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说“清空” 被引量:2
1
作者 吴调公 《文史知识》 1984年第1期28-32,38,共6页
古代文艺理论家曾经给文学作品特别是诗词,划分了许多风格范畴,丰富了人们的审美感受,揭示了诗人的创作个性与作品的艺术特色。其中有许多风格如雄浑、冲淡,豪放、沉着、飘逸……等等。这些,在人们头脑中大抵有个共同的认识。不过,另外... 古代文艺理论家曾经给文学作品特别是诗词,划分了许多风格范畴,丰富了人们的审美感受,揭示了诗人的创作个性与作品的艺术特色。其中有许多风格如雄浑、冲淡,豪放、沉着、飘逸……等等。这些,在人们头脑中大抵有个共同的认识。不过,另外也还有一些在目前应用得很少、含义较为复杂,而就其重要性说来,委实有探讨必要的风格范畴。'清空'就是其中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个性 艺术特色 审美感受 文学作品 黍离之悲 姜夔 白石道人 长安 文艺理论家 对床夜话
原文传递
从多角度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例析
2
作者 王志强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15年第6期140-141,共2页
纵观历年的语文高考试题,多数试卷直接或是间接考查到诗歌的表达技巧,即便是考形象、内容、语言的试题,也往往会涉及到表达技巧的鉴赏。特别是近几年,有关鉴赏与分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试题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为帮助学生明晰诗歌表达技... 纵观历年的语文高考试题,多数试卷直接或是间接考查到诗歌的表达技巧,即便是考形象、内容、语言的试题,也往往会涉及到表达技巧的鉴赏。特别是近几年,有关鉴赏与分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试题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为帮助学生明晰诗歌表达技巧的常见形式,促使学生掌握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方法,现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行文结构三个方面详细探讨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方式,让学生更为精确、全面地掌握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方式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技巧 行文结构 高考试题 长安 西阁 抒情方式 春日即事 《木兰诗》 杜审言 思乡之情
下载PDF
《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 目录索引
3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4期60-68,50,共10页
关键词 成都大学 白敦仁 目录索引 社科版 三国演义 蜀中 詹杭伦 长安 咏史怀古诗 陈子
下载PDF
柏桦的诗
4
作者 柏桦 《扬子江(诗刊)》 2013年第1期21-24,共4页
关键词 柏桦 破山寺 长安 丰子恺 斯巴达克斯 乡村生活 诗潮 花园里 杜鹃声 烟雾缭绕
原文传递
宋诗赏解一例——读王安石的《示长安君》
5
作者 张志烈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81-84,共4页
在中国文学史上,宋诗是具有独特香色的花丛。八百年来,前人对于她的特点有很多很好的评议。这些论述大都是宋代诗人群体风格的概括与升华,很值得我们细致地加以研究总结。然而一般通过个别而存在,倘不对具体的作家作品作深入细致的把握... 在中国文学史上,宋诗是具有独特香色的花丛。八百年来,前人对于她的特点有很多很好的评议。这些论述大都是宋代诗人群体风格的概括与升华,很值得我们细致地加以研究总结。然而一般通过个别而存在,倘不对具体的作家作品作深入细致的把握,那么对总体特色的理解将有飘浮空泛之弊。由于宋诗本身的原因,有时候要深细地读懂又不是那么容易。读某些唐诗如吃金川雪梨,到口即消,而读某些宋诗则如吃山核桃,须要先砸破其坚壳。这里举王安石的一首小诗为例,谈谈自己在研读宋诗中的一点粗浅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诗 长安 宋代诗人 中国文学史 金川雪梨 深细 别意 直集贤院 离情别绪 题张司业诗
下载PDF
紫竹斋艺话(续四)
6
作者 林岫 《书法》 2015年第4期80-81,共2页
学院老师携济南友人伯樵先生来访,出塑纸护套内三通信札。浏览一过,知是民国学者互通问候的信件。第二通仅半页,言及"彼处如何,乞详示知,沉疴未癒,筹费颇难,何日得洽,补呈,望勿期待……"仅凭此缺章断句,很难鉴裁何事。问伯樵先生何处... 学院老师携济南友人伯樵先生来访,出塑纸护套内三通信札。浏览一过,知是民国学者互通问候的信件。第二通仅半页,言及"彼处如何,乞详示知,沉疴未癒,筹费颇难,何日得洽,补呈,望勿期待……"仅凭此缺章断句,很难鉴裁何事。问伯樵先生何处不解,指书札道"三信结尾,有「悉速付丙」、「阅毕务必付丙」、「勿忘付丙」等文字,故来请教",一问"丙"是何人;二问那半札有"临窗遥想如秋珍重","「如秋」似女人名,可否就是「付丙」之「丙」者"。为谨慎起见,笔者又细看一遍,笑而解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信 护套 竹斋 苦吟 释宗泐 朱耷 长安 南濠诗话 八大山人 你我
原文传递
“示儿”并非“教导儿子”
7
作者 李昌前 《教育科学论坛》 1994年第5期31-31,共1页
六年制小学第十册语文课本上的《示儿》诗这个标题应该如何解释,众说纷纭。《教学参考书》解释为"告知儿子",《小学生词语手册》解释为"教导儿子的意思"。这些权威性的解释,影响面相当大。我曾经撰文解释为"... 六年制小学第十册语文课本上的《示儿》诗这个标题应该如何解释,众说纷纭。《教学参考书》解释为"告知儿子",《小学生词语手册》解释为"教导儿子的意思"。这些权威性的解释,影响面相当大。我曾经撰文解释为"给儿子们看",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写信给我,表示异议,认为《教学参考书》和《小学生词语手册》的解释没有错。有必要再补充一点论据,以求认识接近或统一。"示",确有"给人看"的意思,《古汉语常用字典》就取这种解释。《汉书》"示"多作"视"(详见《辞源》2262页)。古代诗文标题含"示"的很多。陆游除了《示儿》诗留名后世之外,还有《冬夜读书示子聿》四句诗至今有名,即: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之前的王安石还写有《示长安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夜读书子聿 小学语文教师 纸上得来终觉浅 教学参考书 长安 古代诗文 事要 一点论 影响面 学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