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3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中近期趋势与隐患 被引量:230
1
作者 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社会结构转型课题组 《战略与管理》 CSSCI 1998年第5期1-17,共17页
关键词 中间阶层 中国社会 社会生活 结构转型 社会冲突 近期趋势 知识分子 总体性社会 社会结构 底层社会
下载PDF
关于城市农民工的情绪倾向及社会冲突问题 被引量:164
2
作者 李强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63-67,共5页
作者通过对城市农民工的个案研究发现,农民工对市民群体有很大的不满情绪,心理上有受歧视感,并认为他们与市民的冲突起因常在于市民对他们的歧视,责任在市民一方。这种看法与我们熟知的市民的看法形成鲜明对照。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如... 作者通过对城市农民工的个案研究发现,农民工对市民群体有很大的不满情绪,心理上有受歧视感,并认为他们与市民的冲突起因常在于市民对他们的歧视,责任在市民一方。这种看法与我们熟知的市民的看法形成鲜明对照。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如果处理不好二者的关系就会造成社会鸿沟,社会冲突不断的局面。文章分析了我国市民与农民工两者关系不协调的原因,并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农民工 社会冲突 情绪倾向 个案 外地人 受歧视 城市居民 市民 售票员 进城农民工
原文传递
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当代中国社会矛盾研究 被引量:170
3
作者 李培林 《社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27,共21页
In most of the previous studies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 one of the mainhypotheses is that the class identity and class consciousness, which are determined by the economic income and the social status, will determine... In most of the previous studies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 one of the mainhypotheses is that the class identity and class consciousness, which are determined by the economic income and the social status, will determine again the social attitude and social action of the class. This is one kind of social action logics of class driven by the class interests.The present new social movements and the theory of risk society have revealed another kind of social action logic driven by the value conception and class identity.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findings of a social survey conducted from Nov. To Dec. , 2002 in 31 big cities (the cities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central government and the capitals of provinces)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this paper has proved the existence of this logic.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indicate that the class identi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influencing the social attitude and the intention of the social actor, but it is not determined by the economic income and the occupational stat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冲突 阶级意识 中国 社会矛盾 社会问题
下载PDF
中国社会风险解析--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冲突性质 被引量:151
4
作者 朱力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9-78,共10页
群体性事件是我国社会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无论是客观数据还是主观感知,都显示中国已经处于一个社会冲突事件的高发期。当前,我国社会冲突的主要类型是经济型的直接冲突与社会型的间接冲突。社会冲突在总体上是上升的;冲突的风险源清晰... 群体性事件是我国社会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无论是客观数据还是主观感知,都显示中国已经处于一个社会冲突事件的高发期。当前,我国社会冲突的主要类型是经济型的直接冲突与社会型的间接冲突。社会冲突在总体上是上升的;冲突的风险源清晰;冲突的主体为利益受损群体与利益获得群体;冲突的性质以经济领域的利益性冲突为主,具有可协调性;冲突的强度与烈度有加剧的趋势;冲突矛盾呈复杂性,处理的社会成本升高;群体性事件开始作为"弱者的武器"被普遍地使用;对社会冲突事件开始由封闭的、僵硬的内部处置到开放的、弹性的公开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社会冲突 冲突性质
下载PDF
从刚性稳定到韧性稳定——关于中国社会秩序的一个分析框架 被引量:138
5
作者 于建嵘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3-118,共6页
当前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冲突事件并不能从根本上动摇中国政治统治的统一性和社会治理的有效性,中国的社会秩序总体上是稳定的。但是,中国目前的社会稳定是"刚性稳定",这种稳定以垄断政治权力为制度特征,以绝对管治秩序为表象,... 当前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冲突事件并不能从根本上动摇中国政治统治的统一性和社会治理的有效性,中国的社会秩序总体上是稳定的。但是,中国目前的社会稳定是"刚性稳定",这种稳定以垄断政治权力为制度特征,以绝对管治秩序为表象,以国家暴力为基础,以控制社会意识和社会组织为手段。它缺乏制度弹性和韧度,忽视了内在的整合和发展转型的适应性要求。压力型体制下的各级政府追求短期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和社会公平,忽视社会基本规则的建设和维护,从而导致政治合法性的快速流失。政治软权力的匮乏迫使当权者在面对社会力量的冲击时越来越依赖国家暴力。其结果是,政治体制用来维护自身生存和运行的成本越来越高,而支付成本的能力并不一定同步提高。从长远来看,一旦政治体制的维护成本超过其支付能力,就可能出现社会无序和冲突失控,"刚性稳定"就可能演变为"社会动荡"。为了有效防范可能出现的社会动荡,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社会、司法、行政和政治改革,把社会冲突治理纳入法治轨道,使"刚性稳定"逐步转变成"韧性稳定"。具有现实紧迫性和政治可行性的改革措施包括: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财富分配体制;建立县级政治分权;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冲突 刚性稳定 韧性稳定 政治改革
下载PDF
政治社会学及其主要研究方向 被引量:98
6
作者 张静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7-25,共9页
政治社会学不是使用社会学“方法”处理政治现象的学科,在方法论上,它假定政治现象的本质是社会性的,同时社会现象亦具有政治性意义。它关注的主题,是权威的社会性来源,即社会势力怎样形成政治权威,以及政治权威怎样集聚和改变社... 政治社会学不是使用社会学“方法”处理政治现象的学科,在方法论上,它假定政治现象的本质是社会性的,同时社会现象亦具有政治性意义。它关注的主题,是权威的社会性来源,即社会势力怎样形成政治权威,以及政治权威怎样集聚和改变社会中的利益组合和势力关系。因而政治社会学是一个“混合体”,它吸取了大量传统学科(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人类学及社会学等)的不同知识,其主流分析立场是结构的、宏观的、历史的、比较的及定性研究式的。本文评述了政治社会学中几个传统的研究范型:多元主义、精英主义、极权主义,以及近年有影响的几个研究方向:国家与社会、公民权责理论、新马克思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社会 法团主义 多元主义 政治权威 公民权责 新制度主义 组织化 研究方向 公民社会 社会冲突
原文传递
论中国法治化的观念基础 被引量:89
7
作者 夏锦文 蔡道通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3-51,共9页
论中国法治化的观念基础夏锦文蔡道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树立法律的权威。当代中国法制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化迈进的历史变革时期。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关键之一是法律观念的现代化。其中法律至上应是中国法制现代化(法... 论中国法治化的观念基础夏锦文蔡道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树立法律的权威。当代中国法制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化迈进的历史变革时期。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关键之一是法律观念的现代化。其中法律至上应是中国法制现代化(法治化)的观念基础。这意味着法律应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至上观念 政策与法律 中国法治化 社会系统 法律至上 观念基础 社会冲突 依法治国 法律工具主义 价值标准
原文传递
现代法治的困境及其出路 被引量:84
8
作者 高鸿钧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31,共29页
在现代社会 ,神治、德治和人治都逐渐失去了基础 ,法治成为主要治道。现代法治在消解社会冲突与整合社会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代法治自身却存在以下五种困境 :封闭与开放、内信与外迫、确定与无常、普适与特惠以及规则与事实。... 在现代社会 ,神治、德治和人治都逐渐失去了基础 ,法治成为主要治道。现代法治在消解社会冲突与整合社会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代法治自身却存在以下五种困境 :封闭与开放、内信与外迫、确定与无常、普适与特惠以及规则与事实。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调整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价值 ,组建自愿共同体 ,走向共同体法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社会冲突 社会秩序 社会关系 社会结构 社会价值
原文传递
社会矛盾新警号 被引量:80
9
作者 钟玉明 郭奔胜 《瞭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2期10-13,共4页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对粤、沪、苏、浙等发达地区进行社会矛盾调查时发现,一些地方的社会矛盾呈现出“无直接利益冲突”的特殊现象:社会冲突的众多参与者与事件本身无关,而只是表达、发泄一种情绪。“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引起记...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对粤、沪、苏、浙等发达地区进行社会矛盾调查时发现,一些地方的社会矛盾呈现出“无直接利益冲突”的特殊现象:社会冲突的众多参与者与事件本身无关,而只是表达、发泄一种情绪。“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引起记者采访的专家、党政干部的普遍担心,他们认为,这首先表现为群众利益从广义上看受到损害的情况比较多发,进而导致社会情绪异变;其次,“无直接利益冲突”本身的化解非常困难,只能治本,难以治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矛盾 利益冲突 记者采访 社会情绪 新闻周刊 《瞭望》 发达地区 社会冲突
原文传递
社会融合与经济增长: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内生政策变迁 被引量:81
10
作者 刘晓峰 陈钊 陆铭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0-80,共21页
本文构建了一个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内生政策变迁理论模型,社会融合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是模型的重点。我们证明,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早期,对于移民的歧视可能有利于城市居民,但是当城市化进程达到一定阶段、城市内移民规模达到一定水平时... 本文构建了一个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内生政策变迁理论模型,社会融合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是模型的重点。我们证明,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早期,对于移民的歧视可能有利于城市居民,但是当城市化进程达到一定阶段、城市内移民规模达到一定水平时,对于移民的公共服务歧视也会加剧城市内部不同户籍身份的劳动力之间的福利差距和社会冲突,而这又将造成社会资源的非生产性消耗,阻碍城市化进程,并有损于城市户籍人口的利益。这时,均等化公共服务的社会融合政策就可能内生地产生,并相应地减少不同身份居民间的福利差距和社会冲突,促进城市部门的资本积累、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冲突 城乡分割 城市化 内生政策变迁
原文传递
我国现阶段农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原因 被引量:62
11
作者 于建嵘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5-78,共4页
农村群体性事件作为转型期社会冲突和农村治理性危机的重要表现形式 ,客观地反映了农村社会利益整合以及社会秩序和民众政治意识状况 ,有着很复杂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根源。
关键词 农村群体性事件 社会冲突 利益冲突 政治意识 利益整合 中国
原文传递
制度能缓解社会冲突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冲击吗? 被引量:63
12
作者 杨瑞龙 章逸然 杨继东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0-154,共15页
市场取向的改革本质上是利益结构的调整,改革中的利益冲突不可避免地会引发类似于罢工、群体性事件等社会冲突现象。本文通过匹配地区社会冲突、制度和企业决策数据,考察了社会冲突、制度对企业风险承担决策的影响,我们发现:(1)社会冲... 市场取向的改革本质上是利益结构的调整,改革中的利益冲突不可避免地会引发类似于罢工、群体性事件等社会冲突现象。本文通过匹配地区社会冲突、制度和企业决策数据,考察了社会冲突、制度对企业风险承担决策的影响,我们发现:(1)社会冲突加剧会减小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但是制度与冲突的交互项为正,良好的制度可以缓解社会冲突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冲击;(2)通过将制度细化为契约制度和产权制度,结果发现产权制度本身对于中小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高作用更加明显,但是在缓解冲突的负向冲击上,契约制度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3)制度对于社会冲突对企业风险承担负向冲击的缓解作用在民营企业中更显著,但是随着2008年经济刺激计划的推行,市场化进程放缓和中小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有所下降,制度的润滑作用也有所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权制度 契约制度 社会冲突 中小企业风险承担
原文传递
社会转型与转型中的社会问题 被引量:35
13
作者 阎志刚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4期86-92,共7页
社会转型与转型中的社会问题阎志刚1978年以来,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全面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在优化社会结构、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加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社会问题。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研究... 社会转型与转型中的社会问题阎志刚1978年以来,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全面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在优化社会结构、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加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社会问题。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研究目前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实现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社会问题 社会结构 社会分化 社会流动 社会整合 社会转型时期 社会成员 社会规范 社会冲突
下载PDF
公园里的社会冲突——以近代成都城市公园为例 被引量:37
14
作者 李德英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共11页
公园是近代城市社会发展的产物 ,是从封建帝制走向民主政治的产物 ,作为新兴的城市公共空间 ,它在开辟和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多种复杂的矛盾和冲突。一方面成为当局进行社会教育的工具 ,另一方面又成为民众进行民主活动的舞台 ;既是精英... 公园是近代城市社会发展的产物 ,是从封建帝制走向民主政治的产物 ,作为新兴的城市公共空间 ,它在开辟和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多种复杂的矛盾和冲突。一方面成为当局进行社会教育的工具 ,另一方面又成为民众进行民主活动的舞台 ;既是精英人士附庸风雅的场所 ,又是下层群众谋生或小憩的地方。公园既为公众所有 ,就为各个阶层的人们提供了舞台 ,也就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之一 ,成为社会冲突比较集中的空间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 城市 公共空间 社会冲突 成都市
下载PDF
社会冲突、国家治理与“群体性事件”概念的演生 被引量:49
15
作者 冯仕政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3-89,243-244,共27页
"群体性事件"是国家赖以布局维稳工作的中心概念,因而是观察维稳政治形成和变迁的重要窗口。本文试图揭示该概念的形成、演变,以及造成这一过程的社会逻辑和机制。研究发现,1949年后,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现象早已有之,但"... "群体性事件"是国家赖以布局维稳工作的中心概念,因而是观察维稳政治形成和变迁的重要窗口。本文试图揭示该概念的形成、演变,以及造成这一过程的社会逻辑和机制。研究发现,1949年后,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现象早已有之,但"群体性事件"概念直到1994年才诞生。并且,"群体性事件"最初只是公安部门用以描述其工作任务的一个治安概念,后才随着防控群体性事件上升为一项国家性的政治日程而上升为一个政治概念。"群体性事件"概念的形成及演变是社会冲突与国家治理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集体抗争的形态不断出新;另一方面,为了应对集体抗争,国家不得不不断刷新自己的观念、行为和组织。正是得力于这两个方面的循环递推,"群体性事件"概念遂能从无到有,并从治安概念发展为政治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国家治理 社会冲突 集体行动 维稳
原文传递
各阶层的社会不公平感比较分析 被引量:41
16
作者 李春玲 《湖南社会科学》 2006年第1期71-76,共6页
关键词 社会现实 社会阶层 不公平感 不公平现象 社会政治态度 价值判断 经济状态 现实社会 阶层意识 社会冲突
下载PDF
当代西方社会冲突理论的形成及发展 被引量:33
17
作者 张卫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7-121,共5页
当代西方社会冲突理论是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有关的种种社会冲突现象而发展起来的,在其形成过程中既有理论层面的发展背景,又有着社会现实层面上发展背景,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了科塞、达伦道夫的社会冲突理论观点,对我国构建社会... 当代西方社会冲突理论是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有关的种种社会冲突现象而发展起来的,在其形成过程中既有理论层面的发展背景,又有着社会现实层面上发展背景,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了科塞、达伦道夫的社会冲突理论观点,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冲突 社会冲突理论
下载PDF
国家调解能力建设:中国劳动争议“大调解”体系的有效性与创新性 被引量:40
18
作者 岳经纶 庄文嘉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8-77,共10页
面对日益复杂化和极端化的内部社会冲突,中国选择了不同于法律吸纳和刚性压制的方式,而是通过柔性的调解机制来主动疏导社会矛盾。这种社会治理方式在劳动争议处置领域中展现出其创新性和有效性。尤其是2006年以来国家推动的大调解模式... 面对日益复杂化和极端化的内部社会冲突,中国选择了不同于法律吸纳和刚性压制的方式,而是通过柔性的调解机制来主动疏导社会矛盾。这种社会治理方式在劳动争议处置领域中展现出其创新性和有效性。尤其是2006年以来国家推动的大调解模式,通过工会内部的上下联动、法律援助促成和解、劳动仲裁加强庭外调解以及法院鼓励诉前联调等调解机制创新与整合,显著地提升了国家对劳动争议的调解能力。大调解的模式创新与有效运作反映出中国国家面对内部冲突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制度弹性。中国的调解机制也正在成为比较治理研究谱系的一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的新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能力 社会治理 社会冲突 “大调解” 劳动争议
原文传递
论霍耐特的承认关系结构说 被引量:35
19
作者 王凤才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50,共10页
关键词 20世纪80年代中期 结构说 法兰克福学派 国际学术界 社会冲突 关键人物 哈贝马斯 批判理论
原文传递
网络青年亚文化的社会冲突、传播及治理 被引量:36
20
作者 平章起 魏晓冉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5-41,共7页
网络青年亚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学意蕴,社会转型压力增大导致外在性冲突、青年社会心理发展失衡导致内生性冲突、网络青年亚文化再生产导致间接性冲突。不断更新的媒介技术为网络青年亚文化提供了广阔的塑造空间,演绎为"... 网络青年亚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学意蕴,社会转型压力增大导致外在性冲突、青年社会心理发展失衡导致内生性冲突、网络青年亚文化再生产导致间接性冲突。不断更新的媒介技术为网络青年亚文化提供了广阔的塑造空间,演绎为"碎片化"的情绪释放、"符号化"的传播方式和"部落化"的群体结构。面对新媒体语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力的消解,网络青年亚文化的治理需要由冲突管理向协调治理的思维转换、由社会本位到关系本位的范式变革,通过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引导机制,夯实青年健康社会心态培育的价值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青年亚文化 社会冲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媒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