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技术的社会形成 |
肖峰
|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48
|
|
2
|
家庭与社会变迁——当代西方家庭史研究的新动向 |
张永健
|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33
|
|
3
|
从赎罪到替罪:“四类分子”阶层初探 |
李若建
|
《开放时代》
CSSCI
|
2006 |
16
|
|
4
|
论技术的文化形成 |
肖峰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8
|
|
5
|
试论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 |
屠佳
|
《中国德育》
|
2008 |
14
|
|
6
|
整体提高教师素质的思考--免费师范生政策带来新机遇 |
储朝晖
|
《人民教育》
北大核心
|
2008 |
8
|
|
7
|
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
林尚立
|
《理论参考》
|
2007 |
10
|
|
8
|
缅甸华侨华人与缅甸社会与文化的融合 |
姜永仁
|
《东南亚》
|
2003 |
11
|
|
9
|
论日本推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法的理念、规划与原则 |
于杨曜
唐荣智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4
|
|
10
|
制度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 |
刘少杰
|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9
|
|
11
|
民族文化心理素质是不同文化类型的基本内核——兼论中华民族现代化文化心理素质的建构 |
许苏民
|
《江汉论坛》
|
1986 |
10
|
|
12
|
国外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 |
刘丽萍
|
《科学决策》
|
2007 |
8
|
|
13
|
低碳经济: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
郑立平
|
《江南论坛》
|
2009 |
8
|
|
14
|
东汉的乡里社会及其政治的变迁 |
东晋次
|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8
|
|
15
|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形式 |
刘上洋
|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6
|
|
16
|
我国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探讨 |
王军
|
《环境经济》
|
2007 |
4
|
|
17
|
从“人伦的悲剧”到“精神”的诞生——黑格尔耶拿《精神哲学》草稿中从个人到社会的演进逻辑 |
韩立新
|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7
|
|
18
|
日本循环型经济社会形成给中国的启示 |
张瑞珍
奇云嵘
|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19
|
“个体成长”:威廉·冯·洪堡社会观的理论依据 |
孙卫华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6
|
|
20
|
论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张力 |
郝凤霞
陈忠
|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