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6篇文章
< 1 2 1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经济史中的悖论现象与当前的规范认识危机 被引量:99
1
作者 黄宗智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1993年第1期42-60,共19页
本文原载英文版《近现代中国》(Modern China)第17卷第3期,1991年7月。文章发表后在美国理论界、史学界激起很大反响。现经作者同意,特在本刊发表(略有删节)。由于文中提到中国经济社会史上一系列重要的理论问题,如自明清以来的资本主... 本文原载英文版《近现代中国》(Modern China)第17卷第3期,1991年7月。文章发表后在美国理论界、史学界激起很大反响。现经作者同意,特在本刊发表(略有删节)。由于文中提到中国经济社会史上一系列重要的理论问题,如自明清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商品化与发展的问题、自然经济与市场的问题、公民权力与公众领域问题、封建主义问题等等。特别是作者以方法论的高度提出在这些问题研究上的“规范认识危机”和一系列悖论现象,向传统的解释提出挑战。长期以来,这些问题在海内外的学术界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争论,为了使这种探讨深入下去,我们准备围绕黄宗智教授在这篇论文中提出的这些问题展开讨论,欢迎海内外的学者参加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危机 资本主义 自然经济 封建主义 悖论 学术界 商品化 近现代中国 社会史
原文传递
“地方性知识”、“地方感”与“跨区域研究”的前景 被引量:99
2
作者 杨念群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6期119-125,共7页
针对目前中国社会史等于“区域社会史”研究 ,区域史研究又多趋向于探讨“宗族”和“庙宇”功能的现状 ,本文提出应改变“村落研究取向”的建议 ,即从“跨区域研究”的角度使社会史研究趋于多元化 ;应有意识地区别“地方性知识”和“地... 针对目前中国社会史等于“区域社会史”研究 ,区域史研究又多趋向于探讨“宗族”和“庙宇”功能的现状 ,本文提出应改变“村落研究取向”的建议 ,即从“跨区域研究”的角度使社会史研究趋于多元化 ;应有意识地区别“地方性知识”和“地方感”。“地方性知识”是知识人从思想的意义上进行划分的结果 ,“地方感”则更接近于精英或底层民众自身的感受 ,两者不能混淆而应区别对待。如何在尊重既有地方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重新理解政治变迁的跨地方性逻辑的问题 ,以及“政治”在近代的意义 ,不但要从“地方”的角度加以理解 ,更应该结合一些跨地区的政治现象如“社会动员”加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知识 地方感 跨区域研究 社会史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疾病、医疗史探索的过去、现实与可能 被引量:72
3
作者 余新忠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58-168,共11页
关键词 中国 医疗 社会史 公共卫生状况 瘟疫
原文传递
以社会史为基础深化党史研究 被引量:70
4
作者 张静如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89-96,共8页
按说这个命题不难说明,因其道理并不复杂。既然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活动是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进行的,那么,考察这个党的历史,就不能不研究其所依赖的社会。这样,以中国近现代社会史为基础深化党史研究,便是顺理成章之事。... 按说这个命题不难说明,因其道理并不复杂。既然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活动是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进行的,那么,考察这个党的历史,就不能不研究其所依赖的社会。这样,以中国近现代社会史为基础深化党史研究,便是顺理成章之事。我这样说,同行们多表示赞同。可我对此事已提倡多年,真下功夫在这方面进行研究的人却不多。我写此文,仍是想提倡这个事,说明我的看法,就教于同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社会史 中国共产党 近现代社会 中国近现代 实践活动 党的历 同行
原文传递
近年来民间信仰问题研究的回顾与思考:社会史角度的考察 被引量:43
5
作者 王健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3-128,共6页
民间信仰问题是当前社会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其研究取得一定的成绩,使得民间信仰成为了深入理解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当然,研究中也存在诸多不足,最主要的问题是概念运用的随意性太大。在研究方法上,一方面受到了包括... 民间信仰问题是当前社会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其研究取得一定的成绩,使得民间信仰成为了深入理解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当然,研究中也存在诸多不足,最主要的问题是概念运用的随意性太大。在研究方法上,一方面受到了包括社会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诸多学科的影响,另一方面传统的史学研究方法也应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信仰研究 社会史 社会文化
下载PDF
地域偏见和族群歧视:中国古代瘴气与瘴病的文化学解读 被引量:59
6
作者 张文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8-77,共10页
关于瘴气与瘴病的研究,以往学界主要集中在疾病学、历史地理学以及医疗社会史范畴;由于所谓的瘴气与瘴病并非一种疾病,而是一组包含多种地方性疾病在内的复杂疾病的统称,因而这一研究便失去了可靠基础;事实上,所谓的瘴气与瘴病,不过是... 关于瘴气与瘴病的研究,以往学界主要集中在疾病学、历史地理学以及医疗社会史范畴;由于所谓的瘴气与瘴病并非一种疾病,而是一组包含多种地方性疾病在内的复杂疾病的统称,因而这一研究便失去了可靠基础;事实上,所谓的瘴气与瘴病,不过是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原文化对于南方尤其是西南地区的地域偏见与族群歧视的“形象模塑”,它更多的是文化概念,而非疾病概念。随着近代医学知识的普及和中国文化优势意识的减弱,瘴气与瘴病的概念也渐趋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歧视 族群 偏见 地域 文化学 解读 地理学 西南地区 中原文化 文化概念 文化优势 医学知识 疾病 社会史 地方性 汉文化
原文传递
中国生态环境史 主持者言 被引量:35
7
作者 王利华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32,共11页
关键词 生态 社会史 社会生态 生态社会史
下载PDF
“国家与社会”分析框架在中国史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27
8
作者 邓京力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81-88,共8页
自 90年代以来 ,美国中国学界和中国社会理论界关于市民社会、公共领域和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讨论 ,为探求对中国史的总体理解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框架。随即 ,这一框架所预设的理论前提、核心内容及逻辑话语也开始比较广泛地渗透进中国史... 自 90年代以来 ,美国中国学界和中国社会理论界关于市民社会、公共领域和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讨论 ,为探求对中国史的总体理解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框架。随即 ,这一框架所预设的理论前提、核心内容及逻辑话语也开始比较广泛地渗透进中国史领域。很多学者试图通过导入这一理论工具来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与历史视域 ,形成新的问题意识 ,进而建构新的研究范式。然而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与社会 市民社会 中国领域 社会史 研究范式 分析框架
下载PDF
书写人民大众的历史:社会史学的研究传统及其范式转换 被引量:37
9
作者 俞金尧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9-219,224,共21页
起源于新史学的社会史学,以书写人民大众的历史为其区别于其他历史研究的身份特征。新文化史研究历史上的大众文化,因而具有社会史学的属性。战后兴起的新社会史秉承了年鉴学派的总体史追求,它倾向于从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寻找社会变迁... 起源于新史学的社会史学,以书写人民大众的历史为其区别于其他历史研究的身份特征。新文化史研究历史上的大众文化,因而具有社会史学的属性。战后兴起的新社会史秉承了年鉴学派的总体史追求,它倾向于从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寻找社会变迁的终极原因,以建立宏大的历史叙事。然而,新社会史经济社会决定论的弊病,引发了社会史学的"文化/语言转向",从而催生了新文化史。但是,新文化史强调文化、符号、话语的首要性,最终走向文化/语言决定论的另一个极端。对新文化史激进倾向的强烈不满,使得西方史学界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出现了"超越文化转向"的趋势,这种趋势体现在学者们越发重视实践的作用,社会史学正在进行一种可称为"实践的历史"的新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鉴学派 社会史 文化 文化转向 学理论
原文传递
我所经历的20世纪中国社会史研究 被引量:33
10
作者 何兹全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2-40,共9页
本文是作者所著《中国中世社会》一书的序论。文章大致叙述了四个问题 :一、指出 2 0世纪 2 0年代末 30年代初中国社会史论战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中国农村社会性质论战 ,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史观在中国思想界与学术界发展的一个高潮 ... 本文是作者所著《中国中世社会》一书的序论。文章大致叙述了四个问题 :一、指出 2 0世纪 2 0年代末 30年代初中国社会史论战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中国农村社会性质论战 ,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史观在中国思想界与学术界发展的一个高潮 ;二、这次社会史论战主要是理论之争 ,缺乏材料作理论基础。以重理论更应重材料为宗旨的《食货》半月刊应运而生 ;三、论述了史学研究中理论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并简单介绍了辩证唯物史观全面的、运动的观点和以物为主 ,但又不轻视精神的反作用的观点 ;四、指出辩证唯物史观是当代最先进的方法 ,是真理 ,仍是有生命力的。改革开放以来 ,西方史学思想涌进了中国思想界、学术界 ,辩证唯物史观有些被忽略。但在不远的将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社会史 马克思主义 《食货》 20世纪 材料 理论 辩证唯物
原文传递
虚构与真实——民间传说、历史记忆与社会史“知识考古” 被引量:28
11
作者 户华为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62-166,共5页
民间传说表面看来充满时间、空间错置与幻想的迷雾,但作为某种历史记忆的符号,它们的产生和流传过程恰恰是包含着丰富社会舆论与情境的一个历史真实。在社会史研究的新范式下,传统所谓正史、野史、文献与口头传说等概念具有某种同等的... 民间传说表面看来充满时间、空间错置与幻想的迷雾,但作为某种历史记忆的符号,它们的产生和流传过程恰恰是包含着丰富社会舆论与情境的一个历史真实。在社会史研究的新范式下,传统所谓正史、野史、文献与口头传说等概念具有某种同等的含义。民间传说是历史记忆的另一种呈现和表达方式,透过史料考古的分光镜,可以从这些承载民众历史记忆的文本和符号中获取有价值的历史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 真实 民间传说 记忆 社会史 料考证
下载PDF
博物馆教育的反思——诞生、发展、演变及前景 被引量:34
12
作者 尹凯 《中国博物馆》 2015年第2期1-11,共11页
作为博物馆职能之一,教育一直是博物馆学界重要的知识增长点。在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影响下,消费主义、视觉文化、现代性反思、话语解构、意义重塑等一系列带有文化批评性的术语介入到博物馆教育领域,如何界定面向未来的博物馆教育再次成... 作为博物馆职能之一,教育一直是博物馆学界重要的知识增长点。在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影响下,消费主义、视觉文化、现代性反思、话语解构、意义重塑等一系列带有文化批评性的术语介入到博物馆教育领域,如何界定面向未来的博物馆教育再次成为讨论的焦点。本文将首先回顾西方博物馆史的发展历程,从社会史角度分别阐释收藏、研究与教育职能在博物馆内的生成组合机制;其次,考察博物馆教育在民族国家建构中的作用,即一种早期历史时期的理性权威的教化模式;再次,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美国博物馆所引导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对二元对立的权威教育模式的解构,以及一种作为民主化的体验,学习模式如何成为博物馆教育的中心。本文力图说明博物馆教育并非是一种博物馆本质主义的内在属性,而是在不同的具体历史与社会场景下建构、生成的,我们不应忘乎所以地将博物馆其他职能与活动抛诸脑后。同时,博物馆教育职能的形态演变也诠释了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变迁的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教育 教化 社会史 体验 学习模式
下载PDF
《年鉴》运动及西方史学的回归 被引量:23
13
作者 雅克.勒高夫 刘文立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23-129,共7页
关键词 《年鉴》 马克思主义 学家 西方 社会 政治 社会史 人种学 人物传记 研究
原文传递
社会文化史的兴起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李长莉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4期30-36,共7页
社会文化史是继文化史和社会史复兴之后而出现的一个新兴交叉史学流派 ,自产生十几年来 ,从学科的理论方法到研究实践 ,都取得了较大发展 ,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被吸引到这一领域中来。社会文化史扩展了史学研究新领域 ,开拓了史学研究新... 社会文化史是继文化史和社会史复兴之后而出现的一个新兴交叉史学流派 ,自产生十几年来 ,从学科的理论方法到研究实践 ,都取得了较大发展 ,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被吸引到这一领域中来。社会文化史扩展了史学研究新领域 ,开拓了史学研究新视角和新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社会史 社会文化 学理论 学方法
下载PDF
关于财富的尺度问题 被引量:22
15
作者 丰子义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11,共9页
追求财富既是人的本性,也是社会演进的杠杆。社会史的研究时常表明,财富的积累、丰富固然以一种无法替代的方式促进着社会的发展,但同时也给社会造成一系列十分严峻的问题,比如人的异化、贫富分化和社会动荡等等。正因为如此,斯密才对... 追求财富既是人的本性,也是社会演进的杠杆。社会史的研究时常表明,财富的积累、丰富固然以一种无法替代的方式促进着社会的发展,但同时也给社会造成一系列十分严峻的问题,比如人的异化、贫富分化和社会动荡等等。正因为如此,斯密才对财富及其追求忧心忡忡,并期望一只“看不见的手”加以引导,以消除那些严峻的问题。然而,当代的财富幻象违背了斯密的初衷,那只“看不见的手”日益伤残,甚而沉沦为一种“敛财”之“工具理性”。“财富”这个“独行侠”作为一种社会意象在使社会畸形发展的同时,也把社会中的个体变成纯粹的“欲望工具”,由此造成的社会腐败也逐渐成为难以革除的痼疾。因此,如何看待财富就成为一个重要而尖锐的问题。哲学工作者虽然不能重复远古“义利之辨”的迂腐想象,但也不能对之视而不见。本文从财富与社会进步、财富与人的生存及其发展的视角,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从而表明:财富不是单纯的物质多寡问题,而是一个社会学问题、一个哲学问题,是当代哲学不应回避也无法回避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有关财富的尺度观对当代中国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作用。随着发展主题的日益凸显,财富问题逐渐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如何看待财富的创造,如何把握财富的尺度,这些看似常识性的理论问题,在今天又开始受到重新审视,尤其是随着实践的发展又被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因而需要作出新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不见的手” 哲学工作者 马克思主义 人的本性 社会演进 人的异化 社会动荡 贫富分化 工具理性 畸形发展 “财富” 社会腐败 义利之辨 社会进步 人的生存 哲学问题 当代哲学 现实作用 中国社会 社会史 追求 斯密 回避
原文传递
城市史研究略论 被引量:22
16
作者 皮明庥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13,共11页
一城市史研究正新军突起。我国源远流长的史学母体中又分娩出一门新的学科——城市史学(简称城市史)。城市史的晚出,表明这一学科形成期的漫长和艰辛。人类文化和学术与客体间在这里表现出"时间差"。一般认为世界上古老的城... 一城市史研究正新军突起。我国源远流长的史学母体中又分娩出一门新的学科——城市史学(简称城市史)。城市史的晚出,表明这一学科形成期的漫长和艰辛。人类文化和学术与客体间在这里表现出"时间差"。一般认为世界上古老的城市出现在公元前三四千年前。当时的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出现了第一批城市。在公元前两千年以前,印度河、黄河流域也出现了城市。但新近的考古发现将西亚巴勒斯坦地区、位于死海北岸的吉里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城市化进程 城市学 城市近代化 社会 城市文明 社会史 沿海城市 中国城市 学科建设
原文传递
迈克尔·舒德森:新闻学不是一个学科——历史、常识祛魅与非中心化 被引量:23
17
作者 常江 何仁亿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17,共6页
本文通过深度访谈,对美国知名社会学家、新闻研究者迈克尔·舒德森的学术思想进行深入的考察、归纳和解析,尝试勾勒其不同研究议题背后的逻辑地图,并结合一手深访资料探讨舒德森的"新闻学的非学科化"思想的内涵及影响。... 本文通过深度访谈,对美国知名社会学家、新闻研究者迈克尔·舒德森的学术思想进行深入的考察、归纳和解析,尝试勾勒其不同研究议题背后的逻辑地图,并结合一手深访资料探讨舒德森的"新闻学的非学科化"思想的内涵及影响。本文认为舒德森对任何形式的"决定论"的戒慎态度,以及成熟的社会史研究视角,对中国本土新闻传播研究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迈克尔·舒德森 新闻学 媒介社会 客观性 社会史
原文传递
社会史视野下的地方志利用与研究述论 被引量:23
18
作者 李晓方 《中国地方志》 CSSCI 2011年第7期26-33,4,共8页
地方志既是历史研究的史料,又是历史研究的对象。在传统史学中,地方志多被视作一种史料,用以重建和解释社会历史进程。方志界始终将地方志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当下对方志编纂的关怀,对古代方志亦不乏具有社会史意义的批判。在社会文化史... 地方志既是历史研究的史料,又是历史研究的对象。在传统史学中,地方志多被视作一种史料,用以重建和解释社会历史进程。方志界始终将地方志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当下对方志编纂的关怀,对古代方志亦不乏具有社会史意义的批判。在社会文化史的视野下,地方志被视作一种"文本",揭示其中暗含的权力、观念、目的和意义,成为相关学者的基本研究取向。通过梳理和述评,可以从社会史的角度,提出进一步拓宽地方志研究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志 社会史 利用 研究 述论
原文传递
社会史研究向何处去? 被引量:18
19
作者 赵世瑜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2-70,共9页
社会史研究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所谓历史人类学或区域社会史的标志下,不仅体现出一些扎实的新进展,而且在方法论取向上建立了与国际学术界和相邻学科对话的平台。但是,关于社会史今后的开展,还需要从学术史的脉络... 社会史研究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所谓历史人类学或区域社会史的标志下,不仅体现出一些扎实的新进展,而且在方法论取向上建立了与国际学术界和相邻学科对话的平台。但是,关于社会史今后的开展,还需要从学术史的脉络加以厘清,以便从新旧观念错综交糅的混乱中认清方向;需要对传统史学、对曾与社会史相对立的政治史研究主题进行认真反思,思考其与社会史的关系;还需要思考社会史研究的方式与表达途径等问题。这些,都是今后的社会史研究需要认真对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史 传统 政治 人类学
下载PDF
卫所军户制度与明代中国社会——社会史的视角 被引量:23
20
作者 赵世瑜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4-127,共14页
明代卫所军户制度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识,但以往的研究多限于制度史或军事史的角度。如果要了解明朝为何对其疆域采取二元管理体制、卫所军户制度虽百弊丛生却为何长期延续等问题,不仅要从明朝开国立制的角度着眼,还要... 明代卫所军户制度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识,但以往的研究多限于制度史或军事史的角度。如果要了解明朝为何对其疆域采取二元管理体制、卫所军户制度虽百弊丛生却为何长期延续等问题,不仅要从明朝开国立制的角度着眼,还要从社会的各个侧面加以分析。明清以来大量民间文献或多或少地保留了卫所军户制度的信息,表明社会史视角的审视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卫所军户制度 社会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