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菌磁的生物技术开发和利用 被引量:2
1
作者 任修海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30-31,共2页
细菌磁的生物技术开发和利用任修海(上海大学生物工程系,上海201800)磁细菌即向磁性细菌沿地球磁力线移动,其细菌内含有自身合成的生物磁颗粒,这些颗粒细小均匀,外被生物膜,呈链状排列。最近在磁细菌的分离及培养技术上获... 细菌磁的生物技术开发和利用任修海(上海大学生物工程系,上海201800)磁细菌即向磁性细菌沿地球磁力线移动,其细菌内含有自身合成的生物磁颗粒,这些颗粒细小均匀,外被生物膜,呈链状排列。最近在磁细菌的分离及培养技术上获得许多进展,为细菌磁的大规模生产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细菌 细菌 生物技术
下载PDF
磁细菌和细菌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康玉庆 张存金 +1 位作者 马筠 王洪隆 《生物技术》 CAS CSCD 1992年第3期6-8,共3页
磁细菌具有磁性趋向性,可沿地球磁场磁力线向磁极移动,甚至在磁力较弱的地域也是如此.Blakemore (1975)首先进行了描述,他们分布广泛,主要存在于海水,淡水的生物沉积物中.磁细菌能够合成胞内磁铁颗粒(Fe_3O_4),因而具有磁性趋向性.这些... 磁细菌具有磁性趋向性,可沿地球磁场磁力线向磁极移动,甚至在磁力较弱的地域也是如此.Blakemore (1975)首先进行了描述,他们分布广泛,主要存在于海水,淡水的生物沉积物中.磁细菌能够合成胞内磁铁颗粒(Fe_3O_4),因而具有磁性趋向性.这些磁粒在50~100nm的特定范围内为膜所包围,10~20个颗粒相连成线状,构成细菌磁.许多研究者已成功研制了生产细菌磁的机械装置,但到目前为止,还设有细菌磁直接应用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细菌
下载PDF
陕西段家坡黄土剖面中趋磁细菌特征与环境意义 被引量:30
3
作者 贾蓉芬 李荣森 +2 位作者 范国昌 林本海 颜备战 《中国科学(D辑)》 CSCD 1996年第5期411-416,共6页
对陕西段家坡黄土剖面61个样品(所在层位以S0和S1为主,其次为与它相邻的L1和L2层段)进行了磁场下的富集和移接培养等生物和地球化学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黄土剖面中存在向磁南极泳动的趋磁细菌,它在黄土层中分布少(<25个/格),呈弧形或... 对陕西段家坡黄土剖面61个样品(所在层位以S0和S1为主,其次为与它相邻的L1和L2层段)进行了磁场下的富集和移接培养等生物和地球化学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黄土剖面中存在向磁南极泳动的趋磁细菌,它在黄土层中分布少(<25个/格),呈弧形或厚壁形,单个菌体仅载有2~4个磁小体,在古土壤层中数量多(>125个/格),多呈杆状,单个菌体载有8~26个磁小体,磁小体近圆形,其线状排列不够规则,主要金属元素为Fe和Co.趋磁细菌中可检测到C_(14:0)-C_(28:0)系列的正构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甚微。磁小体形成最佳生长需氧量为10%,需铁量为0.02mmol/L(以0.01mol/L奎尼酸铁为铁源)。研究表明,趋磁细菌在古土壤时期最发育,磁小体大量形成是在古土壤层向黄土层转变的气候变化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剖面 细菌 小体 环境意义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趋磁细菌磁小体的生物矿化作用和磁学性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4
作者 潘永信 邓成龙 +2 位作者 刘青松 N.Petersen 朱日祥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4期2505-2510,共6页
趋磁细菌磁小体研究是揭示生物矿化作用和探索生物活动与地磁场之间联系的重要研究内容.细菌成因的磁铁矿颗粒也是部分湖泊和海洋沉积物磁性的主要载体. 本文在介绍趋磁细菌基础上, 重点评述磁小体形成过程研究、磁测量技术、沉积物中... 趋磁细菌磁小体研究是揭示生物矿化作用和探索生物活动与地磁场之间联系的重要研究内容.细菌成因的磁铁矿颗粒也是部分湖泊和海洋沉积物磁性的主要载体. 本文在介绍趋磁细菌基础上, 重点评述磁小体形成过程研究、磁测量技术、沉积物中化石磁小体的识别方法、环境指示意义等方面的新进展, 并简要展望未来磁小体研究及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体 细菌 生物矿化作用 生物活动 化石 体形 载体 环境指示意义 海洋沉积物
原文传递
我国趋磁细菌的分布及其磁小体的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范国昌 李荣森 +2 位作者 李小刚 高梅影 贾蓉芬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49-352,共4页
1975年,美国生物学家Blakemore首次发现趋磁细菌(Magnetotactic bacterium).随后一些学者不断从各地的淡水池塘、河流、海洋沉积物表层及潮湿的草原土壤中分离到各种形态的趋磁菌(球形、杆形、弧形、螺旋形).在北半球分离到的趋磁菌会... 1975年,美国生物学家Blakemore首次发现趋磁细菌(Magnetotactic bacterium).随后一些学者不断从各地的淡水池塘、河流、海洋沉积物表层及潮湿的草原土壤中分离到各种形态的趋磁菌(球形、杆形、弧形、螺旋形).在北半球分离到的趋磁菌会伺地理北极(即地磁南极S)游动;在南半球趋磁菌则趋向地理南极(即地磁北极N)泳动;在赤道附近则既有趋向S极,也有趋向N极的.趋磁菌为微好氧菌,革兰氏染色阴性(Gˉ),生有端生或丛生鞭毛,其对磁场的反应敏感是由于体内含有排成链状或散列的磁小体(magnetosomes).这些磁小体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年来,美、英、德、日本等国的学者竞相开展研究,1991年日本的Matsunaga等人又分离出好氧生长的趋磁细菌.目前在我国趋磁细菌的研究很少,国内外更无黄土趋磁细菌的报道.本文就我国淡水湖泊及西安段家坡黄土等土壤中趋磁菌的分布、生物学及培养特征、磁小体的特性作一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小体 中国 地区分布
原文传递
趋磁细菌研究——Ⅰ.武昌东湖水体中趋磁细菌WD-1的分离 被引量:19
6
作者 卫扬保 张洪霞 +1 位作者 姜伟 邱金凤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6期115-120,共6页
武昌东湖水域中存在杆状,螺旋状和柄状等不同形态的趋磁细菌,通常在细胞内有2~10个数量不等的磁小体。在微好氧条件下利用半固体培养基分离到一株G^-,短杆状的趋磁细菌WD-1,能谱电镜分析表明,该菌磁小体的元素组成是Fe、Al,Zn、Ca、P... 武昌东湖水域中存在杆状,螺旋状和柄状等不同形态的趋磁细菌,通常在细胞内有2~10个数量不等的磁小体。在微好氧条件下利用半固体培养基分离到一株G^-,短杆状的趋磁细菌WD-1,能谱电镜分析表明,该菌磁小体的元素组成是Fe、Al,Zn、Ca、P和S,其含量分别占84.57%、3.98%、2.75%、2.21%、1.12%和0.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细菌分离 小体
下载PDF
黄土-古土壤序列中趋磁细菌分布和磁小体形成的古环境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彭先芝 贾蓉芬 +2 位作者 李荣森 戴顺英 刘东生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2710-2715,共6页
选择甘肃西峰和陕西段家坡两个黄土剖面,采取磁化率变化显著的L_6-S_5-L_5层段,在8~18℃室温、25,26和30℃左右等多种条件下富集培养趋磁细菌(MB),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各样品中MB,的多少、... 选择甘肃西峰和陕西段家坡两个黄土剖面,采取磁化率变化显著的L_6-S_5-L_5层段,在8~18℃室温、25,26和30℃左右等多种条件下富集培养趋磁细菌(MB),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各样品中MB,的多少、大小、形态,以及其中磁小体(MS)的特征.总的来说,MB广泛存在于黄土-古土壤序列之中,古土壤中MB及其细胞内的MS相对较多,菌体形态亦较多,有杆状菌、弧形菌等;其中的MS基本呈链状沿细胞长轴排列.其次,黄土剖面中趋磁细菌的分布与古气候环境存在一定的关系.从黄土剖面中MB和MS的分布可推测:在整个黄土-古土壤序列形成时期,黄土高原地区古气候一直处于频繁波动状态,由西北而东南,气候呈逐渐变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古土壤序列 细菌 小体 古气候环境 西峰 段家坡
原文传递
趋磁细菌及磁小体对黄土-古土壤序列磁化率贡献的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彭先芝 贾蓉芬 +2 位作者 李荣森 戴顺英 刘东生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8-194,共7页
选择西峰和段家坡两个黄土剖面 ,对磁化率变化显著的L6-S5-L5层段 ,通过对样品中的趋磁细菌 (MB)用相同的培养基富集及生长培养 ,初步定量模拟了MB和磁小体 (MSs)对黄土 -古土壤序列磁化率的贡献。富集培养MB后 ,段家坡剖面样品磁化率... 选择西峰和段家坡两个黄土剖面 ,对磁化率变化显著的L6-S5-L5层段 ,通过对样品中的趋磁细菌 (MB)用相同的培养基富集及生长培养 ,初步定量模拟了MB和磁小体 (MSs)对黄土 -古土壤序列磁化率的贡献。富集培养MB后 ,段家坡剖面样品磁化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高 ,最大达 1 1 6 .4% (DS5- 1 )。以古土壤样品XS5- 1 、DS5- 1 为介质生长培养MB ,DS5- 1 磁化率的增长与接种的菌液量呈近似线性关系。此外 ,生长培养后古土壤样品频率磁化率与FeO/Fe2 O3比值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 ,证实了磁小体的形成。由此表明 :1 )MB和MSs是影响黄土剖面磁化率的因素之一 ,受气候和地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地区黄土剖面MB的生长和MSs的形成存在差异 ,因此对磁化率的贡献也不尽相同 ;2 )MSs是黄土 -古土壤序列中超细粒磁性物质的组成部分。当气候环境比较适宜MSs形成及保存时 ,MSs在黄土剖面中超细粒 (≤ 5 0nm)磁性组分中比重会相应增高 ,对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的影响也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小体 黄土-古土壤序列 化率 模拟实验
下载PDF
中国黄土剖面趋磁细菌的组成特征与生态意义 被引量:13
9
作者 贾蓉芬 彭先芝 +1 位作者 高梅影 戴顺英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28-432,共5页
选择中国的黄土 -古土壤序列的趋磁细菌作为研究对象,以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生化实验和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先后研究了从黄土地区陕西段家坡、甘肃西峰以及陕西洛川富集的趋磁细菌,结果表明,虽然趋磁细菌在黄土和古土壤层的形态有所差异,... 选择中国的黄土 -古土壤序列的趋磁细菌作为研究对象,以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生化实验和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先后研究了从黄土地区陕西段家坡、甘肃西峰以及陕西洛川富集的趋磁细菌,结果表明,虽然趋磁细菌在黄土和古土壤层的形态有所差异,但它们均由细胞膜、细胞质和沿长轴排列的磁小体与气泡组成,在适宜的条件下它能生长出较多的磁小体。磁小体由氧化铁组成,并可从体内排出,使环境中部分Fe2 + 转变为Fe3 + ,促使地层磁化率增高,尤其在古土壤层段。中国黄土剖面中趋磁细菌的产量是地表温度、湿度、pH、铁含量的函数。与湖沼中的趋磁菌相比,它在菌体形态、磁小体的数量与排列方式上有很大差异,因而中国西北黄土地区的趋磁细菌是典型的生态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古土壤序列 细菌 小体 生态物种 生长习性
下载PDF
西峰与段家坡黄土剖面中有机质的特征及古环境信息 被引量:12
10
作者 彭先芝 贾蓉芬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6-40,共5页
对甘肃西峰 (X)黄土剖面L1-L6共 16 3个样品进行总有机碳 (TOC)和Rock -Eval热解分析 ,对比分析了西峰和陕西段家坡 (D)剖面L5~S5-1层段及其中趋磁细菌的正烷烃与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西峰剖面的TOC与磁化率呈良好的对数关系 ;两个剖... 对甘肃西峰 (X)黄土剖面L1-L6共 16 3个样品进行总有机碳 (TOC)和Rock -Eval热解分析 ,对比分析了西峰和陕西段家坡 (D)剖面L5~S5-1层段及其中趋磁细菌的正烷烃与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西峰剖面的TOC与磁化率呈良好的对数关系 ;两个剖面L5~S5-1层段正烷烃和脂肪酸的分布表明 ,黄土地区当时古气候偏干冷 ,黄土高原由西北而东南 ,古气候呈变暖趋势。西峰剖面从S5-1形成到L5堆积 ,其古湿度可能有一个突变 ,即古气候由较湿润突然转变为极干燥 ,而段家坡地区当时的古气候变化则可能较为缓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烷烃 脂肪酸 细菌 古气候 化率 黄土剖面 有机质 总有机碳
下载PDF
趋磁细菌多样性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16
11
作者 林巍 潘永信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67-575,共9页
摘要趋磁细菌是一类特殊的微生物,它们在体内合成有生物膜包裹、粒度均-(35-120nm)、结晶程度高、晶形特殊、呈链状排列的磁小体,其化学成分主要是磁铁矿(Fe3O4)或胶黄铁矿(Fe3S4),因此,它们能沿地磁场磁力线定向游弋。研究... 摘要趋磁细菌是一类特殊的微生物,它们在体内合成有生物膜包裹、粒度均-(35-120nm)、结晶程度高、晶形特殊、呈链状排列的磁小体,其化学成分主要是磁铁矿(Fe3O4)或胶黄铁矿(Fe3S4),因此,它们能沿地磁场磁力线定向游弋。研究表明,趋磁细菌广泛分布在淡水和海洋环境中,细胞数量可达1065-10^7个/ml,其多样性和地理分布与环境有密切关系。磁小体在趋磁细菌死后可以保存在沉积物中,化石磁小体对沉积物磁学性质有重要贡献,而且趋磁细菌活动在全球铁元素循环和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趋磁细菌多样性、地理分布格局、环境磁学以及古环境重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值得指出的是,化石磁小体可作为重构古环境的生物标志物,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多样性 化石小体 古环境重建
原文传递
趋磁细菌的地域分布特征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文燕 张圣妲 +2 位作者 肖天 潘永信 吴龙飞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50-458,共9页
通过对来自目前GenBank中趋磁细菌的16S rDNA序列分析,并进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比较不同区域趋磁细菌的差异.目前,GenBank中共有239条趋磁细菌16S rDNA序列,相似性分析后有137条不同的序列(海洋55条,淡水82条),分属于变形菌门和硝化螺菌... 通过对来自目前GenBank中趋磁细菌的16S rDNA序列分析,并进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比较不同区域趋磁细菌的差异.目前,GenBank中共有239条趋磁细菌16S rDNA序列,相似性分析后有137条不同的序列(海洋55条,淡水82条),分属于变形菌门和硝化螺菌门.全长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全球趋磁细菌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区域性,海洋与淡水趋磁细菌区分明显.不同地域的趋磁细菌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近海与大洋的趋磁细菌有明显的差别;而同为海洋或淡水的环境中,如巴西和美国近海、德国和中国的淡水湖泊,趋磁细菌相似性较高,即相同生境中的趋磁细菌相似性较高,表明趋磁细菌的类型与生境条件有很大关联性.基于16S rDNA序列分析,推测趋磁细菌起源可能是多源的,环境条件可能作为重要的进化压力在趋磁细菌长期演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16S RDNA序列分析 系统发育 地域分布
原文传递
黄土剖面中趋磁细菌及其磁小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荣森 范国昌 +3 位作者 贾蓉芬 高梅影 戴顺英 林本海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51-254,共4页
从中国西安市附近段家坡黄土剖面分离到微好氧性的趋磁细菌,经透射电子显微镜H-7000FA和H-600SEM/EDAX-pV9100型分析,黄土层(L1)中仅发现弧形菌,数量少,每个菌体含2个磁小体;古土壤层(So和S... 从中国西安市附近段家坡黄土剖面分离到微好氧性的趋磁细菌,经透射电子显微镜H-7000FA和H-600SEM/EDAX-pV9100型分析,黄土层(L1)中仅发现弧形菌,数量少,每个菌体含2个磁小体;古土壤层(So和Si)含有大量杆状菌,每个菌体有15个以上的磁小体,沿细胞长轴呈两排链状排列,且具有向南磁极游动的习性。X射线能谱分析表明,磁小体中具有高丰度的Fe和Co。趋磁细菌中磁小体的数量在古土壤层高于黄土层的特点与其剖面磁化率的表现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黄土 小体 X射线能谱分析
下载PDF
趋磁细菌——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范例 被引量:10
14
作者 贾蓉芬 彭先芝 +1 位作者 高梅影 戴顺英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37-545,共9页
趋磁细菌 (MB)属变形菌纲 ,为简单的原核细胞。它的最大特征是体内长有磁小体(MSs) ,沿地磁线运动。MSs由膜及其内部的无机矿物或铁素 (含铁蛋白质 )组成 ,无机矿物有铁的氧化物系列或铁的硫化物系列 ,它们是MB的代谢产物 ,也是最早发... 趋磁细菌 (MB)属变形菌纲 ,为简单的原核细胞。它的最大特征是体内长有磁小体(MSs) ,沿地磁线运动。MSs由膜及其内部的无机矿物或铁素 (含铁蛋白质 )组成 ,无机矿物有铁的氧化物系列或铁的硫化物系列 ,它们是MB的代谢产物 ,也是最早发现的有机界面生物矿化作用的范例。文章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 ,选择源于黄土剖面S0 ,S1 和S5 古土壤层中的MB为研究重点 ,对它们进行了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的观察与检测 ,生命元素和生命小分子脂肪酸的色质谱与能谱测定 ,并在没有添加营养和铁源的条件下 ,开展了MSs的生长特点及它对环境磁性影响的模拟实验。黄土中的MB以杆状为主 ,杆状的长与宽之比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大。MSs中的矿物为铁的氧化物系列 ,在较低温度并有一定温度差 ( 8~ 1 8℃ )的情况下生长较好。菌体老化后菌膜发生自溶 ,MSs脱落到体外 ,可能成为沉积物中细粒磁性物质的重要组分。因此它们在古地磁与古气候记录上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不同级别生物分子的了解与测试 ,MSs的矿物成分与形成机理研究 ,以及MSs中磁铁矿的铁和氧同位素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球化学作用 细菌 小体 第四纪 沉积物 有机质 化率
下载PDF
一种趋磁弧菌及其磁小体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小玲 都有为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6期745-749,共5页
南京城郊一淡水池塘污泥中存在一种弧形趋磁细菌NMV—1,在地磁场作用下一致向北游动,细胞可连接成链状,有2~13个菌体,长达2~10μ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表明每个细胞内含11~15颗磁小体,呈长方体,沿菌体长轴排列成链状,磁小体尺度... 南京城郊一淡水池塘污泥中存在一种弧形趋磁细菌NMV—1,在地磁场作用下一致向北游动,细胞可连接成链状,有2~13个菌体,长达2~10μ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表明每个细胞内含11~15颗磁小体,呈长方体,沿菌体长轴排列成链状,磁小体尺度为:长120nm,宽80nm,处在稳定的单磁畴晶体范围内.能谱分析仪显示该菌磁小体的元素组成为铁(Fe),由晶体衍射分析表明磁小体为单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弧菌 小体 NMV-1细菌 纳米性材料
下载PDF
Acid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中磁小体的提取(英文) 被引量:12
16
作者 谢建平 刘新星 +1 位作者 刘文斌 邱冠周 《生物磁学》 2005年第3期7-10,共4页
At.f和趋磁细菌在生理特性和生长环境有一定的相似性,而且镜检发现At.f具有趋磁性,所以本文采用了趋磁细菌中磁小体的提取方法尝试提取At.f中的磁小体,用超声波破碎At.f后,以磁铁吸取其体内的磁性颗粒,经过检测,发现其体内确实存在含铁... At.f和趋磁细菌在生理特性和生长环境有一定的相似性,而且镜检发现At.f具有趋磁性,所以本文采用了趋磁细菌中磁小体的提取方法尝试提取At.f中的磁小体,用超声波破碎At.f后,以磁铁吸取其体内的磁性颗粒,经过检测,发现其体内确实存在含铁元素的磁性颗粒。提取粗样品经过电镜分析,证实其体内存在着少量由脂质包裹的磁小体。磁小体悬浮液经过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后,对其作透射电镜,可以清晰的看到磁小体。实验结果表明,At.f体内存在少量的磁小体,正是由于磁小体的存在,才使得At.f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发生磁生物效应。这是首次发现从酸性矿坑水分离的At.f具有趋磁性,并从中提取到了磁小体,可以利用At.f的趋磁性将其按照不同磁性进行分离,从而获得活性高的、对不同磁性矿物有特异性的高效浸矿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体 提取方法 细菌 生长环境 性矿物 生物电
下载PDF
The discovery of magnetotactic/magnetosensitive bacteria 被引量:13
17
作者 Richard B. FRANKEL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2,共2页
Magnetotactic bacteria orient and migrate along magnetic field lines in aquatic habitats. The first paper on this phenomenon was written by Richard P. Blakemore (Blakemore, 1975; 1982).
关键词 magnetotaxis magnetosensitivity BACTERIA DISCOVERY
下载PDF
新型海洋趋磁细菌YSC-1的分离及其特异性磁性纳米材料磁小体的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高峻 肖天 +3 位作者 孙松 陈冠军 赵勇 吴龙飞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4-47,共4页
从黄海冷水团附近海域的底泥中分离到一株好氧趋磁细菌YSC-1。尽管在淡水中曾经分离过好氧趋磁细菌AMB-1和HM-1,但却从未在海洋中分离到好氧趋磁细菌,因此YSC-1是目前所见报道的第一株海洋好氧趋磁细菌。透射电镜观察表明每个细胞内含... 从黄海冷水团附近海域的底泥中分离到一株好氧趋磁细菌YSC-1。尽管在淡水中曾经分离过好氧趋磁细菌AMB-1和HM-1,但却从未在海洋中分离到好氧趋磁细菌,因此YSC-1是目前所见报道的第一株海洋好氧趋磁细菌。透射电镜观察表明每个细胞内含1至多个磁小体,呈圆形,直径100nm左右,能谱分析显示该菌磁小体的元素组成为铁(Fe)和(Co)。本文还对该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趋细菌 纳米材料 小体 特异性性纳米材料 YSC-1 生物学
下载PDF
趋磁细菌对含重金属Cr^(3+)废水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任茂明 王艳红 +1 位作者 李鑫钢 孙津生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4年第1期97-99,107,共4页
众所周知,Cr3+是一种污染性很强的重金属.前人已经测定趋磁细茵对Cr3+的吸附可以达 到0.1×10-6的水平,因此本文不考虑排放标准的问题,主要研究pH值、温度、时间以及微生物 量等因素对趋磁细菌吸附cr3+的影响,并考虑其符合的吸附模型.
关键词 细菌 重金属废水 吸附 铬离子 废水处理
下载PDF
趋磁细菌的分离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阮颖 谭周进 +1 位作者 任文辉 刘春林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38-240,共3页
从与湖南农业大学相邻的东湖水域中采集泥水样,经过样品的富集、趋磁细菌的收集及细菌的培养等过程后,再用超声波破碎细胞,再用永久磁铁收集趋磁颗粒.趋磁颗粒经盐酸溶解后,与硫氰酸铵反应,溶液变为红色,证明有铁离子的存在.结... 从与湖南农业大学相邻的东湖水域中采集泥水样,经过样品的富集、趋磁细菌的收集及细菌的培养等过程后,再用超声波破碎细胞,再用永久磁铁收集趋磁颗粒.趋磁颗粒经盐酸溶解后,与硫氰酸铵反应,溶液变为红色,证明有铁离子的存在.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收集 分离 培养 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