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19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被引量:67
1
《经济体制改革》 1984年第5期1-12,共12页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分析了我国当前的经济和政治形势,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这几年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一致认为:必须按照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分析了我国当前的经济和政治形势,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这几年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一致认为:必须按照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总要求,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以利于更好地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一、改革是当前我国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已经经过了几年的酝酿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贯彻执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国民经济 城市企业 十一届三中全会 国家机构 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
原文传递
攀比行为和攀比效应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实 刘小玄 《经济研究》 1986年第8期74-78,共5页
攀比行为是指不同企业或不同行业的劳动者相互比较其劳动收入和劳动支出,并在这种比较的基础上采取的力图使其劳动收支趋于均衡的行为方式。攀比行为具有各种不同的判断相对收入差距的价值标准。有的攀比是从社会的公平道义原则出发;有... 攀比行为是指不同企业或不同行业的劳动者相互比较其劳动收入和劳动支出,并在这种比较的基础上采取的力图使其劳动收支趋于均衡的行为方式。攀比行为具有各种不同的判断相对收入差距的价值标准。有的攀比是从社会的公平道义原则出发;有的是从平均主义的传统观念出发;有的是从按劳分配原则出发;还有纯粹从主观自我评价出发的。本文将主要分析从按劳分配原则出发的攀比行为。尽管这种攀比行为具有合理的要求,但在现有经济体制下,它仍具有不可忽视的消极的经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者 外化形式 企业 经济效应 行为方式 按劳分配原则 表现形式 内化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比强度
原文传递
过渡期中国制度变迁的经济史解释:1956-1996——“体制困局”与改革的内生性和过渡性 被引量:10
3
作者 邓宏图 李亚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1,共9页
本文认为,自1956年完全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后,中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过渡期。1978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在《论十大关系》中就埋下伏笔,“体制困局”成了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逻辑起点”,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进行的“真理标准... 本文认为,自1956年完全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后,中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过渡期。1978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在《论十大关系》中就埋下伏笔,“体制困局”成了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逻辑起点”,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进行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正是试图走出“体制困局”的一次实际尝试。“历史逻辑起点”为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经济组织的演进和制度变迁提供了,既是潜在的。又是可辨识的决定因素,而不同类型经济组织和不同地区的生产率竞赛则使制度变迁超越“体制困局”,从而使改革不可逆转。研究表明,对过渡期的或转轨期的经济增长来说,制度变迁等因素是决定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变迁 过渡期 中国 过渡性 内生性 经济 20世纪80年代初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 《论十大关系》 解释 逻辑起点 经济组织 1956年 1978年 真理标准 决定因素 经济增长 生产率 不可逆 转轨期
下载PDF
论财务管理目标和资本结构优化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珉霏 《现代会计》 2008年第2期25-28,共4页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对我国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确定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研究,资本结构的优化等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从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出发,分析现今我国的财务管理的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对我国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确定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研究,资本结构的优化等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从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出发,分析现今我国的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以实及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资本结构优化的问题。通过研究研究资本结构优化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途径之一,以及如何对资本结构进行优化以实现这目标的有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结构优化 财务管理目标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财务管理工作 最优目标 标的
原文传递
短缺归因论 被引量:12
5
作者 胡汝银 《经济研究》 1987年第7期28-33,共6页
一引言社会经济中存在着普遍短缺是传统的高度集权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一个显著特点。这种短缺被持续不断地再生产出来,并导致宏观经济波动等一系列严重的经济后果。深刻、全面地把握短缺的诸种原因,对正确认识传统集权体制经济运行机... 一引言社会经济中存在着普遍短缺是传统的高度集权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一个显著特点。这种短缺被持续不断地再生产出来,并导致宏观经济波动等一系列严重的经济后果。深刻、全面地把握短缺的诸种原因,对正确认识传统集权体制经济运行机理从而科学地确定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长期方案,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奈 短缺原因 总需求 动力机制 供给意愿 供给效率 凯恩斯学派 资源约束 社会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原文传递
建立跨部门联办机制 提高政府行政能力——以北京市怀柔区行政服务中心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佘建国 孟伟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33,共3页
关键词 行政服务中心 工作机制 北京市 政府行政能力 怀柔区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部门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全程办事代理制 政治体制改革
原文传递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历程及其历史经验 被引量:4
7
作者 杨名声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1999年第2期36-44,共9页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经济体制改革的简要回顾1956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已基本形成。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存在形式。它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所有制形式;二是国...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经济体制改革的简要回顾1956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已基本形成。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存在形式。它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所有制形式;二是国民经济管理形式;三是生产组织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历程 我国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公有制 计划与市场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原文传递
关于建设网上电子招投标系统的思考 被引量:8
8
作者 刘心怡 《中国招标》 2012年第22期7-9,共3页
本文简单论述了传统招投标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而指出推行电子招投标的意义和作用。此外,作者还对如何推进网上电子招投标系统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电子招投标系统 工程招投标制度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招标投标法》 国民经济整体素质 承发包模式 经济管理制度 招标投标活动
下载PDF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是新经济体制的基础和中心 被引量:2
9
作者 于光远 《经济研究》 1988年第1期3-8,共6页
我注意到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出现的一个新的提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我认为这是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商品经济后经济理论和政策上又一个进展。在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关于经济体制改... 我注意到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出现的一个新的提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我认为这是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商品经济后经济理论和政策上又一个进展。在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专门有一节“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在这一节中写道:“改革计划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体制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有计划商品经济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体制 充分发展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内涵和历史地位 被引量:3
10
作者 袁恩桢 《学术月刊》 1985年第2期12-15,共4页
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这一论断,是总结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升华,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学界解放思想、勇于探索的理论结晶,更是对传统的社... 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这一论断,是总结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升华,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学界解放思想、勇于探索的理论结晶,更是对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只有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基础上,才能构筑科学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体系大厦,才能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我们必须充分估计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理论这一突破的巨大而深远的意义。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现在已经明确。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历史地位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资本主义社会 公有制 经济体制改革 商品关系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演变及其改革经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兰英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5期6-11,共6页
关键词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 资源配置方式 资本主义 生产力水平 马克思主义 经济体制模式
下载PDF
有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问题 被引量:4
12
作者 卫兴华 《江西社会科学》 1986年第4期1-8,44,共9页
一、经济体制改革是实现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需要 我们进行革命斗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富裕幸福。社会主义要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越性,就必须使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 一、经济体制改革是实现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需要 我们进行革命斗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富裕幸福。社会主义要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越性,就必须使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快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以往一切制度的一个根本特点,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而共同富裕要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多种经济形式 理论问题 经济体制改革 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 自然经济 我国经济
下载PDF
我国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回顾与评述 被引量:2
13
作者 叶李伟 《经济研究参考》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3期18-25,共8页
关键词 自由化改革 金融秩序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计划经济体制 金融体制改革 新中国成立 “大一统”
下载PDF
“奖励与绩效挂钩”激励机制的探索与尝试 被引量:1
14
作者 毕志伦 《中国报业》 2006年第8期43-46,共4页
计划经济时代,报社主要承担政策宣传、舆论引导的责任,经济上由财政负担。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报业集团积极适应市场变化,虽保留事业单位身份,但不再享受财政拨款,实行的是自收自支的企业化管理,既要实现社会效益,... 计划经济时代,报社主要承担政策宣传、舆论引导的责任,经济上由财政负担。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报业集团积极适应市场变化,虽保留事业单位身份,但不再享受财政拨款,实行的是自收自支的企业化管理,既要实现社会效益,也要创造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的提高,依靠集团各个部位效益的提高,而每个部位的效益,则要依赖员工创造力的激发。因此,如何科学管理和激励员工,调动员工积极性,取得最大效益便成了报业集团微观管理的核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励机制 绩效挂钩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社会效益 奖励 报业集团 经济时代 经济效益 激励员工 企业化管理
下载PDF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叶炀 《时代经贸》 2016年第3期9-11,共3页
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一看法在各国的理论界早巳得到认同并逐渐受到重视。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中小企业普遍以市场为导向,同时具备各自的差异性和多样化,为我国的经... 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一看法在各国的理论界早巳得到认同并逐渐受到重视。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中小企业普遍以市场为导向,同时具备各自的差异性和多样化,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融资问题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以市场为导向 经济发展 社会发展 理论界 多样化
下载PDF
行政体制改革视野下的政府职能转变进程——基于理论和实践的考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小勇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2期52-54,共3页
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定位 如果说政府系统内部存在的问题是行政改革的内在要求.那么经济改革的深入则是行政改革的直接动力。尤其在中国.行政改革的需要是由经济改革提出来的.行政改革指导思想的转变也发生在经济改革思... 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定位 如果说政府系统内部存在的问题是行政改革的内在要求.那么经济改革的深入则是行政改革的直接动力。尤其在中国.行政改革的需要是由经济改革提出来的.行政改革指导思想的转变也发生在经济改革思路的转变之中。经济学家吴敬琏曾概括了经济改革的两种基本思路。一种思路是:(1)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根本弊端是决策权力过分集中.抑制了地方、生产单位和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改革的要旨是,改变这种状况,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3)调动积极性主要靠下放行政权力和加强经济刺激来实现。另一种改革思路是:(1)旧体制弊端的根源是用行政命令来配置资源.这种资源配置方式是没有效率的:(2)改革旨在于通过宏观管理的市场制度替代行政权力来配置资源;(3)因此,改革要以建立这种市场制度为目标同步配套地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体制改革 政府职能转变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人的积极性 行政改革 经济改革 实践
下载PDF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于光远 《经济研究》 1987年第7期3-9,共7页
一一个原先经济文化很落后的国家,由于某种历史条件和历史过程而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之后,有可能进入类似我国当前所处的这样一个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不同国家... 一一个原先经济文化很落后的国家,由于某种历史条件和历史过程而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之后,有可能进入类似我国当前所处的这样一个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不同国家不同的年代(如果这些国家存在这样的阶段的话)会有不同的特点。明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与小平同志提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阶段 社会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 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过渡时期 马克思主义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部流变与耦合统一
18
作者 张锦文 何风隽 《《资本论》研究》 2023年第1期169-186,共18页
中国共产党探索基本经济制度的历程中,产生的“一定范围的劳动者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不可能是单一”“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论断,开辟了非公经济、非劳动收入、市场配置资源作为... 中国共产党探索基本经济制度的历程中,产生的“一定范围的劳动者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不可能是单一”“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论断,开辟了非公经济、非劳动收入、市场配置资源作为“补充”形式的经济制度内部流变,形成公有制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与多种分配方式结合,市场“决定性”配置资源。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分配和经济体制两个从属生产关系上升进入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所有制、分配制度、经济体制“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新概括。无论三项制度的内部流变,还是“三项制度耦合统一”,都是马克思主体经济思想的中国化过程。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全球经济减速、贸易摩擦下的逆全球化、突发疫情的不确定风险等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仍然需要进一步坚持与完善“三项制度耦合统一”的基本经济制度,将不同形式的所有制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有机互连,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向高质量转型、发展格局向“双循环”转型、发展体系向现代经济体系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所有制 收入分配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原文传递
社区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及其实施措施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展月萍 《中国农村教育》 2019年第4期36-37,共2页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城市化的进程,居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主人翁意识的觉醒,出现社会治理的中心向社区转移的新趋势,促使当代社区的功能发生一些新的变化。社区教育在社会治理作用愈发突显,在社会治理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城市化的进程,居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主人翁意识的觉醒,出现社会治理的中心向社区转移的新趋势,促使当代社区的功能发生一些新的变化。社区教育在社会治理作用愈发突显,在社会治理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社区的教育功能也被政府和各界研究者重新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工程,社区治理的关键在于具有现代公民素养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居民群体。国家九部委文件中提出了“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作用。”在中国社会发展新形势下,深入推进社会治理,一方面需要将社区教育融入社会治理中,充分发挥其功作用和功能。另一方面,需要梳理社会治理的关键要素,与社区教育的内容、过程、形式进行有效对接。当前中国社会建设呈现出新常态,创新社区治理方式,需要探索符合城乡社区发展规律的新路子,探索新的工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社区教育 治理功能 社会治理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社会发展 自我发展能力 社区治理
下载PDF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嚆矢——读《陈云文选》(1949—1956年)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梦奎 《经济研究》 1984年第8期3-9,共7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现正继续深入发展。这场社会变革的发生和发展,绝不是偶然的。新近出版的《陈云文选》(1949—1956年),不仅使我们看到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形成的历史进程和必须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现正继续深入发展。这场社会变革的发生和发展,绝不是偶然的。新近出版的《陈云文选》(1949—1956年),不仅使我们看到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形成的历史进程和必须进行改革的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而且使我们有机会学习陈云同志关于体制改革的许多重要论述。这对于理解和推动当前的改革,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云同志 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 资本主义工商业 私营工商业 五十年代 文选 社会历史原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