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钢及低合金钢在厦门海域实海暴露腐蚀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陈翔峰 穆振军 +3 位作者 许春生 任润桃 黄婷 姚敬华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12年第6期21-24,共4页
通过Q235碳钢及921低合金钢两种典型钢在厦门海域实海暴露试验,总结了2种材料在厦门海域全浸区、潮差区及飞溅区的腐蚀规律,并对其长周期腐蚀行为做了预测。
关键词 低合金 实海暴露
下载PDF
肉桂酸咪唑啉化合物对N80钢在盐酸介质中缓蚀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郭睿 程敏 +2 位作者 杨江月 李欢乐 刘爱玉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2-186,共5页
目的研究肉桂酸咪唑啉缓蚀剂在酸性介质中对N80钢的缓蚀性能。方法以肉桂酸和羟乙基乙二胺为原料,氧化铝为催化剂,采用溶剂法合成了肉桂酸咪唑啉化合物,利用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等分析了产物的分子结构,利用静态失重法、动电位极化和交... 目的研究肉桂酸咪唑啉缓蚀剂在酸性介质中对N80钢的缓蚀性能。方法以肉桂酸和羟乙基乙二胺为原料,氧化铝为催化剂,采用溶剂法合成了肉桂酸咪唑啉化合物,利用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等分析了产物的分子结构,利用静态失重法、动电位极化和交流阻抗等方法研究了咪唑啉缓蚀剂在盐酸介质中对N80钢的缓蚀性能,并对其缓蚀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静态失重法结果表明,缓蚀效率与缓蚀剂的质量浓度有关,当产物的质量浓度达到400 mg/L时,缓蚀效率趋于平稳,可达86.9%。腐蚀速率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温度在30~50℃时,咪唑啉具有良好的缓蚀效率。极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该缓蚀剂是控制阳极反应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作用类型是几何覆盖效应。交流阻抗研究结果表明,该缓蚀剂对碳钢在盐酸介质中的腐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缓蚀效率随着缓蚀剂的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结论肉桂酸咪唑啉是一种有效的缓蚀剂,能够明显抑制N80钢在盐酸介质中的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啉 溶剂法 缓蚀剂 失重法 电化学方法
下载PDF
3%NaCl溶液中碳-铜接触腐蚀及其缓蚀剂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郭稚弧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5-17,共3页
研究了3%NaCl溶液中碳-铜短路体系的接触腐蚀行为。测定了铜片与碳棒以各种面积比进行短路接触时铜的腐蚀电流、电偶电流和腐蚀电位。结果表明,该腐蚀属阴极氧去极化型腐蚀,与不锈钢-碳钢短路体系的腐蚀行为非常相似。同时还用极化测... 研究了3%NaCl溶液中碳-铜短路体系的接触腐蚀行为。测定了铜片与碳棒以各种面积比进行短路接触时铜的腐蚀电流、电偶电流和腐蚀电位。结果表明,该腐蚀属阴极氧去极化型腐蚀,与不锈钢-碳钢短路体系的腐蚀行为非常相似。同时还用极化测量对该溶液中碳-铜短路体系的接触腐蚀及其缓蚀剂的评定方法进行了探讨,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 接触腐蚀 缓蚀剂
全文增补中
土酸体系中碳钢高温缓蚀剂的研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佳 李杰兰 焦庆祝 《石油和化工设备》 CAS 2006年第1期47-49,共3页
本文采用失重法,通过测定数十种有机化合物存在条件下5%土酸介质中碳钢的腐蚀速率和缓蚀率,筛选出土酸体系中对碳钢缓蚀效果较好的几类化合物:炔醇、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杂环化合物。通过正交实验方法对这几类物质进行复配,得到一种缓... 本文采用失重法,通过测定数十种有机化合物存在条件下5%土酸介质中碳钢的腐蚀速率和缓蚀率,筛选出土酸体系中对碳钢缓蚀效果较好的几类化合物:炔醇、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杂环化合物。通过正交实验方法对这几类物质进行复配,得到一种缓蚀效果良好的复合缓蚀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酸 缓蚀
下载PDF
中国人民在炼钢技术上的成就
5
作者 楊宽 《文物》 1959年第1期23-25,共3页
两千多年来,中国人民在炼铁炼鋼技术发展的历史上,写下了許多光輝的篇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冶炼生铁的国家,远在两千几百年前,中国劳动人民已經創造了冶炼生鉄的技术。这个发明要比欧洲早一千几百年,欧洲是在十二到十四世紀之間才... 两千多年来,中国人民在炼铁炼鋼技术发展的历史上,写下了許多光輝的篇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冶炼生铁的国家,远在两千几百年前,中国劳动人民已經創造了冶炼生鉄的技术。这个发明要比欧洲早一千几百年,欧洲是在十二到十四世紀之間才开始能够冶炼生鉄的。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创造水力鼓风机的国家,远在将近两千年前(公元31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 冶炼 劳动人民 技术 鼓风机 氧化作用 南阳地区 低温 跌水
原文传递
某地高碳难选氧化铜矿选矿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蓓 罗兴 杨晓峰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2011年第6期26-30,共5页
该矿在预先脱碳过程中,黄铜矿随碳质浮出。可利用黄铜矿与碳质密度差异进行碳铜分离。由于近30%的氧化铜矿以吸附状态赋存在褐铁矿中,造成此部分氧化铜难以回收。经多方案试验确定宜采用重选—浮选联合工艺流程,其最终获得了铜品位13.02... 该矿在预先脱碳过程中,黄铜矿随碳质浮出。可利用黄铜矿与碳质密度差异进行碳铜分离。由于近30%的氧化铜矿以吸附状态赋存在褐铁矿中,造成此部分氧化铜难以回收。经多方案试验确定宜采用重选—浮选联合工艺流程,其最终获得了铜品位13.02%、回收率57.95%的技术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分离 扫描电镜 电子探针 吸附状
下载PDF
低碳铜冶炼工艺技术分析
7
作者 朱圣高 《中国金属通报》 2024年第8期1-3,共3页
近年来,在科技发展、环保意识增强的双重影响下,低碳经济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作为一种强调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不仅被视为社会未来发展的关键,也为铜冶炼行业指明了发展方向。为了有效解决铜冶炼过程中存在的污染严重... 近年来,在科技发展、环保意识增强的双重影响下,低碳经济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作为一种强调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不仅被视为社会未来发展的关键,也为铜冶炼行业指明了发展方向。为了有效解决铜冶炼过程中存在的污染严重、能源消耗大以及冶炼效率不高的问题,相关研究人员着手对现有冶炼技术进行优化,低碳铜冶炼技术随之出现。本文首先阐述了低碳铜冶炼的基本要求,介绍了相关工艺技术的核心原理,对现有的低碳铜冶炼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包括余热回收、铜电解、SO2转化制酸等技术的具体应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低 冶炼工艺 技术
下载PDF
基于室内大功率LED灯具的散热装置设计与优化
8
作者 刘共升 胡兴 张文华 《中国照明电器》 2024年第8期104-107,共4页
本文旨在优化室内大功率LED灯具的散热装置设计,采用纳米碳铜复合材料、树枝状分形结构和液态金属散热界面,构建了新型散热系统。通过ANSYS Fluent仿真和实验验证,研究了散热材料、结构和界面对LED结温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可使LE... 本文旨在优化室内大功率LED灯具的散热装置设计,采用纳米碳铜复合材料、树枝状分形结构和液态金属散热界面,构建了新型散热系统。通过ANSYS Fluent仿真和实验验证,研究了散热材料、结构和界面对LED结温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可使LED结温降低24.4℃,散热器热阻降低41.8%,光通量提高8.7%。研究成果为大功率LED灯具散热设计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提高LED灯具的性能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照明 散热 复合材料 分形结构
原文传递
钢渣和高炉渣微粉技术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仪桂兰 史永林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7年第2期90-94,共5页
本文研究了不锈钢渣、碳钢渣、高炉渣(水渣)的易磨性,研究了不锈钢渣微粉、碳钢渣微粉、水渣微粉的基本特性(包括活性、物相组成及颗粒形貌),并通过差热分析研究了不锈钢渣、碳钢渣、水渣微粉活性不同的机理。在此基础上,进行钢铁渣复... 本文研究了不锈钢渣、碳钢渣、高炉渣(水渣)的易磨性,研究了不锈钢渣微粉、碳钢渣微粉、水渣微粉的基本特性(包括活性、物相组成及颗粒形貌),并通过差热分析研究了不锈钢渣、碳钢渣、水渣微粉活性不同的机理。在此基础上,进行钢铁渣复合微粉的活性试验。试验表明:钢渣微粉、水渣微粉双掺制备钢渣-水渣复合微粉,实现了钢渣粉和水渣粉优势互补,并避免产生单独使用水渣粉和钢渣粉的缺点,可有效改善水泥性能,成为钢渣高附加值利用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渣 高炉渣 微粉
下载PDF
壳聚糖和纳米碳铜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春妙 肖锦程 +3 位作者 于俊杰 张明胤 宋长友 唐永凯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2-250,共9页
选取0.5、1.0、2.0 mg/L的壳聚糖和25、50、100 mg/L的纳米碳铜分别加至铜绿微囊藻液中,检测藻液中藻细胞浓度和叶绿素a质量浓度,探讨壳聚糖和纳米碳铜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比较100 mg/L纳米碳铜与100、500 mg/L硫酸铜在除藻过程中... 选取0.5、1.0、2.0 mg/L的壳聚糖和25、50、100 mg/L的纳米碳铜分别加至铜绿微囊藻液中,检测藻液中藻细胞浓度和叶绿素a质量浓度,探讨壳聚糖和纳米碳铜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比较100 mg/L纳米碳铜与100、500 mg/L硫酸铜在除藻过程中藻液的pH值、溶解氧、铜离子的残留量,进一步验证纳米碳铜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壳聚糖抑藻效果不明显;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纳米碳铜则具有明显的抑藻效果,144、360、480 h时,添加100 mg/L纳米碳铜组的藻细胞浓度显著低于其他组的,且72~480 h时,其藻细胞浓度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显著降低;48~240 h时,添加100 mg/L纳米碳铜组的藻液叶绿素a质量浓度和铜离子残留量均显著低于添加100、500 mg/L硫酸铜组的,且pH值变动小。这表明100 mg/L纳米碳铜可有效抑制铜绿微囊藻,且水体中铜离子的残留量较少,pH值变动小,可广泛用于水产养殖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微囊藻 壳聚糖 纳米 硫酸 叶绿素A 抑制效果 离子残留 pH值 溶解氧
下载PDF
低碳铜冶炼工艺技术应用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宝月 刘郑 +1 位作者 管佳为 王宝宇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第19期149-150,共2页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我国金属冶炼工艺有了一定的发展,尤其人们的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对于金属冶炼工艺的创新迫在眉睫。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于低碳铜冶炼工艺技术应用进行简单的分析,以期能够提高低碳铜冶...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我国金属冶炼工艺有了一定的发展,尤其人们的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对于金属冶炼工艺的创新迫在眉睫。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于低碳铜冶炼工艺技术应用进行简单的分析,以期能够提高低碳铜冶炼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炼工艺 应用分析
下载PDF
碳/铜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玉林 刘兆年 +2 位作者 范大楠 李国俊 万怡灶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6-30,共5页
本文介绍了自行设计、制造的三步电沉积装置,并就连续三步电沉积工艺加真空热压的方法制备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热压参数及纤维比对碳/铜复合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组织性能 制备
下载PDF
690 MPa级ULCB熔敷金属组织与强韧化规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孟满丁 安同邦 +2 位作者 魏金山 马成勇 左月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9-156,共8页
采用传统的高强钢焊接材料焊接690 MPa级低碳铜沉淀强化钢时,仍需严格控制热输入、预热温度、层间温度,这使得低碳铜沉淀强化钢的优良性能和可节约生产成本的优势得不到很好地发挥。通过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 采用传统的高强钢焊接材料焊接690 MPa级低碳铜沉淀强化钢时,仍需严格控制热输入、预热温度、层间温度,这使得低碳铜沉淀强化钢的优良性能和可节约生产成本的优势得不到很好地发挥。通过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等表征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的Si/Mn/Ni配比对690 MPa级超低碳贝氏体(ULCB)熔敷金属的组织及强韧性能的影响,为690 MPa级低碳铜沉淀强化钢配套的焊接材料的工程化应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和积累。结果表明,690 MPa级超低碳贝氏体(ULCB)熔敷金属组织主要由板条贝氏体、粒状贝氏体和针状铁素体组成。当Si质量分数为0.16%、Mn质量分数为1.46%时,熔敷金属组织细化,冲击韧性得以提升,但Si含量过低易使贝氏体铁素体呈块状,导致韧性提升有限。而当Si质量分数为0.29%、Mn质量分数为1.02%时,Ni含量增加,贝氏体铁素体板条呈细长条状,显微组织相互交错分布,使熔敷金属冲击韧性显著改善。相变位错强化受贝氏体开始转变温度(B_(s))影响,这是影响ULCB熔敷金属强度的主要原因。ULCB熔敷金属中夹杂物主要分布在贝氏体铁素体的板条亚结构间,少量成为针状铁素体的形核质点,促进针状铁素体形核,因此,对熔敷金属中的夹杂物进行控制,可进一步发挥超低碳贝氏体熔敷金属的潜力,提高其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强化钢 熔敷金属 超低贝氏体 强韧化规律 氧化物夹杂
原文传递
一种新型掺杂态聚苯胺涂料对低碳钢防腐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建雄 郭清萍 郭有军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年第7期144-146,148,共4页
在酸性环境下用化学氧化法合成了聚苯胺,并用红外光谱进行了分析,制备了经不同含量聚苯胺涂覆的碳钢试样,利用控电位扫描研究极化曲线,检测了聚苯胺在质量分数为3.5%NaCl和1mol/LH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分析了以间甲酚固化剂充当溶剂、以... 在酸性环境下用化学氧化法合成了聚苯胺,并用红外光谱进行了分析,制备了经不同含量聚苯胺涂覆的碳钢试样,利用控电位扫描研究极化曲线,检测了聚苯胺在质量分数为3.5%NaCl和1mol/LH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分析了以间甲酚固化剂充当溶剂、以磷酸为掺杂剂和催化剂时,聚苯胺涂层在不同介质中防腐性能与时间和掺杂态聚苯胺含量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防腐性能
下载PDF
使用碳酸钠水溶液处理铜质文物所引起的矿物变化
15
作者 A·M·波拉德 R·G·托马斯 P·A·威廉姆斯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11-112,125,共3页
本文对水溶液中氧化铜与碳酸盐反应时所发生的矿物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将其和氯化亚铜(CuCl)以及被碱式碳酸铜(CuCO3(OH)2]所覆盖的铜器与碳酸盐的反应作了比较。所观察到的反应现象和所得到的反应产物均和为稳定铜质文物所使用的... 本文对水溶液中氧化铜与碳酸盐反应时所发生的矿物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将其和氯化亚铜(CuCl)以及被碱式碳酸铜(CuCO3(OH)2]所覆盖的铜器与碳酸盐的反应作了比较。所观察到的反应现象和所得到的反应产物均和为稳定铜质文物所使用的碳酸钠水溶液有关。在处理过的铜器表面上,经常可以看到矿物学上很少见到的蓝铜钻石[Na2Cu(CO3)2·3H2O],现在通过已知的化学反应知识,可以很好地得到解释。处理后的器物通过清洗可以使蓝钢钠石减少到最低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文物 酸钠水溶液 碱式 水羟 重结晶 氯化亚 合金 红外吸收光谱 热力学 粉末衍射
原文传递
水羟碳铜石成分及其形成其它次生二价铜碳酸盐的反应
16
作者 A.M.Polland 邹焕焱 《地质科学译丛》 1992年第1期5-7,共3页
引言在含铜矿体氧化带中,只有不多的几种次生二价碳酸盐矿物,最常见的是蓝铜矿[Cu_3(Co_3)_2(OH)_2]及孔雀石[Cu_2Co_3(OH)_2],这些矿物是前人研究的主要课题.对其它的复盐或多盐的碳酸盐矿物也有所报道,但这些是更为少见的矿物种.最近... 引言在含铜矿体氧化带中,只有不多的几种次生二价碳酸盐矿物,最常见的是蓝铜矿[Cu_3(Co_3)_2(OH)_2]及孔雀石[Cu_2Co_3(OH)_2],这些矿物是前人研究的主要课题.对其它的复盐或多盐的碳酸盐矿物也有所报道,但这些是更为少见的矿物种.最近又有报道,另一种化学式为Cu_5(CO)_3(OH)_4·6H_2O的次生碱性铜碳酸盐-水羟碳铜石产出于澳大利亚西部的Carr Boya矿区.可以认为这一矿物就是Picketing(19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羟 次生二价酸盐 矿物
下载PDF
20Cr钢高温短时渗碳动力学的研究
17
作者 王志宙 杨景茹 高华娜 《热处理》 CAS 2006年第4期37-39,共3页
研究了低碳钢在铸铁液中进行高温短时渗碳的动力学,并分析了渗层组织和渗碳的机制。结果表明,高温短时渗碳的渗速极快,且渗层组织中同时存在渗碳体、珠光体和铁素体。此外,还给出了渗层生长的动力学方程式。
关键词 高温短时 动力学 渗层组织
下载PDF
碳铜纤维电刷在直流电机上的应用
18
作者 秦全兴 《科技情报(上海)》 1994年第4期4-13,共10页
碳铜纤维电刷是一种新型复合材料电刷,它具有导电性能好、耐磨、换向性能好、损耗低等优点,因而广泛适用于电机电器等电接触构件中。本文叙述了这种电刷在直流电机应用中换向、电流密度、损耗和磨损等情况。
关键词 纤维电刷 直流电机 应用
下载PDF
基于热压烧结法生产碳铜复合材料的模具设计
19
作者 曹兆红 邵利峰 《新技术新工艺》 2014年第7期33-34,共2页
热压烧结法是将干燥粉料充填入模型内,从单轴方向边加压边加热,使成型和烧结同时完成。与常规冷压烧结法相比,热压烧结法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晶粒更加细小,增强相分布更加均匀,故其综合性能更加优异。由于采用热压烧结法生产特殊的碳铜... 热压烧结法是将干燥粉料充填入模型内,从单轴方向边加压边加热,使成型和烧结同时完成。与常规冷压烧结法相比,热压烧结法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晶粒更加细小,增强相分布更加均匀,故其综合性能更加优异。由于采用热压烧结法生产特殊的碳铜复合材料没有专用模具,在研究该材料生产工艺过程中,需要对相应的模具进行设计研究。本文根据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开发出一种新型的热压模具,以配合碳铜复合材料的试验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压 复合材料 模具设计
下载PDF
Tribological and electric-arc behaviors of carbon/copper pair during sliding friction process with electric current applied 被引量:18
20
作者 林修洲 朱旻昊 +3 位作者 莫继良 陈光雄 金学松 周仲荣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2期292-299,共8页
The tribological behaviors of carbon block sliding against copper ring with and without electric current applied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an advanced multifunctional friction and wear tester, and the electric-arc be... The tribological behaviors of carbon block sliding against copper ring with and without electric current applied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an advanced multifunctional friction and wear tester, and the electric-arc behaviors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rmal load is one of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for generation of electric arc during friction process with electric current applied. The strength of electric arc is enhanced with the decrease of normal loads and the increase of electric currents. The unstable friction process and the fluctuated dynamic friction coefficients are strongly dependent upon the electric arc. The wear volumes and the wear mechanism of carbon brush were affected by the electric arc obviously. As no electric arc occurs, no clear discrepancy of the wear volumes of the carbon samples with and without electric current applied could be detected. While the wear mechanisms are mainly mechanical wear. However,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electric arc appearance, the wear volume of carbon with electric current applied increases much more rapidly than that without electric current applied and also increases obviously with the increase of electric current strengths and the decrease of normal loads. The wear mechanisms of carbon block are mainly electric arc ablation accompanying with adhesive wear and material transfer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iction wear electric current electric arc carbon/coppe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