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礼节与人情 被引量:8
1
作者 唐凯麟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4,共2页
礼节与人情问题,在中国乃至在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一些东南亚国家,是一件牵动千家万户、覆盖各个阶层的事情。在儒家看来,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人尚礼义、懂礼节、讲人情。正是尚礼义、懂礼节、讲人情才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 礼节与人情问题,在中国乃至在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一些东南亚国家,是一件牵动千家万户、覆盖各个阶层的事情。在儒家看来,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人尚礼义、懂礼节、讲人情。正是尚礼义、懂礼节、讲人情才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也才凸显出人的高贵与尊严。所以儒家强调“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礼记·礼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中国儒家 礼记· 文化 东南亚国家 现代性问题 人生信条 使官
原文传递
孤、寡人、不谷浅识 被引量:6
2
作者 蒋兆鹄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121-125,共5页
夏渌先生在《中国语文》八三年第四期撰文,题为《孤、寡人、不谷新诠》,对《辞源》、《辞海》等辞书和一些教科书注释“孤”、“寡人”,“不谷”为“王候自谦之词”,持完全否定的态度。夏文认为:“孤、寡、寡人,本当解释为‘独一无二’... 夏渌先生在《中国语文》八三年第四期撰文,题为《孤、寡人、不谷新诠》,对《辞源》、《辞海》等辞书和一些教科书注释“孤”、“寡人”,“不谷”为“王候自谦之词”,持完全否定的态度。夏文认为:“孤、寡、寡人,本当解释为‘独一无二’也就是‘天无二日,人无二王’的意思”,“不谷,实际是‘不谷食’。‘不谷’作为王侯的自称,并不是什么谦虚,和孤、寡人一样,同样是表示自己与众不同,至高无上。”(按夏文述及,“不谷食”有“不吃带糠壳的粗粮”之意。)为此,笔者想谈一点粗浅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语文》 浅识 二王 夏文 礼记· 《论语译注》 谦词 杨伯峻 论语词典 文述
下载PDF
爱而知其恶
3
作者 王杨 《少儿国学》 2024年第3期14-16,共3页
大家可能都有那么一个亲密的朋友吧,你们在一起时总是特别开心,难分难舍。对于这样的朋友,说起他的优点,我们能说上一堆;有人问起他的缺点,我们一条都列不出来。这一点儿也不奇怪,我们好多人都是如此,对自己喜欢的亲人、朋友,首先看到... 大家可能都有那么一个亲密的朋友吧,你们在一起时总是特别开心,难分难舍。对于这样的朋友,说起他的优点,我们能说上一堆;有人问起他的缺点,我们一条都列不出来。这一点儿也不奇怪,我们好多人都是如此,对自己喜欢的亲人、朋友,首先看到的总是他们的长处,往往会忽略他们的缺点。《礼记·曲礼》中说:“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意思是:我们对自己喜爱的人,也要知道他的缺点;对自己厌恶的人,不要忘记他的优点。这就提醒我们,在与他人交往时,要保持公正、理性的态度,不要被个人情感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分难舍 个人情感 礼记·
原文传递
古代盥洗礼仪漫谈 被引量:4
4
作者 俞水生 《寻根》 2014年第4期21-23,共3页
盥洗,是每个人日常起居最先要做的功课。其实,早在西周时期,我们的祖先便已形成了这一习惯。《礼记·内则》云:"鸡初鸣,咸盥漱。"这说明古人已有早起盥洗、漱口的卫生习惯。那时筷子还没有被广泛使用,就餐时人们往往共用一个盛饭... 盥洗,是每个人日常起居最先要做的功课。其实,早在西周时期,我们的祖先便已形成了这一习惯。《礼记·内则》云:"鸡初鸣,咸盥漱。"这说明古人已有早起盥洗、漱口的卫生习惯。那时筷子还没有被广泛使用,就餐时人们往往共用一个盛饭器,以手抓饭,所以饭前也需要洗手。除此之外,盥洗还是古代仪礼之一,用水使身洁净,以示对神对人的恭敬。那么,古人又是怎样盥洗的呢?有哪些细节值得我们后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则 手抓饭 日常起居 沃盥 孔颖达疏 春秋时期 摄衣 秦穆公 礼记·
原文传递
逸品性生 逸趣脱俗——《桂花三兔图》赏析
5
作者 郑旋 《书画世界》 2023年第2期9-14,共6页
兔在中华文化中历史悠久,从《说文》对兔的记载到《礼记·曲礼下》中用于祭祀的“明视”兔,再到神话传说月中仙兔—月魄之精的长寿灵兽,无不寄托着中华先民对生活的美好愿景与对生命的哲思意象。兔子因其可爱温顺的性情、灵活机敏... 兔在中华文化中历史悠久,从《说文》对兔的记载到《礼记·曲礼下》中用于祭祀的“明视”兔,再到神话传说月中仙兔—月魄之精的长寿灵兽,无不寄托着中华先民对生活的美好愿景与对生命的哲思意象。兔子因其可爱温顺的性情、灵活机敏的动作及瓜瓞绵绵的繁殖能力,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拥有健康长寿、多子多福、百代不衰的精神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隐喻 神话传说 哲思 礼记· 健康长寿 逸趣 文化内涵 多子多福
下载PDF
“唯唯诺诺”原是古人应答声
6
《快乐青春(简妙作文)(小学生)》 2023年第1期40-41,共2页
“唯唯诺诺”这个成语辞典中是这样解释的:顺从而无所违逆。与“俯首帖耳”“唯命是从”“唯命是听”等意思相近。但“唯唯诺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意思呢?原来,这个成语所反映出来的,乃是古代男子对尊长呼召而应答的两种用词,即“唯”... “唯唯诺诺”这个成语辞典中是这样解释的:顺从而无所违逆。与“俯首帖耳”“唯命是从”“唯命是听”等意思相近。但“唯唯诺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意思呢?原来,这个成语所反映出来的,乃是古代男子对尊长呼召而应答的两种用词,即“唯”和“诺”。《礼记·曲礼上》篇中有这样的规定:“父召无诺,先生召无诺,唯而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 唯命是从 应答
原文传递
“宗子维城”与善鼎“宗子”解诂 被引量:3
7
作者 陈絜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8-52,共5页
先秦两汉文献"宗子"一词,其意涵早晚有别。"三礼"中的"宗子",如"適子、庶子祗事宗子、宗妇,虽贵富,不敢以贵富入宗子之家"(《礼记·内则》)、"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礼记... 先秦两汉文献"宗子"一词,其意涵早晚有别。"三礼"中的"宗子",如"適子、庶子祗事宗子、宗妇,虽贵富,不敢以贵富入宗子之家"(《礼记·内则》)、"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礼记·曲礼下》)等,其与"宗妇"或"支子"对文,含义明确,专指宗族首领无疑,此为大家所熟稔。但在时代更早的文献中,如《诗·大雅·板》"宗子维城"之"宗子",所指则为宗族内的子嗣。研究者对后者的认识还相对模糊,且与"三礼"宗子常相混淆,故须作别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子 支子 宗妇 礼记· 宗族
原文传递
《礼记·曲礼》成篇年代考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锷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94-97,共4页
《礼记.曲礼》成篇于何时,前人较少论及。本文将《曲礼》与《仪礼》、《大戴礼记》、《孝经》、《孟子》、《荀子》、《韩诗外传》、《新书》以及郭店楚简《尊德义》等文献中的相关文字进行对比研究,认为《曲礼》成篇于春秋末战国初,整... 《礼记.曲礼》成篇于何时,前人较少论及。本文将《曲礼》与《仪礼》、《大戴礼记》、《孝经》、《孟子》、《荀子》、《韩诗外传》、《新书》以及郭店楚简《尊德义》等文献中的相关文字进行对比研究,认为《曲礼》成篇于春秋末战国初,整理编集者可能是曾子或其弟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 成篇年代
下载PDF
浅谈明清两朝的文书避讳制度 被引量:3
9
作者 黄才庚 《北京档案》 1986年第4期25-26,共2页
避讳,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封建礼仪. 封建社会,对君主或尊长的名字,不能直接说出、写出,谓之“避讳”.大约在西周时就已开始.“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礼记·曲礼上》)这是把避讳和国家法令、风俗习惯、人情世故... 避讳,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封建礼仪. 封建社会,对君主或尊长的名字,不能直接说出、写出,谓之“避讳”.大约在西周时就已开始.“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礼记·曲礼上》)这是把避讳和国家法令、风俗习惯、人情世故联系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法令 礼记· 问讳 徐一夔 朝文 神武门 王锡侯 东阁大学士 玄烨 康雍
下载PDF
浅谈“学习进阶”视角下的语文教学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海萍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2年第1期34-35,共2页
《礼记·曲礼上》中写到“拾级聚足,连步以上”,之后演变为成语“拾级而上”,意思是顺着阶梯一步一步地往上走。学习就是一个“拾级而上”的过程,与之相近的词语是“学习进阶”。美国学者史密斯首次提出“学习进阶”,他将“学习进... 《礼记·曲礼上》中写到“拾级聚足,连步以上”,之后演变为成语“拾级而上”,意思是顺着阶梯一步一步地往上走。学习就是一个“拾级而上”的过程,与之相近的词语是“学习进阶”。美国学者史密斯首次提出“学习进阶”,他将“学习进阶”定义为“学生在学习某一核心概念的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逐渐复杂的路径。”学习进阶的提出,旨在告诉我们,学生学习和探索某一知识时,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拾级而上,逐步建构,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进阶 语文教学 语文素养 循序渐进 礼记· 认知水平 核心概念 史密斯
原文传递
儒家传统中的隐私观念——基于《礼记·曲礼》几个条目的论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小强 《天府新论》 2020年第6期36-41,共6页
“隐私”作为一个从西方兴起的、历史不过一百余年的现代概念,似与古代的儒家文明不相关联。然在《礼记·曲礼》篇中,儒家却展现了包括隐私空间、信息隐私、私人意愿乃至独立私人领域在内的多层次、多情景的隐私观念。儒家的隐私观... “隐私”作为一个从西方兴起的、历史不过一百余年的现代概念,似与古代的儒家文明不相关联。然在《礼记·曲礼》篇中,儒家却展现了包括隐私空间、信息隐私、私人意愿乃至独立私人领域在内的多层次、多情景的隐私观念。儒家的隐私观念以礼为主要表达途径,从特点上看,一是以群体内部的个人而非与群体对立的个人为基础,二是将隐私的追求作为个人与社会的共同善而非个人利益的实现。儒家关于隐私的特殊观念实际上能够成为现代狭隘的、个人利益式隐私观念的重要补充与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 儒家 隐私观念 隐私权
下载PDF
关于带处所宾语的动词“上”、“下”
12
作者 张其昀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50-54,共5页
一、导言含运动义的动词“上”、“下”可以带上一个表示(或称代)处所的词语或者可以为动作主体提供处所的词语而构成一个述宾词组,语义内容是表示具体的或抽象的空间上的运动。比如:
关键词 语义内容 现代汉语 空间因素 孔颖达疏 上阳 礼记· 上东门 北山移 烟花三月 燕歌行
下载PDF
儒家思想在古代住宅上的反映(一)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宗文 《古建园林技术》 1989年第4期26-30,共5页
"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以住宅为例。
关键词 儒家思想 伯牛 叔孙武叔 子贡 儒家学说 子服景伯 礼记· 立不中门 《易传》 九流十家
下载PDF
“礼仪之邦”还是“礼义之邦”? 被引量:1
14
作者 莫清华 《唯实》 2015年第7期84-86,共3页
有人说,中国是"礼仪之邦"。有人表示异议:"礼仪"是指注重礼节、仪表、辞令等。如称吾国为"礼仪之邦",无异于说"中国人只会打躬作揖"。因而,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吾国是"礼义之邦"。于是... 有人说,中国是"礼仪之邦"。有人表示异议:"礼仪"是指注重礼节、仪表、辞令等。如称吾国为"礼仪之邦",无异于说"中国人只会打躬作揖"。因而,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吾国是"礼义之邦"。于是,又有人质疑:礼义之邦就是文明之邦吗?先秦"礼义",核心是"尊君抑臣"——它是解决不普通的而且不平等的人之间如何相处这一问题的。与普通百姓关系不大,在政治体系之中强调的是等级差异,而不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君 等级差异 儒家思想 三纲 大同社会 儒道互补 做人处事 礼记·
下载PDF
试论礼的形成及其初期的特征和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竺焕浩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1985年第1期58-62,共5页
我国素称礼义之邦。数千年来,以亲亲尊尊为特征的礼义始终贯串于我国历代的施政、刑法和教育之中,成为我国历代人们的行为准则。它既是形成我国民族心理素质的因素,也是我们民族的传统道德规范;同时它又是我国历史上沉重的包袱,愈到后... 我国素称礼义之邦。数千年来,以亲亲尊尊为特征的礼义始终贯串于我国历代的施政、刑法和教育之中,成为我国历代人们的行为准则。它既是形成我国民族心理素质的因素,也是我们民族的传统道德规范;同时它又是我国历史上沉重的包袱,愈到后来愈成为我国社会改革和进步的阻力。但是它在形成之初却是有明显的积极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亲尊尊 传统道德规范 社会改革 心理素质 礼记· 别同异 先王 行为规范
下载PDF
饮食之礼
16
作者 王仁湘 《中华文化画报》 2012年第10期52-59,共8页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礼记·礼运》),礼仪制度和风俗习惯始于饮食活动。《礼记·仲尼燕居》记孔子语曰:"礼也者,理也。"孔子时代的礼,实际指的是一种社会秩序,是具体的行为规范。表现在饮食活动中的食礼...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礼记·礼运》),礼仪制度和风俗习惯始于饮食活动。《礼记·仲尼燕居》记孔子语曰:"礼也者,理也。"孔子时代的礼,实际指的是一种社会秩序,是具体的行为规范。表现在饮食活动中的食礼,指的就是饮食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之 宣化辽墓壁画 仲尼燕居 宴乐图 密县打虎亭汉墓 饮食文化 礼记· 少者
原文传递
儒学道德仁义礼的多义性和同一性
17
作者 魏辛 《淮阴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30-32,共3页
儒学的思想体系,由《四书》、《五经》集其大成。《四书》《五经》的主旨是圣德王道,这是儒学的大经大法,亦即儒家所制定的政治、伦理、道德规范,而高踞于这个政治、伦理、道德规范塔顶的,便是道、德、仁、义、礼五种行为。在儒家眼里,... 儒学的思想体系,由《四书》、《五经》集其大成。《四书》《五经》的主旨是圣德王道,这是儒学的大经大法,亦即儒家所制定的政治、伦理、道德规范,而高踞于这个政治、伦理、道德规范塔顶的,便是道、德、仁、义、礼五种行为。在儒家眼里,它们比智、勇、忠、孝、信、悌、廉、耻等其它行为规范更为重要。索诸典籍,儒家对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四书》 大经大法 《五经》 行为规范 礼记·祭义 昏义 四海之内 礼记·
下载PDF
古代官员的退休生活
18
作者 孟园 《晚晴》 2022年第1期42-45,共4页
致仕不仅是对职业生涯的告别,也意味着新生活的开始。漫漫退休路,古人是如何度过的?他们退休时,都会做点什么呢?古人也有退休概念古人言辞讲究,"退休"一词也有很多种说法。如果你在史书中看到"致仕""乞骸骨&qu... 致仕不仅是对职业生涯的告别,也意味着新生活的开始。漫漫退休路,古人是如何度过的?他们退休时,都会做点什么呢?古人也有退休概念古人言辞讲究,"退休"一词也有很多种说法。如果你在史书中看到"致仕""乞骸骨""告归""致事""致政""告奉养""请老"这类词语,那不用怀疑,一定是官员们在谈论退休的事情。那么,古代的官员要几岁才能退休呢?《礼记·曲礼》有云:"大夫七十而致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休生活 乞骸骨 致仕 职业生涯 礼记· 言辞 官员 古代
原文传递
从“举案齐眉”到“言传身教”:在国学经典里寻找家庭教育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苒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5年第11期38-40,共3页
当前的教导语言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孩子的需求.国学经典是营造儒雅教育环境的重要途径,对增加德育功能、提升家庭教育功效有着重要作用.在小学阶段利用国学经典来教育学生,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语言是贴近心灵的语... 当前的教导语言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孩子的需求.国学经典是营造儒雅教育环境的重要途径,对增加德育功能、提升家庭教育功效有着重要作用.在小学阶段利用国学经典来教育学生,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语言是贴近心灵的语言,是中华民族在劳作过程中自然产生的,是最贴近心灵的.尤其是当代父母应在国学经典故事中学习反省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经典 教育方法 内在潜力 传统文化资源 教育功效 潜移暗化 伦理道德教育 礼记· 人格教育 梁晓声
下载PDF
写意花鸟画的必修课
20
作者 张建业 《国际人才交流》 2022年第10期61-62,共2页
经常有人问,为什么学习写意花鸟画要从梅、兰、竹、菊入手?有这个必要吗?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梅、兰、竹、菊为什么叫“四君子”说起。“四君子”源于明代黄凤池编辑的《梅竹兰菊四谱》,明代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在序中题道:“文房... 经常有人问,为什么学习写意花鸟画要从梅、兰、竹、菊入手?有这个必要吗?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梅、兰、竹、菊为什么叫“四君子”说起。“四君子”源于明代黄凤池编辑的《梅竹兰菊四谱》,明代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在序中题道:“文房清供,独取梅、竹、兰、菊四君者无他,则以其幽芳逸致,偏能涤人之秽肠而澄莹其神骨。”自此成就梅、兰、竹、菊“四君子”之名。而君子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标识,是古代读书人追求的人格标杆。《礼记·曲礼上》有言:“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意花鸟画 四君子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君子文化 陈继儒 清供 礼记· 必修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