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大豆间作对根际土壤磷素生物有效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顾嘉诚 王文敏 +4 位作者 王振 李鲁华 蒋贵菊 王家平 程志博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030-3038,共9页
为了探究玉米/大豆间作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和磷素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玉米和大豆单作与间作模式中土壤磷组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玉米/大豆间作能够提高根际土壤有机质、速效磷、... 为了探究玉米/大豆间作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和磷素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玉米和大豆单作与间作模式中土壤磷组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玉米/大豆间作能够提高根际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微生物生物量磷和地上部生物量,其中速效磷的提高主要与酶浸提磷和盐酸浸提磷含量的提高有关。各处理根际土壤的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和绿弯菌门,优势菌属均为类诺卡氏属、红杆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和节杆菌属,其中变形菌门和鞘氨醇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最高;间作玉米根际土壤变形菌门和鞘氨醇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单作,间作大豆根际土壤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较单作显著增加。土壤理化指标和有效性磷组分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关系密切。表明玉米/大豆间作能通过改变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来影响根际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间作 根际土壤 生物有效性 生物群落
原文传递
华中地区水旱轮作酸性土磷、铁形态转化及机理 被引量:5
2
作者 崔宸阳 严玉鹏 +2 位作者 王小明 刘凡 冯雄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993-2003,共11页
为探讨华中地区水旱轮作体系酸性土壤磷与铁的形态转化以及磷生物有效性变化,本研究于2018年和2019年水稻收获后采集该区域典型酸性红壤(低磷铁比)和黄棕壤(高磷铁比),采用张守敬-杰克逊无机磷分级方法和梯度扩散薄膜(DGT)技术,对干湿... 为探讨华中地区水旱轮作体系酸性土壤磷与铁的形态转化以及磷生物有效性变化,本研究于2018年和2019年水稻收获后采集该区域典型酸性红壤(低磷铁比)和黄棕壤(高磷铁比),采用张守敬-杰克逊无机磷分级方法和梯度扩散薄膜(DGT)技术,对干湿交替培养样品磷形态、生物有效性磷(DGT-P)与铁(DGT-Fe)、Fe(Ⅱ)及无定形氧化铁(Fe)等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淹水过程中黄棕壤和红壤pH逐渐升高趋于中性;二者氧化还原电势(Eh)在淹水期间降低,土壤环境呈明显的还原条件。淹水过程黄棕壤和红壤中Fe与Fe均增加,干燥后均明显降低。黄棕壤与红壤磷形态以铁结合态磷(Fe-P)与闭蓄态磷(Oc-P)为主,干湿交替过程中黄棕壤Oc-P向Fe-P转化,红壤Fe-P向Oc-P转化。在水-土界面以下120 mm土壤垂直剖面内,黄棕壤DGT-P和DGT-Fe释放水平先增加后减少;红壤DGT-Fe增加,DGT-P减少,黄棕壤P和Fe的同步释放相关性更显著。研究表明,干湿交替条件下酸性土壤磷形态主要是Fe-P与Oc-P之间转化,低P/Fe红壤以磷闭蓄化为主,高P/Fe黄棕壤Fe-P增加,以铁吸附磷为主;淹水导致DGT-P含量增加,生物有效性增加;干燥过程磷闭蓄化加深,但磷有效性并无明显降低,这与土壤磷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铁 干湿交替 铁比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 生物有效性
下载PDF
外源磷添加会增加不同年限稻田磷素生物有效性
3
作者 曹华 李欢 +2 位作者 樊慧琳 牛犇 王艳玲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526,共12页
为明确不同数量外源磷添加对稻田磷生物有效性组分的影响,以江西鹰潭孙家小流域内新稻田(NP,2~3 a)、中期稻田(MP,20~30 a)和老稻田(OP,400~500 a)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浓度外源磷[0(CK)、125(P1)、250(P2)、500(P3)、625(P4)、750(P5)mg... 为明确不同数量外源磷添加对稻田磷生物有效性组分的影响,以江西鹰潭孙家小流域内新稻田(NP,2~3 a)、中期稻田(MP,20~30 a)和老稻田(OP,400~500 a)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浓度外源磷[0(CK)、125(P1)、250(P2)、500(P3)、625(P4)、750(P5)mg·kg^(-1)(以P计)]添加的淹水培养实验(0~80 d),采用模拟生物活化的磷素分级方法(BBP法),分析了淹水条件下外源磷添加后稻田BBP组分磷的增量(Δ)动态变化,探讨了各组分磷增量的相关关系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淹水条件下,稻田有效磷(Bray-P)及BBP组分磷增量随磷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BBP组分磷增量由小到大依次为:氯化钙磷增量(ΔCa-P)、酶提取磷增量(ΔEn-P)、柠檬酸磷增量(ΔCi-P)、盐酸磷(ΔHC-P)。培养15天时,新稻田ΔCa-P与ΔCi-P达到最大值;培养60天时,中期稻田ΔCa-P、ΔEn-P、ΔHC-P及ΔBray-P达到最大值;而老稻田中各组分磷随时间变化不明显。通径分析表明:外源添加磷对新稻田和老稻田ΔBray-P有显著直接正效应。外源磷添加虽能显著增加稻田磷素生物组分有效性,但其增量最大值的出现时段不同,新稻田与中期稻田中生物有效磷增量最大值分别出现在磷添加后的第15天与60天,因此,适时适量地施用磷肥对稻田磷素肥力提升与稻田磷素流失风险管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素分级法(BBP) 生物有效性 添加 通径分析
下载PDF
有机肥对塌陷复垦土壤玉米产量和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高文俊 张博凯 +4 位作者 郝鲜俊 许庆方 吕鉴于 田超 畅宝花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56-962,共7页
采煤塌陷土地复垦是补充耕地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土壤磷有效性低是限制矿区土地复垦和作物生产的重要因子之一.为了解施用有机肥后矿区复垦土壤中磷的有效性变化,基于作物磷素需求的有机肥施肥模式,进行采煤塌陷复垦土壤(山西省孝... 采煤塌陷土地复垦是补充耕地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土壤磷有效性低是限制矿区土地复垦和作物生产的重要因子之一.为了解施用有机肥后矿区复垦土壤中磷的有效性变化,基于作物磷素需求的有机肥施肥模式,进行采煤塌陷复垦土壤(山西省孝义市偏城村)田间试验,分析连续两年施用相同磷量(100 kg/hm^(2))的鸡粪、猪粪、牛粪和化肥对玉米产量和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有机肥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的籽粒产量和地上生物量.施肥第一年鸡粪处理增产效果显著高于猪粪和牛粪处理,第二年各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玉米产量增加主要是提高了百粒重.(2)各施肥处理0-60 cm土壤剖面有效磷(Olsen-P)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其中0-2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鸡粪处理显著高于猪粪和牛粪处理,20-40 cm土层鸡粪和猪粪处理显著高于牛粪处理,40-60 cm土层处理间差异不显著.(3)连续两年施用有机肥及化肥后玉米磷肥利用效率为鸡粪≥猪粪≈牛粪≈化肥.施鸡粪处理磷肥回收率最高,2017年和2018年分别为23.97%和26.99%.鸡粪处理农学磷有效性系数最高(1.47),明显高于猪粪处理(1.00)和牛粪处理(0.89).总之,施用鸡粪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和磷肥利用效率,可作为培肥矿区复垦土壤或与本研究区土壤类型相似的低产农田改良的推荐有机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鸡粪 采煤塌陷复垦土壤 生物有效性 玉米产量
原文传递
热带胶园土壤磷素形态和生物有效性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教林 陈爱国 《土壤与环境》 CSCD 1999年第4期284-286,共3页
采用Hedley的磷素分级方法研究热带胶园土壤磷的形态,结果表明、热带胶园土壤磷主要以ResidualP、NaOH-Po和NaOH-Pi形态存在;各种形态磷的损失质量分数均高于38%;其中ResidualP和NaOH-Po的损失量最高,分别占全磷损失量的52%和1... 采用Hedley的磷素分级方法研究热带胶园土壤磷的形态,结果表明、热带胶园土壤磷主要以ResidualP、NaOH-Po和NaOH-Pi形态存在;各种形态磷的损失质量分数均高于38%;其中ResidualP和NaOH-Po的损失量最高,分别占全磷损失量的52%和16%,它们是长期耕作条件下热带胶园土壤磷两种最重要的有效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土壤 素分级 生物有效性
下载PDF
轮作提高土壤磷生物有效性改善后茬作物磷素营养 被引量:16
6
作者 胡怡凡 刘佳坪 +3 位作者 王子楷 郭琳钰 赵普生 郭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05-1310,共6页
【目的】豆科作物与禾本科作物轮作能够提高轮作体系的磷效率,本研究调查了前茬作物收获后的土壤磷状况,并尝试采用基于生物有效性的磷素分级方法(BBP)评价其对后茬玉米磷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设置室内模拟盆栽试验,前茬作物处理包... 【目的】豆科作物与禾本科作物轮作能够提高轮作体系的磷效率,本研究调查了前茬作物收获后的土壤磷状况,并尝试采用基于生物有效性的磷素分级方法(BBP)评价其对后茬玉米磷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设置室内模拟盆栽试验,前茬作物处理包括蚕豆(Vicia faba)、小麦(Triticum aestivum)、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以不种植作物为对照。作物收获后,后茬均轮作玉米。每个轮作前茬作物处理均分为基施P2O560 mg/kg和不施磷肥两个处理。在前茬作物收获后,测定土壤Olsen-P含量,并将土壤磷分为CaCl2-P、Citrate-P、Enzyme-P、HCl-P,评价土壤的有效磷状况。玉米收获后,测定产量和植株地上部磷含量及吸收累积量。【结果】轮作显著提高了后茬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前茬不施磷肥处理对后茬玉米的增产效果高于施用磷肥处理。不施磷肥条件下,与对照相比,蚕豆后茬玉米的地上部生物量增加最多(185.7%),且增幅显著高于小麦和毛叶苕子的后茬;施磷条件下,蚕豆、黑麦草后茬玉米的地上部生物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小麦和毛叶苕子后茬。不施磷条件下,轮作显著提高了后茬玉米地上部含磷量,以黑麦草茬口的增幅最高,达到66.7%,且显著高于蚕豆和毛叶苕子;施磷条件下,4个茬口玉米地上部磷含量与无前茬作物对照没有显著差异,但黑麦草茬口仍显著高于蚕豆、小麦和毛叶苕子茬口的。前茬不施磷肥条件下,Enzyme-P在蚕豆、小麦、黑麦草和毛叶苕子茬土壤显著高于对照土壤;施磷肥条件下,只有蚕豆和黑麦草茬土壤显著高于对照土壤,这与轮作处理的促生效应相吻合。不施磷蚕豆、小麦、黑麦草和毛叶苕子土壤Citrate-P含量比其对照显著低20.99%、13.30%、5.05%和10.66%,而施磷土壤降幅更大,分别比对照低32.56%、22.86%、20.32%和27.62%。不论是否施磷肥,蚕豆与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素分级法(BBP) 生物有效性 土壤供潜力
下载PDF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环境地学
7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5-6,共2页
关键词 土壤 分配规律 液相 基础理论 环境地学 环境科学 分配系数 黑垆土 生物有效性 红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