新和再造置于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这一特征使得传统上一直以文化见诸于世的江浙注定会共同上演一场引人瞩目的产业转型的"双推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小镇 产业转型 社会治理 文化再造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社会治理转型的经验逻辑 被引量:176
16
作者 李友梅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8-73,共16页
中国过去40年所经历的剧烈变革可以说在世界上是前所未有的。经由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迅速跃身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及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达到58.5%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①回顾近40年间复杂曲折但迅猛的历史发... 中国过去40年所经历的剧烈变革可以说在世界上是前所未有的。经由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迅速跃身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及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达到58.5%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①回顾近40年间复杂曲折但迅猛的历史发展,一个重要迷思是中国何以能在经济体制快速转型发展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持社会有序运行并呈现安稳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社会治理 改革开放 农业国家
原文传递
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的理论、制度和实践创新 被引量:162
17
作者 张文显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7,共15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进程中,我国社会治理领域发生深刻变革,展现出一系列理论、制度和实践创...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进程中,我国社会治理领域发生深刻变革,展现出一系列理论、制度和实践创新。明确"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理念,将新时代社会治理的最核心目标设定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平安中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夯实以民生保障制度和社会治理制度为主线的社会建设制度,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优化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涵养社会治理核心价值,坚持"四维治理"等。这些理论、制度和实践创新彰显出中国之治的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呈现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壮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制度 社会治理体系 社会治理能力 社会治理共同体
原文传递
“技术利维坦”:人工智能嵌入社会治理的潜在风险与政府应对 被引量:164
18
作者 王小芳 王磊 《电子政务》 CSSCI 2019年第5期86-93,共8页
人工智能技术嵌入社会治理在使得社会治理智能化的同时,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导致社会治理存在从"数字民主"滑向"技术利维坦"的潜在风险,即人工智能技术赋权与约束的非对称性潜含着加剧寡头统治的危险;人工智能嵌入... 人工智能技术嵌入社会治理在使得社会治理智能化的同时,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导致社会治理存在从"数字民主"滑向"技术利维坦"的潜在风险,即人工智能技术赋权与约束的非对称性潜含着加剧寡头统治的危险;人工智能嵌入后的行政吸纳具有有限性特征,传统官僚制结构很难主动促进算法和数据的开放性;人工智能时代社会政治力量之间的张力与不确定性可能会加剧社会碎裂。为应对人工智能政治化中的风险,政府应围绕数据共享与算法优化建立健全开放的治理体系和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防控人工智能导致的技术势差及不平等风险;重铸"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塑造"成果共享、权责同担"的责权体系,以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地促进人工智能重大公共性问题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社会治理 技术利维坦 智能治理
原文传递
网格化管理模式再审视 被引量:161
19
作者 孙柏瑛 于扬铭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5-71,79,共8页
本文认为,从网格化管理设计的目标及其运行特征看,它是在日益复杂化和不确定的治理环境下,在国家不触及现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政府以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支撑,致力于实现精细化和资源整合、联动的管理系统,来有效解决一系列新问... 本文认为,从网格化管理设计的目标及其运行特征看,它是在日益复杂化和不确定的治理环境下,在国家不触及现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政府以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支撑,致力于实现精细化和资源整合、联动的管理系统,来有效解决一系列新问题,减低多重压力所做出基层治理方案选择。网格化管理模式可以视为国家对基层治理结构的重建途径,它透过信息平台进行权威整合与行政力量下沉,实现社会控制的目标。然而,缺乏行政管理体制变革,网格化管理出现了悖论,促使我们进一步反思基层社会治理的改革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化管理 社会治理 碎片化 权威整合 流程再造
原文传递
乡村治理数字化:现状、需求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58
20
作者 冯献 李瑾 崔凯 《电子政务》 CSSCI 2020年第6期73-85,共13页
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基层治理创新提供了新的方法论。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探究乡村治理数字化的内涵与现实需求,对于构建乡村数字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辨析乡村治理数字化的概念内涵,利用全国1611个... 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基层治理创新提供了新的方法论。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探究乡村治理数字化的内涵与现实需求,对于构建乡村数字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辨析乡村治理数字化的概念内涵,利用全国1611个村民调查数据,从实践层面揭示乡村治理数字化的建设现状,分析阻碍乡村治理数字化的现实瓶颈,总结了乡村治理数字化的需求,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完善乡村数字治理体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数字化 数字治理 公共服务 社会治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