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4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社会弱势群体及其社会支持政策 被引量:183
1
作者 钱再见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7-103,共7页
弱势群体在其基本的群体特征上具有经济上的低收入性、生活质量上的低层次性、政治上的低影响力和心理上的高敏感性。现阶段中国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规模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既违背了社会公正原则 ,也不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并且已... 弱势群体在其基本的群体特征上具有经济上的低收入性、生活质量上的低层次性、政治上的低影响力和心理上的高敏感性。现阶段中国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规模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既违背了社会公正原则 ,也不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并且已经构成了影响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能否有效地解决弱势群体的社会保护和社会支持问题 ,不仅事关中国的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而且也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实现长期高效有序的发展。因此 ,只有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 ,既要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护 ,又要能够有效发挥社区服务和“第三部门”的积极作用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和社会保护问题 ,从而化解政治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社会弱势群体 社会支持政策
下载PDF
社会排斥理论与中国城市住房改革制度 被引量:171
2
作者 李斌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6-110,共5页
社会排斥理论主要研究社会弱势群体如何在劳动力市场以及社会保障系统受到主流社会的排挤 ,而日益成为孤独、无援的群体 ,并且这种状况如何通过社会的“再造”而累积和传递。当代社会排斥理论关注的焦点是社会机制、社会产品分配以及社... 社会排斥理论主要研究社会弱势群体如何在劳动力市场以及社会保障系统受到主流社会的排挤 ,而日益成为孤独、无援的群体 ,并且这种状况如何通过社会的“再造”而累积和传递。当代社会排斥理论关注的焦点是社会机制、社会产品分配以及社会关系三个大的维度。社会文化、社会结构、国家政策、现存的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因素制造社会排斥 ,而社会的流动率则可以反映社会的排斥程度。住房本身并不制造社会排斥 ,但是与住房有关的制度却制造社会排斥。 80年代以来 ,中国住房改革政策涉及六个方面 :推行住房公积金 ,买房给优惠 ,提租补贴 ,建设经济适用房 ,实施住房货币化补贴以及廉租房 (城市平民的解困房 )。然而 ,这六个主要的住房改革制度都体现了社会结构本身的排斥性。中国社会的弱势群体一方面被现行的劳动力市场排挤 ,另一方面又更多地被排除在国家的“住房福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排斥 住房 住房政策 公正理论 社会弱势群体
下载PDF
视野拓展与功能转换:我国设立居住权必要性的多重视角 被引量:133
3
作者 申卫星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7-92,共16页
我国物权立法在即,对于要不要设立居住权制度,学界意见仍不统一。本文通过对各国立法例和我国实际社会生活的考察,努力拓宽研究视野,找寻居住权更为重要的适用领域和立法需求,明确提出居住权绝不仅限于保护离婚妇女和保姆等社会弱势群... 我国物权立法在即,对于要不要设立居住权制度,学界意见仍不统一。本文通过对各国立法例和我国实际社会生活的考察,努力拓宽研究视野,找寻居住权更为重要的适用领域和立法需求,明确提出居住权绝不仅限于保护离婚妇女和保姆等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性”居住权,而且还包括现代社会所广为需求的“投资性”居住权。在拓展视野的基础上,作者对居住权的功能重新定位,变社会性居住权为社会性居住权与投资性居住权并存,使得居住权在传统的保护弱者的功能之外,具有更大的技术上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满足人们利用财产的形式上的多样性需求,更好地贯彻权利人的意志。在此认识基础上,对我国物权法(草案)中关于居住权的规定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具体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权 社会性居住权 投资性居住权 多重视角 功能转换 社会弱势群体 物权立法 社会 社会生活 离婚妇女
原文传递
高中生教育补习支出:影响因素及政策启示 被引量:124
4
作者 雷万鹏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9-42,共4页
应用高中生调查数据,本研究探讨了中国高中生教育补习支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显示:中国背景下教育补习主要是“补差”,即教育补习主要帮助成绩落后学生提高成绩;地区背景、城乡背景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对教育补习支出有显著影响。... 应用高中生调查数据,本研究探讨了中国高中生教育补习支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显示:中国背景下教育补习主要是“补差”,即教育补习主要帮助成绩落后学生提高成绩;地区背景、城乡背景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对教育补习支出有显著影响。有关教育补习的政策应考虑教育补习合法性并力图减少教育补习活动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补习 家庭教育支出 影响因素 高中生 社会弱势群体
下载PDF
再现、记忆、复原——欧美创伤理论研究的三个方面 被引量:125
5
作者 师彦灵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2-138,共7页
欧美创伤研究历经一百多年,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成为一个跨学科研究,主要关注社会边缘群体如女性和少数族裔的创伤经历。创伤的真实再现与语言之间的关系,记忆颠覆、修正西方正统历史、揭示边缘群体真实创伤历史的功能,以及如何帮助创伤... 欧美创伤研究历经一百多年,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成为一个跨学科研究,主要关注社会边缘群体如女性和少数族裔的创伤经历。创伤的真实再现与语言之间的关系,记忆颠覆、修正西方正统历史、揭示边缘群体真实创伤历史的功能,以及如何帮助创伤个体或集体走出创伤构成欧美创伤理论研究关注和争论的三个主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理论 歇斯底里症 谈话治疗法 社会弱势群体 创伤经历 创伤叙述 创伤复原
下载PDF
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权利视角及其理论基础——以平等理论透视 被引量:61
6
作者 吴宁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2004年第3期60-68,共9页
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以“权利”为立足点的关怀和保护是人类特有的道德法则 ,也是实践中制度理性之重要表现。本文通过对于什么是“社会弱势群体”、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权利视角和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理论的基础等三个问题的分析 ,认为... 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以“权利”为立足点的关怀和保护是人类特有的道德法则 ,也是实践中制度理性之重要表现。本文通过对于什么是“社会弱势群体”、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权利视角和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理论的基础等三个问题的分析 ,认为对于社会弱势群体应该通过权利的方式进行保护 ,其基础就是实质平等理论。这种理论昭示着人权范围的扩大及国家义务的扩大 ,从而给予了社会弱势群体有效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弱势群体 实质平等理论 人权范围 心理压力 法律权利 利益调整机制
原文传递
法学意义上的社会弱势群体概念 被引量:61
7
作者 钱大军 王哲 《当代法学》 2004年第3期46-53,共8页
对社会弱势群体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不应当局限于社会学领域。因为那只是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多元化解释中的一种。既然法律是调控人类社会生活的主要规则 ,社会弱势群体就必然需要法律的调整、帮助和保护。那么 ,从法学的角度对社会弱势群体... 对社会弱势群体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不应当局限于社会学领域。因为那只是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多元化解释中的一种。既然法律是调控人类社会生活的主要规则 ,社会弱势群体就必然需要法律的调整、帮助和保护。那么 ,从法学的角度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解释就并非毫无意义。在法学中 ,社会弱势群体是指由于社会条件和个人能力等方面存在障碍而无法实现其基本权利 ,需要国家帮助和社会支持以实现其基本权利的群体。因此 ,社会弱势群体概念的外延决定于现时社会中被人们认可的基本权利。同时社会弱势群体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比较性概念 ,而是身分性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弱势群体 基本权利 身分性 比较性
原文传递
论国家、市场与福利之间的关系:西方社会政策理念发展及其反思 被引量:53
8
作者 熊跃根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9-71,共13页
本文以社会福利理念的三种主要思潮为线索,分析和解释了西方福利国家社会政策的概念演变,通过国家、市场和福利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探讨了它们各自的角色和功能。文章指出,西方以社会行政为基础的社会政策,已从经济层面的资源... 本文以社会福利理念的三种主要思潮为线索,分析和解释了西方福利国家社会政策的概念演变,通过国家、市场和福利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探讨了它们各自的角色和功能。文章指出,西方以社会行政为基础的社会政策,已从经济层面的资源再分配发展到强调经济政治发展之间平衡的后福利国家阶段,混合经济成为多元福利的物质基础,而民主政治则为公民的社会权益提供了一个扩张的空间,从而使自由与平等之间的矛盾得到相应的缓和。作者以西方社会政策的发展历程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政策 福利国家 社会福利政策 西方社会 自由主义思想 政策理念 资本主义 社会弱势群体 社会问题 资源再分配
原文传递
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问题论纲 被引量:39
9
作者 冯彦君 《当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43,共7页
保护与救济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虽然法律机制因其局限性而无法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利益需求的全部问题,但是法律机制在保护社会弱势群体方面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社会弱势... 保护与救济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虽然法律机制因其局限性而无法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利益需求的全部问题,但是法律机制在保护社会弱势群体方面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基本内容应该围绕权利宣言和权利保障展开,核心问题应该是在给人以机会、给人以能力、给人以物质帮助三个方面寻求制度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弱势群体 法律保护 社会公正 法律实质正义 社会
原文传递
工人、资本家与国民党——20世纪30年代一例劳资纠纷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48
10
作者 王奇生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18,共16页
20世纪 30年代初期发生在上海的一起劳资纠纷案件 ,引发全沪工人与资本家两大阶级的激烈对垒 ,并激起资本家阶级向国民党党权的严重挑战。此案展示了声称代表“全民”的国民党 ,在应对一场规模宏大的劳资冲突时 ,如何左右为难、两不讨... 20世纪 30年代初期发生在上海的一起劳资纠纷案件 ,引发全沪工人与资本家两大阶级的激烈对垒 ,并激起资本家阶级向国民党党权的严重挑战。此案展示了声称代表“全民”的国民党 ,在应对一场规模宏大的劳资冲突时 ,如何左右为难、两不讨好的尴尬处境 ,及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工人阶级是如何表达自己声音的 ,并提示对当时在“赤化”和“黄色”两大系统之外的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尚有进一步探讨的余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人阶级 国民党 代表 工会组织 案件 工人运动 社会弱势群体 年代 资本家 劳资纠纷
原文传递
社会排斥与弱势群体 被引量:33
11
作者 马广海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81-85,共5页
“社会排斥”是关于弱势群体研究的一个新取向。在我国 ,社会群体弱势化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社会中的种种社会排斥。我国社会的弱势群体主要受到经济的、制度的、社会关系的等多方面的社会排斥 ,这些社会排斥加剧了弱势群体的边缘化状... “社会排斥”是关于弱势群体研究的一个新取向。在我国 ,社会群体弱势化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社会中的种种社会排斥。我国社会的弱势群体主要受到经济的、制度的、社会关系的等多方面的社会排斥 ,这些社会排斥加剧了弱势群体的边缘化状态。因此 ,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 ,针对弱势群体的反社会排斥最重要的是正确有效的社会政策选择 ,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补偿性社会政策和发展性社会政策使弱势群体真正摆脱社会排斥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排斥 社会弱势群体 补偿性社会政策 发展性社会政策 社会转型期
下载PDF
信息交流在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理中作用的博弈分析 被引量:44
12
作者 刘德海 《中国管理科学》 CSSCI 2005年第3期95-102,共8页
本文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对信息交流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理中发挥的截然不同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在一般化模仿者动态模型基础上得出了群体性突发事件处制度危机阶段和制度转型阶段的扩散方程,其退化为包含学习障碍的传染病扩... 本文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对信息交流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理中发挥的截然不同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在一般化模仿者动态模型基础上得出了群体性突发事件处制度危机阶段和制度转型阶段的扩散方程,其退化为包含学习障碍的传染病扩散方程。通过将不同策略的学习障碍加以内生化,使其成为信息公开程度的函数,分析了政府部门采取的信息公开措施在群体性突发事件不同发展阶段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群体性突发事件处于制度危机阶段时政府部门应控制信息交流程度;处于制度转型阶段时应该及时进行信息披露,引导不同的社会阶层对新体制形成稳定的认知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交流 演化博弈 群体性突发事件 一般化模仿者动态模型 社会弱势群体
下载PDF
论加强图书馆的为弱势群体服务 被引量:43
13
作者 赵伯纯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24,28,共4页
文章论述了社会弱势群体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需求,图书馆加强弱势群体服务的意义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 图书馆 社会弱势群体 知识服务 文章论
下载PDF
中国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研究 本土化和专业化 被引量:39
14
作者 范明林 徐迎春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9-134,共16页
关键词 社会工作研究 社会政策 专业化 本土化 社会弱势群体 中国 “下里巴人” 文献搜集
下载PDF
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法学视角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4
15
作者 郭道晖 《时代法学》 2005年第3期5-8,共4页
弱势群体的权益问题在现今我国日益突出起来。“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相对于“强势群体”。研究和解决弱势群体的问题,不能回避研究和解决强势群体的问题,不能回避造成这种问题的社会根源,包括某些阶级性根源。弱势群体不只是... 弱势群体的权益问题在现今我国日益突出起来。“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相对于“强势群体”。研究和解决弱势群体的问题,不能回避研究和解决强势群体的问题,不能回避造成这种问题的社会根源,包括某些阶级性根源。弱势群体不只是经济贫困者,更是权利和权力的贫乏者。治本的方略不应只限于给予弱势群体以短期的社会救济,更重要的是保障他们能真正享有和行使应有的权利和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弱势群体 视角 法学 弱势群体 强势群体 权益问题 社会根源 社会救济 相对性 阶级性 贫困者 和解 回避 权力 权利
下载PDF
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裂变 被引量:27
16
作者 孙立平 《天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6-176,共11页
关键词 社会弱势群体 中国社会 社会群体 社会生活 强势群体 公共政策 社会公正 社会状况 社会结构 社会政策
原文传递
论社会弱势群体与社会稳定 被引量:22
17
作者 周良沱 章剑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1期5-9,共5页
目前我国社会弱势群体的规模十分庞大,具有生活贫困,社会救助极为有限,深受相对剥夺感和社会改革不断深化的双重困扰,较强的整合性易演化为集体行为等特征,是社会稳定的巨大隐患。他们可能成为潜在的社会动荡的火药桶,带来高犯罪... 目前我国社会弱势群体的规模十分庞大,具有生活贫困,社会救助极为有限,深受相对剥夺感和社会改革不断深化的双重困扰,较强的整合性易演化为集体行为等特征,是社会稳定的巨大隐患。他们可能成为潜在的社会动荡的火药桶,带来高犯罪率,并容易引发对改革开放产生否定性评价。对此,建立一个全民享有的社会保障系统,是解决该问题的基础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弱势群体 社会稳定 社会保障体系 中国
下载PDF
以教育正义促进共同富裕——赋能弱势群体走向共同富裕的职业教育改革 被引量:31
18
作者 张应强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8,共8页
教育正义主要表现为教育正义理念和教育正义实践两种基本形式。在知识社会和技能型社会,职业教育对促进共同富裕具有特殊作用。以教育正义促进共同富裕,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必须确立全民性、普惠化、多元化、技能化、终身化和免费性职业教... 教育正义主要表现为教育正义理念和教育正义实践两种基本形式。在知识社会和技能型社会,职业教育对促进共同富裕具有特殊作用。以教育正义促进共同富裕,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必须确立全民性、普惠化、多元化、技能化、终身化和免费性职业教育理念;必须以教育正义理念为引领,深化职业教育制度改革:一是要强化和落实行业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二是要建立健全纵向贯通和横向融通的职业教育体系,三是要逐步淡化中职学校和中职教育、大力发展五年一贯制职业高等教育,四是要建立多样化入学制度,五是要大力发展县域职业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正义 共同富裕 职业教育理念 职业教育制度 社会弱势群体
原文传递
构建群众性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中社会弱势群体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徐焕新 董新光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5,共5页
社会弱势群体的边缘性、贫困性等特性将成为构建群众性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的瓶颈。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将社会弱势群体的体育服务纳入群众性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之中,以保障这部分人正常的体育权益,促进体育服务体系的完善。
关键词 群众性 多元化 体育服务体系 社会弱势群体 体育权益 体育管理体制 体育意识 体育政策
下载PDF
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志勇 《党政干部学刊》 2001年第7期27-29,共3页
弱势群体是指在权力和权利方面、发展的机遇方面、生活的物质条件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和贫富分化的加剧,社会弱势群体问题日益显现.作为社会中较脆弱的人群,其经济权利和利益有被忽视和侵害的倾向,其政治社会... 弱势群体是指在权力和权利方面、发展的机遇方面、生活的物质条件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和贫富分化的加剧,社会弱势群体问题日益显现.作为社会中较脆弱的人群,其经济权利和利益有被忽视和侵害的倾向,其政治社会地位呈现"边缘化"趋势.如果任其发展,将会诱发社会不稳定,阻碍社会的进步.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和党的"三个代表"的先进性决定政府有责任采取措施进行综合调控,以实现和维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弱势群体 社会主义 贫困群体 弱势 思想体系 强势群体 社会保障制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