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磁共振及病理特征与血管内皮因子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许道洲 罗树彬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85-289,共5页
目的:研究VEGF在肿瘤浸润和转移过程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在3.0T磁共振上征象及病理学的关系。方法:收集乳腺癌患者57例的磁共振影像表现及病理VEGF免疫组织化学资料。结果:57例乳腺癌患者中VEGF阳性表达36例,阳性率为63.15%,VEGF表... 目的:研究VEGF在肿瘤浸润和转移过程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在3.0T磁共振上征象及病理学的关系。方法:收集乳腺癌患者57例的磁共振影像表现及病理VEGF免疫组织化学资料。结果:57例乳腺癌患者中VEGF阳性表达36例,阳性率为63.15%,VEGF表达与病理类型、时间信号曲线无关(P>0.05),与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5),VEGF在肿瘤直径>2cm的表达强度高于肿瘤直径≤2cm者(P<0.05)。与形态不规则或毛刺征、环形强化征、肿瘤血管、腋窝淋巴结转移、时间信号曲线有关(P<0.05)。结论:VEGF与乳腺癌的病理分级相关,提示血管生成可能在乳腺癌进展中起重要的促进作用。VEGF的表达与磁共振征象中肿瘤直径的大小、环形强化征、肿瘤血管、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是其形成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时间信号曲线的类型与多种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征象 病理特征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乳腺癌磁共振征象与生物学行为、分子分型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孙琳琳 张旭 《生命科学仪器》 2020年第5期35-40,共6页
目的 根据MRI检测结果,分析乳腺癌磁共振征象与生物学行为和分子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60例乳腺癌患者受磁共振检查(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乳腺癌肿瘤的表型特征分为分叶特征、毛刺特征和不均匀强化特征,从而分析其与分... 目的 根据MRI检测结果,分析乳腺癌磁共振征象与生物学行为和分子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60例乳腺癌患者受磁共振检查(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乳腺癌肿瘤的表型特征分为分叶特征、毛刺特征和不均匀强化特征,从而分析其与分子分型、分子标志物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2(human epidermalreceptor-2,HER-2)以及Ki67之间的关系。结果 3种磁共振成像征象与分子分型之间均存在显著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叶特征与4个分子标志物的阳性表达以及阴性表达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的关系(P>0.05);毛刺特征仅与分子标志物ER的阳性表达以及阴性表达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P<0.05)。不均匀强化与分子标志物HER-2和Ki67的阳性表达以及阴性表达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P<0.05)。结论 对乳腺癌患者给与MRI检测具有相对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根据影像学征象对肿瘤生物学行为进行研究,同时还可预测相应的分子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征象 生物学行为 分子分型
下载PDF
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42例磁共振征象分析
3
作者 聂忠敏 杨锁平 张磊 《基层医学论坛》 2015年第32期4527-4528,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的磁共振征象,提高其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磁共振平扫及增强征象,观察病灶不同序列的磁共振特征。结果肝右叶原发病灶36个,肝左叶原发病灶4个,不...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的磁共振征象,提高其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磁共振平扫及增强征象,观察病灶不同序列的磁共振特征。结果肝右叶原发病灶36个,肝左叶原发病灶4个,不能明确原发病灶位置2例,转移病灶57个;原发病灶T1WI为低信号31个,高信号5个,等信号6个,T2WI为高信号39个,等或稍低信号3个,增强可见快进快出征10个,包膜39个,病灶内脂肪变性31个,血管侵犯23个。结论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的磁共振诊断,应注重T1WI结合正反相位、T2WI结合脂肪抑制及动态增强序列扫描,着重分析病灶增强的快进快出、包膜、脂肪变性、血管侵犯和转移病灶,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 磁共振征象 平扫 增强扫描
下载PDF
乳腺核磁共振成像恶性肿瘤征象的META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石宇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第1期1-4,10,共5页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荟萃分析乳腺核磁共振成像(MRI)的各个恶性肿瘤征象,为MR诊断及鉴别诊断乳腺肿瘤性质提供依据。方法文献检索查找乳腺核磁共振成像的各个恶性征象提示,并经由病理确诊的乳腺恶性肿瘤的试验,采用Meta-Disc 1.4软件,对...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荟萃分析乳腺核磁共振成像(MRI)的各个恶性肿瘤征象,为MR诊断及鉴别诊断乳腺肿瘤性质提供依据。方法文献检索查找乳腺核磁共振成像的各个恶性征象提示,并经由病理确诊的乳腺恶性肿瘤的试验,采用Meta-Disc 1.4软件,对各个MRI恶性征象的诊断效能进行逐一评价。结果按照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有19项独立研究纳入本次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1毛刺状形态AUC值为0.8167,Q值0.7506。2边缘模糊不清AUC值为0.6881,Q值0.6435。3环状强化AUC值为0.6879,Q值0.6433。4washout曲线AUC值为0.7955,Q值0.7320。5ADC值测量AUC值为0.5610,Q值0.5459。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MRI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总灵敏度为0.497,特异性为0.810,AUC值为0.7071,Q值0.6585。结论乳腺核磁共振成像(MRI)的各个恶性肿瘤征象对于恶性肿瘤的价值效能不同,恶性征象中毛刺状形态和动态增强的时间-信号曲线的washout型曲线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较高,而环状强化和ADC值的测量的诊断价值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乳腺恶性肿瘤 磁共振征象 META分析
下载PDF
MR征象与乳腺癌VEGF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朱景航 高小玲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1年第4期261-265,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磁共振征象与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为VEGF的影像学预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73例乳腺癌患者术前磁共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VEGF表达情况,分为VEGF高表达与VEGF低表达组。对两组患者临床病理以及术前MR... 目的探讨术前磁共振征象与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为VEGF的影像学预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73例乳腺癌患者术前磁共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VEGF表达情况,分为VEGF高表达与VEGF低表达组。对两组患者临床病理以及术前MRI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通过Logistic回归方程建立多因素分析诊断模型,计算出该模型诊断乳腺癌VEGF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乳腺癌患者VEGF(高表达)28例、VEGF(低表达)4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VEGF的表达与乳腺癌分子亚型、组织分级以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均P<0.05);此外,VEGF的表达与MR征象肿块类型、ADC值、时间信号曲线(TIC)无关(均P>0.05),而与肿瘤直径、环形强化、瘤内高信号、瘤周水肿密切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方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分级(OR=10.296,P=0.005)、环形强化(OR=10.819,P=0.030)、瘤周水肿(OR=15.297,P=0.012)是诊断乳腺癌VEGF的独立预测因素(Hosmer-Lemeshow,χ^(2)=5.224,P=0.733)。结论VEGF表达与乳腺癌多种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磁共振环形强化、瘤周水肿征是乳腺癌VEGF表达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磁共振征象 乳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糖尿病骨并发症的MRI表现研究
6
作者 罗光银 宗德周 范波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第23期105-107,共3页
目的对糖尿病骨病的MRI表现进行研究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0例糖尿病骨病的患者临床资料,并对患者骨关节改变的MRI特征进行分析,对照X线平片对骨质的破坏或者坏死以及骨髓水肿,骨软骨炎症或损伤,骨折... 目的对糖尿病骨病的MRI表现进行研究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0例糖尿病骨病的患者临床资料,并对患者骨关节改变的MRI特征进行分析,对照X线平片对骨质的破坏或者坏死以及骨髓水肿,骨软骨炎症或损伤,骨折及脱位征象的显示效能,对糖尿病骨病患者的MRI表现以及诊断中的价值进行探讨研究。结果 30例患者的骨关节病发病部位多为足部,经MRI成像显示,其中有28例患者为足部骨关节病变,2例为膝关节病变。30例患者均存在骨质疏松,骨干萎缩有2例,足部骨质破坏的有18足,足骨髓水肿的有12足,足骨软骨炎症或损伤的有8足,足骨折有7足,足关节脱位有5足。其中多数病例出现2种以上骨关节异常征象以及多骨改变。结论糖尿病骨关节以及软组织的异常改变在MRI中可同时显示,具有良好的优越性,可以作为糖尿病骨病的常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磁共振征象 糖尿病骨病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增强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朱辉 钱林清 周建良 《实用医技杂志》 2018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增强在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为瘢痕妊娠的1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磁共振征象,治疗经过。结果 18例患者均清晰显示孕囊,其中14例为单纯卵圆形,边...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增强在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为瘢痕妊娠的1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磁共振征象,治疗经过。结果 18例患者均清晰显示孕囊,其中14例为单纯卵圆形,边缘清,呈长T_1、长T_2异常信号,增强后囊壁环形强化,其中1例T_1WI见环形高信号出血影;4例为混杂团块形,边界不清,与前壁肌层分界不清,T_1WI及T_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其中2例肌层周围见异常扭曲血管影。结论磁共振征象可以为瘢痕妊娠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且可以根据磁共振征象的分型及临床表现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增强征象 剖宫产术 子宫 瘢痕妊娠
下载PDF
磁共振多征象分析对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病理完全缓解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8
作者 徐晓曦 宋琼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多征象分析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新辅助化疗病理完全缓解(p CR)的预测价值。方法对我院127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TNBC患者,依据化疗后的手术病理分为p CR组(19例)与非p CR组(108例),将两组患者常规MR、扩散加权成像(DWI)以... 目的探讨磁共振多征象分析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新辅助化疗病理完全缓解(p CR)的预测价值。方法对我院127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TNBC患者,依据化疗后的手术病理分为p CR组(19例)与非p CR组(108例),将两组患者常规MR、扩散加权成像(DWI)以及动态增强成像组合成磁共振成像诊断模型,比较两组患者磁共振各征象的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该诊断模型的诊断效能,计算出相应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曲线下面积(AUC);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以分析磁共振多征象预测TNBC新辅助化疗p CR的独立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 CR组与非p CR组在肿瘤形态、瘤内T_2WI高信号、T_2WI瘤周水肿及ADC值变化率(ADC%)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非p CR组化疗前磁共振征象以形态不规则肿块为主,多存在瘤内T_2WI高信号以及T_2WI瘤周水肿征;非p CR组新辅助化疗前后的△ADC%为(28. 4±42. 5)%,低于p CR组的(57. 1±30.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5)。ROC曲线显示该诊断模型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AUC分别为78. 9%、75. 0%以及0. 762; 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仅△ADC%是TNBC新辅助化疗p CR的预测因素(OR=3. 48,95%CI:1. 169~10. 364,P=0. 025)。结论磁共振多征象分析与TNBC新辅助化疗效果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助于对化疗后p CR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病理完全缓解 磁共振征象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