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亲社会下的“慈孝”与集团社会下的“礼忠”——中、日民族伦理根基差异之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宋绍柱 张明 《世界民族》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49,共8页
"慈孝"与"礼忠"分别奠定了中、日民族各自的伦理根基。"慈孝"的伦理精神内核主要是"仁爱",而"礼忠"主要是"义理";"慈孝"的道德情感表达特征主要是"推己及... "慈孝"与"礼忠"分别奠定了中、日民族各自的伦理根基。"慈孝"的伦理精神内核主要是"仁爱",而"礼忠"主要是"义理";"慈孝"的道德情感表达特征主要是"推己及人"、扩散性、辐射性,而"礼忠"主要为"内外差异"、集中性、排外性;"慈孝"社会下人伦关系模式主要是"纵横式关系网",而"礼忠"社会下主要为"纵式关系链";"慈孝"下的道德评价标准主要看是否"仁",而"礼忠"下主要看是否"忠";"慈孝"下的中华民族侧重追求"和谐";而"礼忠"下的日本民族侧重追求"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日本民族 慈孝 伦理根基
原文传递
中日“耻感”文化的伦理考究
2
作者 宋玮 《传承》 2010年第21期142-143,共2页
中日两国的文化都属于"耻感"文化,日本曾借鉴了许多中国的文明。然而,今天中日两国却各有各的文化特色,各有各的民族特征,中国的"耻感"文化集成了儒家思想的精华,将"耻感"与个人的内在相结合,日本则因为... 中日两国的文化都属于"耻感"文化,日本曾借鉴了许多中国的文明。然而,今天中日两国却各有各的文化特色,各有各的民族特征,中国的"耻感"文化集成了儒家思想的精华,将"耻感"与个人的内在相结合,日本则因为强调"礼忠"而限制了"耻感"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耻感”文化 义理
下载PDF
艺术家修养与当代雕刻艺术创新——以陈礼忠寿山石雕刻艺术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2
3
作者 管宁 《人文天下》 2021年第6期57-61,共5页
寿山石雕刻艺术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石雕艺术中独具特色。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礼忠从传统艺术中汲取营养,以饱满的创作激情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自己的寿山石雕刻创作观念,提出"石无贵贱"的艺术理念,主张以"重... 寿山石雕刻艺术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石雕艺术中独具特色。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礼忠从传统艺术中汲取营养,以饱满的创作激情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自己的寿山石雕刻创作观念,提出"石无贵贱"的艺术理念,主张以"重艺轻材"取代"重材轻艺",并为寿山石雕开创性地引入了一系列人文色彩极其浓厚的艺术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山石 雕刻艺术 艺术家修养
下载PDF
日本文化中的“义理”
4
作者 邬欣言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12期37-39,共3页
"义理"是日本文化中独特而复杂的概念,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它有着不同的表现,于是学者们便对"义理"有着各种理解。但纷繁复杂的"义理"概念经过梳理之后,可归纳出两大基本的维度——"冷"与"... "义理"是日本文化中独特而复杂的概念,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它有着不同的表现,于是学者们便对"义理"有着各种理解。但纷繁复杂的"义理"概念经过梳理之后,可归纳出两大基本的维度——"冷"与"热","耻"与"报",并具有相同的文化本质及根源——"耻感文化"与纵式社会的"礼忠"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理 日本文化 耻感文化 文化
下载PDF
陈礼忠:演绎石头的传说
5
作者 凡心 《开放潮》 2004年第2期46-47,共2页
曾经有一块女娲补天时遗用的顽石,经仙人施法后变成一块晶莹剔透的美玉,借着婴儿之口落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繁华凄凉,见证了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铭刻下一部令人拍案的旷世奇书——《石头记》。不用说,那个婴儿就是衔玉而生... 曾经有一块女娲补天时遗用的顽石,经仙人施法后变成一块晶莹剔透的美玉,借着婴儿之口落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繁华凄凉,见证了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铭刻下一部令人拍案的旷世奇书——《石头记》。不用说,那个婴儿就是衔玉而生的贾宝玉,而那块石头便是书中所谓的“通灵宝玉”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头记》 雕刻技艺 《春声赋》 石雕艺术 艺术创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