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论中国古代数学与儒学的关系——以六至七世纪学者对于礼数的不同注疏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朱一文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87,共7页
本文通过分析贾公彦、孔颖达、甄鸾、李淳风等对于《仪礼·丧服》"去五分一以为带"的注疏、注释,揭示出诸家对于礼数的数理解释不尽相同。具体来说:一、贾、孔等遵循注疏儒家经典的做法,把数学知识作为儒经的一部分,他们... 本文通过分析贾公彦、孔颖达、甄鸾、李淳风等对于《仪礼·丧服》"去五分一以为带"的注疏、注释,揭示出诸家对于礼数的数理解释不尽相同。具体来说:一、贾、孔等遵循注疏儒家经典的做法,把数学知识作为儒经的一部分,他们对于礼数的理解是依据汉字结构,其算法实施不需要筹算;二、甄、李等则重新组织儒家经典以适应当时数学著作的体例,他们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礼数,其算法有一个筹算过程。从历史语境来看,这发生在甄鸾扩展数学应用范围,以及唐代政府注疏儒经和注释算经活动的背景下。本文认为我们需要拓展中国古代数学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数学与儒学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据《周礼》所载,周代九数是周礼的一部分;之后,九数发展为以《九章筭术》为代表的相对独立于儒学的数学体系;另一方面,至唐代,学者们通过注疏儒经也发展出相对独立的数学体系。因此,诸家对于礼数的不同注解反映出:儒经数学是儒学天然的一部分,算经数学则是相对独立于儒学的知识体系,尽管甄鸾、李淳风等通过《五经筭术》试图重建数学与儒学的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数 中国古代数学儒学 《五经笄术》《仪礼》
原文传递
印度电影为何“一言不合就跳舞”
2
作者 马剑 《北方人》 2024年第3期63-64,共2页
在孟买贫民窟寻访时,我突然听到有人在放音乐。循着声音走过去,只见几名年轻人正在跟着音乐手舞足蹈,虽不专业,却动感十足。之后,我还误打误撞参加了一场当地人的婚礼。婚宴上,宾客们忽然跟着音乐扭动起来,当时的氛围让人感觉要是不跟... 在孟买贫民窟寻访时,我突然听到有人在放音乐。循着声音走过去,只见几名年轻人正在跟着音乐手舞足蹈,虽不专业,却动感十足。之后,我还误打误撞参加了一场当地人的婚礼。婚宴上,宾客们忽然跟着音乐扭动起来,当时的氛围让人感觉要是不跟着舞上几段就好像失了礼数,逼得不会跳舞的我都尬舞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民窟 婚宴 礼数
原文传递
论广府人礼数的历史变化与特征
3
作者 曾应枫 《探求》 2023年第4期78-83,共6页
广府所处的地域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千百年来形成了既传统又开放,既守旧又包容的礼数,并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特别在丰富与发展广府民俗方面更是表现了时代的传统性、即时性和创造性。本文以民俗文化中民众参与程度最多的... 广府所处的地域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千百年来形成了既传统又开放,既守旧又包容的礼数,并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特别在丰富与发展广府民俗方面更是表现了时代的传统性、即时性和创造性。本文以民俗文化中民众参与程度最多的波罗诞(南海神诞)、北帝民间信仰、扒龙舟等等,诠释广府民俗文化礼数的多姿多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府文化 礼数 历史变化 现实性
原文传递
茶之国饮 俗定成礼
4
作者 葛瑞源 《华人时刊》 2023年第9期44-45,共2页
中国是礼仪之邦,凡事都讲究礼数。茶作为国之饮品,自然不能例外,并且礼数多多,被称为“茶礼”。茶礼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礼仪,也是社会礼仪的一部分。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是国人生活的必需品。我国自古就有“宁可三日无... 中国是礼仪之邦,凡事都讲究礼数。茶作为国之饮品,自然不能例外,并且礼数多多,被称为“茶礼”。茶礼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礼仪,也是社会礼仪的一部分。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是国人生活的必需品。我国自古就有“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之说,喝茶是为了健康养生,有人喝茶是为了品味生活,不管是因为什么爱上喝茶,只要煮一炉水、泡一盏茶,便能有入口醇香、回味甘甜的享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米油盐酱醋茶 社会礼仪 茶礼 健康养生 喝茶 礼数 礼仪之邦 饮品
下载PDF
论礼数与礼意的统一 被引量:4
5
作者 梅珍生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85-89,共5页
在具体的礼典仪式中,无论是礼器,还是礼的仪节,都有一定数的规定,它是构成践礼活动必不可少的要素。任何单方面强调礼数的优先性,或礼意的重要性的观点,都是片面的。践礼主体的人,作为礼仪规则的表现者,他与礼的数度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在具体的礼典仪式中,无论是礼器,还是礼的仪节,都有一定数的规定,它是构成践礼活动必不可少的要素。任何单方面强调礼数的优先性,或礼意的重要性的观点,都是片面的。践礼主体的人,作为礼仪规则的表现者,他与礼的数度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礼数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礼的完成。只有行礼者的礼数与其名位相符、与其表现的礼意相符,才能恰当地揭示礼的形式及其内容之间的显现与被显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礼学 礼数 礼意 礼的形式 礼的内容
下载PDF
“数”--先秦造物设计系统中的基本尺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徐韶华 矫宇洋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2年第1期83-85,共3页
文章探寻先秦造物设计系统中所存在的基本尺度。以“数”作为研究切入点,从“礼数”“模数”“数纪”三个维度对先秦造物设计案例进行梳理分析,明确指出了“数”在先秦造物设计系统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为中国古代造物设计文化的研究提... 文章探寻先秦造物设计系统中所存在的基本尺度。以“数”作为研究切入点,从“礼数”“模数”“数纪”三个维度对先秦造物设计案例进行梳理分析,明确指出了“数”在先秦造物设计系统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为中国古代造物设计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物设计 基本尺度 礼数 模数 数纪
原文传递
论数与礼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钟红英 胡晓明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5期34-36,共3页
从数的意义论数与礼的联系,分析了数与礼仪、礼与礼数、礼数与礼意的关系,论述了礼数的差异,以及在行礼过程中如何掌握施礼的度。
关键词 礼数 礼意
下载PDF
实践民俗学视角下婚俗中的礼数——以陕北南部富县近县城地区婚礼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胡亚楠 郭崇林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第6期47-53,共7页
民俗事象视角下的婚俗研究多集中于挖掘婚俗的起源、变迁以及历史文化意义。在实践民俗学研究视角下,更多是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对民俗进行整体研究,同时关注民俗实践主体的存在。通过对陕北南部富县近县城地区的婚俗研究,发现婚礼过程中... 民俗事象视角下的婚俗研究多集中于挖掘婚俗的起源、变迁以及历史文化意义。在实践民俗学研究视角下,更多是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对民俗进行整体研究,同时关注民俗实践主体的存在。通过对陕北南部富县近县城地区的婚俗研究,发现婚礼过程中实践的个人之礼是婚礼得以顺利举行的基础。现代社会下“礼数”在作为人与人交往之准则时,在婚礼中体现出两种不同的来源,一种来源于传统价值观规束下的以亲缘、地缘为基础建立的“礼数”;另一种则是以现代平等尊重观念为道德准则建立的、广泛存在于朋友、同事等社会关系中同的“礼数”。生活中人们在坚守传统之“礼”的同时,对于新“礼”并没有体现出极大的抗拒,并试图将其合理化,“位置”便可以体现出人们对“新礼”与“传统之礼”的一种调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民俗 日常生活 婚俗 礼数
下载PDF
春秋时期的礼数论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开国 Wang Luman 《孔学堂》 CSSCI 2021年第4期77-87,V0089-V0099,共22页
礼有义、数两个方面,礼数虽然与数字有关,但绝不是简单的数字问题,而是礼的外在形式。礼数讲数量等差的分别,而数量等差是通过依身份而确定的不同威仪来表现的。礼数常常依人的贵贱等差为说,而贵贱等差的确立主要原则有两条,一是尊尊,... 礼有义、数两个方面,礼数虽然与数字有关,但绝不是简单的数字问题,而是礼的外在形式。礼数讲数量等差的分别,而数量等差是通过依身份而确定的不同威仪来表现的。礼数常常依人的贵贱等差为说,而贵贱等差的确立主要原则有两条,一是尊尊,二是亲亲。亲亲是指依血缘关系的远近而形成的亲疏之别,尊尊是指政治地位高低形成的社会等级之差。汉代有一种通行说法,将亲亲、尊尊分属商周或夏商,其实周代是尊尊与亲亲并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数 威仪 尊尊 亲亲
下载PDF
纲常等级中的秩序——“礼数”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的体现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雪雯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1年第10期47-49,共3页
礼数是一种纲常等级秩序,在吉祥图案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为吉祥图案作为人们逢年过节和重要喜庆活动的文化载体,自然承受着比其他任何艺术画作更多的规则和礼仪。
关键词 传统吉祥图案 等级秩序 礼数 中国 文化载体
下载PDF
跨越“对称”边界:礼物与礼数的交换——以临夏八坊社会的礼品流动为例
11
作者 鱼耀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0-184,共5页
学界关于礼物交换的研究多遵循莫斯的经典理论路径,讲求送礼与回礼的对称,注重探究礼物的神圣性,追寻“礼物之灵”的内核所在,但八坊社会日常的礼物流动在表面看来却并未完全遵循对称互惠的往来规则。在当地,送礼者着意物品样式与种类... 学界关于礼物交换的研究多遵循莫斯的经典理论路径,讲求送礼与回礼的对称,注重探究礼物的神圣性,追寻“礼物之灵”的内核所在,但八坊社会日常的礼物流动在表面看来却并未完全遵循对称互惠的往来规则。在当地,送礼者着意物品样式与种类的搭配,受礼者关注其蕴含情谊和心意的表达,前者不甚期待回礼,后者不太强调多寡,故以所谓的传统礼物互动来刻画赠予者与收受者的关系似乎并不完美。深究即可发现,表象之下,八坊人实际想借助礼物流动构建的是送礼者与群体伦理间的交换脉络,由社会勾勒出的“礼数”将最终完成回礼并展现出一定的对称特征。由此出发,对礼物互惠的进一步讨论,在交换主体及社会因素上的拓展似乎成为一种必然的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社会 礼数 社会结构
下载PDF
寓深厚于平淡 似无心而有意——读《林黛玉进贾府》
12
作者 吕启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92-94,91,共4页
真正成熟的艺术,应当是得之艰辛、出之舒徐,看去似乎平平淡淡,却又是令人久久难忘的。仿佛作家只是毫不费力地娓娓叙来,却有无穷的生活韵味包蕴其中。《红楼梦》就是这样的一种作品,它以世家大族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其真实自然如同... 真正成熟的艺术,应当是得之艰辛、出之舒徐,看去似乎平平淡淡,却又是令人久久难忘的。仿佛作家只是毫不费力地娓娓叙来,却有无穷的生活韵味包蕴其中。《红楼梦》就是这样的一种作品,它以世家大族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其真实自然如同生活本身,令人几乎忘记这是一部小说;其深刻宏富又象一座难以穷尽的宝库,蕴藏着对人生和艺术的真知灼见,经得起反复开掘和长期赏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黛玉进贾府》 凤姐 贾宝玉 贾母 宝黛 礼数 真实自然 李纨 外祖母 小厮
下载PDF
帽子老师
13
作者 钟二毛 《龙门阵》 2014年第8期33-36,共4页
农村里办红白喜事,需要每个人都出力。煮饭的、烧茶的、洗菜的、切菜的、掌锅的、摆桌椅的、上菜的、接礼物登记礼数的,还有放炮响的。当然,这里最重要的是掌锅的、登记礼数的。
关键词 老师 帽子 礼数
原文传递
你有什么样的礼数
14
作者 侯睿哲 《做人与处世》 2020年第23期42-43,共2页
讲礼数,是人们交际不可或缺的。礼数是谦恭自抑的素质和品行,是推己及人的周到和体谅。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人际交往中,懂礼数、讲礼数的人,更会受到他人的欢迎和敬重。
关键词 人际交往 推己及人 礼数
原文传递
起码的礼数
15
作者 许锋 《快乐青春(经典阅读)(中学生必读)》 2013年第5期54-55,共2页
我喜欢机灵的人,但不喜欢刁钻或基本的礼数都做不到的人。有个学生,毕业了,因为在校报工作过,文笔不错,我有心把她留在学校。不管在哪个部门工作,她都可以继续为校报撰稿,担任校报的特约通讯员。但留校不容易,尽管留校生待遇不... 我喜欢机灵的人,但不喜欢刁钻或基本的礼数都做不到的人。有个学生,毕业了,因为在校报工作过,文笔不错,我有心把她留在学校。不管在哪个部门工作,她都可以继续为校报撰稿,担任校报的特约通讯员。但留校不容易,尽管留校生待遇不高,地位一般,但作为大学毕业生,能在走上社会的第一站有个适度的缓冲,在此期间继续充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数 大学毕业生 校报工作 特约通讯员 部门工作 学生 文笔 学校
原文传递
筷子的礼数
16
《党课》 2016年第11期121-122,共2页
筷子是华夏民族独创的进食器具,古代称为“箸”。在《史记》中就曾有“封为象箸而箕子叹”的记载,可见商代末年就已经有筷子了。箸后来改称筷子,据明代《寂园杂记》中记载,可能是由于民间忌讳,特别是吴越船民们忌讳“住”音,便反... 筷子是华夏民族独创的进食器具,古代称为“箸”。在《史记》中就曾有“封为象箸而箕子叹”的记载,可见商代末年就已经有筷子了。箸后来改称筷子,据明代《寂园杂记》中记载,可能是由于民间忌讳,特别是吴越船民们忌讳“住”音,便反其意用“快”称呼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筷子 礼数 华夏民族 《史记》 “住” 记载 忌讳 商代
原文传递
同中存异——明清两代的奉先殿与皇帝祭祖
17
作者 邓晨钰 《月读》 2021年第1期64-68,共5页
奉先殿位于紫禁城内廷东面、东六宫的南侧。由乾清门广场东出景运门,会看到诚肃门,进入这道门后,再穿过奉先门,便能找到它了。新中国成立后,奉先殿曾被故宫博物院辟为雕塑馆和钟表馆,而在不远的将来,它将恢复清代宫廷的原状陈列,向世人... 奉先殿位于紫禁城内廷东面、东六宫的南侧。由乾清门广场东出景运门,会看到诚肃门,进入这道门后,再穿过奉先门,便能找到它了。新中国成立后,奉先殿曾被故宫博物院辟为雕塑馆和钟表馆,而在不远的将来,它将恢复清代宫廷的原状陈列,向世人展示昔日皇家宗庙的真实面貌。明清两代,均在宫城外设太庙、宫城内设奉先殿。它们虽然都是祭祀祖先的宗庙建筑,但太庙祭祖属国家大典,往往大费周章,礼数颇多;为了满足皇家在平日里祭祀祖先的需求,奉先殿应运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奉先殿 清代宫廷 太庙 宫城 皇家宗庙 故宫博物院 礼数 祭祀祖先
原文传递
竭泽而渔不长久
18
《中华活页文选(小学版)》 2014年第8期40-41,共2页
春秋时,晋军和楚军在城濮打仗。当时,晋军的力量比不上楚军。 晋文公问狐偃:“敌人力量比我们强,要怎么做才能取胜呢?” 狐偃说:“礼数不嫌多,战争不嫌诈,我看您就用‘诈’好了。”
关键词 晋文公 楚军 晋军 力量 狐偃 春秋 礼数
原文传递
读《硕鼠》辨“三岁”
19
作者 吴世敏 《怀化学院学报》 1989年第3期98-99,共2页
对于《诗经·魏风·硕鼠》中的“三岁贯女”一句,许多注释家都把“三岁”一词解理为“多年”,即把数词“三”理解成虚数。例如,余冠英先生的《诗经选》第一百一十三页注(二)云:“‘三岁贯汝’就是说侍奉你多年。三岁言其久。”... 对于《诗经·魏风·硕鼠》中的“三岁贯女”一句,许多注释家都把“三岁”一词解理为“多年”,即把数词“三”理解成虚数。例如,余冠英先生的《诗经选》第一百一十三页注(二)云:“‘三岁贯汝’就是说侍奉你多年。三岁言其久。”程俊英的《诗经译注》第一百九十六页注(二)云:“三岁,不是确指,多年之意。”樊树云的《诗经全译注》第一百六十页注(二)亦云:“三岁,即三年,非确指,泛指多年。”陈铁镔的《诗经解说》也把“三岁贯女”一句翻译为“多年惯养了你”。大概受了这些名注释家的影响,当今高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硕鼠》 诗经 礼数 数词 注释家 “三” 汪中 农奴 版籍 古汉语
下载PDF
沉碇记
20
作者 王彤羽 《小说月报(原创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7-95,共19页
一离女家不过三五里路,从岸上走兴许更近些,男家却让坐船前往,似乎走水路的礼数更为正式与隆重。阿水妈在沙脚镇是出了名的有福气。她为人慈善和气,上有公婆,下有子女,齐须齐脚,膝下子女又皆是孝顺之人。于是,每逢镇上有嫁娶,送日子单... 一离女家不过三五里路,从岸上走兴许更近些,男家却让坐船前往,似乎走水路的礼数更为正式与隆重。阿水妈在沙脚镇是出了名的有福气。她为人慈善和气,上有公婆,下有子女,齐须齐脚,膝下子女又皆是孝顺之人。于是,每逢镇上有嫁娶,送日子单等喜事,自然是要抢着来请她的,说是沾点儿她的福气。每次阿水妈往女家送日子单,阿水都要跟去。衰女包,老跟着,小心好运走光,到头来连自己都嫁不出去。阿水妈戳着阿水的脑壳笑嘻嘻地咒她,说完还是带她一同前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数 孝顺 水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