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社会宪政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海平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43,共8页
社会宪政既不同于传统的国家宪政,也不同于所谓的"新宪政"论,它是以规范和调控社会公权力为核心的宪政形式。国家公共领域和社会公共领域并存的公共领域二元化结构是社会宪政的社会学基础,社会公权力和人性尊严的密切相关是... 社会宪政既不同于传统的国家宪政,也不同于所谓的"新宪政"论,它是以规范和调控社会公权力为核心的宪政形式。国家公共领域和社会公共领域并存的公共领域二元化结构是社会宪政的社会学基础,社会公权力和人性尊严的密切相关是社会宪政的价值论基础,人性的善恶双重性是社会宪政的人性论基础,国家宪政对社会宪政的兼容性是社会宪政的政治学基础。在价值层面,社会宪政遵循民主、法治、人权的基本理念;在制度层面,社会宪政主要由社会民主制度、社会公权力制约制度和社会公权力保障人权制度构成。在全球"社团革命"浪潮冲击下,社会宪政是我国宪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宪政 国家宪政 社会民主 社会公权力制约 基本权利的第三人效力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宪政的不平凡历程——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40周年纪念 被引量:72
2
作者 许崇德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9-11,共3页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45周年,又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1954年宪法颁布40周年和我国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0周年。回顾40年来我国宪法的实施和几次修订,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宪政实践的历史经验,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实施...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45周年,又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1954年宪法颁布40周年和我国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0周年。回顾40年来我国宪法的实施和几次修订,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宪政实践的历史经验,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实施现行宪法,并推进我国宪法学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刊自本期起刊发有关文章,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宪政 保证宪法实施 1954年宪法 现行宪法 政治生活民主化 新民主主义宪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文化大革命 人民民主
原文传递
宪政与人民民主制度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杨晓青 《红旗文稿》 CSSCI 2013年第10期4-10,1,共7页
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和学界有关"宪政"的呼声抬头。宪政话题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学术论题,而是我们必须回答的现实的政治问题。作为西方现代政治基本的制度架构,宪政没有普适性,其关键性制度元素和理念只属于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和学界有关"宪政"的呼声抬头。宪政话题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学术论题,而是我们必须回答的现实的政治问题。作为西方现代政治基本的制度架构,宪政没有普适性,其关键性制度元素和理念只属于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专政,而不属于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制度。西方宪政的欺骗性在于,以表面上全民的自由民主掩盖其实质上只是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和资产阶级的专政。人民民主制度与宪政是两种本质不同的政治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民主制度 西方宪政 改革开放30周年 社会主义宪政 资本主义社会 制度架构 现代政治 基本主张
原文传递
论协商民主的政治基础及社会条件——兼论中国协商民主的进路 被引量:17
4
作者 铁锴 王振亚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0-85,共6页
协商民主可以说是对西方传统民主模式的反思和修正。协商民主的当代复兴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超越既有政治模式的意义及多维价值。政治平等、能力平等和社会自由仅仅是协商民主论者站在西方现实民主的基础上,从公民个体进入协商的视角... 协商民主可以说是对西方传统民主模式的反思和修正。协商民主的当代复兴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超越既有政治模式的意义及多维价值。政治平等、能力平等和社会自由仅仅是协商民主论者站在西方现实民主的基础上,从公民个体进入协商的视角得出的协商得以有效进行并取得实质性结果的必不可少的前提。而在根本意义上,有效运行的宪政和积极负责的公民社会才是协商民主的政治基础(制度性保障)和社会条件(社会支撑)。中西协商民主发展的不同理路决定了中国协商民主的进路只能是:通过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和协作型公民社会的培育不断夯实民主基础,为协商民主的发展拓展新领域,创建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宪政 公民社会 社会主义宪政 协作型公民社会
下载PDF
宪政界说 被引量:10
5
作者 邹平学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0-46,共7页
作者比较了中西方学者关于宪政概念的各种论述,提出了宪政的定义为:宪政是以宪法为起点、民主为内容、法治为原则、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和政治过程。并辨证地分析了宪政与宪法、宪政与民主政治、宪政与法治、宪政与人权的四对关系,... 作者比较了中西方学者关于宪政概念的各种论述,提出了宪政的定义为:宪政是以宪法为起点、民主为内容、法治为原则、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和政治过程。并辨证地分析了宪政与宪法、宪政与民主政治、宪政与法治、宪政与人权的四对关系,指出了宪法是依赖宪政来得以实施和维护的,宪政是判定民主政治的基本标尺,是实现法治的基本依托,是法定人权向实有人权转化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政 民主政治 宪法 人权 正当性 保障公民权利 法治 比较法研究 社会主义宪政 公民基本权利
下载PDF
宪政词辨 被引量:8
6
作者 许崇德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27,共3页
宪政是依照宪法实行的民主政治,有资产阶级宪政和无产阶级宪政的根本区别,应作严肃的阶级分析,不宜笼统地看待而摈弃宪政一词。社会主义宪政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等三语可以并存,在不同场合各尽其用。无需因为"宪... 宪政是依照宪法实行的民主政治,有资产阶级宪政和无产阶级宪政的根本区别,应作严肃的阶级分析,不宜笼统地看待而摈弃宪政一词。社会主义宪政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等三语可以并存,在不同场合各尽其用。无需因为"宪政"一词曾被主张自由化者利用而刻意避讳,何况同自由化势力斗争亦不是用抛弃某个名词提法即可制胜的。希望"宪政"一词能像民主、人权、自由、平等诸词一样获得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政 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宪政 资本主义宪政 阶级分析
原文传递
论协商民主的政治基础及社会条件——兼论中国协商民主的进路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振亚 铁锴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59-64,共6页
作为对西方传统民主模式的一种反思和修正,协商民主的当代复兴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具有超越既有政治模式的意义及多维价值。政治平等、能力平等和社会自由仅仅是协商民主论者站在西方现实民主的基础上,从公民个体进入协商的视角得出的... 作为对西方传统民主模式的一种反思和修正,协商民主的当代复兴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具有超越既有政治模式的意义及多维价值。政治平等、能力平等和社会自由仅仅是协商民主论者站在西方现实民主的基础上,从公民个体进入协商的视角得出的协商得以有效进行并取得实质性结果的必不可少的前提。而在根本意义上,有效运行的宪政和积极负责的公民社会才是协商民主的政治基础(制度性保障)和社会条件(社会支撑)。中西协商民主发展的不同理路决定了中国协商民主的进路只能是:通过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和协作型公民社会的培育,不断夯实民主基础,为协商民主拓展新领域,创制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宪政 公民社会 社会主义宪政 协作型公民社会
下载PDF
“五四宪法”与当代中国宪政制度现代化——纪念“五四宪法”诞辰五十四周年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旺洪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2-145,共14页
在当代中国宪政现代化的历史上,"五四宪法"无疑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从法制现代化的分析视角出发,反思"五四宪法"与当代中国宪政制度现代化之间的内在联结关系,分析"五四宪法"得以产生的社会基础,可以概... 在当代中国宪政现代化的历史上,"五四宪法"无疑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从法制现代化的分析视角出发,反思"五四宪法"与当代中国宪政制度现代化之间的内在联结关系,分析"五四宪法"得以产生的社会基础,可以概括出"五四宪法"的伟大制度创新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宪政制度建设的伟大里程碑意义;客观分析出"五四宪法"所存在的制度缺陷及其对当代中国宪政现代化的影响;进而探讨"五四宪法"对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宪政国家建设和宪政制度现代化所具有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宪法 社会主义宪政 宪政制度现代化
原文传递
论社会主义宪政的基本内涵 被引量:4
9
作者 柯伟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24,共4页
宪政的基本内涵是限制政治权力,保护人民的自由。社会主义宪政的基本内涵是:我国依据体现民主法治精神的社会主义宪法进行政治治理的过程,以及以维护保障公民权利和科学规范国家权力运作为目的的政治运行过程,其本质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政的基本内涵是限制政治权力,保护人民的自由。社会主义宪政的基本内涵是:我国依据体现民主法治精神的社会主义宪法进行政治治理的过程,以及以维护保障公民权利和科学规范国家权力运作为目的的政治运行过程,其本质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基本出发点与前提,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目标,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人权保障、限制公共权力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国家关于实施、维护和发展完善宪法的政治思想、政治制度,政治运行状态的有机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宪政 社会主义宪政 内涵
下载PDF
西部大开发与完善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制度探究(上) 被引量:4
10
作者 文正邦 胡正明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7-12,共6页
西部大开发战略使我国民族区域自治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西部开发为完善我国民族区域自治 法律制度、健全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律体系提供了契机。
关键词 西部开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 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法律体系
下载PDF
宪政是社会主义应当继承和发展的普世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勤华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共3页
曾几何时,个别学术界人士基于认识的偏颇对"宪政"一词极尽诋毁之能事,形成了所谓宪政否定说,此说长期误导我国社会大众和法政高层。宪政否定说在政治学和法律学界虽几乎没有市场,但此说在其他人群中的流播却对我国宪法实施造... 曾几何时,个别学术界人士基于认识的偏颇对"宪政"一词极尽诋毁之能事,形成了所谓宪政否定说,此说长期误导我国社会大众和法政高层。宪政否定说在政治学和法律学界虽几乎没有市场,但此说在其他人群中的流播却对我国宪法实施造成了不容低估的负面影响。我国法学界、尤其是宪法学界历来对宪政持充分肯定的态度。为了给宪政正名,近几年来不乏宪法学者对宪政否定说提出批评,其中有代表性的是许崇德先生发表在本刊2008年第2期上的《宪政是法治国家应有之义》一文。编辑部今欣闻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从善如流,重新肯定了宪政之说,认为2004年通过的一系列修正案是"我国宪政史上又一重要里程碑"。编辑部认为,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天肯定宪政,正如当年肯定法治和人权一样,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和深远历史意义,并且意味着对法学界呕心沥血的研究成果的吸纳。为进一步提升对宪政的学理认识,充分开发宪政的实践功能,本刊编辑部特组织了此次笔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政理念 社会主义宪政 普世价值 全国人大常委会 人大常委会工作 应当 事业 宪法实施
原文传递
略论社会主义宪政的正当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韩大元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18,共4页
一、社会主义宪政概念在中国的宪法学基本范畴中,"宪政"一词是具有学术传统的概念,与宪法共同构成宪法学的基础性概念。但长期以来,"宪政"一词的使用却充满着争议。一个学术性的概念,为什么会成为学术界、官方话语中有争议的问题?... 一、社会主义宪政概念在中国的宪法学基本范畴中,"宪政"一词是具有学术传统的概念,与宪法共同构成宪法学的基础性概念。但长期以来,"宪政"一词的使用却充满着争议。一个学术性的概念,为什么会成为学术界、官方话语中有争议的问题?围绕"宪政"一词所出现的学术争论反映了人们对宪法的功能与国家治理方式的不同理解以及对宪政普世性价值的不同认识。记得21世纪80年代初期,人们还不能公开谈论"人权"一词,有些人把人权视为"资本主义"的概念,似乎人权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专利品",社会主义与人权价值是格格不入的,两者不可能兼容。但人类普遍性价值与共识是无法改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宪政 资本主义国家 人权价值 宪法学 官方话语 治理方式 法的功能 学术争论
原文传递
改革开放的30年就是建设宪政的30年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立民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5,共3页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30年,也是中国宪政建设走上新征程的第30年。回顾这30年的历程,中国在宪政建设方面成就斐然。在此撷其三点为例:第一,宪法的内容不断完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于1979、1980年两次对1978年的宪法作了修改;1...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30年,也是中国宪政建设走上新征程的第30年。回顾这30年的历程,中国在宪政建设方面成就斐然。在此撷其三点为例:第一,宪法的内容不断完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于1979、1980年两次对1978年的宪法作了修改;1982年颁布了新中国的第四部宪法,以后又分别于1988、1993、1999年和2004年4次对其作了修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宪政 宪政理念 十一届三中全会 事业 宪政建设 新中国 宪法
原文传递
吴玉章宪政思想及其对当代的启示——纪念吴玉章诞辰130周年 被引量:2
14
作者 史广全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4-79,共6页
作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吴玉章政治法律思想的特色是宪政思想贯穿始终。纵观吴玉章一生宪政思想的发展,可以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戊戌维新时期的改良主义宪政思想、辛亥革命前后的民权主义宪政思想、抗战时期的新民主主... 作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吴玉章政治法律思想的特色是宪政思想贯穿始终。纵观吴玉章一生宪政思想的发展,可以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戊戌维新时期的改良主义宪政思想、辛亥革命前后的民权主义宪政思想、抗战时期的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和解放战争及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宪政思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吴玉章宪政思想及其发展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极富借鉴价值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玉章 改良主义宪政 民权主义宪政 新民主主义宪政 社会主义宪政
原文传递
建设社会主义宪政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大元 《新产经》 2012年第4期40-43,共4页
宪政理想是社会主义国家本质的体现。实现社会主义宪政是中国共产党追求的理念与目标。记得21世纪80年代初期,人们还不能公开谈论"人权"一词,有些人把人权视为"资本主义"的概念,似乎人权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专利... 宪政理想是社会主义国家本质的体现。实现社会主义宪政是中国共产党追求的理念与目标。记得21世纪80年代初期,人们还不能公开谈论"人权"一词,有些人把人权视为"资本主义"的概念,似乎人权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专利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宪政 法治国家 人权价值 依宪治国 国家本质 宪政理念 宪政国家 宪政价值 法治概念 宪政
原文传递
当代世界宪法体系中的社会主义宪政 被引量:5
16
作者 韩大元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8,共6页
当代世界宪法体系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宪法和社会主义宪法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经过长期的探索,共同选择了通过宪法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宪法治理成为法治国家建设的基础与标志。宪法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要素,是公平与正义的制度保障,对国... 当代世界宪法体系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宪法和社会主义宪法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经过长期的探索,共同选择了通过宪法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宪法治理成为法治国家建设的基础与标志。宪法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要素,是公平与正义的制度保障,对国家整合和核心价值的维护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宪法确认、规定的一系列制度与原则为实现社会主义宪政提供了规范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宪法体系 资本主义宪法 宪法治理社会主义宪政
原文传递
宪政秩序的当下与未来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义清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27,共9页
宪政是人类法治进化和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高级样态。它是一项价值目标,也是一种事实状态。作为一种"实践的"法治理性,宪政秩序内蕴着"谦抑的"道德品质,意涵着人们对社会演进规律的科学认识,外显为"多元... 宪政是人类法治进化和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高级样态。它是一项价值目标,也是一种事实状态。作为一种"实践的"法治理性,宪政秩序内蕴着"谦抑的"道德品质,意涵着人们对社会演进规律的科学认识,外显为"多元和宽容的"、"现实而不保守的"、"动态稳定的"秩序状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秩序的生长,必然经历一个传统性与现代性相交融、稳定性与适应性相契合、阶段性与长期性相衔接的进步过程。相关的学术话语和理论探究,亟须回归宪政的中国语境,立足于既定的体制和国情,尊重中国的史情与民情,在实践中探索,在稳定中渐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政 宪政秩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秩序
下载PDF
“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宪政理念实现的制度条件——从宪政的视角看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瑄 谢龙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4-38,共5页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制度条件 宪政理念 视角 社会主义宪政 中国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哲学命题 人本主义 制度理念 科学解释 本质要求 宪政建设 价值观 自由 个人 国家
原文传递
高举社会主义宪政旗帜推进中国特色民主法治建设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林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29,共10页
宪政与民主、自由、平等、宪法、人权、共和等词语一样,不是资产阶级的专利,而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共同财富,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仅把实现人民民主、公平正义、依法治... 宪政与民主、自由、平等、宪法、人权、共和等词语一样,不是资产阶级的专利,而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共同财富,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仅把实现人民民主、公平正义、依法治国、平等自由、人权法治作为自己的目标,而且高度重视制宪、修宪和行宪,主张依宪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宪政。社会主义宪政是从理论上、制度上、机制上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重要形式,是加强和巩固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尊重保障人权、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与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是合理配置国家权力、防止权力滥用、维护国家权力秩序的有效手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应当高举社会主义宪政旗帜,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宪政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 法治 依法治国 社会主义宪政 三者有机统一
原文传递
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宪政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童之伟 周叶中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15-21,共7页
宪政亦称民主宪政,是指以宪法为依据,以保障人权为宗旨,按照民主、法治原则和方法运作的政治形式。宪政受经济体制的强烈影响。计划经济的基本特征和最大弊病是国家用行政手段配置几乎一切社会经济资源、权力高度集中。在世界范围内历... 宪政亦称民主宪政,是指以宪法为依据,以保障人权为宗旨,按照民主、法治原则和方法运作的政治形式。宪政受经济体制的强烈影响。计划经济的基本特征和最大弊病是国家用行政手段配置几乎一切社会经济资源、权力高度集中。在世界范围内历史地看,计划经济主导下的宪政之路显然早已走进了死胡同,我国也不例外。在我国,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的市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打破了计划经济的一统天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政意识 国家权力 宪政建设 公民权利 国家机关 国家机构 民主宪政 代表机关 行政手段 社会主义宪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