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下扬子二叠纪礁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孔隙演化及油气评价 被引量:4
1
作者 沈安江 陈子料 陆俊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91-100,T002,共11页
本文提出中下扬子二叠纪礁碳酸盐岩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造礁作用、白云石化作用、胶结作用、溶解作用及裂隙作用;经历了海水、混合水、大气淡水及埋藏成岩环境;按下列序列演化:造礁作用—海水胶结作用—蒸发海水白云石化—淡水渗流带淋... 本文提出中下扬子二叠纪礁碳酸盐岩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造礁作用、白云石化作用、胶结作用、溶解作用及裂隙作用;经历了海水、混合水、大气淡水及埋藏成岩环境;按下列序列演化:造礁作用—海水胶结作用—蒸发海水白云石化—淡水渗流带淋溶及潜流带胶结作用—混合水白云石化—浅埋Ⅰ胶结、白云化及溶解作用(T_1/P_2)的多期交替—深埋藏胶结(含J_3/J_2古表生构造岩溶作用)—深埋藏溶解—深埋藏白云石化—浅埋藏Ⅱ及表生淋溶胶结作用。在此基础上恢复成岩地质体的孔隙演化史,并以构造演化为主线,“三史”配置为核心,对礁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潜力进行评价,指出可能有二期配置关系,即印支—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的“三史”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孔隙演化 油气评价 作用 油气藏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与坎坡斯盆地深水油气地质条件的对比 被引量:13
2
作者 马玉波 吴时国 +2 位作者 袁圣强 董冬冬 付彦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1-110,共10页
我国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其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位于琼东南与珠江口盆地南侧。通过对该地区烃源条件、储层条件、圈闭条件及成藏模式等的初步研究,认为其具有良好的石油地质条件,有效勘探面积和勘探潜力巨大,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我国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其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位于琼东南与珠江口盆地南侧。通过对该地区烃源条件、储层条件、圈闭条件及成藏模式等的初步研究,认为其具有良好的石油地质条件,有效勘探面积和勘探潜力巨大,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坎坡斯盆地位于巴西大西洋大陆边缘,是一个中生代到古新近纪含油气盆地,其内部的Garoupa,Carapeba,Namorado,Roncador,Marlim等深水油田的地质储量十分丰富,随着各个油田开发的深入,对该地区的深水含油气系统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本文通过两个地区在构造演化,烃源条件,储层条件,圈闭条件以及成藏模式的对比研究,对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油气 构造演化 烃源 生物碳酸盐岩储层 坎坡斯盆地 南海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区礁相碳酸盐岩的地球物理特征 被引量:12
3
作者 马玉波 吴时国 +3 位作者 张功成 王大伟 董冬冬 米立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39,共7页
利用地震、钻井及测井资料,通过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对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区中新世礁相碳酸盐岩分布进行研究,并采用地球物理反演及地震属性研究方法,分析已有钻井的礁相碳酸盐岩的储层物性。结果表明:储层物性良好的礁相碳酸盐岩具有较高... 利用地震、钻井及测井资料,通过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对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区中新世礁相碳酸盐岩分布进行研究,并采用地球物理反演及地震属性研究方法,分析已有钻井的礁相碳酸盐岩的储层物性。结果表明:储层物性良好的礁相碳酸盐岩具有较高渗透率、高孔隙度、高波阻抗及高P波速度,同时纵向及横向上具有不均一性;储集物性较差的礁相碳酸盐岩渗透率和孔隙度都比较低,而纵向及横向均一性较好,波阻抗也相对较高;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礁相碳酸盐岩在储层物性上接近于流花11-1(LH11-1)储层,表现为高速度、强波阻抗以及横向上的不均一性,可以作为较好的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碳酸盐岩 深水油气 地球物理特征
下载PDF
羌塘盆地半岛湖地区上侏罗—下白垩统礁灰岩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岩流体性质 被引量:4
4
作者 孙伟 陈明 +2 位作者 何江林 曹竣锋 曾胜强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39,共8页
半岛湖地区生物礁以发育灰岩为主,包括以造礁生物为主的骨架岩和非礁碳酸盐岩,针对生物礁相碳酸盐岩的显微组构分析和阴极发光分析,测得不同点礁各类礁相碳酸盐岩的常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组成,分别为:35件样品Mn,Sr,Fe元素平均质量... 半岛湖地区生物礁以发育灰岩为主,包括以造礁生物为主的骨架岩和非礁碳酸盐岩,针对生物礁相碳酸盐岩的显微组构分析和阴极发光分析,测得不同点礁各类礁相碳酸盐岩的常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组成,分别为:35件样品Mn,Sr,Fe元素平均质量分数为129×10-6,270×10-6和1 320×10-6,具有较低的Mn含量、较高的Sr含量、Fe含量,表明在成岩过程中海源流体发挥了主导作用,同时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大气淡水成岩流体的影响;碳同位素值变化不大且都为正值,变化区间为1.4‰~3.5‰,平均值为2.61‰;氧同位素值变化区间为-7.4‰^-2.7‰,平均值为-5.25‰,古海水盐度指数Z值变化较小,为126.6~132.7,平均值为130.5。结果表明,成岩流体盐度较高,溶蚀孔洞较为发育的颗粒灰岩和礁灰岩具有相对更低的δ18 O值,晚侏罗—早白垩世时期,羌塘盆地北部大量有机碳被高速埋藏是导致半岛湖地区礁相碳酸盐岩碳同位素值普遍偏高的首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地球化学 流体 上侏罗-下白垩统 羌塘盆地
原文传递
羌塘盆地半岛湖地区上侏罗—下白垩统生物礁相碳酸盐岩对海水信息的保存性评估 被引量:2
5
作者 孙伟 陈明 +1 位作者 何江林 曹竣锋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2期52-58,共7页
有关海相碳酸盐成岩蚀变性及其对海水信息保存性的研究是一个未曾被人们重视的领域,从而限制了古海洋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水平。近年来,这一研究领域逐渐得到学者们的重视。本文对羌塘盆地半岛湖地区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生物礁相碳酸盐... 有关海相碳酸盐成岩蚀变性及其对海水信息保存性的研究是一个未曾被人们重视的领域,从而限制了古海洋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水平。近年来,这一研究领域逐渐得到学者们的重视。本文对羌塘盆地半岛湖地区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生物礁相碳酸盐岩样品的微观组构观察、阴极发光分析、化学分析和同位素分析等研究表明,大部分样品都具有较低的Mn含量和较高的Sr含量,所有样品均具有较低的Mn/Sr比值,样品δ13C值和δ18O值分布范围波动较小。不同类型岩性对海水信息的保存性按含生屑泥晶灰岩→泥晶粒屑灰岩→粒屑泥晶灰岩→礁灰岩围岩部分→礁灰岩生物骨架部分的顺序依次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信息 蚀变 碳酸盐岩 上侏罗-下白垩统 羌塘盆地
下载PDF
成像测井资料在礁滩型碳酸盐岩储集层岩性和沉积相识别中的应用——以伊拉克鲁迈拉油田为例 被引量:33
6
作者 吴煜宇 张为民 +3 位作者 田昌炳 宋本彪 高计县 高严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97-1506,共10页
伊拉克鲁迈拉油田M组碳酸盐岩储集层为例,阐述了研究区不同岩石类型及沉积相在XRMI成像测井资料上的响应特征.论文以成像测井资料为主体,通过岩心刻度成像测井并结合GR能谱测井、岩性密度测井和其它常规测井资料识别出粘土矿物、致密灰... 伊拉克鲁迈拉油田M组碳酸盐岩储集层为例,阐述了研究区不同岩石类型及沉积相在XRMI成像测井资料上的响应特征.论文以成像测井资料为主体,通过岩心刻度成像测井并结合GR能谱测井、岩性密度测井和其它常规测井资料识别出粘土矿物、致密灰岩、生物礁灰岩,生屑滩灰岩等岩性;总结了缓坡相、生物礁相、生屑滩相等沉积相的成像测井响应特征,建立了研究区各沉积相的电成像测井相解释图版,并对单井进行了连续的测井相划分.研究表明:M组碳酸盐岩储集层顶部GR能谱测井显示高钍、高钾、高铀含量特征,反应了M组地层在沉积晚期曾暴露地表,形成了风化残余剥蚀面,与上覆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关系;M组早期依次发育缓坡相、生屑高能滩相/生物礁相、滩后相和泻湖相,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下降半旋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迈拉油田 XRMI成像测井 滩型碳酸盐岩储集层 性识别 沉积相 测井相
下载PDF
礁滩型碳酸盐岩气藏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开发技术对策 被引量:10
7
作者 闫海军 贾爱林 +3 位作者 何东博 郭建林 杨学锋 朱占美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4-422,共9页
礁滩型碳酸盐岩气藏不同于常规碎屑岩气藏,该类气藏的有效开发面临很大问题。龙岗气田是典型的礁滩型碳酸盐岩气藏,地质研究和试采动态特征研究表明气藏储层存在强烈的非均质性,气水关系复杂,部分试采井受地层水影响严重,同时不同类型... 礁滩型碳酸盐岩气藏不同于常规碎屑岩气藏,该类气藏的有效开发面临很大问题。龙岗气田是典型的礁滩型碳酸盐岩气藏,地质研究和试采动态特征研究表明气藏储层存在强烈的非均质性,气水关系复杂,部分试采井受地层水影响严重,同时不同类型气井生产特征表现出极大差异。该气藏有效开发主要面临储层非均质性评价、流体分布复杂性描述、储量计算以及产能评价等问题。针对该气藏开发面临的问题以及气藏开发特征,提出4条开发技术对策:①井—震联合开展储层精细描述,提高气藏开发规模;②布井方式采用不规则井网,提高气藏开发效益;③加强动态监测,科学管理气藏,提高气藏管理水平;④坚持"边勘探、边滚动、边建产"的开发思路,降低气藏开发风险。气藏开发技术对策的制定为龙岗气藏有效开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型碳酸盐岩气藏 开发问题 气藏特征 开发技术对策
原文传递
南沙曾母盆地与北巴拉望盆地碳酸盐台地形成演化及其比较沉积学 被引量:7
8
作者 赵强 许红 +1 位作者 吴时国 曹飞 《海洋地质动态》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9,共9页
勘探证实,生物礁—碳酸盐岩是南沙沉积盆地油气勘探主要目的层系,因此,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实际意义。根据来自该区有关三维地震、钻井岩心精细分析的资料,对南沙上第三系曾母盆地路科尼亚(Luconia)及北巴拉望盆地马拉帕亚(Malampaya... 勘探证实,生物礁—碳酸盐岩是南沙沉积盆地油气勘探主要目的层系,因此,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实际意义。根据来自该区有关三维地震、钻井岩心精细分析的资料,对南沙上第三系曾母盆地路科尼亚(Luconia)及北巴拉望盆地马拉帕亚(Malampaya)生物礁—碳酸盐岩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二者都形成于南海扩张过程中微陆块断裂、碰撞、拼接的构造背景下,由于发育时期及构造部位的差异,演化进程很不相同。路科尼亚台地始于晚渐新世—早中新世,中中新世—晚中新世期间最为繁盛,演化过程伴有多期进积、退积及台地翼部同沉积断裂导致的阵发性滑塌;台地中最明显的地震反射多与淹没事件有关。马拉帕亚碳酸盐台地发育相对较早,持续时间也较长,始于晚始新世,中中新世末台地发育终止。马拉帕亚碳酸盐台地发育高频米级潮下旋回,常以暴露面为界,而且台地发育明显受同沉积构造变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碳酸盐岩台地 高频旋回 曾母盆地 北巴拉望盆地
下载PDF
复杂底水型气藏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及气水分布模式——以四川盆地龙岗礁滩型碳酸盐岩气藏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闫海军 王泽东 +3 位作者 杨学锋 朱占美 季丽丹 胡碟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4-72,共9页
受沉积和成岩作用控制,礁滩型碳酸盐岩气藏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流体分布极为复杂,这一类型气藏整体表现为分散底水型特征。以龙岗礁滩型碳酸盐岩气藏为例,研究储层发育控制因素、气水分布规律及生产特征。储层研究结果表明,礁滩型碳酸盐... 受沉积和成岩作用控制,礁滩型碳酸盐岩气藏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流体分布极为复杂,这一类型气藏整体表现为分散底水型特征。以龙岗礁滩型碳酸盐岩气藏为例,研究储层发育控制因素、气水分布规律及生产特征。储层研究结果表明,礁滩型碳酸盐岩气藏储层受沉积、白云石化、岩溶和裂缝控制,有利沉积相带是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白云石化作用是储层形成的有利因素,岩溶作用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所在,裂缝能有效增加储层渗透性。动静态资料综合分析龙岗气田气水分布类型主要有薄层状边水型、厚层块状底水型和层状纯气型。不同类型气水分布特点和富集规律受构造、储渗体形态、储渗体物性、裂缝和储渗体上倾方向致密层遮挡以及气源充足程度控制。不同流体分布模式气井具有不同的生产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开发技术政策,可有效提高气藏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底水型气藏 气水分布特征 分布模式 控制因素 生产特征 滩型碳酸盐岩气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