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930
篇文章
<
1
2
…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公民意识:中国法治进程的内驱力
被引量:
198
1
作者
马长山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12,共10页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多年梦想,它标志着中国正以坚定的信念和步伐跨向二十一世纪的“法治时代”。然而,建立现代法治国家是一个总体性进程,公民意识作为一个关键的结...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多年梦想,它标志着中国正以坚定的信念和步伐跨向二十一世纪的“法治时代”。然而,建立现代法治国家是一个总体性进程,公民意识作为一个关键的结构性要素,必将发挥重要的内在动力机制作用,特别在我国缺少民主与法制传统,且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整体转型过程中走向法治,公民意识的“文化霸权”作用就更不可或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意识
市民
社会
法治
进程
政治国家
性意识
国家制度
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
马克思恩格斯
合法性
社会主义
法治
原文传递
修改宪法与公民教育
被引量:
199
2
作者
李慎之
《战略与管理》
CSSCI
1999年第3期106-108,共3页
关键词
修改宪法
公民意识
公民教育
违反宪法
专制
主义
人的现代化
自由的个人
人的素质
先进国家
社会主义
法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法治——一种法哲学上的阐释
被引量:
59
3
作者
吕世伦
张学超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5-102,共18页
“依法治国”与“以人为本” ,是协调统一的。法治是源于人类对自身的存在、价值和命运的一种制度安排 ,“以人为本”则是深藏在它背后决定其发展方向和命运的最高的精神力量。从总体上说 ,自由、民主、平等以及个体本位没有内生于中国...
“依法治国”与“以人为本” ,是协调统一的。法治是源于人类对自身的存在、价值和命运的一种制度安排 ,“以人为本”则是深藏在它背后决定其发展方向和命运的最高的精神力量。从总体上说 ,自由、民主、平等以及个体本位没有内生于中国传统社会的观念文化中 ,这是数千年中国法意识和法制度匮乏的重要原因。当代中国 ,“依法治国”与“以人为本”要求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法治观念体系。社会主义法治应以彻底解放人作为最高宗旨 ,“以人为本”与“依法治国”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
法治
国”
社会主义
法治
法哲学
中国传统
社会
法意识
中国法
法治
观念
“以人为本”
制度安排
宗旨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政法体制的形成及意义
被引量:
66
4
作者
侯猛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16,共14页
政法体制是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当代中国的政法体制是在历史的演进中逐渐形成的,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在条块关系中,以块块...
政法体制是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当代中国的政法体制是在历史的演进中逐渐形成的,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在条块关系中,以块块管理为主的同级党委领导体制;在央地关系中,党内分级归口管理和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体制。研究中国的政法体制,仅用具有普适意义的现代西方概念来理解还不够,还需要运用本土概念深描中国的法律经验事实。这样才有可能反思和建构"关于中国"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法体制
社会主义
法治
条块关系
央地关系
民主集中制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导言
被引量:
57
5
作者
张文显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6,共11页
今年以来,全国政法战线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罗干同志在2006年4月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讨班的讲话中提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基本内容是:"依法治国、执法为民、服务大局、公平正义、党的领导"。为了更深入全面...
今年以来,全国政法战线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罗干同志在2006年4月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讨班的讲话中提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基本内容是:"依法治国、执法为民、服务大局、公平正义、党的领导"。为了更深入全面的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刊约请有关专家学者从学术层面、多个角度阐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这个提法,所强调的是法治的"中国性"和法治的"社会主义"性质。这充分展示了我国探索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规律性的理论自觉,也对现实中的种种争论和思想偏向从理论上做了很有针对性的澄清。贯彻现代法治理念要自觉将我国法制建设与中国的现实国情民情有机结合起来,要把人类政治法律文明的共同理论精华与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独特理念有机结合起来。我们有理由期待,法治理念与社会主义理念的理论融合和实践结合,意味着社会主义理论的完善、法治理论的丰富,它更是中国法律与发展实践的一个路标,还可能是中华古老文明走向复兴的一个转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法治
理念
社会主义
法治
国家建设
社会主义
法制建设
社会主义
理论
视点
导言
理念教育
原文传递
党章与宪法:多元一体法治共和国的建构
被引量:
64
6
作者
强世功
《文化纵横》
2015年第4期18-29,共12页
四中全会明确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首要问题。但从理论上看,由于受西方法治模式的深刻影响,决定依然没有解决"党大还是法大"这一难题。它包括:如何看待全国人大与党...
四中全会明确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首要问题。但从理论上看,由于受西方法治模式的深刻影响,决定依然没有解决"党大还是法大"这一难题。它包括:如何看待全国人大与党中央的关系?如何看待宪法与党章的关系?如何看待法律制度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间的关系?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建立,要求我们不仅从中国几十年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出发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法治道路,而且也要求我们从现代法治理论的高度说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根本来源,从而不仅在实践中,而且在法理学上奠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2014年下半年,修远基金会邀请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强世功共同展开课题研究,试图从现代法理学、中国特色党国宪政体制、党章与宪法的辩证关系等三个方面,从理论上回答上述重大问题。本研究的目标,是从理论上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法治
多元一体
宪法
党章
共和国
“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
依
法治
国
原文传递
中国法治化的现实基础
被引量:
49
7
作者
刘佳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4-90,共7页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当代中国法治化的时代强音,成为反映全国人民意志和愿望的一项重要的治国方针,也成为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法律作为上层建筑领域的重要内容,它的进化与发展是为社会上诸...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当代中国法治化的时代强音,成为反映全国人民意志和愿望的一项重要的治国方针,也成为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法律作为上层建筑领域的重要内容,它的进化与发展是为社会上诸多因素所制约的,同样法治国家的建立也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因素中我认为对我国法治化进程影响最大的是法治观念与法制意识的现代化、国家权力制约机制的建立、本土资源的有效利用等问题。它们也是中国法治化构建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也可以说,它们是中国法治化的最现实的基础。本文拟就这几方面做一探讨,以提示目前法治化路径选择上的困难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法治
化
现实基础
法治
观念
法治
国家
法律的统治
国家权力
社会主义
法治
依
法治
国
权力制约
法治
化进程
原文传递
法治思维及其养成
被引量:
56
8
作者
汪永清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8-41,共4页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2014年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党委政法委要带头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2014年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党委政法委要带头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领导政法工作,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标志着我们党对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对法治的认识、对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建设的认识都提到了新高度,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思维
领导干部素质
社会主义
法治
政法工作
治理能力
化解矛盾
维护稳定
法律范围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弘扬契约精神
被引量:
42
9
作者
马新福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1-47,共7页
现代法制与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所蕴含的契约精神有着内在联系。契约精神是现代法制的灵魂;契约精神来自商品经济所派生的契约关系及其内在原则,是基于商品交换关系的一般要求而焕发出的一种平等、自由和人权的民主精神。社会主义法制...
现代法制与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所蕴含的契约精神有着内在联系。契约精神是现代法制的灵魂;契约精神来自商品经济所派生的契约关系及其内在原则,是基于商品交换关系的一般要求而焕发出的一种平等、自由和人权的民主精神。社会主义法制是作为商品交换基本形式的契约关系所蕴含的平等、自由和人权原则的制度化、法律化,其宪法也显示了在契约(含社会契约)原则和契约精神基础上形成的以“权利本位”和“义务本位”相结合为原则的法律资源配备模式和相应的权利与权力结构,因此必须弘扬契约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约精神
社会主义
法治
行政主体
社会
主体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现代法制
契约原则
契约关系
自由意志
商品经济关系
原文传递
合法性资源与党的执政资源体系
被引量:
40
10
作者
胡小君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9-23,共5页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资源是指党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前提下 ,为增强执政能力、有效实现执政使命可资利用的各种积极因素与有利条件的总和。党的执政资源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其主体部分包括党自身拥有的意识形态资源、组织资...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资源是指党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前提下 ,为增强执政能力、有效实现执政使命可资利用的各种积极因素与有利条件的总和。党的执政资源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其主体部分包括党自身拥有的意识形态资源、组织资源和人才资源以及党在执政活动中产生的政治权力资源与合法性资源等。合法性资源在党的执政资源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是不断积累和优化党的合法性资源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法性资源
执政资源体系
社会主义
民主
社会主义
法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法理研析
被引量:
39
11
作者
时延安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9-43,共5页
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进行研究,首先应厘清其与无罪推定原则等刑法、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关系。从规范层面看,对该罪实行行为的界定应坚持不作为说,并认为该罪的立法模式并非法律推定。从价值层面分析,该罪的立法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进行研究,首先应厘清其与无罪推定原则等刑法、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关系。从规范层面看,对该罪实行行为的界定应坚持不作为说,并认为该罪的立法模式并非法律推定。从价值层面分析,该罪的立法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并不因为加重国家工作人员的义务负担而有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从社会分析角度看,尽管该罪受到舆论的攻击,但是应当认为并非该罪在立法上的阙失,而是整个反腐败机制疏漏所致,因而并不能由此否定该罪立法上的正当性;同时,从社会主义法治这一宏观视野着眼,与该罪相配套的行政法律、法规应当及时出台,以使反腐败机制得以完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腐败机制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法理
社会主义
法治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推定
立法必要性
出台
法规
层面
原文传递
行政立法的“部门利益”倾向及制度防范
被引量:
38
12
作者
汪全胜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行政立法
部门利益
社会主义
法治
立法成本
立法效益
立法质量
地方立法
倾向
存在
阻碍
原文传递
论法治文明
被引量:
34
13
作者
文正邦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21,共10页
论法治文明●西南政法大学教授文正邦在我国正处于世纪之交,深化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中的最强音;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政治...
论法治文明●西南政法大学教授文正邦在我国正处于世纪之交,深化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中的最强音;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文明建设
制度文明
法律化
思想道德建设
法治
文明
社会主义
法治
物质文明
法治
化
现代
法治
制度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职业化视野下的法官特质研究
被引量:
30
14
作者
吕忠梅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13,共9页
为解决法官大众化问题 ,中国正在进行法官职业化建设。法官职业化是中国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 ,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基本保障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本文提出 ,法官职业特质是法官职业化所追求的目标 ,法官职业特质以法...
为解决法官大众化问题 ,中国正在进行法官职业化建设。法官职业化是中国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 ,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基本保障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本文提出 ,法官职业特质是法官职业化所追求的目标 ,法官职业特质以法官职业化为外观 ,以法官思维为内在要求 ,法官职业特质必须通过系统的法官职业教育才能实现。并具体分析了法官职业及法官职业化的标志 ,法官思维的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官管理
中国
司法体制
法官职业化建设
社会主义
法治
法官职业教育
法官思维
原文传递
中国法治的过去与未来
被引量:
25
15
作者
卓泽渊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6-9,共4页
中国法治的过去与未来●卓泽渊一、中国百年法治的反思中国法治,当然是指近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其起点,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见解。有的认为在1895年,有的认为在1898年,还有的认为在1901年。笔者认为,中国法治的起点应在上...
中国法治的过去与未来●卓泽渊一、中国百年法治的反思中国法治,当然是指近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其起点,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见解。有的认为在1895年,有的认为在1898年,还有的认为在1901年。笔者认为,中国法治的起点应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1895—19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法治
法治
建设
法治
的关键
社会主义
法治
法治
化
法治
发展
依
法治
国
法律监督
法制建设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原文传递
公平正义: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被引量:
30
16
作者
徐显明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6-19,共4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公平正义。当法治的价值追求被表述为公平正义的时候,预示着我们国家的主流价值正在作出调整。在谈到国家主流价值时,党的十四大报告使用的表述是“兼顾效率与公平”,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公平正义。当法治的价值追求被表述为公平正义的时候,预示着我们国家的主流价值正在作出调整。在谈到国家主流价值时,党的十四大报告使用的表述是“兼顾效率与公平”,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则针对长期以来我国广泛存在的平均主义倾向,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此后党和国家的文件中一直都强调这一原则。十六大报告在讲到价值选择的时候,没有再使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说法,而是采用了“公平正义”这一表述。一个和谐的社会一定是以公平为基本特征、以正义为最终价值的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法治
公平正义
价值选择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当代中国
追求
效率与公平
十六大报告
原文传递
从“法制”到“法治” 二十年改一字——建国以来法学界重大事件研究(26)
被引量:
29
17
作者
李步云
黎青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1-4,共4页
黎青(以下简称“黎”):一些同志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术界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应实行以法治国的方针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此作了比较全面、系统论述的,是你和王德祥、陈春龙撰写的《论以法治国》这篇长文。李步云(...
黎青(以下简称“黎”):一些同志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术界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应实行以法治国的方针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此作了比较全面、系统论述的,是你和王德祥、陈春龙撰写的《论以法治国》这篇长文。李步云(以下简称“李”):也许是吧。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
法治
国
法治
与人治
“依
法治
国”
法治
国家
法治
概念
重大事件
法学界
社会主义
法治
建设
社会主义
法制改革
原文传递
西方法治精神和中国法治之路
被引量:
28
18
作者
钱鸿猷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24-29,共6页
法治精神是西方政治法律文化的核心层的精神。西方社会的发展与法治精神休戚相关。中国传统政治法律文化是人治精神一贯到底。中国古代法家的“以法治国”’、“垂法而治”不是体现民主精神的法治观念,而是专制制度下把法律作为统治工具...
法治精神是西方政治法律文化的核心层的精神。西方社会的发展与法治精神休戚相关。中国传统政治法律文化是人治精神一贯到底。中国古代法家的“以法治国”’、“垂法而治”不是体现民主精神的法治观念,而是专制制度下把法律作为统治工具,仅仅区别于儒家学说的一种思想体系。社会主义的中国发生极端专制的“文革”决非偶然,这种“文革”,西方不可能发生。在中国这样一个历来缺乏法治精神传统的国度里寻找法治之路,需要我们的理论家拿出无畏的批判精神,需要我们的政治实践家的远见卓识。没有怀疑和批判,便不会有争鸣;没有观念的革命,便没有法治意识、法治环境。中国的法治不是一般意义的工程。它的目标既是制度的,也是意识的。这个工程要达到规模效应,首要的是精神的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
法治
法治
观念
中国
法治
法治
精神
社会主义
法治
民主政治
政治法律文化
亚里士多德
权力制衡
上层建筑
原文传递
中国民法百年变迁
被引量:
31
19
作者
张新宝
张红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7-78,222,共12页
中国民法百年,历经自清末到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以后30年以及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在第一阶段,民法使统治者对待法律的观念实现了从"救亡图存"到"立法治国"的转变;在第二阶段,由于制定民法典经...
中国民法百年,历经自清末到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以后30年以及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在第一阶段,民法使统治者对待法律的观念实现了从"救亡图存"到"立法治国"的转变;在第二阶段,由于制定民法典经济基础不具备,民法典无法出台;在第三阶段,民法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与基本保障的地位被确立,执政者对民法逐渐认可,单行民法逐步制定,民法典之轮廓出现。展望未来,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民法典的制定仍然任重道远。民法典的出台,需要全民族法治共识的形成和政治家的坚定决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史
民法典
社会主义
法治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依宪执政论析
被引量:
27
20
作者
韩大元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共5页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依宪执政理念的提出,经过了长期的探索过程,是执政党治国理论的重大发展,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作的努力与经验。依宪执政的提出是执政党客观认识执政规律、转变执政方式与提高执政能力的...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依宪执政理念的提出,经过了长期的探索过程,是执政党治国理论的重大发展,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作的努力与经验。依宪执政的提出是执政党客观认识执政规律、转变执政方式与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选择。依宪执政,要求执政地位由宪法确立、执政行为不得超越宪法和法律、执政理念符合宪法精神。落实依宪执政,执政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依宪治国理念,彻底摈弃"人治"观念;高度重视宪法实施,完善宪法监督机制与程序;切实贯彻"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原则;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干部的宪法意识,把宪法教育制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依宪执政
社会主义
法治
原文传递
题名
公民意识:中国法治进程的内驱力
被引量:
198
1
作者
马长山
机构
黑龙江大学法学院
出处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12,共10页
文摘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多年梦想,它标志着中国正以坚定的信念和步伐跨向二十一世纪的“法治时代”。然而,建立现代法治国家是一个总体性进程,公民意识作为一个关键的结构性要素,必将发挥重要的内在动力机制作用,特别在我国缺少民主与法制传统,且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整体转型过程中走向法治,公民意识的“文化霸权”作用就更不可或缺。
关键词
公民意识
市民
社会
法治
进程
政治国家
性意识
国家制度
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
马克思恩格斯
合法性
社会主义
法治
分类号
D920.0 [政治法律—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修改宪法与公民教育
被引量:
199
2
作者
李慎之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
出处
《战略与管理》
CSSCI
1999年第3期106-108,共3页
关键词
修改宪法
公民意识
公民教育
违反宪法
专制
主义
人的现代化
自由的个人
人的素质
先进国家
社会主义
法治
分类号
C93 [经济管理—管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法治——一种法哲学上的阐释
被引量:
59
3
作者
吕世伦
张学超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出处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5-102,共18页
文摘
“依法治国”与“以人为本” ,是协调统一的。法治是源于人类对自身的存在、价值和命运的一种制度安排 ,“以人为本”则是深藏在它背后决定其发展方向和命运的最高的精神力量。从总体上说 ,自由、民主、平等以及个体本位没有内生于中国传统社会的观念文化中 ,这是数千年中国法意识和法制度匮乏的重要原因。当代中国 ,“依法治国”与“以人为本”要求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法治观念体系。社会主义法治应以彻底解放人作为最高宗旨 ,“以人为本”与“依法治国”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关键词
“依
法治
国”
社会主义
法治
法哲学
中国传统
社会
法意识
中国法
法治
观念
“以人为本”
制度安排
宗旨
Keywords
human-oriented
rule of law
basis of objective values
human nature
freedom
individual
right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当代中国政法体制的形成及意义
被引量:
66
4
作者
侯猛
机构
北京大学法学院
出处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16,共14页
文摘
政法体制是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当代中国的政法体制是在历史的演进中逐渐形成的,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在条块关系中,以块块管理为主的同级党委领导体制;在央地关系中,党内分级归口管理和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体制。研究中国的政法体制,仅用具有普适意义的现代西方概念来理解还不够,还需要运用本土概念深描中国的法律经验事实。这样才有可能反思和建构"关于中国"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关键词
政法体制
社会主义
法治
条块关系
央地关系
民主集中制
Keywords
political-legal system, socialist rule of law, "vertical-horizontal" relationship, central-local relationship, democratic centralism
分类号
D922.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导言
被引量:
57
5
作者
张文显
机构
吉林大学党委
出处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6,共11页
文摘
今年以来,全国政法战线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罗干同志在2006年4月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讨班的讲话中提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基本内容是:"依法治国、执法为民、服务大局、公平正义、党的领导"。为了更深入全面的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刊约请有关专家学者从学术层面、多个角度阐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这个提法,所强调的是法治的"中国性"和法治的"社会主义"性质。这充分展示了我国探索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规律性的理论自觉,也对现实中的种种争论和思想偏向从理论上做了很有针对性的澄清。贯彻现代法治理念要自觉将我国法制建设与中国的现实国情民情有机结合起来,要把人类政治法律文明的共同理论精华与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独特理念有机结合起来。我们有理由期待,法治理念与社会主义理念的理论融合和实践结合,意味着社会主义理论的完善、法治理论的丰富,它更是中国法律与发展实践的一个路标,还可能是中华古老文明走向复兴的一个转折点。
关键词
现代
法治
理念
社会主义
法治
国家建设
社会主义
法制建设
社会主义
理论
视点
导言
理念教育
分类号
D920.0 [政治法律—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党章与宪法:多元一体法治共和国的建构
被引量:
64
6
作者
强世功
机构
北京大学法学院
出处
《文化纵横》
2015年第4期18-29,共12页
文摘
四中全会明确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首要问题。但从理论上看,由于受西方法治模式的深刻影响,决定依然没有解决"党大还是法大"这一难题。它包括:如何看待全国人大与党中央的关系?如何看待宪法与党章的关系?如何看待法律制度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间的关系?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建立,要求我们不仅从中国几十年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出发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法治道路,而且也要求我们从现代法治理论的高度说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根本来源,从而不仅在实践中,而且在法理学上奠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2014年下半年,修远基金会邀请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强世功共同展开课题研究,试图从现代法理学、中国特色党国宪政体制、党章与宪法的辩证关系等三个方面,从理论上回答上述重大问题。本研究的目标,是从理论上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法治
多元一体
宪法
党章
共和国
“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
依
法治
国
分类号
D920.0 [政治法律—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法治化的现实基础
被引量:
49
7
作者
刘佳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系
出处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4-90,共7页
文摘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当代中国法治化的时代强音,成为反映全国人民意志和愿望的一项重要的治国方针,也成为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法律作为上层建筑领域的重要内容,它的进化与发展是为社会上诸多因素所制约的,同样法治国家的建立也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因素中我认为对我国法治化进程影响最大的是法治观念与法制意识的现代化、国家权力制约机制的建立、本土资源的有效利用等问题。它们也是中国法治化构建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也可以说,它们是中国法治化的最现实的基础。本文拟就这几方面做一探讨,以提示目前法治化路径选择上的困难和问题。
关键词
中国
法治
化
现实基础
法治
观念
法治
国家
法律的统治
国家权力
社会主义
法治
依
法治
国
权力制约
法治
化进程
分类号
D920.0 [政治法律—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法治思维及其养成
被引量:
56
8
作者
汪永清
机构
中央政法委员会
出处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8-41,共4页
文摘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2014年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党委政法委要带头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领导政法工作,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标志着我们党对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对法治的认识、对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建设的认识都提到了新高度,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法治
思维
领导干部素质
社会主义
法治
政法工作
治理能力
化解矛盾
维护稳定
法律范围
分类号
D262.3 [政治法律—政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弘扬契约精神
被引量:
42
9
作者
马新福
机构
吉林大学法学院
出处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1-47,共7页
文摘
现代法制与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所蕴含的契约精神有着内在联系。契约精神是现代法制的灵魂;契约精神来自商品经济所派生的契约关系及其内在原则,是基于商品交换关系的一般要求而焕发出的一种平等、自由和人权的民主精神。社会主义法制是作为商品交换基本形式的契约关系所蕴含的平等、自由和人权原则的制度化、法律化,其宪法也显示了在契约(含社会契约)原则和契约精神基础上形成的以“权利本位”和“义务本位”相结合为原则的法律资源配备模式和相应的权利与权力结构,因此必须弘扬契约精神。
关键词
契约精神
社会主义
法治
行政主体
社会
主体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现代法制
契约原则
契约关系
自由意志
商品经济关系
分类号
D920.0 [政治法律—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合法性资源与党的执政资源体系
被引量:
40
10
作者
胡小君
机构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
出处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9-23,共5页
文摘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资源是指党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前提下 ,为增强执政能力、有效实现执政使命可资利用的各种积极因素与有利条件的总和。党的执政资源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其主体部分包括党自身拥有的意识形态资源、组织资源和人才资源以及党在执政活动中产生的政治权力资源与合法性资源等。合法性资源在党的执政资源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是不断积累和优化党的合法性资源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合法性资源
执政资源体系
社会主义
民主
社会主义
法治
分类号
D25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法理研析
被引量:
39
11
作者
时延安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出处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9-43,共5页
文摘
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进行研究,首先应厘清其与无罪推定原则等刑法、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关系。从规范层面看,对该罪实行行为的界定应坚持不作为说,并认为该罪的立法模式并非法律推定。从价值层面分析,该罪的立法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并不因为加重国家工作人员的义务负担而有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从社会分析角度看,尽管该罪受到舆论的攻击,但是应当认为并非该罪在立法上的阙失,而是整个反腐败机制疏漏所致,因而并不能由此否定该罪立法上的正当性;同时,从社会主义法治这一宏观视野着眼,与该罪相配套的行政法律、法规应当及时出台,以使反腐败机制得以完备。
关键词
反腐败机制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法理
社会主义
法治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推定
立法必要性
出台
法规
层面
分类号
D924.392 [政治法律—刑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行政立法的“部门利益”倾向及制度防范
被引量:
38
12
作者
汪全胜
机构
北京大学法学院
出处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行政立法
部门利益
社会主义
法治
立法成本
立法效益
立法质量
地方立法
倾向
存在
阻碍
分类号
D922.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法治文明
被引量:
34
13
作者
文正邦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
出处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21,共10页
文摘
论法治文明●西南政法大学教授文正邦在我国正处于世纪之交,深化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中的最强音;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
关键词
精神文明建设
制度文明
法律化
思想道德建设
法治
文明
社会主义
法治
物质文明
法治
化
现代
法治
制度化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职业化视野下的法官特质研究
被引量:
30
14
作者
吕忠梅
机构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出处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13,共9页
文摘
为解决法官大众化问题 ,中国正在进行法官职业化建设。法官职业化是中国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 ,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基本保障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本文提出 ,法官职业特质是法官职业化所追求的目标 ,法官职业特质以法官职业化为外观 ,以法官思维为内在要求 ,法官职业特质必须通过系统的法官职业教育才能实现。并具体分析了法官职业及法官职业化的标志 ,法官思维的特征 。
关键词
法官管理
中国
司法体制
法官职业化建设
社会主义
法治
法官职业教育
法官思维
分类号
D926.2 [政治法律—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法治的过去与未来
被引量:
25
15
作者
卓泽渊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
出处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6-9,共4页
文摘
中国法治的过去与未来●卓泽渊一、中国百年法治的反思中国法治,当然是指近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其起点,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见解。有的认为在1895年,有的认为在1898年,还有的认为在1901年。笔者认为,中国法治的起点应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1895—1901...
关键词
中国
法治
法治
建设
法治
的关键
社会主义
法治
法治
化
法治
发展
依
法治
国
法律监督
法制建设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分类号
D920.0 [政治法律—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公平正义: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被引量:
30
16
作者
徐显明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
出处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6-19,共4页
文摘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公平正义。当法治的价值追求被表述为公平正义的时候,预示着我们国家的主流价值正在作出调整。在谈到国家主流价值时,党的十四大报告使用的表述是“兼顾效率与公平”,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则针对长期以来我国广泛存在的平均主义倾向,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此后党和国家的文件中一直都强调这一原则。十六大报告在讲到价值选择的时候,没有再使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说法,而是采用了“公平正义”这一表述。一个和谐的社会一定是以公平为基本特征、以正义为最终价值的社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法治
公平正义
价值选择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当代中国
追求
效率与公平
十六大报告
分类号
D920.0 [政治法律—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从“法制”到“法治” 二十年改一字——建国以来法学界重大事件研究(26)
被引量:
29
17
作者
李步云
黎青
机构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
出处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1-4,共4页
文摘
黎青(以下简称“黎”):一些同志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术界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应实行以法治国的方针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此作了比较全面、系统论述的,是你和王德祥、陈春龙撰写的《论以法治国》这篇长文。李步云(以下简称“李”):也许是吧。但是,...
关键词
以
法治
国
法治
与人治
“依
法治
国”
法治
国家
法治
概念
重大事件
法学界
社会主义
法治
建设
社会主义
法制改革
分类号
D909.27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西方法治精神和中国法治之路
被引量:
28
18
作者
钱鸿猷
机构
北京大学法律学系
出处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24-29,共6页
文摘
法治精神是西方政治法律文化的核心层的精神。西方社会的发展与法治精神休戚相关。中国传统政治法律文化是人治精神一贯到底。中国古代法家的“以法治国”’、“垂法而治”不是体现民主精神的法治观念,而是专制制度下把法律作为统治工具,仅仅区别于儒家学说的一种思想体系。社会主义的中国发生极端专制的“文革”决非偶然,这种“文革”,西方不可能发生。在中国这样一个历来缺乏法治精神传统的国度里寻找法治之路,需要我们的理论家拿出无畏的批判精神,需要我们的政治实践家的远见卓识。没有怀疑和批判,便不会有争鸣;没有观念的革命,便没有法治意识、法治环境。中国的法治不是一般意义的工程。它的目标既是制度的,也是意识的。这个工程要达到规模效应,首要的是精神的革命。
关键词
西方
法治
法治
观念
中国
法治
法治
精神
社会主义
法治
民主政治
政治法律文化
亚里士多德
权力制衡
上层建筑
分类号
D920.0 [政治法律—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民法百年变迁
被引量:
31
19
作者
张新宝
张红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7-78,222,共12页
文摘
中国民法百年,历经自清末到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以后30年以及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在第一阶段,民法使统治者对待法律的观念实现了从"救亡图存"到"立法治国"的转变;在第二阶段,由于制定民法典经济基础不具备,民法典无法出台;在第三阶段,民法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与基本保障的地位被确立,执政者对民法逐渐认可,单行民法逐步制定,民法典之轮廓出现。展望未来,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民法典的制定仍然任重道远。民法典的出台,需要全民族法治共识的形成和政治家的坚定决心。
关键词
民法史
民法典
社会主义
法治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分类号
D923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共产党依宪执政论析
被引量:
27
20
作者
韩大元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出处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共5页
文摘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依宪执政理念的提出,经过了长期的探索过程,是执政党治国理论的重大发展,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作的努力与经验。依宪执政的提出是执政党客观认识执政规律、转变执政方式与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选择。依宪执政,要求执政地位由宪法确立、执政行为不得超越宪法和法律、执政理念符合宪法精神。落实依宪执政,执政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依宪治国理念,彻底摈弃"人治"观念;高度重视宪法实施,完善宪法监督机制与程序;切实贯彻"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原则;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干部的宪法意识,把宪法教育制度化。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依宪执政
社会主义
法治
分类号
D261 [政治法律—政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公民意识:中国法治进程的内驱力
马长山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198
原文传递
2
修改宪法与公民教育
李慎之
《战略与管理》
CSSCI
1999
19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法治——一种法哲学上的阐释
吕世伦
张学超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59
原文传递
4
当代中国政法体制的形成及意义
侯猛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66
原文传递
5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导言
张文显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57
原文传递
6
党章与宪法:多元一体法治共和国的建构
强世功
《文化纵横》
2015
64
原文传递
7
中国法治化的现实基础
刘佳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
49
原文传递
8
法治思维及其养成
汪永清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56
原文传递
9
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弘扬契约精神
马新福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
42
原文传递
10
合法性资源与党的执政资源体系
胡小君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4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法理研析
时延安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
39
原文传递
12
行政立法的“部门利益”倾向及制度防范
汪全胜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
38
原文传递
13
论法治文明
文正邦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
3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职业化视野下的法官特质研究
吕忠梅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30
原文传递
15
中国法治的过去与未来
卓泽渊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
25
原文传递
16
公平正义: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徐显明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30
原文传递
17
从“法制”到“法治” 二十年改一字——建国以来法学界重大事件研究(26)
李步云
黎青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
29
原文传递
18
西方法治精神和中国法治之路
钱鸿猷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
28
原文传递
19
中国民法百年变迁
张新宝
张红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31
原文传递
20
中国共产党依宪执政论析
韩大元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27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250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