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省际碳足迹广度、深度评价及时空格局
被引量:28
- 1
-
-
作者
郑德凤
刘晓星
王燕燕
吕乐婷
-
机构
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47-458,共12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BJL105)
-
文摘
借鉴三维生态足迹方法构建了碳足迹广度、深度测算模型,对吸纳碳排放所占用的自然资本流量、存量进行区分,核算了2000—2016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碳足迹广度和碳足迹深度,并对其进行空间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①中国碳足迹广度受碳足迹和碳生态承载力的综合影响,由0.173 hm^2/人升至0.329 hm^2/人又降至0.301 hm^2/人;碳足迹广度高值区集中于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其自然资本流量尚未完全占用,低值区集中于东部沿海和中部,其自然资本流量已不足以补偿碳排放。②2008年起中国碳足迹深度突破自然原长1,数值由1.04升至1.42又降至1.31;研究期内碳足迹深度始终处于自然原长1的有10个地区,高值区集中于东部沿海和中部,尤其是上海可达298.83,以存量资本耗竭为主且生态持续性弱。吸纳碳排放所占用的流量资本和存量资本存在地域互补性。③中国碳足迹广度、深度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碳足迹广度H-H集聚区分布于东北和西北,该类集聚有减弱趋势;碳足迹深度H-H集聚区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且向中部扩散,该类集聚有增强趋势。通过引入碳足迹广度、深度两项指标对碳足迹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化和完善,在碳排放对生态环境影响规模的刻画和表达上取得了较优于传统碳足迹的评价结果。
-
关键词
碳足迹广度
碳足迹深度
碳足迹
自然资本
空间自相关
时空格局
-
Keywords
carbon footprint size
carbon footprint depth
carbon footprint
natural capital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spatial-temporal pattern
-
分类号
X19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
-
题名中国碳足迹广度空间关联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 2
-
-
作者
朱向梅
王子莎
-
机构
中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出处
《调研世界》
CSSCI
2021年第5期38-48,共11页
-
基金
中北大学研究生科技立项资助课题“基于生态承载力视角的黄河流域碳水足迹评价及空间关联性研究”(项目编号:20201748)
山西省社科联重点课题“山西省绿色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项目编号:SSKLZDKT2020086)
-
文摘
本文结合碳足迹及碳生态承载力指标测算我国碳足迹广度,并进一步分析其空间关联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时间上,我国碳足迹广度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13—2017年小幅下降;空间上,东、中、西人均碳足迹广度具有显著差异,北方省份普遍高于南方省份。(2)人均碳足迹广度主要呈现H-H集聚和L-H集聚,且集聚特征愈发明显,其中山东、河北等省份始终稳定在H-H集聚区,而北京、上海等地与周边省份形成L-H集聚区。(3)我国省域碳足迹广度具有显著空间自相关性,能源结构、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本地区及邻近省份碳足迹广度产生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在5%显著性水平下对其具有负向作用,城镇化对碳足迹广度具有正向影响,但并不显著。因此在未来强调区域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应通过碳额的分配重塑我国各区域间的协同、创新和低碳发展的新格局。
-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碳足迹广度
空间自相关
空间滞后模型
时空跃迁测度法
-
分类号
X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