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胁迫下氮肥对玉米叶片衰老影响及与碳氮平衡的关系 被引量:17
1
作者 熊炳霖 王仕稳 +3 位作者 王鑫月 陈道钳 殷俐娜 邓西平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8-146,共9页
以玉米品种兴民18为研究材料,设置高氮和低氮两个氮水平,通过盆栽人工控水的方式进行干旱和复水处理,分析干旱胁迫下氮肥对玉米叶片衰老和叶片碳氮平衡的影响,研究碳氮平衡和叶片衰老及抗旱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高氮处... 以玉米品种兴民18为研究材料,设置高氮和低氮两个氮水平,通过盆栽人工控水的方式进行干旱和复水处理,分析干旱胁迫下氮肥对玉米叶片衰老和叶片碳氮平衡的影响,研究碳氮平衡和叶片衰老及抗旱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高氮处理下增加了玉米对干旱的敏感性,加快了干旱胁迫下玉米叶片的衰老进程;干旱胁迫下碳氮比显著升高,说明碳氮平衡可能参与了干旱诱导的叶片衰老调控。在干旱胁迫及复水条件下,干旱条件下高氮处理的碳氮比相较于低氮处理增加幅度更大,碳氮平衡受干旱破坏程度更严重,说明高氮并不能增加干旱胁迫后下部衰老叶片中的氮浓度,也不能缓解干旱胁迫引起的碳氮失衡。干旱胁迫下高氮导致碳氮失衡加剧,可能是高氮增加了玉米对干旱的敏感性和叶片加速衰老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干旱 叶片衰老 平衡
原文传递
干旱与复水对马铃薯块茎膨大期碳氮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乔焕焕 李红兵 +1 位作者 郑太波 邓西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4-162,共9页
为探讨干旱及复水对马铃薯块茎膨大期碳氮物质转运影响的生理机制采用盆栽控水法研究了干旱胁迫、旱后复水过程中马铃薯叶片与块茎中碳水化合物、氮素同化物以及碳氮转运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马铃薯叶片蔗糖磷酸合成... 为探讨干旱及复水对马铃薯块茎膨大期碳氮物质转运影响的生理机制采用盆栽控水法研究了干旱胁迫、旱后复水过程中马铃薯叶片与块茎中碳水化合物、氮素同化物以及碳氮转运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马铃薯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显著增强增幅为 54.9%可溶性糖与蔗糖含量显著增加分别增加 84%、25%块茎蔗糖与淀粉含量显著下降分别降低 25%、11.8%复水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较小叶片SPS活性仍保持较高水平块茎中蔗糖合成酶(SS)活性下降6.25%(P<0.05)蔗糖与淀粉含量分别增加21.8%、29.8%干旱胁迫下马铃薯叶片中硝酸还原酶(NR)活性下降49.3%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叶片游离氨基酸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降低 29.4%、38.4%全氮含量降低 13%块茎中游离氨基酸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 16.8%、270.9%复水后叶片中 NR 与 GS 活性高出对照3.5%、12.1%叶片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以及全氮含量仍保持较低水平块茎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增幅分别为 24.6%、178.4%全氮含量增加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说明干旱胁迫显著阻碍了马铃薯碳水化合物与氮素同化物的合成与转运使马铃薯叶片碳水化合物积累但干旱促进了氮素向块茎转运块茎中的碳氮比下降复水后马铃薯植株能够快速修复干旱胁迫造成的损伤表现为块茎中淀粉含量增多块茎碳氮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复水 马铃薯 块茎膨大期 转运 平衡
下载PDF
小麦苗期叶片碳氮平衡与低氮诱导的叶片衰老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8
3
作者 曹蓓蓓 王仕稳 +3 位作者 齐凌云 陈道钳 殷俐娜 邓西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73-679,共7页
为了解小麦叶片衰老与缺氮诱导及碳氮平衡之间的关系,以两个缺氮衰老响应敏感品种(周麦24和运旱618)和两个缺氮衰老响应不敏感小麦品种(衡观35和西农979)为材料,分析了小麦苗期低氮诱导下表征叶片衰老的叶绿素含量、F_v/F_m、净光合速率... 为了解小麦叶片衰老与缺氮诱导及碳氮平衡之间的关系,以两个缺氮衰老响应敏感品种(周麦24和运旱618)和两个缺氮衰老响应不敏感小麦品种(衡观35和西农979)为材料,分析了小麦苗期低氮诱导下表征叶片衰老的叶绿素含量、F_v/F_m、净光合速率,以及表征碳氮平衡的全氮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淀粉)比值。结果表明,低氮胁迫后,4个小麦品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F_v/F_m显著降低,说明低氮诱导和加速了小麦叶片的衰老,而缺氮衰老响应敏感品种的衰老程度显著高于不敏感品种。缺氮衰老响应敏感和不敏感小麦品种叶片氮含量在低氮胁迫后均显著降低,同时碳累积量(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显著升高。进一步分析表明,缺氮诱导的小麦叶片衰老可能并非受独立的氮缺乏和碳累积调控,而可能与碳氮平衡(碳氮比例)有关,即碳氮平衡可能参与了低氮诱导的叶片衰老调控,而缺氮下耐衰老品种的叶片维持碳氮代谢平衡的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胁迫 叶片衰老 平衡
下载PDF
苗期玉米叶片碳氮平衡与干旱诱导的叶片衰老之关系 被引量:8
4
作者 熊炳霖 王鑫月 +3 位作者 陈道钳 王仕稳 殷俐娜 邓西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34-541,共8页
为了探究干旱诱导的碳氮平衡破坏与干旱诱导的叶片衰老之间的关系,该实验以8个在干旱胁迫下叶片衰老进程有明显差异的玉米品种为实验材料,采用PEG模拟干旱处理,通过测定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叶片衰老指标以及非结构... 为了探究干旱诱导的碳氮平衡破坏与干旱诱导的叶片衰老之间的关系,该实验以8个在干旱胁迫下叶片衰老进程有明显差异的玉米品种为实验材料,采用PEG模拟干旱处理,通过测定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叶片衰老指标以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淀粉)和全氮含量等变化,分析玉米中干旱诱导的叶片衰老与叶片中碳氮平衡(碳氮比)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干旱胁迫下,8个玉米品种叶片净光合速率受到严重抑制,Fv/Fm大幅下降,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说明干旱诱导了玉米叶片的衰老;(2)干旱诱导玉米叶片衰老的同时,8个玉米品种的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淀粉含量小幅上升,全氮含量大幅降低,碳氮比显著升高,碳氮平衡遭到了破坏;(3)8个玉米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以及碳氮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碳氮代谢与干旱诱导的叶片衰老紧密联系,碳氮平衡可能参与了干旱诱导的叶片衰老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干旱 叶片衰老 平衡
下载PDF
长期连作下不同栽培措施对设施蔬菜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段宏凯 高利娟 +3 位作者 刘东生 邹国元 左强 宋大平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3期276-280,共5页
在山东寿光地区设施蔬菜大棚的夏季拉秧期分别测取茄子、丝瓜、番茄、黄瓜和辣椒5种设施蔬菜3个土层土壤的全氮、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与pH值、EC值。结果发现,寿光地区不同农户对不同设施蔬菜采用不同栽培措施,... 在山东寿光地区设施蔬菜大棚的夏季拉秧期分别测取茄子、丝瓜、番茄、黄瓜和辣椒5种设施蔬菜3个土层土壤的全氮、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与pH值、EC值。结果发现,寿光地区不同农户对不同设施蔬菜采用不同栽培措施,使得土壤中全氮、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主要累积在上层土壤中,使得土壤有酸化趋势,但对土壤EC值影响不显著。设施黄瓜的铵态氮与硝态氮相关化肥投入量较其他设施蔬菜多,但设施番茄的不同栽培措施中施入速效钾肥量与有机质投入量较其他设施蔬菜少。寿光地区设施蔬菜中的有机质投入应该加大厩肥的投入比例,来增加土壤有机碳的含量,以达到碳氮比例的平衡,为寿光地区设施蔬菜减施化肥对环境效益的评价体系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 栽培措施 设施蔬菜 土壤 理化性状 平衡 环境效益 评价体系
下载PDF
德国帕·劳斯特长期试验地的理化性状和产量结果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子明 Dieter Eich Martin Krschens 《土壤肥料》 CSCD 1993年第1期5-8,16,共5页
1989年研究了帕·劳斯特试验地施肥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近90年的持续施用肥料对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产量起重要作用,每年每公顷施用10—15吨厩肥可使土壤有机质基本平衡;可补充作物消耗磷钾的60%—70%和增加土壤微... 1989年研究了帕·劳斯特试验地施肥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近90年的持续施用肥料对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产量起重要作用,每年每公顷施用10—15吨厩肥可使土壤有机质基本平衡;可补充作物消耗磷钾的60%—70%和增加土壤微量元素含量;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墒性能;每年每公顷施用10吨有机肥增产效益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 磷钾平衡 土壤
下载PDF
德国帕·劳斯特试验地施肥对土壤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子明 Dieter Eich Martin Korschens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06-110,T002,共6页
帕·劳斯特(Bad Lauchstadt)土壤肥力试验地位于柏林西南部,土壤是黄土母质发育的黑土。它建于1902年,是德国最古老和最重要的土壤肥料研究基地之一,它的试验设计方案实际上是八项方案的六项减缩方案。
关键词 土壤肥力 磷钾平衡 平衡
下载PDF
徐麦35高产高效增密减氮途径及其碳氮代谢调控机制 被引量:4
8
作者 易媛 刘立伟 +2 位作者 刘静 赵娜 张会云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57-865,共9页
为探究增密减氮栽培途径的可行性及其碳氮代谢调控机制,于2019-2020年以徐麦35为材料,设置不同密肥组合,研究增密减氮对产量和氮效率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适当减少施氮量,徐麦35的氮素农学效率(NAE)、氮肥偏生产力(PFP)、氮素生理效率(... 为探究增密减氮栽培途径的可行性及其碳氮代谢调控机制,于2019-2020年以徐麦35为材料,设置不同密肥组合,研究增密减氮对产量和氮效率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适当减少施氮量,徐麦35的氮素农学效率(NAE)、氮肥偏生产力(PFP)、氮素生理效率(PE)、氮收获指数(NHI)均显著增加。开花期和成熟期的碳氮比(C/N)与产量、NAE、PFP、PE均呈显著正相关。密度240×10^(4)·hm^(-2)~300×10^(4)·hm^(-2)、施氮量180 kg·hm^(-2)时产量可达到8500 kg·hm^(-2)以上,高于180×10^(4)·hm^(-2)和270 kg·hm^(-2)密肥组合下的产量水平。同时,NAE、PFP、氮肥吸收效率(RE)、和PE分别提高了62.1%~67.9%、57.6%~59.1%、5.1%~14.4%和41.6%~59.4%。返青期施用控释肥(A1)较拔节期施用尿素(A2)的氮肥吸收效率平均提高了6.8%,有利于实现江苏淮北麦区节本增效绿色轻简化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密肥互作 高效 平衡
下载PDF
不同氮效应对武陵山区雪茄烟生长发育及品质特征的影响
9
作者 谭永浩 向东 +6 位作者 刘勇军 符昌武 王振华 汪薇 全益华 刘欣瑶 时向东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2-120,共9页
为探明不同氮效应对武陵山区雪茄烟生长发育及品质特征的影响,设置180 kg/hm^(2)(N1)、210 kg/hm^(2)(N2)、240 kg/hm^(2)(N3)3个不同施氮水平,测定分析雪茄烟生长发育过程中农艺性状、碳氮代谢以及调制发酵后烟叶的中性致香物质及感官... 为探明不同氮效应对武陵山区雪茄烟生长发育及品质特征的影响,设置180 kg/hm^(2)(N1)、210 kg/hm^(2)(N2)、240 kg/hm^(2)(N3)3个不同施氮水平,测定分析雪茄烟生长发育过程中农艺性状、碳氮代谢以及调制发酵后烟叶的中性致香物质及感官质量评价指标。结果表明,从田间表现来看,N3处理下生长前期烟株的株高、茎围、节距等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低氮水平的烟株。从烟株田间物质积累来看,各处理总糖、还原糖随生长时间逐渐增多,但烟株转入生殖生长后略有减少,总氮含量在移栽后45 d达到峰值,各处理间含量差异显著,随后逐渐减少;N3处理烟叶调制发酵后含梗率最高,但叶厚、单叶重要低于N2处理;总糖、还原糖、钾、氯含量则以N2处理最高,N3处理烟碱含量和总氮含量最高;N1处理的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叶绿素降解产物以及中性致香物质总量高于其他2个处理,棕色化反应产物和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均以N2处理含量最高。从感官质量评价结果来看,N2处理的总分较高,N1处理次之,N3处理略低。经综合评价初步确定湖南张家界在施纯氮210 kg/hm^(2)时较有利于生产出高产量、高质量雪茄烟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茄烟叶 效应 平衡 生长发育 农艺性状 物理特性 化学成分 感官评价
下载PDF
烤烟烟叶碳氮平衡与感官质量关系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姚忠达 胡海洲 +3 位作者 刘新民 侯小东 舒俊生 郭东锋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2-316,共5页
为了探索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碳氮的平衡与感官质量之间的关系,以烤烟上、中、下3个部位,全国6大产烟区域的样品,包括云南、贵州、四川、福建、湖南和安徽,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烟叶碳氮平衡与感官质量之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烟叶两糖与氨... 为了探索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碳氮的平衡与感官质量之间的关系,以烤烟上、中、下3个部位,全国6大产烟区域的样品,包括云南、贵州、四川、福建、湖南和安徽,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烟叶碳氮平衡与感官质量之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烟叶两糖与氨基酸总量的比值、烟碱与氨基酸总量的比值、总氮与氨基酸总量的比值对感官香气质、余味、甜度、劲头、浓度有较大影响,而烟叶中总碳与总氮的比值对烟叶感官质量影响不明显。因此,在烟叶配方设计或原料选择时,可以考虑原料或叶组中化学成分间的相互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平衡 感官质量
下载PDF
低氮胁迫下胡杨离子平衡和硝酸盐分配的调控响应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林 孙玉芳 +1 位作者 高永峰 姚银安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2-86,共5页
研究采用盆栽控制试验方法分析胡杨耐低氮策略。结果表明:胡杨植株碳氮比较高,维持较高的氮素利用率;低氮胁迫下,胡杨硝酸盐优先满足地上部;根系和地上部相反的硝酸盐同化限速酶(硝酸还原酶)活性变化促进了NO_(3)^(-)的地上部转运,承担... 研究采用盆栽控制试验方法分析胡杨耐低氮策略。结果表明:胡杨植株碳氮比较高,维持较高的氮素利用率;低氮胁迫下,胡杨硝酸盐优先满足地上部;根系和地上部相反的硝酸盐同化限速酶(硝酸还原酶)活性变化促进了NO_(3)^(-)的地上部转运,承担木质部长距离硝酸盐运输NRT1.5C/NRT1.8B蛋白的转录水平改变进一步加快NO_(3)^(-)地上部运输;同时,承担老叶向幼叶转运硝酸盐蛋白PeNRT1.7转录水平提高,加速植株氮素营养周转。结果表明:低氮下根系一价阴离子NO_(3)^(-)和Cl^(-)含量的大幅度降低,伴随着NO_(3)^(-)长距离运输的K^(+)含量降低;导致二价离子SO_(4)^(2-)、Ca^(2+)、Mg^(2+)补偿性升高,从而保证植株离子平衡。因此,胡杨通过合理的离子分配和碳氮平衡策略有效地适应了中等氮素胁迫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胁迫 离子平衡 硝酸盐长距离运输 平衡
下载PDF
转录因子HY5在植物光形态建成和氮代谢中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志冉 王红艳 +1 位作者 邓海峰 许传强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0-27,共8页
HY5(ELONGATED HYPOCOTYL5)是亮氨酸拉链类转录因子,是促进光形态建成的重要调控因子,参与光、激素等调控的植物根系生长、种子发芽后下胚轴伸长、色素生物合成等生长发育进程。HY5也能够促进植株地上部光合产物的运输,并能作为信号分... HY5(ELONGATED HYPOCOTYL5)是亮氨酸拉链类转录因子,是促进光形态建成的重要调控因子,参与光、激素等调控的植物根系生长、种子发芽后下胚轴伸长、色素生物合成等生长发育进程。HY5也能够促进植株地上部光合产物的运输,并能作为信号分子从地上部移动到根系,促进根系对硝酸盐的吸收运转,维持植株的碳氮平衡,实现地上部与地下部之间的信号交流。本文从植物光形态建成、内源激素信号转导、氮代谢及碳氮平衡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转录因子HY5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HY5 光形态建成 内源激素 信号转导 代谢 平衡
下载PDF
柳枝稷与苜蓿的共发酵对厌氧发酵体系产气效率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宇 刘燕 +4 位作者 陈啸天 于海茹 袁旭峰 赵洪颜 崔宗均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00-212,共13页
为了探究远离畜牧区厌氧发酵的原料碳氮营养合理配比问题。以柳枝稷与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进行两者5种相同含固率、不同配比的批次发酵试验,柳枝稷和苜蓿不同TS配比如下:A组为0∶4;B组为1∶3;C组为1∶1;D组为3∶1;E组为4∶0。通过对产... 为了探究远离畜牧区厌氧发酵的原料碳氮营养合理配比问题。以柳枝稷与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进行两者5种相同含固率、不同配比的批次发酵试验,柳枝稷和苜蓿不同TS配比如下:A组为0∶4;B组为1∶3;C组为1∶1;D组为3∶1;E组为4∶0。通过对产气量、pH、挥发性脂肪酸以及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分析,探究发酵体系营养平衡及产甲烷特性。结果表明:柳枝稷与苜蓿为原料的5个组产气趋势均为三峰曲线,发酵1d后出现第一峰,5~8d出现第二峰,9~12d出现第三峰,随后下降至很低点;试验中苜蓿含量较多的A、B、C组产气高峰出现的早,在第9d产气基本结束,随着柳枝稷含量的增加产气峰往后延迟,D组在12d产气结束,纯柳枝稷的E组在15d产气结束,这时5个组分别完成总产气量的95.6%、93.3%、93.8%、94.4%、97.2%;累积产气量随柳枝稷含量的增加而增加,5个组甲烷产量分别为291.7、287.7、320.3、357.4和362.2mL/g VS;随柳枝稷含量的提高,发酵体系pH的下降和挥发性酸的积累明显,纯柳枝稷的发酵体虽然产气多,但发酵体系稳定性下降,其中D组可以明显提高厌氧发酵体系的碳氮营养平衡和缓冲能力,提高发酵体系的稳定性;对5个组的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细菌主要的优势菌群为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古菌的优势菌群为甲烷鬃毛菌和甲烷杆菌。综上,柳枝稷与苜蓿按原料含固率3∶1混合进行厌氧发酵,有利于厌氧发酵水解菌群和产甲烷菌群的大量增殖及产甲烷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枝稷 苜蓿 厌氧共发酵 平衡 产气效率 边际土地
原文传递
生物炭配施氮肥改善表层土壤生物化学性状研究 被引量:27
14
作者 孟繁昊 高聚林 +5 位作者 于晓芳 王志刚 胡树平 青格尔 孙继颖 屈佳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14-1226,共13页
【目的】探讨生物炭配施氮肥对土壤碳氮、生物学性质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阐明生物炭配施氮肥后,土壤碳氮含量及生化性质变化规律,旨在为合理培肥、改善土壤环境、增加春玉米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内蒙古西部(包头)和东部(通辽) ... 【目的】探讨生物炭配施氮肥对土壤碳氮、生物学性质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阐明生物炭配施氮肥后,土壤碳氮含量及生化性质变化规律,旨在为合理培肥、改善土壤环境、增加春玉米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内蒙古西部(包头)和东部(通辽) 2个试验点进行大田试验,设生物炭用量0、8、16、24 t/hm^2 4个水平(分别记作C_0、C_8、C_16、C_24),设施氮量0、150、300 kg/hm^2 3个水平(分别记作N_0、N_150、N_300),于成熟期测产,并于收获后分3个土层(0—10 cm、10—20 cm、20—40 cm)测定土壤碳氮含量、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结果】生物炭和氮肥对2个试验点0—10 cm、10—20 cm和20—40 cm土层有机碳、碳氮比、微生物量及酶活性均有极显著影响(P <0.01),且两者交互作用极显著。3个土层有机碳含量以及0—10 cm和10—20 cm土层全氮含量在各施氮水平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施加生物炭和氮肥均能显著提高3个土层的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以及总体酶活参数,且随炭、氮施入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施用生物炭后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以及蔗糖酶、脲酶活性均显著高于20—40 cm土层。生物炭配施氮肥可显著提高春玉米穗粒数、百粒重及产量,2试验点产量均以C_8N_150最大,包头和通辽分别为15.51 t/hm^2和16.43 t/hm^2。通过相关分析可知,春玉米产量主要与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微生物量及酶活性有关。【结论】适量生物炭配施氮肥能够增加土壤碳氮储量、微生物量和酶活性,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炭氮配施能够提高土壤肥力,减少氮肥用量,本试验中以8 t/hm^2生物炭配施150 kg/hm^2氮肥为最佳施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平衡
下载PDF
改进UCT工艺强化城镇污水脱氮除磷实例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庄彦华 唐燕华 +3 位作者 杨笑康 罗建文 陶昱明 杨小丽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2-108,共7页
目前城镇污水处理厂大多存在运行能耗高、污水处理效能低、脱氮除磷能力不足等问题,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迫在眉睫。以出水可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的南京市某污水厂改进UCT工艺为工程实例,通过全流程水质监测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探究优化工... 目前城镇污水处理厂大多存在运行能耗高、污水处理效能低、脱氮除磷能力不足等问题,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迫在眉睫。以出水可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的南京市某污水厂改进UCT工艺为工程实例,通过全流程水质监测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探究优化工艺设计与运行对强化脱氮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设置分段进水、多点回流比例和回流点位,UCT工艺可取得较好的脱氮效果,TN去除率可达到79.23%和82.29%;延长HRT、降低厌氧区进水浓度、增加内回流点数均有利于多种脱氮途径协同作用,尤其厌氧氨氧化脱氮贡献可提高7.48%;但强化生物脱氮与除磷条件之间存在拮抗作用。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显示,HRT的增长及内回流点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微生物多样性,同时能使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占优,丰度为29.48%~50.67%,好氧池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受到抑制。研究结果可为国内现有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提供工艺改进和运行优化方面的指导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UCT工艺 全流程分析 强化脱除磷 平衡分析 微生物群落结构
下载PDF
不同生物有机肥对温室黄瓜连作土壤改良效果研究
16
作者 袁艳娜 杨雪 +2 位作者 谷世闯 徐佳帅 武春成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5期1-3,6,共4页
设施黄瓜栽培普遍存在连作障碍现象,导致黄瓜产量下降,阻碍了设施黄瓜产业发展。本研究以黄瓜为试验材料,共设置了穴施高碳菌肥(MF)、基施碳氮平衡菌肥(CF)2个处理,以农户传统施肥(CK)为对照,探究其对连作土壤理化性质及黄瓜产量的影响... 设施黄瓜栽培普遍存在连作障碍现象,导致黄瓜产量下降,阻碍了设施黄瓜产业发展。本研究以黄瓜为试验材料,共设置了穴施高碳菌肥(MF)、基施碳氮平衡菌肥(CF)2个处理,以农户传统施肥(CK)为对照,探究其对连作土壤理化性质及黄瓜产量的影响,进而探索出适合于温室黄瓜连作土壤的改良方法。结果表明,MF和CF处理后土壤p H值相比CK分别显著提高0.17和0.16。同时降低了土壤EC值,改善了土壤次生盐渍化。各处理相较于CK,全氮、铵态氮、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较于CK,CF处理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明显增加。施加生物有机肥可提高黄瓜产量,MF和CF处理与CK相比分别提高了11.16%和10.86%。相关性分析表明,黄瓜产量与p H值、有机质、全氮、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呈正相关。综上,高碳菌肥(MF)和碳氮平衡菌肥(CF)处理均可改良连作土壤理化性质,其中相比于高碳菌肥(MF),碳氮平衡菌肥(CF)综合改良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肥 平衡菌肥 连作 土壤理化性质 黄瓜产量
下载PDF
基于碳氮平衡模型评价厨余垃圾厌氧消化工程 被引量:2
17
作者 史真超 葛恩燕 +3 位作者 何品晶 彭伟 章骅 吕凡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804-3811,共8页
以典型厨余垃圾厌氧消化工程为研究对象,使用碳氮平衡全流程模型计算,分析比较了碳氮物质流模型计算结果与采样实测数据;通过碳氮在固液气三相的全流程分配,评价工程实际运行效能.结果表明,实测数据与模拟结果比较,显示碳氮物质流在厌... 以典型厨余垃圾厌氧消化工程为研究对象,使用碳氮平衡全流程模型计算,分析比较了碳氮物质流模型计算结果与采样实测数据;通过碳氮在固液气三相的全流程分配,评价工程实际运行效能.结果表明,实测数据与模拟结果比较,显示碳氮物质流在厌氧产气部分拟合效果较好(拟合优度0.88),但在固液分离组件环节存在显著缺陷.通过优化消化液含固率(TS)与固液分离分配比的关系,改进了模型的固液分离组件,从而提高了沼液和沼渣含固率的模拟效果,拟合优度分别提高至0.97和0.82;通过嵌入实际产气程度(R_(BMP)),提出并应用了一种基于碳氮平衡模型的评估方法,可判别厌氧消化反应器运行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厨余垃圾 厌氧消化 平衡模型 运行效能
下载PDF
蔗糖对不同氮源培养下水稻根部氨同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忠新 袁永泽 +2 位作者 王云华 欧吉权 张楚富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72-576,共5页
糖、有机酸以及氨基酸影响碳-氮代谢过程中的相关酶的基因表达和活性。将蔗糖分别加入到含有相同氮素浓度的(NH4)2SO4(NH4+)或丙氨酸(A la)作为氮源的营养液中培养水稻,测定幼苗根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 S)、依赖于NADH的谷氨酸合酶(NADH-G... 糖、有机酸以及氨基酸影响碳-氮代谢过程中的相关酶的基因表达和活性。将蔗糖分别加入到含有相同氮素浓度的(NH4)2SO4(NH4+)或丙氨酸(A la)作为氮源的营养液中培养水稻,测定幼苗根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 S)、依赖于NADH的谷氨酸合酶(NADH-GOGAT)、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和依赖于NADP的异柠檬酸脱氢酶(NADP-ICDH)的活性。结果显示,蔗糖诱导NH4+氮源中幼苗根的G S、NADH-GOGAT活性,抑制A la氮源中幼苗根的这两种酶活性,蔗糖对PEPC和NADP-ICDH活性的影响也不同;未加蔗糖时,以A la作为氮源的幼苗根的G S、NADH-GOGAT、PEPC和NADP-ICDH的活性明显高于以NH4+为氮源时的活性;生物量和蛋白质水平的变化与上述参数的变化基本一致。基于A la碳骨架的存在,这些结果表明,碳/氮平衡是影响这些酶活性差别表达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合成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异柠檬酸脱氢酶 -平衡 水稻
下载PDF
蓝藻光合氮同化的特征与分子调控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小龙 刘莉华 +4 位作者 毕永红 王洵 董薇 邓自发 王寿兵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66-779,共14页
水华蓝藻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竞争优势、蓝藻水华的形成与维持机制等科学问题,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氮素是诱发蓝藻水华暴发的重要营养盐,蓝藻对氮素的同化与其光合作用密切偶联。然而,水体中氮素存在多种形态,不同形态氮素对蓝藻生长... 水华蓝藻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竞争优势、蓝藻水华的形成与维持机制等科学问题,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氮素是诱发蓝藻水华暴发的重要营养盐,蓝藻对氮素的同化与其光合作用密切偶联。然而,水体中氮素存在多种形态,不同形态氮素对蓝藻生长和水华发生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因此,了解蓝藻光合作用特征及其同化不同形态氮素的机制和策略,对深入理解蓝藻水华的发生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蓝藻的光能捕获与激发能转移、光合电子传递、碳浓缩机制及CO_(2)同化等光合作用过程及其特征综述的基础上,对蓝藻摄取、同化5种主要氮素形态(NO_(3)^(-)、NO_(2)^(-)、NH_(4)^(+)、尿素和N_(2))的分子机制及其特征进行了解读,总结了蓝藻细胞光合碳、氮同化的耦合关系及调控机制;并指出了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推动该方向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光合作用 素同化 代谢平衡 蓝藻水华
下载PDF
短葶飞蓬总咖啡酸酯和灯盏乙素含量的空间变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苏文华 张光飞 +2 位作者 周鸿 闫海忠 周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09-1116,共8页
依据嵌套分层设计原理制定野外调查取样方案,以药用资源植物短葶飞蓬不同产地93个自然种群310份植株样品的灯盏乙素和咖啡酸酯含量的嵌套方差分析,探讨次生代谢有效成分含量在产区间的空间变化。结果表明:短葶飞蓬有效成分含量存在空间... 依据嵌套分层设计原理制定野外调查取样方案,以药用资源植物短葶飞蓬不同产地93个自然种群310份植株样品的灯盏乙素和咖啡酸酯含量的嵌套方差分析,探讨次生代谢有效成分含量在产区间的空间变化。结果表明:短葶飞蓬有效成分含量存在空间差异,最低含量产区的总咖啡酸酯和灯盏乙素含量分别只是最高含量产区的52.1%和41.8%,但不与产地间的空间距离远近完全一致;同一产地短葶飞蓬总咖啡酸酯和灯盏乙素含量有一定的年际差异,但高含量产地与低含量产地是相对稳定的;作为优质药材的基本产地单元,自然地理区划单元比行政区划单元更科学;短葶飞蓬总咖啡酸酯和灯盏乙素含量与植株含N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符合"碳/氮营养平衡假说"的预测,但植株含N量的变化只能解释短葶飞蓬总咖啡酸酯和灯盏乙素含量不同产区间约30%的变异。植物药材有效成分含量的空间变化是药用植物地区间遗传变异和生长地环境生态因子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用自然地理区划单元为产地单元更客观。确定药材的"优质产地"可作为保障药材有效性的科学管理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葶飞蓬 有效成分 含量 空间变化 /营养平衡假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