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述而不作”与“圣贤”神话 被引量:6
1
作者 唐启翠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7-43,共7页
被视为"天纵之圣"且"多能"的孔子,究竟缘何"述而不作"?释读的关键在于"述""作"的意义。本文从礼乐仪式语境和文字考古来追寻"述""作"初义对"述而不作"... 被视为"天纵之圣"且"多能"的孔子,究竟缘何"述而不作"?释读的关键在于"述""作"的意义。本文从礼乐仪式语境和文字考古来追寻"述""作"初义对"述而不作"的潜在规约。"述""作"原本都深深根源于口传文化祝祷神灵的仪式语境,而后引申为撰述和创作,但各有倚重,"述"偏于卜筮祝祷技艺和仪式性言行信守与遵循、践行;而"作"偏于契刻、铭刻、建造等仪式性制作传统。"述作"的关键性区别在于述作主体知晓神圣启示的能力差异。孔子时代,主导性知识传承方式依旧是口述和礼乐仪式。"述而不作"与孔圣"作春秋"的矛盾与辩驳,既是孔子被神圣化的裂隙见证,同时也保留了"述作"本有的神话仪式规约力量。从神话历史大传统中脱颖而出的孔子及其开创的儒学,始终难以完全脱离神圣信仰下的神话编码与言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述而不作 礼仪传统 圣贤神话 汉字编码
下载PDF
文化认同:中华礼仪传统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海燕 朱霖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9-64,共6页
本文所指的中华礼仪传统是作为礼仪之本的礼仪精神和原则,它是在传统礼仪变迁和传承过程中积淀下来,并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中华礼仪传统为中国社会提供精神本源,通过代际接力和代际回馈,以文化认同的方式形塑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世界... 本文所指的中华礼仪传统是作为礼仪之本的礼仪精神和原则,它是在传统礼仪变迁和传承过程中积淀下来,并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中华礼仪传统为中国社会提供精神本源,通过代际接力和代际回馈,以文化认同的方式形塑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世界。但是这种文化认同在中国封建传统社会却被极端化和武断化,隆礼重法、以礼代法、人治社会成为与传统交相诟病的源头。本文认为,中华礼仪传统之本,以及由本而生的文化认同,始终是时代社会文明和进步的维系力量。而要有效发挥中华礼仪传统的文化认同功能,就必须进行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包括大力发掘,内容出新,以及建立传统的代际接力和代际回馈机制,防止和消除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分化和社会对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传统 礼仪传统 文化认同 社会建设
下载PDF
礼俗互动中的人生礼仪传统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萧放 何斯琴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3-92,159,共11页
试图从中国文化传统中寻找应对现代性问题的资源,是近年来颇受关注的议题。基于学术传统与问题意识,民俗学的传统礼仪研究尤为关注礼俗互动,在田野调查和史籍考辨的基础上,探讨传统礼仪与民间社会、日常生活之间的复杂关系。唯有反思“... 试图从中国文化传统中寻找应对现代性问题的资源,是近年来颇受关注的议题。基于学术传统与问题意识,民俗学的传统礼仪研究尤为关注礼俗互动,在田野调查和史籍考辨的基础上,探讨传统礼仪与民间社会、日常生活之间的复杂关系。唯有反思“礼”“俗”等本土概念,梳理礼俗传统,深入观察传统礼仪在当下的传承与实践,才能更清晰的思考传统礼仪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重要意义,找到延续传统的可能路径。我们对人生礼仪传统及其当代重建与传承的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立场而展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礼仪传统 礼俗互动 传承 礼仪重建
原文传递
丧葬礼仪传统与当代生活传承
4
作者 龙晓添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7年第2期30-35,共6页
丧葬礼仪集中体现了在不同社会和文化类型中的人伦观念、信仰特点和社会结构。丧礼知识的文本书写凝结了世代的集体记忆,而其依照"代代重构"的形式存在,礼仪"文本"系统既是民众践行丧葬礼仪的指导,也是对其的记述传... 丧葬礼仪集中体现了在不同社会和文化类型中的人伦观念、信仰特点和社会结构。丧礼知识的文本书写凝结了世代的集体记忆,而其依照"代代重构"的形式存在,礼仪"文本"系统既是民众践行丧葬礼仪的指导,也是对其的记述传承,然而要获得完整的礼仪传统,还需要"生活"的素材。文章尝试以丧葬礼仪为切入点,讨论其与当代日常生活的关联,梳理以日常生活为研究视角的丧葬礼仪传承与重建的研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葬礼仪传统 当代生活传承 丧礼知识 日常生活
下载PDF
人生礼仪传统与地方社会文化整合——以山西闻喜调查为例
5
作者 龙晓添 《中国文化论衡》 2019年第2期227-238,共12页
礼仪实践与民间信仰、地方风俗糅合在一起,共同实现着当代礼俗秩序的构建。山西闻喜礼宾先生及其组织,很好地将文献传承与生活实践结合,积极地尝试梳理礼仪传统,搜集、保存、编撰礼仪文献,使得礼仪传统的脉络更加清晰。他们积极地将社... 礼仪实践与民间信仰、地方风俗糅合在一起,共同实现着当代礼俗秩序的构建。山西闻喜礼宾先生及其组织,很好地将文献传承与生活实践结合,积极地尝试梳理礼仪传统,搜集、保存、编撰礼仪文献,使得礼仪传统的脉络更加清晰。他们积极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融入自己的礼仪知识体系,使得礼仪实践更加有系统性和目标性,既讲究礼仪的传统性,也注重其与生活的关联,始终尝试用正统的礼仪、纯良的风俗去规范当代的生活秩序,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文化行为和社会行为与文化价值体系的适应,积极地诠释了人生礼仪的文化整合方式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礼仪传统 文化整合 礼宾先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