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和浩特市杨树人工林生物量分布特征及碳计量参数研究
1
作者 李虎虎 张鑫 +3 位作者 张海东 贾秀斌 付红丽 邢钰坤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24-28,共5页
本研究以呼和浩特市平原区杨树(Populu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开展杨树人工林生物量分布特征和碳计量参数研究,以期提高研究区杨树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的估算精度。通过对不同龄组的杨树人工林设置标准样地,研究分析标准木的不同器官生物... 本研究以呼和浩特市平原区杨树(Populu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开展杨树人工林生物量分布特征和碳计量参数研究,以期提高研究区杨树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的估算精度。通过对不同龄组的杨树人工林设置标准样地,研究分析标准木的不同器官生物量和林分生物量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龄组杨树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呈现一致趋势,均表现为树干>树根>树枝>树皮>树叶。不同器官生物量占整株生物量的百分比分别为:树干50.19%、树根17.79%、树枝14.72%、树皮11.40%、树叶5.90%;实测生物量转化与扩展因子(BCEF)为0.42 t.m^(-3)、生物量扩展因子(BEF)为1.64、根茎比(R)为0.22、木材基本密度(WD)为0.25 t.m^(-3);通过实测碳计量参数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专门委员会(IPCC)缺省值计算得到的不同龄组林分生物量无差异,表明采用实测碳计量参数和IPCC缺省值均能较准确地计算呼和浩特市平原区杨树人工林的固碳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和浩特市 杨树人工林 生物量 计量参数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分布特征及其碳计量参数 被引量:2
2
作者 蓝肖 郝海坤 +4 位作者 黄开勇 陈琴 戴俊 程琳 陈仕昌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0-56,共7页
探究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的分布规律并建立其生物量预测模型,为预测和评估其固碳能力提供依据。采用野外生物量调查和室内测定等方法,选择广西杉木典型栽培区的不同林龄阶段和不同立地条件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根茎比、木材基本密... 探究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的分布规律并建立其生物量预测模型,为预测和评估其固碳能力提供依据。采用野外生物量调查和室内测定等方法,选择广西杉木典型栽培区的不同林龄阶段和不同立地条件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根茎比、木材基本密度、含碳率和生物量转化与扩展因子等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杉木树干生物量的占比最高,幅度为40.00%~67.40%,树根其次,幅度为14.70%~22.70%;杉木的平均根茎比值为0.263,木材基本密度的平均值为300.5 kg/m^(3);不同相对生长方程回归模型对于树干、树皮、树枝、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以及总生物量的拟合效果并无明显差别;杉木各器官平均含碳率为50.57%,呈随林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杉木树干生物量与蓄积量的关系以幂函数略优,而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与蓄积量的关系则以双曲线模型略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生物量 分配 计量参数
下载PDF
基于IPCC法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碳计量参数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舒洋 郭娇宇 +2 位作者 周梅 管立娟 张今奇 《温带林业研究》 2022年第1期30-35,47,共7页
【目的】碳计量参数的研究对科学评价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碳汇功能和价值以及合理制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策略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方法】本文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NPP方法对不同林龄的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生物... 【目的】碳计量参数的研究对科学评价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碳汇功能和价值以及合理制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策略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方法】本文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NPP方法对不同林龄的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碳储量进行测定,依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指南方法,计算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的碳计量参数,并与IPCC提供的生物量碳计量参数进行差异分析,并分析实测碳计量参数与林龄、胸径、林分密度等易测因子的相关性,对比分析NPP法实测碳储量与IPCC法获得碳储量之间的差异。【结果】(1)碳计量参数中除根茎比(R)外,其他的碳计量参数的实测值均大于IPCC缺省值;(2)碳计量参数生物量转化与扩展因子(BCEF)、生物量扩展因子(BEF)和木材基本密度(WD)随林龄、及胸径呈负相关,R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值。【结论】IPCC指南所给出的生物量碳计量参数值会随着林龄、立地条件、林种等因素发生改变。通过与NPP法计算出来的碳储量对比发现两种方法计算的碳储量差异较大。本研究为进一步校正IPCC中的碳计量参数以及森林碳储量的准确估算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 储量 生物量 计量参数
下载PDF
模型和林分因子对区域尺度碳计量参数的影响——以杉木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海奎 欧强新 +2 位作者 赵嘉诚 杨英 全锋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5-62,共8页
【目的】研究模型和林分因子对区域尺度生物量碳储量转化和扩展系数(BCCEF)的影响,为区域尺度乔木林碳储量估算提供科学、合理的参数和估算方法。【方法】选择我国南方主要树种杉木,以福建、江西、湖南和广东4省固定样地为区组,选用区... 【目的】研究模型和林分因子对区域尺度生物量碳储量转化和扩展系数(BCCEF)的影响,为区域尺度乔木林碳储量估算提供科学、合理的参数和估算方法。【方法】选择我国南方主要树种杉木,以福建、江西、湖南和广东4省固定样地为区组,选用区域内模型和区域外模型,按独立和兼容2种方式从单木到区域扩展,分一元和二元模型进行方差分析,确定稳定的模型;在此基础上,分起源、龄组,以林分平均胸径、平均高、胸高断面积和株数密度为定量因子,采用向后逐步回归和有交互作用的方差分析,确定林分因子与区域尺度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碳储量转化和扩展系数之间的关系。【结果】扩展方式和选用模型对2种碳计量参数有显著影响,独立模型估计的参数大于兼容模型,选用模型会对参数造成8%~17%的误差,一元和二元模型对地上部分碳计量参数(BCCEFA)影响不显著,对地下部分碳计量参数(BCCEFR)影响显著;林分因子中起源对2种碳计量参数均有显著影响,天然林的碳计量参数大于人工林,龄组对BCCEFA有显著影响,从幼龄林到过熟林基本上呈下降趋势,而对BCCEFR影响不大,平均高、株数密度和胸高断面积对2种碳计量参数均有显著影响,对BCCEFR的影响大于对BCCEFA的影响,其中平均高、株数密度与2种碳计量参数呈负相关,胸高断面积与2种碳计量参数呈正相关,平均胸径对2种碳计量参数均影响不显著;使用区域内模型的湖南和广东间,除总BCCEFR外,2种总碳计量参数和分起源、龄组参数间差异均不显著,而同样使用区域内模型的福建和江西间,2种总碳计量参数和分起源、龄组的碳计量参数均差异显著。【结论】区域内二元兼容模型估计的2种总碳计量参数最稳定,林分起源、龄组、平均高、株数密度和胸高断面积对碳计量参数影响显著,即使使用同一区域内的模型,省际间林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参数 扩展形式 模型选择 林分因子 杉木
下载PDF
毛竹林生物量碳计量参数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广路 范少辉 +1 位作者 苏文会 杜满义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55-1959,共5页
通过文献数据归纳并结合实地调查,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H.de Lehaie林生物量碳计量参数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竹秆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乔木层生物量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可以通过竹秆生物量... 通过文献数据归纳并结合实地调查,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H.de Lehaie林生物量碳计量参数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竹秆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乔木层生物量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可以通过竹秆生物量推测乔木层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毛竹林生物量扩展因子BEF的实测值为1.259 1±0.041 6(n=42),理论值为1.265 8±0.030 2;毛竹林根茎比R实测值为0.960 8±0.338 5,理论值R值为0.900 1±0.243 0,实测值与理论值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毛竹林生物量测定中,可以通过BEF值和R值准确推算竹林生物量。BEF与立竹度显著负相关(P<0.05,n=33),随着立竹度的增大,BEF值线性降低;毛竹林R值与年龄结构极显著正相关(P<0.01,n=33),R值随着新竹比例的增加成幂函数增加。通过测定立竹密度和年龄结构等因子可以进一步提高BEF值和R值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林 生物量计量参数 生物量转化因子 根茎比
下载PDF
沙柳人工灌木林生物量碳计量参数初步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莎仁图雅 张立欣 +1 位作者 李晓晶 于亦彤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5年第2期1-3,12,共4页
通过文献数据归纳并结合实地调查,对北沙柳人工灌木林生物量碳计量参数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可以通过灌高与冠幅推测灌木地上部分生物量,二者的相关方程为Y=0.7826(D2H)^0.8913(n=32,R^2=0.82);沙柳林根茎比R的实测值为2... 通过文献数据归纳并结合实地调查,对北沙柳人工灌木林生物量碳计量参数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可以通过灌高与冠幅推测灌木地上部分生物量,二者的相关方程为Y=0.7826(D2H)^0.8913(n=32,R^2=0.82);沙柳林根茎比R的实测值为2.64(n=9),大于IPCC推荐的缺省值0.4;在沙柳林生物量测定中,可以通过林地平均冠幅、灌高、盖度和R值准确推算沙柳林生物量。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B)为9.02t/hm^2(n=37),在不同立地类型存在差异。沙柳林R值随着平茬间隔期增加成幂函数减少。在进行沙柳林生物量碳计量和使用时需考虑平茬期和植被盖度,有利于降低计量中的不确定性。本研究结果适用于平茬后3年,盖度为30%~60%的沙柳人工灌木林生物量碳计量。沙柳林生物量碳计量参数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柳林 生物量计量参数 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 根茎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