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多级孔炭负载铜催化剂及其合成碳酸二甲酯性能研究
1
作者 裴永丽 李挺 +2 位作者 王海堂 武江红 康茂萍 《煤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14-117,126,共5页
以ɑ-纤维素和NaHCO3为原料,采用生物质发泡法制得大孔、介孔和微孔共存的三维(3D)多级孔炭(HPC);以硝酸铜为铜源,通过调变铜负载量制得3D多级孔炭负载铜催化剂(y Cu/HPC),并考察其催化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性能。实验结果表明... 以ɑ-纤维素和NaHCO3为原料,采用生物质发泡法制得大孔、介孔和微孔共存的三维(3D)多级孔炭(HPC);以硝酸铜为铜源,通过调变铜负载量制得3D多级孔炭负载铜催化剂(y Cu/HPC),并考察其催化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铜负载量(质量分数)为10%时,10Cu/HPC催化剂在DMC合成反应中时空收率(STYDMC)和转换频率(TOF)分别达1778 mg/(g·h)和13.8 s^(-1)。N2吸附、XRD、TEM等表征表明:3D多级孔结构不但有利于铜物种的高度分散,同时可加快底物分子的传质速率,从而提升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dmc) 3D多级孔炭 铜催化剂 活性
下载PDF
六氟磷酸锂不溶物检测方法的优化及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先进 陈诺 +1 位作者 杨先武 王玉珠 《浙江化工》 CAS 2023年第2期42-47,共6页
碳酸二甲酯(DMC)不溶物含量是检验六氟磷酸锂(LiPF6)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传统的检测方法会受到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DMC不溶物检测含量过高,直接影响电解液的色度及装置中滤芯的更换频次。本文通过调整无任何防护措施检测环境转变... 碳酸二甲酯(DMC)不溶物含量是检验六氟磷酸锂(LiPF6)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传统的检测方法会受到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DMC不溶物检测含量过高,直接影响电解液的色度及装置中滤芯的更换频次。本文通过调整无任何防护措施检测环境转变为手套箱密闭环境,并通过充惰性气体的方式隔绝空气中水分对检测的干扰,以及通过优化溶解手段,使用超声波辅助溶解方式代替传统磁力搅拌方式用于实际样品测试。结果表明,使用超声波溶解和隔绝气体环境法检测DMC不溶物含量较传统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降低10%,且在同样检测条件下,缩短滤膜干燥时间,使检测时间缩减30%左右,该法的加标回收率在94.51%~104.47%之间,表明该方法具有更精准的结果以及大幅度提高检测效率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氟磷酸锂 碳酸二甲酯(dmc) 不溶物 检测方法 手套箱
下载PDF
负载型钾盐催化剂用于合成苯甲醚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陈冰 肖福魁 +2 位作者 赵宁 魏伟 孙予罕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0-603,共4页
采用固定床连续进料的反应器代替传统间歇反应釜作为评价反应器,以环境友好的碳酸二甲酯为甲基化试剂,由苯酚合成苯甲醚的反应新工艺。采用SiO2负载的钾盐类催化剂,考察了反应温度、进料空速、原料配比、活性组分负载量以及催化剂用量... 采用固定床连续进料的反应器代替传统间歇反应釜作为评价反应器,以环境友好的碳酸二甲酯为甲基化试剂,由苯酚合成苯甲醚的反应新工艺。采用SiO2负载的钾盐类催化剂,考察了反应温度、进料空速、原料配比、活性组分负载量以及催化剂用量等对反应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该负载型钾盐催化剂上苯酚的转化率均较高,且生成苯甲醚的选择性较好。尤其是在KF/SiO2催化剂上,在DMC/苯酚摩尔比为2∶1,进料空速为2 h-1,反应温度为250℃时,苯甲醚收率和选择性分别高达93.93%和98.19%。而且该负载型催化剂活性比较稳定,未发现活性组分流失,反应运行16 h催化剂未见失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醚 碳酸二甲酯(dmc) 苯酚 环境友好 钾盐
下载PDF
[Bmim]OAc-0.5Zn(OAc)_(2)催化合成甲苯二氨基甲酸甲酯反应性能及机理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桂荣 闫云 +2 位作者 仝甜 赵新强 王延吉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8-79,共12页
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实验手段,通过催化剂筛选和单因素实验对[Bmim]OAc-0.5Zn(OAc)_(2)催化甲苯二胺(TDA)与碳酸二甲酯(DMC)合成甲苯二氨基甲酸甲酯(TDC)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Bmim]OAc-0.5Zn(OAc)_(2)为该反应的较优催化剂... 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实验手段,通过催化剂筛选和单因素实验对[Bmim]OAc-0.5Zn(OAc)_(2)催化甲苯二胺(TDA)与碳酸二甲酯(DMC)合成甲苯二氨基甲酸甲酯(TDC)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Bmim]OAc-0.5Zn(OAc)_(2)为该反应的较优催化剂,[Bmim]OAc-0.5Zn(OAc)_(2)中乙酸锌为单齿配位结构;在80℃下反应3 h,制得的[Bmim]OAc-0.5Zn(OAc)_(2)催化性能较好。在物质的量比n(TDA):n(DMC)=1:30,质量比m(TDA):m([Bmim]OAc-0.5Zn(OAc)_(2))=1:0.95,160℃,反应6 h的条件下,TDC收率达94.50%。[Bmim]OAc-0.5Zn(OAc)_(2)催化合成TDC的反应机理为:[Bmim]OAc-0.5Zn(OAc)_(2)中的Zn^(2+)与DMC中的羰基氧作用形成新配合物,同时活化了羰基碳;乙酸根与TDA中的氨基作用形成氢键,并活化TDA;被活化的TDA进攻新配合物中被活化的羰基碳,促进了甲氧羰基化反应的进行,生成产物TD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im]OAc-0.5Zn(OAc)_(2) 碳酸二甲酯(dmc) 甲苯二氨基甲酸甲酯(TDC) 反应机理
下载PDF
碳酸二甲酯在涂料工业中的应用简评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国杰 牛长睿 +1 位作者 齐祥昭 鲁文辉 《中国涂料》 CAS 2015年第3期44-50,共7页
简介了碳酸二甲酯(DMC)的用途,及合成工艺、产能与应用的发展现状;着重介绍了DMC代替涂料中有毒有害溶剂的优势与现实意义,提出DMC在涂料中应用的技术思路,并简述以DMC为原料发展非光气法合成多异氰酸酯的潜在前景。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dmc) 酯交换法 dmc尿素法 低毒溶剂
下载PDF
PVA-PAA共混/CA复合膜制备及其分离碳酸二甲酯的性能 被引量:5
6
作者 王金厢 蔡邦肖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1-106,共6页
研究了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酸(PAA)共混膜的交联以及铸膜液配方和膜的热处理条件对PVA-PAA共混/CA复合膜渗透汽化(PV)分离碳酸二甲酯(DMC)/水混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交联的PVA-PAA膜在纯水中的溶解率小,改善了膜在长期运行中的稳... 研究了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酸(PAA)共混膜的交联以及铸膜液配方和膜的热处理条件对PVA-PAA共混/CA复合膜渗透汽化(PV)分离碳酸二甲酯(DMC)/水混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交联的PVA-PAA膜在纯水中的溶解率小,改善了膜在长期运行中的稳定性;随着PAA含量、混合交联剂戊二醛和乙二醇的浓度以及热处理条件的变化,水渗透通量JH2O和渗透液的含水量CP-H2O呈规律性变化.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PVA-PAA共混/CA复合膜,PV分离DMC/水二元混合物的JH2O为100 g/(m2.h),CP-H2O接近100%,分离DMC/甲醇/水三元混合物时,可同时脱除甲醇和水,当操作温度升高,JH2O和JCH3OH分别增加,CP-DMC始终小于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PAA) 高分子混合物 复合膜 渗透汽化(PV) 碳酸二甲酯(dmc)
下载PDF
柴油/碳酸二甲酯燃烧颗粒的微观结构和分形特征 被引量:5
7
作者 李铭迪 赵琛 +3 位作者 许广举 王忠 陈庆樟 焦洪宇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00-906,共7页
为降低柴油机颗粒物排放,探讨了柴油机燃用柴油/碳酸二甲酯混合燃料燃烧颗粒微观结构和分形特征的变化规律.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SAXS(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相结合的方法,针对DMC(碳酸二甲酯)添加量(以w计)对柴油机燃烧颗粒微观... 为降低柴油机颗粒物排放,探讨了柴油机燃用柴油/碳酸二甲酯混合燃料燃烧颗粒微观结构和分形特征的变化规律.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SAXS(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相结合的方法,针对DMC(碳酸二甲酯)添加量(以w计)对柴油机燃烧颗粒微观结构和分形特征参数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柴油燃烧颗粒相比,D10〔w(DMC)为10%〕、D20〔w(DMC)为10%〕燃烧颗粒的碳粒子平均层面间距分别增加了5.3%、15.1%,弯曲度平均值分别增加了4.0%和10.3%,表明燃烧颗粒的氧化活性增加;与柴油相比,D10、D20燃烧颗粒的质量分形维数分别增加了0.44和0.52,下限均升高了0.2,SAXS与电镜图像对燃烧颗粒的质量分形维数的分析结果相一致,即质量分形维数随DMC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表明燃烧颗粒的团聚程度提高;与柴油燃烧颗粒相比,D10、D20燃烧颗粒表面分形维数的下限分别升高了0.1和0.2,表明其燃烧颗粒表面的粗糙程度和不规则程度提高;与柴油燃烧颗粒相比,D10、D20燃烧颗粒的活化能分别降低了3.9和7.9 k J/mol,表明燃烧颗粒的氧化活性随着DMC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验证了燃烧颗粒微观尺寸结构和分形特征的研究结果.研究显示,柴油中添加DMC能够提高燃烧颗粒的氧化活性,燃烧颗粒的氧化活性越强,其在后处理过程中就越易被氧化,有助于降低柴油机的颗粒物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dmc) 颗粒物 微观结构 分形特征 电镜分析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DMC萃取食用油中苯并(a)芘及其GC/MS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王珍 王琳琳 +2 位作者 陈小鹏 龙柳锦 庄连蝶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38-543,共6页
为了准确、快速检测食用油中苯并(a)芘的含量,建立了食用油中苯并(a)芘的超声波辅助-绿色溶剂萃取及GC/MS联用技术检测方法,其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17μg/L和0.053μg/L,加标回收率大于95%,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32%~1.76%... 为了准确、快速检测食用油中苯并(a)芘的含量,建立了食用油中苯并(a)芘的超声波辅助-绿色溶剂萃取及GC/MS联用技术检测方法,其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17μg/L和0.053μg/L,加标回收率大于95%,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32%~1.76%和2.46%~3.17%,表明该方法符合痕量分析要求。实验考察了萃取剂种类、配比、用量、超声波功率、温度和时间对苯并(a)芘萃取的影响,获得了较优的萃取工艺条件:ACN-DMC配比(V/V)7∶3,萃取剂用量25 mL,超声功率300 W,温度20℃,时间10 min/次,萃取两次。采用该方法测定38个食用油样中苯并(a)芘含量,结果表明,其中30个不同品牌的新鲜食用油苯并(a)芘含量范围为0.09~8.17μg/kg;8个油炸食用油苯并(a)芘含量范围为6.03~11.73μg/kg。本方法耗时短且减少了有毒溶剂的使用,为食用油中含有的苯并(a)芘分析检测提供了一种科学简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B(a)p) 食用油 碳酸二甲酯(dmc) 气相色谱-质谱(GC MS) 超声波
下载PDF
聚碳酸丁二醇酯的合成工艺研究
9
作者 丁杨惠勤 杨新宝 +3 位作者 何佳欢 刘晓妹 刘建华 吴舒颖 《合成纤维》 CAS 2024年第6期1-3,70,共4页
采用三步酯交换缩聚工艺,同时在酯交换阶段采用一次性加料及滴加碳酸二甲酯(DMC)进体系两种工艺,使用复配及单一两种催化体系进行聚碳酸丁二醇酯(PBC)的聚合反应,并在缩聚阶段采用不同稳定剂进行聚合反应,探究不同的聚合工艺对PBC切片... 采用三步酯交换缩聚工艺,同时在酯交换阶段采用一次性加料及滴加碳酸二甲酯(DMC)进体系两种工艺,使用复配及单一两种催化体系进行聚碳酸丁二醇酯(PBC)的聚合反应,并在缩聚阶段采用不同稳定剂进行聚合反应,探究不同的聚合工艺对PBC切片黏度的影响。其中,酯交换阶段使用滴加方式添加DMC时,酯交换率可以达到67.84%,最终PBC产品的熔融指数可以达到0.86 g/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聚酯 碳酸二甲酯(dmc) 酯交换法
下载PDF
基于DMC法的α-氨基酸-N-环内酸酐的绿色合成
10
作者 李振环 彭日丽 苏坤梅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8-35,共8页
针对传统方法合成α-氨基酸-N-环内酸酐(NCAs)毒性大、对环境不友好的问题,以氨基酸为原料,以乙酸锌为催化剂,以碳酸二甲酯(DMC)为环化剂,通过“一锅法”高效环保地合成了L-苯丙氨酸-N-羧基环内酸酐(Phe-NCA)、L-天冬氨酸-4-苄酯-羧基... 针对传统方法合成α-氨基酸-N-环内酸酐(NCAs)毒性大、对环境不友好的问题,以氨基酸为原料,以乙酸锌为催化剂,以碳酸二甲酯(DMC)为环化剂,通过“一锅法”高效环保地合成了L-苯丙氨酸-N-羧基环内酸酐(Phe-NCA)、L-天冬氨酸-4-苄酯-羧基环内酸酐(H-Asp-Obzl-NCA)和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环内酸酐(Cbz-Lys-NCA)等3种新型NCAs。通过GC-MS、NMR、FT-IR等对其进行定性表征;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物比例等因素对氨基酸转化率与NCAs产率的影响;并通过对比催化剂乙酸锌在反应前后的XPS和XRD等表征,分析乙酸锌的催化机理。结果表明:反应中氨基酸∶去质子碱∶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1.5:0.2,反应分别在160、120、140℃进行8 h后,去质子氨基酸与DMC在乙酸锌的作用下发生甲氧羰基化反应,进一步关环,Phe-NCA、H-Asp-Obzl-NCA和Cbz-Lys-NCA最佳产率可分别达到55.22%、56.30%和46.46%;乙酸锌的催化机理为Zn^(2+)与DMC中的羰基氧进行配位络合后实现氨基酸靶向甲氧羰基化,促进邻近COO-与羰基碳发生亲核取代,从而实现精准关环,得到NC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dmc) α-氨基酸-N-环内酸酐(NCAs) 乙酸锌 甲氧羰基化 绿色合成
下载PDF
KBr催化剂上DMC与苯酚甲基化合成苯甲醚的反应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冰 赵宁 +1 位作者 魏伟 孙予罕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结合原位FT-IR,热力学分析及反应规律研究了KBr催化剂上碳酸二甲酯(DMC)氧位甲基化苯酚合成苯甲醚的反应机理。FT-IR显示KBr催化剂高于100℃活化苯酚生成酚盐,但至200℃也不活化DMC。共吸附的FT-IR及反应数据均显示苯甲醚高于150℃时生... 结合原位FT-IR,热力学分析及反应规律研究了KBr催化剂上碳酸二甲酯(DMC)氧位甲基化苯酚合成苯甲醚的反应机理。FT-IR显示KBr催化剂高于100℃活化苯酚生成酚盐,但至200℃也不活化DMC。共吸附的FT-IR及反应数据均显示苯甲醚高于150℃时生成。反应中检测到少量羰基甲氧基化产物苯基甲基碳酸酯(MPC)先于苯甲醚而生成,结合热力学计算及MPC分解转化的实验结果分析,生成MPC的反应是与生成苯甲醚的甲基化反应并行的可逆副反应。甲基化反应的机理为苯酚先被去质子化而形成酚盐,高于150℃时,酚盐的酚氧负离子亲核进攻DMC的甲基碳而生成苯甲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dmc) 苯酚 氧位甲基化 苯甲醚 原位FT-IR 反应机理
下载PDF
碳酸二甲酯对柴油机排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韡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9-62,共4页
为了研究碳酸二甲酯(DMC)和柴油的混合燃料对柴油机排放特性的影响,在一台TY1100直喷式柴油发动机上进行了不同碳酸二甲酯添加体积比的混合燃料的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柴油中DMC添加比例提高,发动机功率有所下降,热效率有所提高,... 为了研究碳酸二甲酯(DMC)和柴油的混合燃料对柴油机排放特性的影响,在一台TY1100直喷式柴油发动机上进行了不同碳酸二甲酯添加体积比的混合燃料的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柴油中DMC添加比例提高,发动机功率有所下降,热效率有所提高,NOx的排放无明显变化;HC和CO2的排放略有增加;CO的排放略有降低;碳烟的排放大幅降低,当添加体积比为15%时,碳烟排放的降幅约为50%,此后随着DMC添加体积比的提高,碳烟减排效果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dmc) 柴油机 排放特性
下载PDF
Ni-MoO_3/La^(3+)-TiO_2/ZrAlO光催化CO_2和CH_3OH直接合成DMC 被引量:2
13
作者 薛茹君 朱峰 李丽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7-30,共4页
制备了CO_2和甲醇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光催化剂Ni-MoO_3/LT-ZAO(复合载体La^(3+)-TiO_2/ZrAlO),以XRD、H_2-TPR、N_2吸附脱附表征了催化剂及载体的物相组成及还原性能,测定了催化剂及载体的比表面积和比孔容,采用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 制备了CO_2和甲醇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光催化剂Ni-MoO_3/LT-ZAO(复合载体La^(3+)-TiO_2/ZrAlO),以XRD、H_2-TPR、N_2吸附脱附表征了催化剂及载体的物相组成及还原性能,测定了催化剂及载体的比表面积和比孔容,采用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表征了光催化剂的光吸收性能,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评价了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TiO_2中掺杂La_2O_3使得催化剂的光吸收边带向可见光区迁移;MoO_3和La_2O_3使催化剂对可见光的吸收强度增强,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12%(Ni-MoO_3)/LT-ZAO光催化剂显示出最好的活性和较好的选择性,其甲醇转化率高达12.1%而对DMC的选择性为9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MoO3/La3+-TiO2/ZrAlO 光催化剂 碳酸二甲酯(dmc) 直接合成 二氧化碳 甲醇
下载PDF
碳酸二甲酯对烷基化汽油燃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鹤 王鹏飞 +3 位作者 王俊 徐辰 韩永强 张建荣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9-485,共7页
在四缸直列四冲程增压直喷汽油机上,研究了添加体积分数为10%的碳酸二甲酯(DMC)对燃用烷基化汽油在典型工况下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及其燃烧过程原理。结果表明:在所有工况下,添加DMC后燃油消耗率均有明显增加,增幅最高可达20.53%,有效热效... 在四缸直列四冲程增压直喷汽油机上,研究了添加体积分数为10%的碳酸二甲酯(DMC)对燃用烷基化汽油在典型工况下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及其燃烧过程原理。结果表明:在所有工况下,添加DMC后燃油消耗率均有明显增加,增幅最高可达20.53%,有效热效率变化不明显。在外特性工况下,添加DMC对汽油机动力性影响不大,均不超过3%;在稳态工况下,DMC的加入降低了燃料的总碳氢化合物(THC)和氮氧化物(NO x )排放,碳氢化合物(HC)的排放最大降幅为13%,NO x 排放最大降幅为32%;在低转速工况下,DMC的添加可引起总颗粒物排放增加,最大增幅为103%,其中核态颗粒物增加是主要因素,最大增幅为113%。燃烧过程分析表明,加入DMC会造成燃烧始点最多推迟1.24° CA,燃烧重心最多推移1.98° CA,燃烧持续期最大延长2.32° CA,从而引起定容性下降,热效率降低,后燃量增加,颗粒物升高,燃烧温度下降,NO x 排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dmc) 烷基化汽油 直喷汽油机 燃烧性能
下载PDF
2-(4-溴甲基苯基)丙酸及其酯的合成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志雄 程清蓉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6-358,362,共4页
以对甲苯苯乙腈为原料经甲基化、水解和溴代3步反应合成了2-(4-溴甲基苯基)丙酸和以对甲基苯乙酸乙酯为原料经甲基化和溴代两步合成2-(4-溴甲基苯基)丙酸乙酯。重点探讨了甲基化反应的反应时间及不同相转移催化剂聚乙醇(PEG)对反应的影... 以对甲苯苯乙腈为原料经甲基化、水解和溴代3步反应合成了2-(4-溴甲基苯基)丙酸和以对甲基苯乙酸乙酯为原料经甲基化和溴代两步合成2-(4-溴甲基苯基)丙酸乙酯。重点探讨了甲基化反应的反应时间及不同相转移催化剂聚乙醇(PEG)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甲基化反应以8 h为宜,对甲基苯乙腈和对甲苯苯乙酸乙酯甲基化反应的最佳温度分别为180和220℃,前者以碳酸钾与PEG-400共同催化效果较佳,后者以碳酸钾与PEG-600共同催化效果较佳。该两种合成方法收率分别为67.6%和7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溴甲基苯基)丙酸(乙酯) 对甲苯苯乙腈 对甲苯苯乙酸乙酯 碳酸二甲酯(dmc) 相转移催化剂聚乙醇(PEG)
下载PDF
低碳经济下涂料研究领域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3
16
作者 毛英利 梁鉴泉 +1 位作者 李会宁 曹德榕 《中国涂料》 CAS 2010年第4期29-33,共5页
介绍了低污染型涂料设计思维趋势的调查分析,重点阐述了低碳经济下涂料研究领域的几种发展之路,包括利用CO2为原料制备低毒溶剂碳酸二甲酯(DMC)、聚碳酸酯二元醇(APC)等环保型材料及其应用,以及非异氰酸酯聚氨酯和杂化非异氰酸酯聚氨酯... 介绍了低污染型涂料设计思维趋势的调查分析,重点阐述了低碳经济下涂料研究领域的几种发展之路,包括利用CO2为原料制备低毒溶剂碳酸二甲酯(DMC)、聚碳酸酯二元醇(APC)等环保型材料及其应用,以及非异氰酸酯聚氨酯和杂化非异氰酸酯聚氨酯、水性涂料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涂料 CO2 碳酸二甲酯(dmc) 碳酸酯二元醇(APC) 非异氰酸酯聚氨酯 水性涂料
下载PDF
碳酸二甲酯合成工艺的模拟与经济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玲娜 方涛 焦玉荣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9-73,共5页
利用Aspen Plus化工流程模拟软件对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甲酯(DMC)流程进行模拟优化,得到该工艺中各塔的最佳操作参数,并分析了各塔中的温度分布及气液相流率。在此基础上,分别对选用不同萃取剂苯胺和乙二醇时该工艺流程的设备投资和年总... 利用Aspen Plus化工流程模拟软件对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甲酯(DMC)流程进行模拟优化,得到该工艺中各塔的最佳操作参数,并分析了各塔中的温度分布及气液相流率。在此基础上,分别对选用不同萃取剂苯胺和乙二醇时该工艺流程的设备投资和年总费用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苯胺做萃取剂时,可节约设备投资25.46%,年总费用降低了42.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dmc) 合成工艺 ASPEN PLUS 模拟 经济评价
下载PDF
新型双季铵盐型缩膨剂的合成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佳星 师永民 +1 位作者 田雨 杨晓武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974-2978,共5页
以聚醚胺(PEA)、碳酸二甲酯(DMC)为原料,通过季铵化反应合成双季铵盐型缩膨剂,采用FTIR和^(1)H NMR进行性能表征,确认其分子结构。分析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单体质量分数、单体配比等因素对缩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双季铵盐型缩... 以聚醚胺(PEA)、碳酸二甲酯(DMC)为原料,通过季铵化反应合成双季铵盐型缩膨剂,采用FTIR和^(1)H NMR进行性能表征,确认其分子结构。分析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单体质量分数、单体配比等因素对缩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双季铵盐型缩膨剂的最佳工艺条件:以99%碳酸二甲酯和聚醚胺D-230为反应单体,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3 h,n(PEA)∶n(DMC)=1∶3。该产品缩膨效果优异,当产物用量为1%时,缩膨率可达34.25%,兼具较好的耐高温性能,在矿场应用中可有效降低粘土矿物遇水膨胀、运移给储层造成的伤害,提升油气开发效果,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膨剂 聚醚胺(PEA) 碳酸二甲酯(dmc) 双季铵盐
下载PDF
N掺杂改性石墨烯负载Cu催化合成DMC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旭慧 赵金仙 任军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9-62,65,共5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方法构建了不同尺寸的Cu组分负载在N掺杂改性石墨烯上的三种催化系统模型:纳米颗粒系统(Cu55/PGNG)、团簇系统(Cu6/PGNG)和单原子系统(Cu1/PGNG),研究了这三种催化系统对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DMC)的影响。...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方法构建了不同尺寸的Cu组分负载在N掺杂改性石墨烯上的三种催化系统模型:纳米颗粒系统(Cu55/PGNG)、团簇系统(Cu6/PGNG)和单原子系统(Cu1/PGNG),研究了这三种催化系统对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DMC)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系统的稳定性顺序为Cu6/PGNG>Cu55/PGNG>Cu1/PGNG,活性顺序为Cu6/PGNG≈Cu1/PGNG>Cu55/PGNG。综合考虑催化系统的稳定性和活性,认为Cu团簇系统更有利于促进甲醇氧化羰基化反应;电子结构的结论表明Cu团簇系统中形成的Cu-N-C键也有利于提高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催化剂 N掺杂改性石墨烯 碳酸二甲酯(dmc)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含氧燃料对重型车用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宪成 孙志新 +1 位作者 和穆 何星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29-234,共6页
为降低某型装甲车辆柴油机的碳烟排放,通过台架试验研究了掺混不同比例的两种含氧燃料—生物柴油和碳酸二甲酯(DMC)对某型装甲车辆柴油机缸内燃烧过程、动力性和碳烟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燃料可以有效降低柴油机的可吸入颗粒物(PM... 为降低某型装甲车辆柴油机的碳烟排放,通过台架试验研究了掺混不同比例的两种含氧燃料—生物柴油和碳酸二甲酯(DMC)对某型装甲车辆柴油机缸内燃烧过程、动力性和碳烟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燃料可以有效降低柴油机的可吸入颗粒物(PM)排放,且生物柴油和DMC的比例越大,降烟的效果越显著,但NOx排放增加;掺混生物柴油体积分数为20%、DMC为10%时,发动机外特性扭矩下降约5%。通过调整最大供油量,可使柴油机的功率恢复到原机状态;恢复功率后,发动机的碳烟排放比使用纯柴油的原机降低了5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生物柴油 碳酸二甲酯(dmc) 碳烟排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