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生产力(GPP、NPP)和碳利用效率(CUE)是监测和评估生态系统的重要指标,能够有效反应生态系统环境变化。汾河流域是黄土高原典型生态脆弱区的重要流域,是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本研究以流域尺度为出发点,基于MODIS...植被生产力(GPP、NPP)和碳利用效率(CUE)是监测和评估生态系统的重要指标,能够有效反应生态系统环境变化。汾河流域是黄土高原典型生态脆弱区的重要流域,是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本研究以流域尺度为出发点,基于MODIS数据重点分析了汾河流域2000—2015年GPP、NPP和CUE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汾河流域整体上GPP和NPP呈现增加的趋势,而CUE则表现为减少趋势,平均值为GPP 665.88 g C/(m^(2)·a),NPP 252.77 g C/(m^(2)·a),CUE 0.36。GPP、NPP和CUE南部高于北部地区,流域边缘两侧山地与其他区域明显不同。汾河流域植被生产力状况主要受降水的影响较大。北部GPP、NPP、CUE与气温主要呈现负相关关系,而在流域南部,GPP与气温呈正相关关系,NPP、CUE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汾河流域北部对水热条件变化比南部更加敏感,同时汾河流域气温和降水的增加导致了CUE降低。展开更多
植被碳利用率作为生物圈与大气圈碳循环的关键参数之一,对了解生态系统碳源和碳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MOD17A2H数据,采用Theil-Sen media趋势分析、空间插值以及偏相关分析法,分析2001~2020年西南地区植被碳利用率(Carbon Use Effici...植被碳利用率作为生物圈与大气圈碳循环的关键参数之一,对了解生态系统碳源和碳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MOD17A2H数据,采用Theil-Sen media趋势分析、空间插值以及偏相关分析法,分析2001~2020年西南地区植被碳利用率(Carbon Use Efficiency,CUE)时空分布格局及变化趋势,根据气象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重点研究了西南地区植被CUE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2001~2020年西南地区不同植被类型年内CUE整体呈上升—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变化特征,整体上各植被类型CUE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依次为:灌木>森林>草地>农作物。(2)近20年西南地区植被CUE多年均值约为0.75,植被固碳能力较强,空间上表现出由南部和东北部向西北部递增的空间分布格局,趋势分析表明西南地区植被CUE整体表现为微弱下降趋势。(3)2001~2020年西南地区植被碳利用率与气温、降水以及日照时长均呈负相关关系,整体上西南地区植被CUE主要受气温和日照时长影响,其次为降水。展开更多
文摘植被生产力(GPP、NPP)和碳利用效率(CUE)是监测和评估生态系统的重要指标,能够有效反应生态系统环境变化。汾河流域是黄土高原典型生态脆弱区的重要流域,是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本研究以流域尺度为出发点,基于MODIS数据重点分析了汾河流域2000—2015年GPP、NPP和CUE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汾河流域整体上GPP和NPP呈现增加的趋势,而CUE则表现为减少趋势,平均值为GPP 665.88 g C/(m^(2)·a),NPP 252.77 g C/(m^(2)·a),CUE 0.36。GPP、NPP和CUE南部高于北部地区,流域边缘两侧山地与其他区域明显不同。汾河流域植被生产力状况主要受降水的影响较大。北部GPP、NPP、CUE与气温主要呈现负相关关系,而在流域南部,GPP与气温呈正相关关系,NPP、CUE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汾河流域北部对水热条件变化比南部更加敏感,同时汾河流域气温和降水的增加导致了CUE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