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热带森林土壤磷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1
作者 方晰 陈金磊 +3 位作者 王留芳 李胜蓝 项文化 雷丕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2,共12页
磷(P)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有效提高森林土壤P的生物有效性,高效利用土壤中潜在的P资源,从根本上解决土壤"缺P"的难题,对解决中国亚热带森林可持续经营和生态恢复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和资源问题具有重要... 磷(P)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有效提高森林土壤P的生物有效性,高效利用土壤中潜在的P资源,从根本上解决土壤"缺P"的难题,对解决中国亚热带森林可持续经营和生态恢复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和资源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综述了P在土壤—植物系统中循环、转化过程,土壤P有效性研究与土壤P分级的关系,亚热带森林土壤P有效性的研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复杂性。研究表明,P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循环转化过程是由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以及植物自身的遗传特性共同控制的;土壤P化学分级不仅是研究陆地生态系统P循环的核心,也是研究土壤P有效性的关键;亚热带森林土壤P形态特征及其与土壤P有效性的关系目前还没有明确和统一,林龄对林地土壤P含量的影响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土壤P有效性随着森林演替的变化趋势仍存在不一致性。最后针对当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森林土壤P有效性的形成转化机理及其影响机制,寻找有效提高森林土壤P有效性的途径;随着森林演替进程和全球变化,土壤P的限制性是否更为加剧,以及同位素示踪法和31P-NMR波谱技术的应用等不仅是亚热带森林土壤P有效性研究面临的一些问题,也是今后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有效性 分级 研究进展 亚热带
下载PDF
三江平原湿地土壤磷形态转化动态 被引量:33
2
作者 秦胜金 刘景双 +1 位作者 王国平 王金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844-3851,共8页
采用Hedley连续浸提法对三江平原湿地小叶章草甸土壤磷形态的季节动态进行研究,分析生长季土壤磷形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可能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小叶章草甸土壤有机磷(TPo)总量高于无机磷(TPi),NaOH溶液浸提的无机磷(NaOH-Pi)和有机... 采用Hedley连续浸提法对三江平原湿地小叶章草甸土壤磷形态的季节动态进行研究,分析生长季土壤磷形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可能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小叶章草甸土壤有机磷(TPo)总量高于无机磷(TPi),NaOH溶液浸提的无机磷(NaOH-Pi)和有机磷形态(NaOH-Po)分别占总无机磷(TPi)和总有机磷(TPo)比重最大。各无机磷形态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Resin-P和Conc.HCl-Pi季节变异性大,生长结束后含量较初期降低,其他形态无机磷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有机磷组分中NaOH-Po的季节波动最明显,生长季末期较初期含量降低,其他有机磷形态和Residual-P生长季初、末期含量变化不大,波动也相对较小。TP、TPo季节变化整体趋势相似,二者含量变化达到极显著相关。各无机磷形态变化主要受植物生长节律影响;水分、热量等环境条件也是磷的形态转化的重要驱动因子,并可能间接通过影响土壤动物、微生物等的活性推动土壤磷的循环。小叶章草甸土壤有机磷矿化释放的无机磷通常都首先被土壤金属氧化物固定,再经过无机磷之间的转化过程为生物利用,因此三江平原湿地土壤磷大量释放的可能性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 季节动态 湿地土壤 三江平原
下载PDF
杭州西湖底泥磷分级分布 被引量:10
3
作者 徐骏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47-254,共8页
采用磷分级分离法对在杭州西湖采集的柱状泥样进行了磷分级提取 .结果发现 :HCl-rP即钙矿磷占据了西湖底泥总磷含量的 30 %- 70 %,其余依次为NaOH -rP(16%- 40 %)和NH4 Cl-rP(0 .6%- 10 %) ;活性磷由NaOH -rP和NH4 Cl -rP构成 ,占总沉... 采用磷分级分离法对在杭州西湖采集的柱状泥样进行了磷分级提取 .结果发现 :HCl-rP即钙矿磷占据了西湖底泥总磷含量的 30 %- 70 %,其余依次为NaOH -rP(16%- 40 %)和NH4 Cl-rP(0 .6%- 10 %) ;活性磷由NaOH -rP和NH4 Cl -rP构成 ,占总沉积磷的 2 0 %-40 %.各磷分级组分和活性磷的垂直分布与总磷基本一致 ,含量随泥层深度的降低逐级增加 ,在 10- 30cm处形成峰值 ,但表层的蓄积量又出现逐层下降的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西湖 底泥 分级 活性 沉积 营养元素
下载PDF
化肥和有机肥配施生物炭对紫色土壤养分及磷赋存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向书江 余泺 +5 位作者 熊子怡 罗东海 王蓥燕 邓正昕 王子芳 高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067-6077,共11页
研究紫色土壤养分含量与不同形态磷含量对生物炭配施化肥和有机肥的响应,探明不同施肥处理对紫色土壤养分和磷形态的影响,以期为生物炭在紫色土区的合理农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盆栽试验方法,设置对照(CK)、传统施肥(F)、化肥+20 t·h... 研究紫色土壤养分含量与不同形态磷含量对生物炭配施化肥和有机肥的响应,探明不同施肥处理对紫色土壤养分和磷形态的影响,以期为生物炭在紫色土区的合理农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盆栽试验方法,设置对照(CK)、传统施肥(F)、化肥+20 t·hm^(-2)稻壳生物炭(FP)、化肥+10 t·hm^(-2)稻壳生物炭+10 t·hm^(-2)玉米生物炭(FPM)、有机肥+20 t·hm^(-2)稻壳生物炭(PP)和新鲜有机肥+20 t·hm^(-2)稻壳生物炭(NPP)这6个处理,通过测定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和不同形态磷之间的转化,阐明化肥和有机肥配施生物炭对紫色土壤养分及磷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生物炭施用可提高土壤pH值,其中PP和NPP处理的效果最好,其根际土壤pH较F处理分别提高了1.78和1.87个单位.②配施生物炭(FP、FPM、PP和NPP)处理较F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表现出明显的根际效应,而显著降低速效钾的含量.③与F处理相比,PP和NPP处理能够显著增加植株根部生物量、植株全磷和全钾含量,而显著降低植株全氮含量.④土壤中最主要的磷赋存形态是中度活性磷,其占比为46.64%~57.46%.施用生物炭能够促进土壤难溶态磷向有效磷转化,提高活性磷和中度活性磷的比例,且表现出明显的根际效应.⑤施用生物炭有利于土壤有机磷的矿化,促进NaHCO3-Po向NaHCO3-Pi转化,其中PP处理的矿化作用最明显.配施生物炭可以改善土壤磷营养状况,促进土壤难溶态磷向有效态磷转化,其中PP处理的效果最优.因此,生物炭配施腐熟猪粪是紫色土区最有效的养分管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紫色土 有机肥 土壤养分 分级
原文传递
酸性土壤磷分级新方法建立与生物学评价 被引量:18
5
作者 雷宏军 刘鑫 朱端卫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60-866,共7页
土壤磷分级方法可用于估算土壤有效磷数量、不同土壤磷组分库数量及其对土壤有效磷的补充能力。以云南赤红壤、黄红壤及湖北棕红壤为供试材料,运用张守敬方法、蒋柏藩方法及本文提出的新方法,对三种酸性土壤和其石灰改良后的土壤磷进行... 土壤磷分级方法可用于估算土壤有效磷数量、不同土壤磷组分库数量及其对土壤有效磷的补充能力。以云南赤红壤、黄红壤及湖北棕红壤为供试材料,运用张守敬方法、蒋柏藩方法及本文提出的新方法,对三种酸性土壤和其石灰改良后的土壤磷进行分级研究,探讨石灰改良对酸性土壤磷组分数量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a2-P、Al-P和Fe-P是酸性土壤主要的有效磷源,O-P(闭蓄态磷)也是潜在有效磷源,土壤中活性有机磷库相对比较稳定,可转化为高活性有效磷源供植物吸收利用。与两种经典磷分级方法相比,新方法将O-P划分为O-Al-P和O-Fe-P,O-Fe-P较好地反映了石灰处理与对照之间的土壤磷植物有效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土壤 石灰改良 分级 植物有效性
下载PDF
添加无机肥料对高温堆肥化及磷素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郑丹 阎静 +5 位作者 陶光灿 李鹏 郭鹏 崔宗均 宋卫堂 谢光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31-1635,共5页
在新鲜牛粪高温堆肥中添加尿素、磷矿粉、钙镁磷肥和硫酸钾,研究不同的添加组合对堆体的温度、干物质残留率和不同浸提形态磷的绝对含量及相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好氧堆肥过程中加入无机肥料能够显著提高堆体的温度和增强有机物的... 在新鲜牛粪高温堆肥中添加尿素、磷矿粉、钙镁磷肥和硫酸钾,研究不同的添加组合对堆体的温度、干物质残留率和不同浸提形态磷的绝对含量及相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好氧堆肥过程中加入无机肥料能够显著提高堆体的温度和增强有机物的降解,其中混合加入尿素、钙镁磷肥和硫酸钾的处理平均温度最高、干物质损失也最大,其次是单独加入磷矿粉的处理。堆肥结束时添加尿素、钙镁磷肥和硫酸钾的处理水浸提磷与NaHCO3浸提磷绝对含量之和最高,达到11.05g.kg-1,占全磷含量的80.7%;单独加入磷矿粉和混合加入尿素、钙镁磷肥和硫酸钾能促进磷的有效性提高;单独加入尿素或硫酸钾会造成磷素一定程度的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有效 分级
下载PDF
不同硫酸铝用量对苏打盐碱土磷素形态及吸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月芬 杨有德 赵兰坡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20-1125,共6页
通过室内模拟盆栽改良试验,研究了硫酸铝的改良效果及施用后对土壤中磷素营养状况的影响。硫酸铝配施磷肥和氮肥对小麦的出苗和生长起着明显促进作用。无机磷分级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施加不同用量的硫酸铝后,各级无机磷平均含量的大小... 通过室内模拟盆栽改良试验,研究了硫酸铝的改良效果及施用后对土壤中磷素营养状况的影响。硫酸铝配施磷肥和氮肥对小麦的出苗和生长起着明显促进作用。无机磷分级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施加不同用量的硫酸铝后,各级无机磷平均含量的大小顺序为Ca2-P>Ca8-P>Al-P>O-P>Fe-P>Ca10-P,其中,Ca8-P和O-P是Ca2-P的有效补充。磷的吸附实验表明,各处理土壤磷的等温吸附曲线与Langmuir方程的吻合程度最好,其相关程度达极显著水平。根据简单Langmuir方程,将C/x/m对C作图,得到的是具有一个折点的直线,表明随着磷平衡浓度的不同,土壤对磷的吸附存在着两个不同能量水平的吸附点位。磷的解吸结果表明,在磷平衡浓度较低的条件下,土壤与磷的结合能力较强,大多以固定态磷的形式被吸附,并且,解吸也较困难;随着磷平衡浓度的增加,可交换磷所占的比例增加,有较多的磷可被解吸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打盐碱土 硫酸铝改良剂 分级 素形态 的吸附 的解吸
原文传递
硫酸铝改良剂对苏打盐碱土磷素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月芬 杨有德 赵兰坡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49,共6页
通过室内模拟盆栽改良试验,研究了硫酸铝的改良效果及施用后对土壤中磷素营养状况的影响。硫酸铝配施磷肥和氮肥对小麦的出苗和生长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在硫酸铝及氮肥用量一定的条件下,随磷肥用量的增加,小麦的出苗和生长没有明显变... 通过室内模拟盆栽改良试验,研究了硫酸铝的改良效果及施用后对土壤中磷素营养状况的影响。硫酸铝配施磷肥和氮肥对小麦的出苗和生长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在硫酸铝及氮肥用量一定的条件下,随磷肥用量的增加,小麦的出苗和生长没有明显变化。无论施磷与否,土壤有效磷曲线均随硫酸铝用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改良剂用量不变,随磷肥用量的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也在不断增加。无机磷分级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施加不同用量的硫酸铝后,在不施用磷肥的条件下,各级无机磷平均含量的大小顺序为O-P>C a10-P>A l-P>F e-P>C a2-P>C a8-P,其中C a8-P是C a2-P的有效补充;在施用磷肥的条件下,其变化顺序为C a2-P>C a8-P>A l-P>O-P>F e-P>C a10-P,其中C a8-P和O-P是C a2-P的有效补充;在硫酸铝为0.3%,施用不同用量磷肥条件下,其顺序为C a2-P>C a8-P>A l-P>F e-P>O-P>C a10-P,其中C a8-P、A l-P和F e-P成为C a2-P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苏打盐碱土 硫酸铝改良剂 分级 素形态
下载PDF
菹草、伊乐藻对沉积物磷形态及其上覆水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徐会玲 唐智勇 +1 位作者 朱端卫 倪玲珊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7-444,共8页
采集武昌南湖湖水、沉积物进行沉水植物的盆栽试验,试验设置沉积物未施磷处理和施100mg/kg磷处理,分别对应沉积物低内源磷和高内源磷状态,同时种植菹草、伊乐藻,以研究沉积物中磷形态及上覆水水质的变化特点.研究从2007年9月15日开始,历... 采集武昌南湖湖水、沉积物进行沉水植物的盆栽试验,试验设置沉积物未施磷处理和施100mg/kg磷处理,分别对应沉积物低内源磷和高内源磷状态,同时种植菹草、伊乐藻,以研究沉积物中磷形态及上覆水水质的变化特点.研究从2007年9月15日开始,历时160d.结果表明,高内源磷沉积物处理后,上覆水中水溶性总磷含量在沉水植物的作用下明显降低;种植沉水植物可使水体总磷、总氮、叶绿素a含量显著降低,且伊乐藻对总磷的净化效果优于菹草;沉水植物对高内源磷沉积物的上覆水中叶绿素a的控制比对低内源磷条件下的效果更好;无论沉积物是否输入磷,在盆栽条件下,上覆水中叶绿素a随时间的变化均能较好地用一级动力学模型来描述;上覆水TDP、TP与沉积物中Ca_(10)-P之间有极显著正相关;种植菹草或伊乐藻的沉积物中Ca_(10)-P与上覆水中TDP和T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P≤0.01)和0.977(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分级 菹草 伊乐藻 叶绿素A
下载PDF
滨海滩涂湿地不同植被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黄翊兰 崔丽娟 +2 位作者 李春义 李伟 雷茵茹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999-2005,共7页
滨海湿地是全球磷主要的源汇转换器之一,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对滨海湿地的结构、功能有着决定性作用。研究滨海湿地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及影响因子对滨海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的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 滨海湿地是全球磷主要的源汇转换器之一,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对滨海湿地的结构、功能有着决定性作用。研究滨海湿地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及影响因子对滨海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的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4种植物群落及裸地下土壤进行分层采样,采用模拟生物活化过程的磷素分级方法(biologically based P,BBP法),分析环境因子对不同植物土壤磷素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滨海湿地土壤磷素组分含量表现为:CaCl2-P<Citrate-P<Enzyme-P<HCl-P。(2)无植被覆盖裸地土壤的CaCl2-P和Citrate-P含量显著高于植被覆盖下土壤的含量(P<0.05),植物的生长会显著降低土壤中根系可截留磷素和有机酸可提取磷素的含量。(3)芦苇0—20 cm土层内的CaCl2-P含量显著最低,与其他3种植物相比,芦苇根系对表层的磷素的截留能力更强;海三棱藨草的Enzyme-P在两个土层都显著最低(P<0.05),与其他3种植物相比,海三棱藨草根系发生的酶活化磷素的过程较激烈。(4)土壤Citrate-P含量与含水率显著相关(P<0.05),影响土壤Citrate-P含量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土壤含水率;HCl-P含量与有机质显著相关(P<0.01),影响土壤HCl-P含量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有机质。(5)土壤速效磷与Citrate-P含量显著相关(P<0.05),说明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土壤中速效磷主要来自于土壤中有机酸活化释放的无机磷。综上,研究区中生物有效态的磷主要来自于土壤中有机酸活化的无机磷,不同植物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有显著差异,而含水率和有机质是影响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土壤磷生物有效性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 生物有效性 滨海滩涂湿地 环境因子
下载PDF
石灰性土壤肥际磷酸一铵的转化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12
11
作者 金亮 周健民 +2 位作者 王火焰 陈小琴 杜昌文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10,共6页
以肥际为切入点,通过土柱培养试验,研究了磷酸二氢铵(MAP)在石灰性潮土肥际的转化及肥料磷的迁移。结果表明,MAP施肥31 d后,约90%进入土壤,肥料磷的迁移距离达57 mm。无机磷形态分级结果表明,进入土壤的肥料磷仍保持较高的有效性。其... 以肥际为切入点,通过土柱培养试验,研究了磷酸二氢铵(MAP)在石灰性潮土肥际的转化及肥料磷的迁移。结果表明,MAP施肥31 d后,约90%进入土壤,肥料磷的迁移距离达57 mm。无机磷形态分级结果表明,进入土壤的肥料磷仍保持较高的有效性。其中,以Ca8-P和Ca2-P增幅较大,其次为水溶态(WE-P)、Al-P和Fe-P,O-P仅有少量增加,而土壤Ca10-P没有明显变化。肥际(0-2 mm)新增含磷矿物中,Ca8-P所占比例显著增加,其它形态磷的比例则相应减少。空间上,WE-P与Al-P相似,在56 mm内显著增加,且随距施肥点距离的增加整体呈线性下降。Ca2-P亦于56 mm内显著增加,但包括0-14 mm的快速下降和随后缓慢线性下降两个阶段,并在0-14 mm内相对富集。Ca8-P分布与Ca2-P相似,但表现为集中在6 mm内快速下降。Fe-P在56 mm内显著增加,但在13 mm处含量最高,并在26 mm内相对集中形成,26 mm后缓慢线性下降。O-P仅在30 mm内略有形成。MAP施肥后,进入土壤的肥料磷相对集中,其中,约20%分布于0-2 mm内,6mm内磷的增加量即达土壤磷总增量的50%左右。MAP施肥引起土壤pH显著下降,对土壤碳酸盐及铁铝矿物溶解作用较为显著,特别是0~2 mm内碳酸盐被完全分解,6 mm内土壤碳酸盐含量显著降低。CaCO3溶解释放的Ca^2+是导致进入土壤中的水溶性磷转化固定的主要因素,而土壤难溶性铁铝矿物溶解释放出的Fe^3+、Al^3+离子对水溶性磷的固定也有一定贡献。MAP对土壤难溶性铁的活化作用显著,明显提高了土壤铁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土 酸一铵 肥际 分级 迁移
下载PDF
大兴安岭重度火烧迹地恢复后土壤磷形态与解磷细菌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12
作者 春雪 赵雨森 +2 位作者 辛颖 李金享 梁东哲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88-398,共11页
为了探讨大兴安岭重度火烧迹地恢复后土壤不同磷形态含量、解磷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以人工恢复(樟子松人工林、落叶松人工林)、人工促进天然恢复(次生林)以及天然恢复(天然次生林)的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Sui等修正的... 为了探讨大兴安岭重度火烧迹地恢复后土壤不同磷形态含量、解磷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以人工恢复(樟子松人工林、落叶松人工林)、人工促进天然恢复(次生林)以及天然恢复(天然次生林)的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Sui等修正的Hedley磷素分级法对根际土壤和0~10、10~20 cm非根际土壤进行磷素分级测定,并用高通量测序法得到土壤解磷细菌种群丰度。结果表明:0~10 cm非根际土壤水溶性磷(H2O-Pi)、碳酸氢钠无机磷(NaHCO3-Pi)、碳酸氢钠有机磷(NaHCO3-Po)及根际土壤NaHCO3-Po含量表现为落叶松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次生林>次生林。10~20 cm非根际土壤H2O-Pi、NaHCO3-Pi、NaHCO3-Po及根际土壤H2O-Pi、NaHCO3-Pi含量表现为落叶松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次生林>天然次生林。不同林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H2O-Pi、NaHCO3-Pi和NaHCO3-Po含量的比值(R/S)均大于1。中等活性氢氧化钠磷(NaOH-P)包括氢氧化钠无机磷(NaOH-Pi)和氢氧化钠有机磷(NaOH-Po)。在0~10 cm非根际土壤及根际土壤中NaOH-P含量表现为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次生林>次生林>樟子松人工林,在10~20 cm非根际土壤中表现为落叶松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次生林>天然次生林。土壤NaOH-P存在明显的根际效应。酸溶性磷(HCl-P)包括酸溶性无机磷(HCl-Pi)和酸溶性有机磷(HCl-Po)。在0~10 cm非根际土壤中HCl-P含量表现为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次生林>樟子松人工林>次生林,在10~20 cm非根际及根际土壤中表现为落叶松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次生林>次生林。土壤残留磷(residual-P)含量对林地恢复方式不敏感。各林分土壤主要解磷细菌均为慢生根瘤菌属、链霉菌属、伯克霍尔德菌属和芽孢杆菌属。樟子松人工林和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解磷细菌丰度显著高于次生林和天然次生林。冗余分析表明,解磷细菌与不同磷形态之间相关性各异。在现阶段来看,人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 微生物 根际土壤 重度火烧迹地 宏基因组测序
原文传递
30年轮作施肥对棕壤磷库时间变异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朱佳颖 韩晓日 +2 位作者 杨劲峰 叶冰 陈晓晶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91-895,共5页
采用Hedley修正体系分级法对轮作30年的长期定位土壤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条件下各形态磷的基本表现为:有机肥区>化肥区>CK,而有机肥和化肥配施能明显增加土壤中各形态磷的含量,从而有效的扩大了土壤磷库。从30年轮作的动... 采用Hedley修正体系分级法对轮作30年的长期定位土壤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条件下各形态磷的基本表现为:有机肥区>化肥区>CK,而有机肥和化肥配施能明显增加土壤中各形态磷的含量,从而有效的扩大了土壤磷库。从30年轮作的动态变化来看,CK和单施氮肥处理的NaHCO3-P和NaOH-P含量的变化幅度不大;施磷化肥区NaHCO3-P和NaOH-P的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缓慢的上升;有机肥区的NaHCO3-Pi和NaOH-Pi含量不断增加,而NaHCO3-Po和NaOH-Po的含量呈先升高再降低再显著升高的动态变化趋势。棕壤中无机磷主要以NaOH-Pi和HCl-Pi的形态存在,有机磷主要以NaOH-Po的形态存在;不同施肥对NaHCO3-Pi和Res-P所占总浸提磷比例影响较大,施入磷肥和有机肥能提高土壤中NaH-CO3-P的比例;有机肥能促进Res-P的转化并减少Res-P的固定,从而降低了Res-P在土壤中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壤 长期轮作施肥 分级
原文传递
长期施肥对旱地红壤微团聚体磷素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亦靖 牛犇 +1 位作者 李欢 王艳玲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9-99,共11页
【目的】土壤微团聚体是磷素储存与周转的重要载体,明确长期施肥下旱地红壤微团聚体中赋存磷素的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为磷肥的高效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位于鹰潭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院内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 【目的】土壤微团聚体是磷素储存与周转的重要载体,明确长期施肥下旱地红壤微团聚体中赋存磷素的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为磷肥的高效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位于鹰潭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院内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1988~2014)为依托,分别以有机无机配施区的1/2 NPK(CK)、低量NPK+稻秆(RS)与低量NPK+猪厩肥(PM)处理及无机肥区的NK与NPK处理的旱地红壤为研究材料,采用水分散-吸管法逐级提取了土壤中0.25~0.05 mm、0.05~0.01 mm、0.01~0.005 mm与<0.005 mm粒级微团聚体,对比分析了各粒级微团聚体中全磷、有效磷及磷活化系数的变化差异。基于土壤磷素分级结果,分析了旱地红壤中大小粒级微团聚体中极有效磷、中等有效磷及非有效磷对长期施肥的响应。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微团聚体中各形态磷、磷活化系数、颗粒组成、有机质、铁铝氧化物等因子与有效磷的互应关系。【结果】长期配施猪粪可以显著增加旱地红壤各粒级微团聚体中全磷、有效磷、磷活化系数及极有效磷、中等有效磷及非有效磷的含量,且<0.005 mm粒级微团聚体中的各组分磷增加比例最多,而配施稻秆只可显著降低0.01~0.005 mm粒级微团聚体中各组分磷含量。与NPK处理相比,长期不施磷肥的NK处理中各粒级微团聚体中各组分磷含量均显著降低,且0.05~0.01 mm粒级中的降低比例最大,还可以显著降低0.25~0.05 mm与0.05~0.01 mm微团聚体的磷活化系数,但增加0.01~0.005 mm与<0.005 mm粒级的磷活化系数。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结果表明,长期施肥的旱地红壤微团聚体中无机磷组分是影响有效磷的正向因子,而有机磷组分则是负向影响因子;逐步回归分析发现NaHCO3和HCl提取态的无机磷组分则是影响旱地红壤磷活化系数的主要因子。【结论】在施用化肥的基础上配施有机肥、尤其是配施猪粪,可以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微团聚体 分级 有效性 结构方程模型
原文传递
福建省山美水库入库河道沉积物磷释放风险 被引量:8
15
作者 路丁 郭沛涌 +2 位作者 沈芳芳 沈根勇 杨攀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98-1505,共8页
通过沉积物磷赋存形态,沉积物-水界面磷吸附平衡浓度(EPC0)值与上覆水体可溶性活性磷(SRP)的大小关系,沉积物磷吸附指数(PSI)、磷吸附饱和度(DPS)、以及其衍生出的磷释放风险指数(ERI)探讨了福建省山美水库入库河道沉积物磷的潜在释放风... 通过沉积物磷赋存形态,沉积物-水界面磷吸附平衡浓度(EPC0)值与上覆水体可溶性活性磷(SRP)的大小关系,沉积物磷吸附指数(PSI)、磷吸附饱和度(DPS)、以及其衍生出的磷释放风险指数(ERI)探讨了福建省山美水库入库河道沉积物磷的潜在释放风险.结果表明,入库河道沉积物总磷(TP)、无机磷(IP)、有机磷(OP)、非磷灰石磷(NAIP)及磷灰石磷(A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37.12、665.94、167.19、497.63 mg·kg-1以及166.21 mg·kg-1,各形态磷占TP的比例分别为79.6%、20.0%、59.4%以及19.8%,其沉积物TP含量高于东昌湖,低于百花湖、海河及滇池.入库河道沉积物磷的主要赋存形态为NAIP,为沉积物较易释放且可被生物利用的磷;入库河道沉积物EPC0平均值为0.125 mg·L-1,显著高于上覆水体SRP(0.026 mg·L-1);入库河道沉积物PSI的平均含量为58.01(mg P/100g)·(μmol·L-1)-1,DPS的平均值为14.79%,其衍生指数(ERI)平均值为33,处于沉积物磷高释放风险的范畴.综上可见,山美水库入库河道沉积物磷存在潜在的高释放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分级 EPC0 PSI和DPS
下载PDF
减磷施肥配施生物炭对南方酸性稻作土壤磷素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贵锐 荣飞龙 +3 位作者 张薇 张满云 吴爱平 陈法霖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7,共9页
针对南方酸性稻作土壤专性吸附和固定磷素能力强的问题,采用微区试验,以正常施磷(75 kg/hm^(2))不施生物炭为对照,探讨不同磷肥水平(P2O575、60、45、30 kg/hm^(2))和生物炭配施(40、60、80 t/hm^(2))对土壤不同形态磷素含量的影响。结... 针对南方酸性稻作土壤专性吸附和固定磷素能力强的问题,采用微区试验,以正常施磷(75 kg/hm^(2))不施生物炭为对照,探讨不同磷肥水平(P2O575、60、45、30 kg/hm^(2))和生物炭配施(40、60、80 t/hm^(2))对土壤不同形态磷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减磷施肥配施生物炭后全磷、有效磷、树脂磷、碳酸氢钠无机磷及稀盐酸磷的含量显著增加,残留态磷的含量显著降低。(2)磷肥水平≥45 kg/hm^(2)时,配施生物炭处理的全磷和有效磷含量较对照分别显著提高17.1%~46.7%和32.5%~76.3%。(3)磷肥水平≥45 kg/hm^(2)时,配施生物炭处理的树脂磷和碳酸氢钠无机磷的含量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50.8%~160.3%和36.1%~118.3%。(4)减磷施肥导致氢氧化钠有机磷含量较对照下降38.4%~39.8%;处理间氢氧化钠无机磷的含量无显著差异。(5)配施生物炭后稀盐酸磷含量较对照显著提高57.9%~352.1%;减磷施肥处理的浓盐酸有机磷含量显著低于正常施磷的处理组合;施磷量为30 kg/hm^(2)时,浓盐酸无机磷的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合;配施生物炭显著降低残留态磷的含量。(6)土壤全磷、有效磷的含量与树脂磷、碳酸氢钠无机磷、稀盐酸磷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添加生物炭有利于提高南方酸性稻作土壤的磷素含量,促进有机磷向无机磷的转化,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磷肥施用可低至4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施肥 水稻土 分级
下载PDF
湿地土壤磷分级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屈凡柱 于君宝 +1 位作者 陈小兵 王永丽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3-248,共6页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元素之一。植物所利用的磷素主要来源于土壤。湿地作为响应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较为敏感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土壤磷分级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湿地土壤无机磷和有机磷的形态划分、分...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元素之一。植物所利用的磷素主要来源于土壤。湿地作为响应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较为敏感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土壤磷分级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湿地土壤无机磷和有机磷的形态划分、分级方法,对应用较广的磷分级方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土壤 分级 Hedley分级方法
原文传递
水体沉积物中磷分级及其影响因素--以Hupfer方法为例 被引量:7
18
作者 黄利春 王婷 +3 位作者 王晓娟 张树振 杨龙 金樑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7-93,共7页
根据Hupfer方法可将沉积物中磷形态划分为弱吸附态磷(NH_4Cl-P)、铁磷(Fe-P,BD-P)、铝磷(Al-P,NaOH-P)、钙磷(Ca-P,HCl-P)和残渣态磷.本文通过数据提取和分析,发现全磷(TP)与以上各部分磷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P<0.001),其中,TP与N... 根据Hupfer方法可将沉积物中磷形态划分为弱吸附态磷(NH_4Cl-P)、铁磷(Fe-P,BD-P)、铝磷(Al-P,NaOH-P)、钙磷(Ca-P,HCl-P)和残渣态磷.本文通过数据提取和分析,发现全磷(TP)与以上各部分磷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P<0.001),其中,TP与NH_4Cl-P、BD-P和HCl-P之间的关系符合一元二次方程,与其他组分的关系符合线性关系.进一步分析表明:沉积物自身磷质量分数、外源磷负荷、悬浮条件和氧化还原电位是影响磷形态分级和生物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并就湖泊中磷的形态分级和转化进行了探讨,为今后评价磷的内源循环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分级 水体 富营养化
下载PDF
林下种养对油茶林地土壤磷素形态及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周乃富 袁军 +1 位作者 谭晓风 黄丽媛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1-44,共4页
为了探究不同种养模式对油茶林地土壤磷素含量的影响,对油茶林下养鸡、林下种草、间种花生和间种大豆4种林下种养模式下林地土壤磷素形态变化和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模式下油茶林地根际土壤中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显... 为了探究不同种养模式对油茶林地土壤磷素含量的影响,对油茶林下养鸡、林下种草、间种花生和间种大豆4种林下种养模式下林地土壤磷素形态变化和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模式下油茶林地根际土壤中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显著提高0~20 cm土层中有效磷含量,其中间种大豆的效果最显著;林下养鸡和林下种草显著提高油茶林地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中全磷含量,间种花生和间种大豆对其影响不显著;不同模式下Al-P和Fe-P的含量均显著高于O-P和Ca-P,其中林下种草能显著提高根际Ca-P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种养模式 分级
下载PDF
施肥对采煤塌陷区复垦土壤理化性质和磷分级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冯鹏艳 梁利宝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29-233,共5页
以山西省晋城市采煤塌陷区复垦土壤为研究对象,连续3年定位施肥研究施用有机肥(M)、无机肥(NPK)、有机肥+无机肥(NPK+M)对土壤理化性状、土壤磷分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结束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的pH、容重、全氮、全磷含量差异均不显... 以山西省晋城市采煤塌陷区复垦土壤为研究对象,连续3年定位施肥研究施用有机肥(M)、无机肥(NPK)、有机肥+无机肥(NPK+M)对土壤理化性状、土壤磷分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结束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的pH、容重、全氮、全磷含量差异均不显著;单施有机肥处理的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处理;有机肥+无机肥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高于其余处理,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有机肥+无机肥处理能够明显提高土壤无机磷组分Ca_8-P含量;不同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Fe-P,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的O-P、Ca_(10)-P增幅不明显;对照处理的不同无机磷组分含量总体保持下降趋势,其中Ca_8-P、Fe-P降幅较为明显。有机肥处理对活性、中活性组分,有机肥+无机肥处理对活性、中稳性有机磷效果明显,无机肥对有机磷组分效果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Ca_2-P、Ca_8-P、Al-P、Fe-P、中活性、中稳性有机磷与速效磷均呈显著正相关性,Ca_8-P、中活性有机磷与速效磷极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垦土壤 培肥 无机 有机 分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