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4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南部中上新世以来沉积有机碳与古生产力变化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博士 赵泉鸿 翦知湣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3-79,共7页
对南海南部ODP1143站上部150m的1005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有机碳分析,求取中上新世3.5Ma以来表层生产力长期的演化趋势和短期的变化规律。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堆积速率和输出生产力在2.85~1.58Ma和0.9~0Ma两个时期呈现相对高值,反映具较... 对南海南部ODP1143站上部150m的1005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有机碳分析,求取中上新世3.5Ma以来表层生产力长期的演化趋势和短期的变化规律。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堆积速率和输出生产力在2.85~1.58Ma和0.9~0Ma两个时期呈现相对高值,反映具较高的古生产力,推测分别与上新世晚期北极冰盖形成和“中更新世革命”之后北极冰盖扩大事件密切相关。与有孔虫δ18O记录对比,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堆积速率和输出生产力都显示在冰期增加,间冰期降低,反映了冰期具较高的表层生产力。冰期时较高的沉积物堆积速率和C/N比值反映低海平面时期陆源营养物质供应增加,是造成冰期表层生产力高的重要原因。同时推测冰期时低氧含量的底层水有利于有机物质的保存。频谱分析揭示,中上新世以来有机碳含量变化复杂,说明其变化除主要受到地球轨道周期变化的驱动外,还受到陆源物输入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而有机碳堆积速率和输出生产力主要受地球轨道周期变化的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产力 南海南部 上新世 ODP1143站 表层生产力 有机含量 堆积速率 中更新世革命 陆源营养物质 周期变化 地球轨道 Δ^18O 变化规律 演化趋势 有机物质 频谱分析 含量变化 沉积物 分析 输出 有孔虫 间冰期 海平面
下载PDF
非水光度滴定法测定钢中低碳 被引量:4
2
作者 严恒太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339-341,共3页
研究了非水滴定定碳法中非水吸收液的组成、指示剂的配比及滴定终点时溶液色泽的吸光度变化。结果表明,由乙醇、乙醇胺及不饱和多胺组成的非水体系对钢样燃烧时所释出的二氧化碳能最有效的吸收。试验选择了百里酚酞和茜素黄R的混合液为... 研究了非水滴定定碳法中非水吸收液的组成、指示剂的配比及滴定终点时溶液色泽的吸光度变化。结果表明,由乙醇、乙醇胺及不饱和多胺组成的非水体系对钢样燃烧时所释出的二氧化碳能最有效的吸收。试验选择了百里酚酞和茜素黄R的混合液为滴定指示剂,能给出敏锐的终点指示。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套非水定碳的自动分析装置。无论自动仪器或手工操作所得的分析结果都与标准值符合。方法应用于低含量碳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 非水滴定 测定 自动分析
下载PDF
能源总线系统的分析与碳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樊瑛 龙惟定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7,共6页
建立了天然水源能源总线系统、冷却塔能源总线系统以及单体建筑供冷系统的分析与碳分析通用模型,并以上海某商业中心为例,基于TRNSYS软件,对系统进行了动态逐时分析与碳分析。结果表明,按单位冷量的损失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单体建筑供... 建立了天然水源能源总线系统、冷却塔能源总线系统以及单体建筑供冷系统的分析与碳分析通用模型,并以上海某商业中心为例,基于TRNSYS软件,对系统进行了动态逐时分析与碳分析。结果表明,按单位冷量的损失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单体建筑供冷、冷却塔能源总线系统、天然水源能源总线系统,其值依次为0.304,0.266,0.185;按单位冷量的碳排放量排序,单体建筑供冷系统碳排放量最大,其次为冷却塔能源总线系统,最小的是天然水源能源总线系统形式,其值依次为0.254,0.215,0.189kg/(kW.h)。同单体建筑供冷相比,能源总线系统在效率与碳排放量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总线系统 火用分析 分析 冷却塔 水源热泵
下载PDF
石家庄市夏季道路交通扬尘排放特征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安塞 肖捷颖 +3 位作者 刘娟 郭硕 赵文霞 闫伯骏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10-1016,共7页
利用石家庄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共8条道路上布设的降尘缸,收集夏季道路交通扬尘并进行样品筛分、称重、粒径分析及碳分析。结果表明:(1)2.5~10.0μm粒径颗粒物含量最高,其次为10.0~30.0μm,0~2.5μm最少。相同类型道路南侧... 利用石家庄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共8条道路上布设的降尘缸,收集夏季道路交通扬尘并进行样品筛分、称重、粒径分析及碳分析。结果表明:(1)2.5~10.0μm粒径颗粒物含量最高,其次为10.0~30.0μm,0~2.5μm最少。相同类型道路南侧、西侧细颗粒物多,而北侧、东侧大颗粒物相对多,原因与道路两侧车流量和周围环境有关。2.5~10.0μm颗粒物更易在2.5 m处富集,而10.0~30.0μm颗粒物在1.5 m处容易富集。(2)PM_(2.5)比PM10更易富集碳。快速路PM_(2.5)中总碳(TC)、有机碳(OC)高,元素碳(EC)低。快速路和主干道2.5 m处PM10更易富集碳,次干道和支路则更易在1.5 m处富集。(3)研究区道路扬尘PM_(2.5)和PM10中碳组分的主要来源为汽油车尾气和燃煤排放,少部分为生物质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扬尘 颗粒物 粒径分布 分析
下载PDF
高频红外法测定钢中低碳影响因素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瑞珍 吴卫红 夏新民 《涟钢科技与管理》 2011年第2期29-33,共5页
本文用美国LECO生产的CS600高频红外碳硫仪进行试验,对载气、坩埚、助溶剂、称样量、以及试样等多因素对钢中低碳超低碳分析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建立分析方法并运用于低碳品种钢的质量检测和在线碳分析准确度监控,取得较好效果,满足了钢... 本文用美国LECO生产的CS600高频红外碳硫仪进行试验,对载气、坩埚、助溶剂、称样量、以及试样等多因素对钢中低碳超低碳分析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建立分析方法并运用于低碳品种钢的质量检测和在线碳分析准确度监控,取得较好效果,满足了钢中低碳分析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钢 高频红外法 影响因素 高频红外硫仪 应用 测定 分析
下载PDF
轴承套圈在爱协林贯通式多用炉中脱碳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久成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14年第9期70-71,共2页
1.不完全淬火 过共析(以及共析)钢加热到Ac1~Acm之间的温度,保温后急速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不完全淬火。一般认为过共析钢不完全淬火有如下的优点:
关键词 轴承套圈 分析 多用炉 贯通式 过共析钢 热处理工艺 不完全 淬火
下载PDF
板卷样的超低碳分析
7
作者 崔咏梅 《涟钢科技与管理》 2010年第5期16-17,共2页
本文对不同形状的板卷样的超低碳(C〈60ppm)试样进行研究,从制样方法到分析方法,得出影响其超低碳结果的因素,找出最佳方法,提高超低碳分析水平,使不规则试样的分析准确率提高,填补了以往只能分析规则熔炼样的空白。
关键词 板卷 分析 超低 制样方法 最佳方法 分析水平 准确率 试样
下载PDF
关于碳硫分析中药物倒流现象的分析及改进
8
作者 彭杏 《武汉冶金》 1992年第1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分析 分析 药物 倒流 预防措施
下载PDF
GCr15中碳分析比较
9
作者 黄晓星 《江苏冶金》 2002年第5期8-10,共3页
针对Gcr15中碳分析情况,分析员反映块样、片样分别用光谱仪和红外仪分析两者有时误差很大,经常难以确定其值,为此对上述试样进行对比试验并分析误差原因。另外分厂生产节奏加快,对分析速度提出较高要求,减少不必要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GCR15 分析 轴承钢
下载PDF
高速工具钢盐浴淬火脱碳分析
10
作者 赵步青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13年第15期26-27,共2页
由于各种原因,盐浴加热淬火时工件脱碳现象实属难免,如果脱碳层比较薄,后续磨加工可以彻底清除则无大碍;如果脱碳层磨不掉,必将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1.脱碳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脱碳是指钢在加热时表面碳含量降低的现象,或者说钢材表层碳的... 由于各种原因,盐浴加热淬火时工件脱碳现象实属难免,如果脱碳层比较薄,后续磨加工可以彻底清除则无大碍;如果脱碳层磨不掉,必将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1.脱碳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脱碳是指钢在加热时表面碳含量降低的现象,或者说钢材表层碳的燃烧,即C+O2→CO2,脱碳的实质是钢表层的碳在高温下与氧、氢等发生作用,导致表面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热处理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工具钢 盐浴淬火 分析 产品质量 加热淬火 表面状态 热处理质量
下载PDF
钢铁中碳的无损失快速分析
11
作者 李多进 《綦齿传动》 1998年第1期29-31,共3页
本文介绍了采用酸腐蚀钢铁表面鉴别含碳量的快速分析方法。该方法用硝酸腐蚀,酸碱中和来控制腐蚀时间,从钢铁表面黑度深浅来判断含碳量。
关键词 腐蚀剂 中和剂 黑度 表面腐蚀法 分析
下载PDF
快速气体容积法自动高碳测定仪的研制
12
作者 赵国城 《化学世界》 CAS CSCD 1998年第1期37-38,共2页
快速气体容积法自动高碳测定仪的研制赵国城(中国兵工学会金属材料学会高速分析专业天津300191)1前言近几年来国内外又成功地创造了一些快速、准确,同时又适用于高碳的测定方法[1],如高碳铸铁、高碳合金铸铁、高碳稀土铸... 快速气体容积法自动高碳测定仪的研制赵国城(中国兵工学会金属材料学会高速分析专业天津300191)1前言近几年来国内外又成功地创造了一些快速、准确,同时又适用于高碳的测定方法[1],如高碳铸铁、高碳合金铸铁、高碳稀土铸铁及高碳钢中1.5%~6.0%的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气体容积法 测定仪 分析
下载PDF
海洋沉积物有机碳分析方法中干燥预处理过程人为误差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27
13
作者 于雯泉 钟少军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61-867,共7页
以1个新鲜的半远洋沉积样品(来自南海陆坡)和2个新鲜的近海沉积样品(来自中国青岛胶州湾)为例,针对目前国际通用沉积物有机碳检测方法的样品前处理过程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发现用冷冻真空干燥法替代目前流行使用的热烘干法,所有的3个样... 以1个新鲜的半远洋沉积样品(来自南海陆坡)和2个新鲜的近海沉积样品(来自中国青岛胶州湾)为例,针对目前国际通用沉积物有机碳检测方法的样品前处理过程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发现用冷冻真空干燥法替代目前流行使用的热烘干法,所有的3个样品的有机碳含量值都比使用烘干法所得值高出20%以上.通过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热烘干步骤的蒸发物进行检测,证实了其中有机碳的存在并显示了其组成成份.另一方面,不同干燥时间的冷冻真空干燥对比实验则证实了该方法没有造成有机碳的损失.基于这些结果,认为在目前的国际通用沉积物有机碳检测方法中存在着较大的系统误差(>20%),这个误差是由样品前处理中的热烘干步骤所造成的,而采用冷冻真空干燥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这一误差.因此,建议修改现有的国际通用测定方法:前处理过程中用冷冻真空干燥法取代热烘干法.同时,鉴于这一误差的重要性,对已发表的科学文献中的有机碳数据,以及基于这些数据而推导的科研结论等都可能有必要进行重新审查或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有机分析 方法误差 热烘干 冷冻真空干燥
下载PDF
北京市冬季PM_(2.5)中碳组分的测量与分析 被引量:23
14
作者 郇宁 曾立民 +6 位作者 邵敏 崔良 毛节泰 周楠 董华斌 俞仲英 罗志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5-270,共6页
使用两台较先进的仪器,Aethalometer和Sunset碳分析仪(TOT),同时同地检测北京大气PM2.5的碳组分。实验发现两台仪器的监测结果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和一致性(R2=0.80);EC(Elemental Carbon)和OC(OrganicCarbon)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R2=0.82... 使用两台较先进的仪器,Aethalometer和Sunset碳分析仪(TOT),同时同地检测北京大气PM2.5的碳组分。实验发现两台仪器的监测结果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和一致性(R2=0.80);EC(Elemental Carbon)和OC(OrganicCarbon)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R2=0.82);OC/EC的比值白天较夜间高、正常天气较逆温天气较高、逆温天气下白天与夜间差别不大,OC/EC平均值约4.76;并分析了用OC/EC的比值大于2判断是否存在二次污染的片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 元素 Sunset分析 黑度仪
下载PDF
TOC-L总有机碳分析仪测定总有机碳的实验方法 被引量:15
15
作者 常慧敏 杨青惠 齐翔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7年第11期118-120,共3页
介绍了使用TOC-L总有机碳分析仪测定总有机碳的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法,通过校准曲线的绘制、精密度和准确度的测定和实际样品及回收率的测定表明,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度和精密度较好,能满足规范要求。
关键词 水质监测 总有机 TOC-L总有机分析 差减法
下载PDF
土壤碳酸盐几种测定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莲莲 杨学云 杨文静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4-150,共7页
碳酸盐是石灰性土壤碳库的重要组成,探索其测定方法对碳循环研究有重要意义。采用不同碳酸盐含量的土娄土为样本,比较CO2吸收法、改良气量法及总有机碳分析仪法测定碳酸盐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方法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改良气量法... 碳酸盐是石灰性土壤碳库的重要组成,探索其测定方法对碳循环研究有重要意义。采用不同碳酸盐含量的土娄土为样本,比较CO2吸收法、改良气量法及总有机碳分析仪法测定碳酸盐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方法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改良气量法快速且易于操作,适合大批量样品的测定,但结果稍偏高;总有机碳分析仪法测定的无机碳含量回收率偏低,变异系数相对较大,当土壤无机碳含量较低时尤其明显;CO2吸收法相对于其他两种方法比较稳定,变异系数较小,回收率达到98.46%,但测定相对耗时,适合样品比较多且精度要求较高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无机 改良气量法 CO2吸收法 总有机分析仪法
下载PDF
在线总有机碳分析应用于清洁验证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燕 梁毅 《机电信息》 2010年第23期25-29,48,共6页
探讨在线总有机碳(TOC)分析在清洁验证中的应用。方法:在线TOC分析方法经验证后,结合具体设计方案进行在线总有机碳在清洁验证中的实证研究。结论:在线TOC分析在清洁验证中应用具有可行性,能够在为企业节约成本的同时提升产品质量。
关键词 在线总有机分析 清洁验证 GMP TOC
下载PDF
机动车源和民用燃料源颗粒物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排放特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红磊 刘思晗 +6 位作者 孙杰娟 刘焕武 赵天良 裴宇儇 可玥 武自豪 刘诗云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90-1898,共9页
为了获取机动车源尾气和主要民用燃料源燃烧过程排放的颗粒物中含碳气溶胶的排放特征,使用多功能便携式稀释通道采样器和Model 5L-NDIR型OC/EC分析仪,采集分析了典型机动车源(汽油车、轻柴油车、重柴油车)、民用煤(块煤和型煤)和生物质... 为了获取机动车源尾气和主要民用燃料源燃烧过程排放的颗粒物中含碳气溶胶的排放特征,使用多功能便携式稀释通道采样器和Model 5L-NDIR型OC/EC分析仪,采集分析了典型机动车源(汽油车、轻柴油车、重柴油车)、民用煤(块煤和型煤)和生物质燃料(麦秆、木板、葡萄树树枝)的PM_(10)和PM_(2.5)样品中的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结果表明,不同排放源释放的PM_(10)和PM_(2.5)中含碳气溶胶的质量分数存在显著差异.总碳(TC)在不同源PM_(10)和PM_(2.5)中的质量分数范围分别为40.8%~68.5%和30.5%~70.9%,OC/EC范围分别为1.49~31.56和1.90~87.57.不同源产生的含碳气溶胶均以OC为主,OC在PM_(10)和PM_(2.5)中的质量分数范围分别为56.3%~97.0%和65.0%~98.7%.在PM_(10)和PM_(2.5)的含碳气溶胶中OC质量分数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型煤>块煤>汽油车>木板>麦秆>轻柴车>重柴车和型煤>汽油车>葡萄树枝>块煤>轻柴车>重柴车.不同源排放的PM_(10)和PM_(2.5)颗粒物中含碳气溶胶的主导成分不同,通过含碳气溶胶的成分组成可以准确区分其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OC) 元素(EC) 颗粒物 排放特征 热光分析
原文传递
大气气溶胶碳质组分在线分析仪的研制和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薛瑞 曾立民 +1 位作者 吴宇声 张远航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5-103,共9页
大气气溶胶碳质组分主要包括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和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EC),是大气细粒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气环境及人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商品化碳质气溶胶在线分析仪存在的一些问题,研制出大气气溶胶碳质... 大气气溶胶碳质组分主要包括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和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EC),是大气细粒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气环境及人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商品化碳质气溶胶在线分析仪存在的一些问题,研制出大气气溶胶碳质组分在线分析仪(PKUOCEC),实现了对OC和EC的小时浓度测量.仪器同时采用热分解-光学透射(Thermo Optical Transmission,TOT)法和热分解-光学反射(Thermo Optical Reflection,TOR)法分离OC和EC,检测限为0.29μg·m-3(以C计)(采样时间40 min,采样流量8 L·min-1),测量范围最大值为211.50μg·m-3(以C计),可以满足不同环境的大气观测要求.于2016年1月23—31日采用该仪器对北京怀柔大气进行监测,并与商品化在线碳质气溶胶分析仪(RT-4 OCEC,Sunset Lab Inc.)和多角度吸收光度计(5012 MAAP,Thermo Scientific)进行比对.结果显示,PKU-OCEC测得的TC(Total Carbon,TC=OC+EC)和OC浓度均与Sunset-OCEC对应结果显著相关(TC:r=0.986,OC:r=0.984;p<0.01),说明两台仪器测量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Sunset-OCEC测得的EC数据有39.39%低于0.013μg·m-3(以C计),剔除该部分异常值后,其测得的EC数据与PKU-OCEC数据的线性拟合方程由CEC_Sunset=0.9278×CEC_PKU!0.0704(TOT法)和CEC_Sunset=0.9476×CEC_PKU!0.2665(TOR法)变为CE C_Sunset=0.6810×CEC_PKU+1.2842(TOT法)和CEC_Sunset=0.7035×CEC_PKU+1.1179(TOR法),新的方程产生较大正截距,说明Sunset-OCEC的检测限偏高;PKUOCEC测得的EC数据与MAAP测得的BC数据显著相关,其线性拟合度(R2=0.8868(TOT法)、R2=0.8614(TOR法))大于Sunset-OCEC与MAAP的拟合度(R2=0.8047);PKU-OCEC分析仪TOT法和TOR法测得的OC浓度相当(COC_TOR=0.9963×COC_TOT,R2=0.9959).综合结果表明,PKU-OCEC分析仪测量数据可靠,运行稳定且操作简便,可以用于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大气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质组分在线分析 有机元素分析 多角度吸收光度计(MAAP) 监测技术
原文传递
电力系统碳排放计量与分析方法综述
20
作者 刘昱良 李姚旺 +5 位作者 周春雷 宋金伟 邓皓元 杜尔顺 张宁 康重庆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20-2235,I0011,共17页
碳排放的准确计量与分析是电力部门实现低碳转型与深度脱碳的基础和前提。该文分析电力系统中碳排放的来源与特性,阐明电力系统中直接碳排放与间接碳排放的含义与区别,说明电力系统中精准碳计量与分析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和... 碳排放的准确计量与分析是电力部门实现低碳转型与深度脱碳的基础和前提。该文分析电力系统中碳排放的来源与特性,阐明电力系统中直接碳排放与间接碳排放的含义与区别,说明电力系统中精准碳计量与分析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和归纳电力系统直接和间接碳排放的计量与分析方法;对现有相关研究中提出的碳计量与分析方法进行总结,围绕原理、优缺点以及应用现状等方面对不同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对电力系统直接和间接碳排放计量与分析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相关研究成果可为我国电力系统碳排放计量与分析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提供参考,助力电力系统的低碳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计量与分析方法 直接排放 间接排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