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53篇文章
< 1 2 2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2/O工艺的固有缺欠和对策研究 被引量:140
1
作者 张杰 臧景红 +1 位作者 杨宏 刘俊良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26,共5页
分析了A2 /O系统的固有缺欠 :硝化菌、反硝化菌和聚磷菌在有机负荷、泥龄以及碳源需求上存在着矛盾和竞争 ,阻碍着生物除磷脱氮技术的应用。为此各国水处理专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大量研究 ,新工艺层出不穷 ,但至今仍没有根本性的突破 ,... 分析了A2 /O系统的固有缺欠 :硝化菌、反硝化菌和聚磷菌在有机负荷、泥龄以及碳源需求上存在着矛盾和竞争 ,阻碍着生物除磷脱氮技术的应用。为此各国水处理专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大量研究 ,新工艺层出不穷 ,但至今仍没有根本性的突破 ,营养盐去除的整体效果没有显著提高。在深入分析研究基础上 ,指出应以兼性厌氧反硝化除磷菌的生物特性研究为基础 ,开展以PHB为碳源的新工艺和硝化菌与反硝化除磷菌相分离的双污泥系统的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O工艺 反硝化除磷菌 硝化菌 泥龄 生物除磷脱氮 有机负荷 聚磷菌 新工艺 碳源 研究
下载PDF
中国沿海地区农田生态系统部分碳源/汇时空差异 被引量:164
2
作者 赵荣钦 秦明周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11,共7页
运用1981—2001年作物产量、农业投入等统计数据,对沿海10个省市自治区农田生态系统部分碳源/汇进行了估算,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总碳吸收从1981年以来呈波动增加趋势,总碳排放则呈明显增长趋势。二者相比,碳排放明显低于碳吸收,但由主... 运用1981—2001年作物产量、农业投入等统计数据,对沿海10个省市自治区农田生态系统部分碳源/汇进行了估算,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总碳吸收从1981年以来呈波动增加趋势,总碳排放则呈明显增长趋势。二者相比,碳排放明显低于碳吸收,但由主要途径农业投入导致的间接碳排放的增长速度(94%)超过了作物生育期碳吸收的增长速度(44%)。(2)各省市自治区碳吸收、碳排放变化的区域差异显著,单位面积碳吸收、碳排放变化的差异也十分明显。其中,各省市自治区总碳排放和单位面积碳排放基本上逐年增加,表明沿海发达地区农业投入较高;而碳吸收变动幅度较大,发达地区(如浙江、福建和上海等)碳吸收呈下降趋势,反映沿海地区农作物种植面积下降致使农作物生育期总碳吸收量降低。(3)沿海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主要粮食作物碳吸收占全国比例有所下降,说明沿海地区农业种植面积减少和农业投入增加削弱了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地区 农田生态系统 碳吸收 碳排放 碳源 碳汇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类型转变与碳循环 被引量:101
3
作者 周广胜 王玉辉 +1 位作者 蒋延玲 杨利民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50-254,共5页
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转变对于全球碳循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总结国内外有关森林砍伐以及森林、草地转变成农田对于碳循环的影响 ,阐述了可能引起全球“未知汇”现象的重要原因 ,强调未来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 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转变对于全球碳循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总结国内外有关森林砍伐以及森林、草地转变成农田对于碳循环的影响 ,阐述了可能引起全球“未知汇”现象的重要原因 ,强调未来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应充分重视陆地生态系统类型转变对于全球碳循环的影响研究 ,包括研究陆地生态系统的不同发展阶段 (自然与退化生态系统 )、利用方式的改变 (森林转化为人工林或农田 ,草地转化为农田、退耕还林草等 )所引起的碳库类型转换的增汇机理及其对全球变化响应 ,并指出了建立统一观测方法与规范的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观测网络 ,发展针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特点、具有自主产权的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循环 陆地生态系统 类型转变 碳源 全球变化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与地膜覆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22
4
作者 侯晓杰 汪景宽 李世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55-661,共7页
微生物多样性是表征土壤质量变化的敏感指标。应用Biolog技术探讨了不同施肥处理与地膜覆盖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从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角度评价施肥与地膜覆盖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裸地条件下,肥料合理配施可以增... 微生物多样性是表征土壤质量变化的敏感指标。应用Biolog技术探讨了不同施肥处理与地膜覆盖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从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角度评价施肥与地膜覆盖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裸地条件下,肥料合理配施可以增强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程度(AWCD),显著增加微生物功能多样性(Shannon指数)。地膜覆盖和施肥的交互作用降低了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率,降低微生物的丰富度,改变其均匀度。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聚类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各施肥处理在碳源的利用上存在较大差异,覆膜加剧了各处理之间的分异程度。糖类和氨基酸类碳源是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受到土壤pH、速效钾的显著影响。此外,有机碳、速效氮含量和土壤碳氮比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地膜覆盖 群落功能多样性 碳源
下载PDF
不同碳源及其碳氮比对反硝化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03
5
作者 王丽丽 赵林 +1 位作者 谭欣 闫博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04年第1期15-18,共4页
碳源及碳氮比是生物法处理氨氮废水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论述了甲醇、蔗糖、报纸等不同物质作为碳源及其碳氮比对反硝化过程的影响 ,并对各碳源适宜的碳氮比加以总结。
关键词 反硝化 碳源 碳氮比 水处理 生物法 氨氮废水 细菌 降解
下载PDF
以棉花为碳源去除地下水硝酸盐的研究 被引量:84
6
作者 金赞芳 陈英旭 小仓纪雄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12-515,共4页
采用室内试验装置,研究了以棉花为碳源和反应介质的生物反应器去除地下水中的硝酸盐。结果表明,以棉花为碳源的反应器启动快。在室温25℃±1℃,进水硝酸盐氮浓度为22.6mgN·L-1,水力停留时间不小于9.8h时,反应器对硝酸盐氮可以1... 采用室内试验装置,研究了以棉花为碳源和反应介质的生物反应器去除地下水中的硝酸盐。结果表明,以棉花为碳源的反应器启动快。在室温25℃±1℃,进水硝酸盐氮浓度为22.6mgN·L-1,水力停留时间不小于9.8h时,反应器对硝酸盐氮可以100%去除,出水未检出亚硝酸盐。反硝化反应受温度变化及水力停留时间影响大:14℃的反硝化速率不到25℃的1/2;当水力停留时间为7.2h,N去除效率只有45%。反硝化反应受pH值和DO的影响小,当pH值在6~9,进水DO在2~6mg·L-1范围变化时,反应器去除效率没有变化。在反应进行过程中,棉花也被消耗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碳源 反硝化 生物处理 地下水 硝酸盐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碳源汇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98
7
作者 马晓哲 王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5898-5907,共10页
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既可能成为碳源,也可能是碳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及区域尺度上森林、草地和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全球范围内,森林砍伐后向草地和农田的转化发... 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既可能成为碳源,也可能是碳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及区域尺度上森林、草地和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全球范围内,森林砍伐后向草地和农田的转化发挥碳源的作用,在毁林碳排放中占主导地位,其中热带地区森林转变为农田和草场的碳排放均高于温带和北方森林。另一方面,土地利用变化可促进森林的碳贮存,如退耕还林、改善森林管理等。各区域森林生态系统通过土地利用变化贮存碳的潜力存在显著差别,热带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具有较大的碳汇潜力,而干旱地区减少碳排放的空间相对较少。开垦活动是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碳储存最主要的人类活动,草地转变为农田伴随着土壤碳的流失。森林或草场转变为农田的过程伴随着植被和土壤碳储量的减少,生态系统碳储量降低,因此它是一个碳排放的过程。伴随着城市的扩张,农田向建设用地的转化也是一个碳排放的过程。当前评估土地利用变化影响的研究方法主要有遥感观测和遥感模型、统计估算、生态系统模型以及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模型的耦合。研究方法得到不断地完善和改进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因此需要建立统一的观测统计方法,降低数据中的不确定性;完善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模型的耦合研究;建立多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系统综合技术方法体系;开展碳减排目标下土地利用最优化布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 碳源 碳汇 模型
下载PDF
微生物油脂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70
8
作者 薛飞燕 张栩 谭天伟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3-27,共5页
关键词 微生物油脂 研究进展 展望 微生物生产 研究现状 发展历史 瓶颈因素 发展前景 培养方法 氮源 碳源
下载PDF
以稻草为碳源和生物膜载体去除水中的硝酸盐 被引量:87
9
作者 邵留 徐祖信 +2 位作者 金伟 尹海龙 朱柏荣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14-1419,共6页
采用室内试验装置,研究了以农业废弃物稻草为反硝化碳源和反应介质的生物反应器对于污水中硝酸盐的去除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以稻草为反硝化碳源和生物膜载体的反应器启动时间短,对污水中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好,且试验过程中未发... 采用室内试验装置,研究了以农业废弃物稻草为反硝化碳源和反应介质的生物反应器对于污水中硝酸盐的去除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以稻草为反硝化碳源和生物膜载体的反应器启动时间短,对污水中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好,且试验过程中未发现亚硝酸盐累积;进水硝酸盐浓度对装置的处理效果有一定影响,浓度过高会导致硝酸盐的去除率下降;装置对进水DO和pH变化有一定抗性,DO在1.0-3.5 mg/L,pH在6.5-8.5之间变化时,反应器硝酸盐的去除率变化很小,缓冲能力较强;反应器稳定性强,装置运行84 d后,出水硝酸盐开始升高,硝酸盐去除率逐步降低,但去除率仍在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 碳源 生物反硝化 生物膜载体
原文传递
不同碳源对生物反硝化的影响 被引量:65
10
作者 徐亚同 《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9-32,44,共5页
在悬浮污泥系统中,当pH、温度适宜,碳源无限制并采用单一类碳源时,反硝化速率和耗碳速率动力学呈零级反应。混合挥发性脂肪酸碳源的反硝化速率比组成它的单一脂肪酸的反硝化速率高。挥发性脂肪酸中,乙酸的反硝化速率最高。挥发酸... 在悬浮污泥系统中,当pH、温度适宜,碳源无限制并采用单一类碳源时,反硝化速率和耗碳速率动力学呈零级反应。混合挥发性脂肪酸碳源的反硝化速率比组成它的单一脂肪酸的反硝化速率高。挥发性脂肪酸中,乙酸的反硝化速率最高。挥发酸的反硝化速率比相应的醇类为高。本文还讨论了降低反硝化系统碳源消耗、减少处理成本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硝化 碳源 废水处理
下载PDF
碳源和有机添加物对文心兰原球茎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67
11
作者 何松林 孔德政 +2 位作者 杨秋生 张启翔 田中道男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54-157,共4页
以薄叶系文心兰Oncidiumaloha'Iwanaga'茎尖诱导形成的原球茎(PLB)为外植体,采用树脂膜培养容器(CP)的液体静置培养方式,比较不同碳源(蔗糖、麦芽糖、山梨醇)和不同有机添加物(蛋白胨、胰蛋白胨、苹果汁、番茄汁、椰子汁)对文心... 以薄叶系文心兰Oncidiumaloha'Iwanaga'茎尖诱导形成的原球茎(PLB)为外植体,采用树脂膜培养容器(CP)的液体静置培养方式,比较不同碳源(蔗糖、麦芽糖、山梨醇)和不同有机添加物(蛋白胨、胰蛋白胨、苹果汁、番茄汁、椰子汁)对文心兰PLB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蔗糖为碳源时,PLB在鲜重和干物重方面显著高于麦芽糖和山梨醇处理,同时PLB分化幼苗数较少;不同有机添加物处理,蛋白胨对PLB增殖效果显著,其次分别为蕃茄汁>椰子汁>苹果汁>蛋白胨.在幼苗分化方面,胰蛋白胨、苹果汁和椰子汁处理中,幼苗分化数显著高于蛋白胨和番茄汁处理,并在处理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蛋白胨和番茄汁两处理间在鲜重、干物重和幼苗分化数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源 有机添加物 文心兰 原球茎 增殖 组织培养 快繁技术 树脂膜培养容器 液体培养
下载PDF
秀珍菇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70
12
作者 冯志勇 王志强 +3 位作者 郭力刚 高君辉 程继红 郭倩 《食用菌学报》 2003年第3期11-16,共6页
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H对秀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比较了两种不同的菌种保藏方法对秀珍菇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以酵母粉为氮源的组合,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生长势最旺盛。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 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H对秀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比较了两种不同的菌种保藏方法对秀珍菇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以酵母粉为氮源的组合,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生长势最旺盛。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为6.0。菌种液氮保藏效果显著优于冰箱转管保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珍菇 生物学特性 碳源 氮源 温度 pH值 菌丝生长 菌种保藏 质量 产量
下载PDF
C、N源及C/N比对微生物溶磷的影响 被引量:62
13
作者 赵小蓉 林启美 李保国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7-204,共8页
以不同的氮源 (NH+ 4 、NO-3 、尿素 )、不同的碳源 (葡萄糖、蔗糖、糖蜜和淀粉 )及碳氮比 (34∶1、2 0∶1、5∶1)为培养基研究不同C、N源和C/N比对微生物溶磷的影响。结果发现 ,曲霉 2TCiF2和 4TCiF6在以NO-3 为氮源的培养基中表现出... 以不同的氮源 (NH+ 4 、NO-3 、尿素 )、不同的碳源 (葡萄糖、蔗糖、糖蜜和淀粉 )及碳氮比 (34∶1、2 0∶1、5∶1)为培养基研究不同C、N源和C/N比对微生物溶磷的影响。结果发现 ,曲霉 2TCiF2和 4TCiF6在以NO-3 为氮源的培养基中表现出强的解磷活力 ,而节杆菌 1TCRi7和 1TCRi14的溶磷活性则在NO-3 存在时降低 ,青霉 1TCRiF5、2TCRiF4、肠杆菌 1TCRi15和欧文氏菌 4TCRi2 2则只有在供给NH+ 4 时 ,才具有溶解磷矿粉的能力。加入少量可溶性磷对大多数微生物的溶磷能力没有显著的影响。曲霉 2TCiF2在蔗糖为碳源时溶磷活力最高 ,节杆菌 1TCRi7只有在葡萄糖为碳源时才具有溶磷能力。培养基的C/N比越高 ,曲霉和欧文氏杆菌的溶磷活力越高 ,而青霉和肠杆菌则在C/N比最低时 ,其溶磷活力最强。这些微生物之所以具有溶解磷矿粉的能力 ,主要是由于分泌有机酸 ,但非有机酸物质的络合和螯合作用 ,可能在肠杆菌和欧文氏菌溶磷中起重要作用。氮源、碳源和碳氮比极大地影响微生物的代谢 ,尤其对分泌有机酸等物质的种类可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源 微生物溶磷 碳源 碳/氮比 培养基
下载PDF
全球变化科学中的碳循环研究进展与趋向 被引量:62
14
作者 曲建升 孙成权 +1 位作者 张志强 高峰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3年第6期980-987,共8页
全球碳循环研究是全球变化科学中的研究重点之一,在过去的研究中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对碳源和汇的定量研究还是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工作。综述了近年来全球碳库储量研究的主要进展,分析了岩石圈、陆地生态系统、海洋、大气以及人类... 全球碳循环研究是全球变化科学中的研究重点之一,在过去的研究中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对碳源和汇的定量研究还是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工作。综述了近年来全球碳库储量研究的主要进展,分析了岩石圈、陆地生态系统、海洋、大气以及人类社会等碳库的储量、在全球碳循环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机制,针对与全球升温事件密切相关的人为碳排放问题专门作了论述,并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对"未知汇"问题的新的研究方向作了阐述。碳循环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国际科学组织与各国政府对碳循环研究的关注与投入正逐步增加,但其关注的内容并不一致。分别以地球系统科学联盟的全球碳计划和美国的北美碳计划为例,介绍了国际碳循环研究的重点与趋势。最后提出了今后全球碳循环研究需要关注的一些领域:陆地碳循环机理与源汇定量研究;海洋大尺度碳循环及其机理研究;人类社会在碳循环中的作用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碳循环 碳库 碳源 碳汇
下载PDF
甲醇与葡萄糖为碳源在反硝化过程中的比较 被引量:57
15
作者 阎宁 金雪标 张俊清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3期41-44,共4页
在颗粒滤床反应器内 ,以葡萄糖或甲醇为碳源 ,碳源充足时 ,均可以比较完全地去除硝酸盐 ,但以葡萄糖为碳源的最佳碳氮比较甲醇为碳源高得多 ,为 6∶1~ 7∶1 (C6H1 2 O6∶NO-3 N)。当碳源不足时 ,反硝化过程存在亚硝酸盐积累现象 ,且葡... 在颗粒滤床反应器内 ,以葡萄糖或甲醇为碳源 ,碳源充足时 ,均可以比较完全地去除硝酸盐 ,但以葡萄糖为碳源的最佳碳氮比较甲醇为碳源高得多 ,为 6∶1~ 7∶1 (C6H1 2 O6∶NO-3 N)。当碳源不足时 ,反硝化过程存在亚硝酸盐积累现象 ,且葡萄糖为碳源时积累更严重。以CH3OH为碳源进行的反硝化速率较以C6H1 2 O6 为碳源的快得多 ,在相同条件下快 3倍。在本实验条件下 ,反硝化过程表现出 0级反应特征 ,k (CH3OH) =1 60mg/L·h ,k(C6H1 2 O6) =42mg/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葡萄糖 反硝化过程 碳源 反硝化速率 C/N值 饮用水处理 废水处理 脱氮
下载PDF
碳源排碳量估算办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60
16
作者 张德英 张丽霞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5年第1期20-23,共4页
本文对碳源排碳量估算中相关问题的研究及其进展做了系统的阐述。在碳源的分类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碳源排碳量的测算办法、排碳量估算中的不确定性,并介绍了如何提高估算的精确性等相关问题。
关键词 碳源 排碳量估算 进展
下载PDF
四川省广元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排放效应研究 被引量:68
17
作者 石洪昕 穆兴民 +1 位作者 张应龙 吕明权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1-106,共6页
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及能源消耗资料,采用直接碳排放系数法,对四川省广元市近20a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排放效应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在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下,该区域碳排放量明显增加,从1990年的2.11×107 t增长到2010年的3.98×... 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及能源消耗资料,采用直接碳排放系数法,对四川省广元市近20a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排放效应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在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下,该区域碳排放量明显增加,从1990年的2.11×107 t增长到2010年的3.98×107 t,增长幅度为88.9%;建设用地是主要的碳源,碳排放量从1990年的2.73×107 t迅速增长到2010年的4.91×107 t,其碳排放量占总碳排放量的99%以上,平均年增长速度为1.09×106 t;林地作为最大的碳汇,20a间有所增长,但水域、草地、未利用地碳汇效益不明显;从碳排放的空间格局来看,市中心区利州区的碳排放量最大,年平均碳排放量1.60×107 t。依据相关研究结果,提出了减少广元市碳排放量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源 碳汇 广元市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碳源与碳汇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9
18
作者 李玉强 赵哈林 陈银萍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7-42,共6页
全球碳循环研究中发现 ,目前已知碳源与碳汇不能达到平衡 ,存在一个很大的碳失汇。大气、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是人工源CO2 的 3个可能的容纳汇 ,其中陆地生态系统最复杂、最具不确定性 ,因此陆地生态系统碳源与碳汇研究是全球碳循环研究... 全球碳循环研究中发现 ,目前已知碳源与碳汇不能达到平衡 ,存在一个很大的碳失汇。大气、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是人工源CO2 的 3个可能的容纳汇 ,其中陆地生态系统最复杂、最具不确定性 ,因此陆地生态系统碳源与碳汇研究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大气成分监测、CO2 通量测定、森林资源清查以及模型模拟等方面的研究都表明 ,CO2 施肥效应、氮沉降增加、污染、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土地利用变化 ,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主要生态机制 ,但不确定在过去的 10~ 10 0年以及未来哪一种机制起最主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 碳源 碳汇 影响机制
下载PDF
一株红壤溶磷菌的分离、鉴定及溶磷特性 被引量:67
19
作者 刘文干 何园球 +2 位作者 张坤 樊建波 曹慧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6-333,共8页
【目的】为了提高红壤磷素利用率,探讨溶磷菌溶磷机理。【方法】利用难溶性无机盐培养基从花生根际土壤样品中分离到一株溶磷菌C5-A,结合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和16S rRNA序列确定该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通过菌株C5-A在NBRIP液体培养基... 【目的】为了提高红壤磷素利用率,探讨溶磷菌溶磷机理。【方法】利用难溶性无机盐培养基从花生根际土壤样品中分离到一株溶磷菌C5-A,结合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和16S rRNA序列确定该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通过菌株C5-A在NBRIP液体培养基培养过程中培养液pH变化确定其溶磷能力;利用液体发酵实验测定不同的碳源、氮源对菌株C5-A溶磷的影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C5-A在不同氮源培养液中有机酸的种类和浓度。【结果】菌株C5-A鉴定为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遗传稳定性较好。在FePO4和AlPO4培养液中,菌株C5-A的溶磷量和pH变化呈显著负相关;菌株C5-A对磷酸三钙、磷酸铝、磷酸铁、磷矿粉均有较强的溶解能力,最高溶磷量分别为125.79、227.34、60.02和321.15 mg/L;菌株C5-A对不同浓度的两种磷矿粉有较强的溶解能力;分别以麦芽糖和草酸铵为碳源和氮源时溶磷量最高。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出10种有机酸,分别为草酸(葡萄糖酸)、乙酸、苹果酸、琥珀酸和5种未知有机酸,然而,乙酸而非草酸似乎是影响C5-A溶磷的重要有机酸。【结论】从红壤花生根际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对难溶性无机盐具有较强溶解能力溶的菌株C5-A,有望为开发高效红壤微生物磷肥提供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磷菌 溶磷量 鉴定 有机酸 碳源 氮源 PH
原文传递
Biolog EcoPlate^(TM)实验信息提取方法改进 被引量:66
20
作者 张燕燕 曲来叶 陈利顶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83-1091,共9页
Biolog EcoPlateTM微平板是用于研究微生物群落水平多样性的一种主流研究方法。针对目前国内研究者对Biolog实验结果解读不充分和错误层出不穷的情况,提出了一套改进实验结果信息提取的方法。方法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基于微生物生理学和... Biolog EcoPlateTM微平板是用于研究微生物群落水平多样性的一种主流研究方法。针对目前国内研究者对Biolog实验结果解读不充分和错误层出不穷的情况,提出了一套改进实验结果信息提取的方法。方法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基于微生物生理学和生态学意义上的Biolog碳源分类表,是研究者进行解读的参考依据和索引;二是结合实例,阐释如何根据上述分类表、以环境富集原理为指导,利用排序的统计方法进行结果解译,发掘出更多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 群落水平多样性 碳源 分类 解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