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5篇文章
< 1 2 9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法的结构与基本概念辨正——兼论古代礼与法的关系 被引量:65
1
作者 曾宪义 马小红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1-73,共13页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 ,中文“法”字的字义并非一成不变 ,尤其近代以来中文“法”字的内涵不断丰富 ,以致将古代社会中许多“礼”的内容纳入其中。如果用现代已经变化并且仍在不断变化的“法”的概念、含义僵化地去对照、解释中国传统法 ...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 ,中文“法”字的字义并非一成不变 ,尤其近代以来中文“法”字的内涵不断丰富 ,以致将古代社会中许多“礼”的内容纳入其中。如果用现代已经变化并且仍在不断变化的“法”的概念、含义僵化地去对照、解释中国传统法 ,必然会产生诸多的误解。实际上 ,礼与法是中国传统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对礼缺乏必要的探讨 ,我们就无从知晓中国传统法的精神 ,无法解释中国传统法的所以然。传统法中的“法” ,多指制度层面 ,这一点在秦汉后更为突出。而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传统法 古代 法治 音律 法律 礼制 礼义 价值取向 礼教
原文传递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五礼制度化 被引量:43
2
作者 梁满仓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7-52,共26页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礼仪制度的重要发展阶段 ,五礼成为国家的礼仪制度就发生在此时。五礼体系被用于国家制礼实践中始于魏晋之际。汉末三国是五礼体系的孕育期 ,魏晋之际到萧梁前 (北朝至北魏末 )是五礼体系的发育期 ,萧梁至隋是五礼体系...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礼仪制度的重要发展阶段 ,五礼成为国家的礼仪制度就发生在此时。五礼体系被用于国家制礼实践中始于魏晋之际。汉末三国是五礼体系的孕育期 ,魏晋之际到萧梁前 (北朝至北魏末 )是五礼体系的发育期 ,萧梁至隋是五礼体系的基本成熟期。师古与适用是此时期人们制定礼规的原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五礼不仅仅是一种制度 ,也是一种实践。重根本、尚往来的思想 ,既是对秦汉时期礼的继承 ,同时又具有自己鲜明的时代内容及特点。魏晋南北朝五礼的实践活动对于说明五礼制度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五礼在魏晋之际形成制度 ,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儒学内部古文经学战胜今文经学 ,是魏晋之际五礼制度化的历史及学术原因 ,迫切的社会需要是五礼制度化的现实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制 礼仪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 北魏 三国 现实原因 今文经学 制度化 时代内容 国家
原文传递
唐代地方祠祀的分层与运作——以生祠与城隍神为中心 被引量:38
3
作者 雷闻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7-41,共15页
唐代的地方祠祀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是由国家礼典明文规定并全国通祀者 ,其次是由地方政府所赋予合法地位的祠祀 ,最后则是由州县官府判定为淫祠者。对于地方政府而言 ,第二类祠祀最为重要 ,对它们的态度显示了国家意识形态对地方... 唐代的地方祠祀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是由国家礼典明文规定并全国通祀者 ,其次是由地方政府所赋予合法地位的祠祀 ,最后则是由州县官府判定为淫祠者。对于地方政府而言 ,第二类祠祀最为重要 ,对它们的态度显示了国家意识形态对地方文化传统的妥协和引导。生祠和城隍神是这类祠祀的典型代表。对于为数众多、来源各异的地方祠祀 ,国家并不将其简单作为“淫祠”加以禁毁 ,更多是通过将其纳入国家礼制系统而赋予官方地位 ,其正当性来源于地方政府的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地方祠祀 生祠 城隍神 礼制 民间信仰
原文传递
试谈北魏墓志的等级制度 被引量:38
4
作者 赵超 《中原文物》 2002年第1期56-63,68,共9页
本文分析了现存的北魏墓志材料,考虑到北魏时期存在三种不同尺度的状况,对北魏墓志的大小类别采取了较宽松的标准,从而揭示出北魏墓志中存在的等级制度,并对个别不符合这一制度的墓志材料作了合理的解释。说明在北魏时期,随着正方... 本文分析了现存的北魏墓志材料,考虑到北魏时期存在三种不同尺度的状况,对北魏墓志的大小类别采取了较宽松的标准,从而揭示出北魏墓志中存在的等级制度,并对个别不符合这一制度的墓志材料作了合理的解释。说明在北魏时期,随着正方形墓志成为主要的墓志形制,结合礼制,已经形成了一套对墓志外形尺寸以及雕饰的正式等级规定。隋代以后的墓志制度基本上沿袭了这一规定,或在其基础上加以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志 北魏时期 形制 礼制 等级制度 隋代 存在 个别 符合 解释
原文传递
西周时期三类不同性质的射礼及其演变 被引量:29
5
作者 胡新生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2-117,共6页
西周金文所反映的射礼包括三类性质不同的活动 ,即军事性的射术训练、宗教性的射牲仪式和娱乐性的集体游艺活动。这三类射礼各自沿着不同的道路向前发展 ,其中与饮宴、乐舞相结合的娱乐性射礼为东周时代更加复杂规范的乡射、大射、燕射... 西周金文所反映的射礼包括三类性质不同的活动 ,即军事性的射术训练、宗教性的射牲仪式和娱乐性的集体游艺活动。这三类射礼各自沿着不同的道路向前发展 ,其中与饮宴、乐舞相结合的娱乐性射礼为东周时代更加复杂规范的乡射、大射、燕射、宾射诸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以往的研究者对西周射礼的性质差异未作细致分辨 ,有些看法如西周已没有“贯革之射”,《仪礼》所记射礼属于军礼 ,西周存在“射鱼”之礼等等 ,都不尽符合史实 ,应予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时代 射礼 礼制
下载PDF
北魏平城明堂遗址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王银田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7-44,共8页
礼制文化 ,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内容。在礼制性建筑中 ,明堂、辟雍、灵台在历代都城中位置十分重要 ,对明堂的研究应首先搞清楚它们彼此的关系。平城明堂作为一座巨大的建筑群 ,大量的建筑石料来自当时正在开凿的云冈石窟 ,这方面的研... 礼制文化 ,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内容。在礼制性建筑中 ,明堂、辟雍、灵台在历代都城中位置十分重要 ,对明堂的研究应首先搞清楚它们彼此的关系。平城明堂作为一座巨大的建筑群 ,大量的建筑石料来自当时正在开凿的云冈石窟 ,这方面的研究不仅可深化问题本身 ,而且对云冈石窟的研究也会有所启发。辟雍的水源出自如浑水 ,而如浑水与平城的研究密切相关。在与长安、洛阳另三处明堂遗址的比较中 ,可以看出平城明堂的显著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城 云冈石窟 遗址 孝文帝 礼制 北魏 都城 首先 核心内容 认同
原文传递
论周代列鼎制度的嬗变——质疑“春秋礼制崩坏说” 被引量:24
7
作者 印群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4期45-49,共5页
列鼎是周代贵族身份等级的标示物 ,列鼎制度在周代贵族礼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该制度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沿革、等级构成的变迁。从列鼎制的嬗变来看 。
关键词 列鼎 列鼎制度 礼制 礼制崩坏
下载PDF
金代礼制初论 被引量:24
8
作者 张博泉 《北方文物》 1988年第4期53-60,共8页
礼制是我国历史中重要内容之一。过去对历朝礼制的研究是忽视的,特别是“三礼”之后礼制的发展和变化具有什么样的规律性和特点,尤其被忽略。金代礼制继唐、辽、北宋后而发展和变化,是我国礼制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金代礼制的研究... 礼制是我国历史中重要内容之一。过去对历朝礼制的研究是忽视的,特别是“三礼”之后礼制的发展和变化具有什么样的规律性和特点,尤其被忽略。金代礼制继唐、辽、北宋后而发展和变化,是我国礼制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金代礼制的研究,同样可以看出这一历史时期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制 金代 女真族 金世宗 金朝 多民族国家 中华一体 封建社会后期 历史时期 庶人
原文传递
礼制的特性与中国文化的礼制印记 被引量:22
9
作者 胡新生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6-78,166,共13页
中国古代"礼"概念包括礼节仪式、伦理道德、政治等级三层含义,三者虽有联系但各有特定的内容。作为中国礼制史研究的对象,礼仪、礼制都是特指"礼"的礼节仪式层次。礼仪包括民间礼仪与国家礼仪,后者即通常所说的&qu... 中国古代"礼"概念包括礼节仪式、伦理道德、政治等级三层含义,三者虽有联系但各有特定的内容。作为中国礼制史研究的对象,礼仪、礼制都是特指"礼"的礼节仪式层次。礼仪包括民间礼仪与国家礼仪,后者即通常所说的"礼制",亦即礼仪中具有国家背景和政治强制力的部分。礼仪制度有别于其他典章制度的本质属性在于其表演性、象征性和程式化、标准化。表演性、象征性使礼仪具有高于日常生活的特殊意义和广而告之的公示功能,程式化、标准化使礼仪具有高度的组织性、规范性以及维护和强化社会政治等级的功能。中国古代礼制的发达使礼仪的两种特性得以充分发挥,从而给中国文化烙下极度重视表演和程式的印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制 中国礼制 中国文化
下载PDF
论《开元礼》对郑玄和王肃礼学的择从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杨华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3-67,共15页
中国古代礼学中的两大主要流派———郑学和王学之争 ,是历代制礼作乐时都无法回避的焦点问题。若选取《开元礼》中庙数、郊祀、丧服、婚龄等几个侧面 ,分别按照郑义和王义加以检视 ,则可发现郑玄礼学在《开元礼》中并没有占据绝对的主... 中国古代礼学中的两大主要流派———郑学和王学之争 ,是历代制礼作乐时都无法回避的焦点问题。若选取《开元礼》中庙数、郊祀、丧服、婚龄等几个侧面 ,分别按照郑义和王义加以检视 ,则可发现郑玄礼学在《开元礼》中并没有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相反王学却略占优势。这与唐初以郑学为主统一礼经的现实不符 ,与经学史之传统说法也稍有差距。唐人的礼制统一过程极其复杂 ,并非简单的南北选择或郑王选择 ;其原则是“稽周、汉之旧仪”、“考图史于前典”和“因时制范”三点。经过从唐初至唐中期 80年间的几次“考取王、郑” ,兼采南、北 ,《开元礼》已是一个南、北综汇 ,郑、王杂糅的产物 ,郑学自然不再居于主导地位 ,王学反而略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元礼》 郑玄 王肃 礼学 郑学 王学 庙数 郊杷 丧服 婚龄 礼制 唐代
原文传递
先秦墓上建筑和陵寝制度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杨宽 《文物》 1982年第1期31-37,共7页
中山王陵《兆域图》铜版的出土,引起了考古学界对于先秦墓上建筑的重视。从现有考古资料来看,殷代墓地上已有建筑出现,有些殷墓上有夯土台基和柱洞、砾石柱础等建筑遗迹,例如安阳小屯的妇好墓(即小屯5号墓)和大司空村的311号、312号墓... 中山王陵《兆域图》铜版的出土,引起了考古学界对于先秦墓上建筑的重视。从现有考古资料来看,殷代墓地上已有建筑出现,有些殷墓上有夯土台基和柱洞、砾石柱础等建筑遗迹,例如安阳小屯的妇好墓(即小屯5号墓)和大司空村的311号、312号墓等等。当时墓地上还没有高起的坟丘(封土堆),建筑就在墓圹上面和填土相连的夯土台上。西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陵寝制度 已有建筑 祭祀 陵墓 西汉 宗庙 先秦 礼制 春秋时代 享堂
原文传递
玉礼器与玉礼制初探 被引量:22
12
作者 邓淑苹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0-236,共27页
一、呼吁走出框架 2016年12月底,在暖暖的冬阳中,笔者参加了由广东省博物馆为配合“玉鸣锵锵-妇好玉器特展”而举办的“夏商玉器及玉文化学术研讨会”。当然,在近三十篇报告中,多篇都是与商代玉器,尤其是与妇好墓出土玉器有关的... 一、呼吁走出框架 2016年12月底,在暖暖的冬阳中,笔者参加了由广东省博物馆为配合“玉鸣锵锵-妇好玉器特展”而举办的“夏商玉器及玉文化学术研讨会”。当然,在近三十篇报告中,多篇都是与商代玉器,尤其是与妇好墓出土玉器有关的论文。从分类定名、造型源头、艺术风格、雕琢工艺等问题均有涉及。讨论也很热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玉器 礼制 礼器 学术研讨会 省博物馆 艺术风格 玉文化 商代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建筑与传统文化 被引量:16
13
作者 林皎皎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91-93,共3页
 建筑除了具有实用价值以外,还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本文主要从"礼制"和"风水"两个方面简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代建筑的影响。
关键词 中国古代建筑 文化 礼制 风水
下载PDF
史前棺椁的产生、发展和棺椁制度的形成 被引量:19
14
作者 栾丰实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9-55,共7页
关键词 史前时期 棺椁 社会分层 考古发现 组成部分 古代社会 礼制 葬具
原文传递
论中庸 被引量:17
15
作者 郑先兴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46-52,共7页
中庸是既遵守礼制又对人自身的发展有用 ,其实质是礼治方法论 ;其背景在于周、秦社会是一个特别重视礼治传统的礼治社会。《礼记》主张中庸原则的贯彻应考虑人情、经济与“时”、“顺”等因素。中庸具有否定神学历史观、化解矛盾、协调... 中庸是既遵守礼制又对人自身的发展有用 ,其实质是礼治方法论 ;其背景在于周、秦社会是一个特别重视礼治传统的礼治社会。《礼记》主张中庸原则的贯彻应考虑人情、经济与“时”、“顺”等因素。中庸具有否定神学历史观、化解矛盾、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顺应历史规律的历史哲学意义。中庸误读为折中调和是唐宋社会经济发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礼治 礼制
下载PDF
琱生三器铭文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冯时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9-77,共9页
对旧出五年琱生簋、六年琱生簋与陕西扶风五郡西村新出的五年琱生■三器铭文的考释,揭示了铭文的本质内涵以及其反映的西周宗法制度、礼仪制度及社会风尚。结合对文献的分析,将三器时代定为西周厉王时期。铭文内容与《仪礼.乡饮酒礼》... 对旧出五年琱生簋、六年琱生簋与陕西扶风五郡西村新出的五年琱生■三器铭文的考释,揭示了铭文的本质内涵以及其反映的西周宗法制度、礼仪制度及社会风尚。结合对文献的分析,将三器时代定为西周厉王时期。铭文内容与《仪礼.乡饮酒礼》多相契合,证明《仪礼》一书来源的古老有据。而五年琱生■自名曰"■",也是青铜器新见的器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年琱生簋 五年琱生(虍豆) 六年琱生簋 金文 西周 礼制 宗法
原文传递
战国秦汉时期的里社与私社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杨华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8,共8页
近年来长江流域出土的简牍材料表明,战国秦汉时期南方楚地存在着很多里。里皆有其社,社主又有“地主”、“侯土”等异名。围绕着里社的巫术活动十分盛行。从战国至汉代,里、社合一之制基本得到沿续,然而里、社分离的历史趋势已明显存在... 近年来长江流域出土的简牍材料表明,战国秦汉时期南方楚地存在着很多里。里皆有其社,社主又有“地主”、“侯土”等异名。围绕着里社的巫术活动十分盛行。从战国至汉代,里、社合一之制基本得到沿续,然而里、社分离的历史趋势已明显存在。西汉晚期,民间百姓在里社(官社)之外另立私社。东汉初年的《序宁祷券》证明了此种私社的存在,西汉中期邗江汉墓的《神灵名位牍》和秦朝末年的周家台秦简《日书》中关于私社的内容,比文献中唯一一条材料(见《汉书.五行志》)要分别提前36年和177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简 里社 私社 礼制
下载PDF
《大唐开元礼》初探──论唐代礼制的演化历程 被引量:13
18
作者 赵澜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87-92,共6页
大唐《开元礼》是从《贞观礼》、《显庆礼》发展而来的,也是秦汉王朝以来封建礼仪制度完备化的总结。《开元礼》修撰的指导思想是将《贞观礼》、《显庆礼》加以“折衷”,择善而从,“粲然勒一代典制”,反映了盛唐社会生活的繁荣气象... 大唐《开元礼》是从《贞观礼》、《显庆礼》发展而来的,也是秦汉王朝以来封建礼仪制度完备化的总结。《开元礼》修撰的指导思想是将《贞观礼》、《显庆礼》加以“折衷”,择善而从,“粲然勒一代典制”,反映了盛唐社会生活的繁荣气象。《开元礼》具有总结性、全面性、系统性三大特点。它是我国封建礼制史上一部总结性法典,内容广博而全面,体例严密,眉目清楚。近代学者章太炎称赞说:“择善而从,直取其稍完美者,则莫过于《开元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元礼》 礼仪活动 礼制 唐玄宗 《四库全书》 礼仪制度 大唐 完备化 秦汉王朝 礼仪法
下载PDF
《郑武夫人规孺子》中的丧礼用语与相关的礼制问题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李守奎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8,共8页
《郑武夫人规孺子》是清华简中郑史三篇之一,即将在第六册公布。该篇现存18支简,至少有两处文义不相联属,疑有缺,但首、尾简俱存,全篇结构大体完整。简文内容是郑武公去世之后,武夫人不允许被其称作“孺子”的嗣君知理郑国之政,... 《郑武夫人规孺子》是清华简中郑史三篇之一,即将在第六册公布。该篇现存18支简,至少有两处文义不相联属,疑有缺,但首、尾简俱存,全篇结构大体完整。简文内容是郑武公去世之后,武夫人不允许被其称作“孺子”的嗣君知理郑国之政,要求其把政权交付大臣三年,引起大臣与嗣子的一系列反应。这是东周初年郑国的重大历史事件,与22年后的郑伯克段于鄢并置姜氏于城颍有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制 用语 丧礼 重大历史事件 郑伯克段于鄢 “孺子” 郑国 大臣
原文传递
“礼下庶人”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18
20
作者 杨志刚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18-125,共8页
围绕如何读解《礼记·曲礼》“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一语,形成了一场由古及今的学术争议.近年又有学者对《曲礼》这段原文的标点和语意提出新的看法,①试图以此进一步否定“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在先秦的历史真实性.本文的主... 围绕如何读解《礼记·曲礼》“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一语,形成了一场由古及今的学术争议.近年又有学者对《曲礼》这段原文的标点和语意提出新的看法,①试图以此进一步否定“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在先秦的历史真实性.本文的主旨不在继续或评判这段争议,而想跳出《曲礼》文本的特点语境,②对历史上的“礼不下庶人”现象,和以后又如何“礼下庶人”,提出分析与论证,藉此寻绎一条可以理解和把握中国古代社会与文化演变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下庶人 庶人之礼 历史考察 《家礼》 礼制 礼乐教化 门阀士族制度 通礼 社会分层 中国古代社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