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3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能源在碳中和中的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232
1
作者 邹才能 熊波 +6 位作者 薛华庆 郑德温 葛稚新 王影 蒋璐阳 潘松圻 吴松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11-420,共10页
二氧化碳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介质,具有实现生态系统有机物的转换和造成温室效应的双重属性。将大气圈中被固定或可利用的二氧化碳定义为"灰碳";无法被固定或利用,并留存在大气圈中的二氧化碳定义为"黑碳"。碳中和... 二氧化碳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介质,具有实现生态系统有机物的转换和造成温室效应的双重属性。将大气圈中被固定或可利用的二氧化碳定义为"灰碳";无法被固定或利用,并留存在大气圈中的二氧化碳定义为"黑碳"。碳中和是人类发展的共识,但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政治、资源、技术、市场、能源结构等诸多挑战。提出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其中碳替代将是碳中和的中坚力量。新能源已经成为第3次能源转换的主角,未来将成为碳中和的主导。目前,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氢能等是新能源的主力军,助力电力部门实现低碳排放;"绿氢"是新能源的后备军,助力工业与交通等领域进一步降低碳排放;人工碳转化技术是连接新能源与化石能源的桥梁,有效降低化石能源的碳排放。预测2030年中国碳达峰的峰值约110×10^(8) t。按照高、中、低3种情景预测2060年中国碳排放将分别降至22×10^(8),33×10^(8),44×10^(8)t。针对中国实现碳中和提出7项实施建议。构建中国新的"三小一大"能源结构,推动实现中国能源"独立自主"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达峰 中和 替代 减排 封存 循环
下载PDF
基于CGE模型的CO_2减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被引量:189
2
作者 王灿 陈吉宁 邹骥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621-1624,共4页
为有助于中国在气候谈判过程中科学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应用一个综合描述中国经济、能源、环境系统的递推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CGE)模型,分析在中国实施碳减排政策的经济影响.以2010年实施碳... 为有助于中国在气候谈判过程中科学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应用一个综合描述中国经济、能源、环境系统的递推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CGE)模型,分析在中国实施碳减排政策的经济影响.以2010年实施碳税政策为模拟情景,定量描述了减排政策下国内生产总值(GDP)、能源价格、资本价格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当减排率为0~40%时, GDP损失率在0~3.9%之间,减排边际社会成本是边际技术成本的2倍左右.在中国实施CO2减排政策将有助于能源效率的提高,但同时也将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带来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经济学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气候变化 减排
原文传递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碳减排政策效应研究 被引量:188
3
作者 刘传明 孙喆 张瑾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9-58,共10页
碳排放权交易是将二氧化碳排放权赋予商品属性,允许其在市场上交易的行为,通过市场机制达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碳排放权交易已经成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途径。中国于2013年启动上海、北京、广东、深圳、天津、湖北、重庆等七... 碳排放权交易是将二氧化碳排放权赋予商品属性,允许其在市场上交易的行为,通过市场机制达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碳排放权交易已经成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途径。中国于2013年启动上海、北京、广东、深圳、天津、湖北、重庆等七省市的碳排放交易权试点。为了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碳减排效应进行研究,本文基于1995-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对碳交易试点的减排效果进行考察,并将合成控制法与双重差分方法相结合对碳交易试点的减排效应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①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实施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但是由于各试点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各试点省份的碳减排效果存在异质性,合成控制法的分析结果表明广东、天津、湖北、重庆等试点省市的碳减排效果较为明显。②合成控制-双重差分法的分析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且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这意味着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显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结论较为稳健。③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于碳排放权的出售方而言通过市场收益诱导效应、技术创新激励效应、政府支持效应等效应实现碳减排;对于碳排放权的购买方而言则通过企业成本压力效应、工艺革新动力效应、市场引导效应等效应实现碳减排。④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各试点省市在制定减排政策时不能采取一刀切,应因地制宜的进行碳交易试点的建设,从而实现碳减排目标、促进经济的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权交易 减排 合成控制法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我国电力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 被引量:178
4
作者 舒印彪 张丽英 +4 位作者 张运洲 王耀华 鲁刚 元博 夏鹏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4,共14页
电力低碳转型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全局性意义。本文在电力碳预算评估的基础上构建深度低碳、零碳、负碳3类电力转型情景,研判电力需求等关键边界条件,构建路径规划优化模型;采用GESP-V软件包进行优化分析,确定不同情景下包含... 电力低碳转型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全局性意义。本文在电力碳预算评估的基础上构建深度低碳、零碳、负碳3类电力转型情景,研判电力需求等关键边界条件,构建路径规划优化模型;采用GESP-V软件包进行优化分析,确定不同情景下包含电源结构、电力碳排放、电力供应成本在内的电力低碳转型路径;探讨并剖析煤电发展定位、新能源发展利用、清洁能源多元化供应、电力平衡等实现电力系统低碳转型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研究建议,加强顶层设计,稳妥规划转型节奏,保障电力供应安全;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统筹电力全链条技术与产业布局;优化完善利益平衡统筹兼顾的市场机制,加快建设绿色金融政策保障体系。通过政策、技术、机制协同,推动中长期我国电力低碳转型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峰 中和 电力转型 预算 减排 情景分析 电力供应成本
下载PDF
中国特色全国碳市场设计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49
5
作者 张希良 张达 余润心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0-94,共15页
中国的全国碳市场建设,一方面要遵循碳市场的基本原理和充分借鉴国际实践经验,但更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碳市场发展之路。在初始阶段,中国的全国碳市场总体上是一个基于强度的碳市场,而不是一个基于总量的碳市场,实质上是... 中国的全国碳市场建设,一方面要遵循碳市场的基本原理和充分借鉴国际实践经验,但更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碳市场发展之路。在初始阶段,中国的全国碳市场总体上是一个基于强度的碳市场,而不是一个基于总量的碳市场,实质上是一个多行业的可交易绩效标准(Tradeable Performance Standards),兼具碳税和补贴两种政策激励效果。全国碳市场的总量是一个和覆盖行业实际产出量相关联的灵活总量,而不是一个固定的总量。碳市场管控的企业碳排放量不仅包括现场产生的直接碳排放量,也包括企业消费电力和热力引起的间接碳排放量。"十四五"期间,全国碳市场建设力争实现对8个重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全覆盖,按"严控增量"的原则,设定全国碳市场配额总量和确定行业碳排放基准,积极发挥全国碳市场建设在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中的作用。"十五五"期间,进一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参与程度和覆盖企业数量,按"稳中有降"的原则,设定全国碳市场配额总量和确定行业碳排放基准,逐步扩大配额有偿分配比例,进一步提高全国碳市场在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中的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 交易 系统设计 减排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27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分析 被引量:134
6
作者 缪陆军 陈静 +1 位作者 范天正 吕雁琴 《南方金融》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5-57,共13页
“30·60”的双碳目标提出后,低碳发展成为国内各界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数字经济成为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在推动经济创新发展的同时,是否也能促进我国低碳发展?本文... “30·60”的双碳目标提出后,低碳发展成为国内各界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数字经济成为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在推动经济创新发展的同时,是否也能促进我国低碳发展?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27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多种计量模型系统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二者间呈现倒U型关系;第二,数字经济发展与创新效率之间存在U型的非线性关系,且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通过创新效率进而对碳排放产生间接影响;第三,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非线性影响具有空间效应,但相较于对本地的影响,其产生的空间溢出效应较弱。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启示:第一,要加快承载数字技术和平台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节能减排效率,减少数字经济发展中的能源消耗,促进数字经济内涵式增长;第二,在数字经济发展中要重视创新效率的提高,保障创新投入,降低投入产出损耗,从而确保创新产出的高效和高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绿色金融 数字经济 经济 减排 创新效率
下载PDF
中国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政策启示 被引量:112
7
作者 许士春 习蓉 何正霞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12,共11页
运用LMDI加和分解法,从我国整体、不同行业、工业内不同部门的角度探讨我国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整体上,我国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经济产出效应,对碳排放的整体贡献为148.49%;其次是人口规模效应,整体贡献为9.65%;最后是能源... 运用LMDI加和分解法,从我国整体、不同行业、工业内不同部门的角度探讨我国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整体上,我国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经济产出效应,对碳排放的整体贡献为148.49%;其次是人口规模效应,整体贡献为9.65%;最后是能源结构效应,整体贡献为1.36%;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抑制因素是能源强度效应,对碳排放的整体贡献为-53.43%;产业结构效应有抑制作用,整体贡献为-6.07%,潜力没有显现出来;从不同产业的角度研究发现,农林牧渔业、建筑业整体上"低碳"发展状态较好,工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其他行业"低碳"发展状态不佳;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工业,通过工业内不同行业的比较发现,电力蒸汽及水生产供应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行业是我国碳排放的来源。对此,从能源利用效率、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耗 减排 影响因素 LMDI
原文传递
碳中和目标下我国能源发展战略探讨 被引量:110
8
作者 苏健 梁英波 +2 位作者 丁麟 张国生 刘合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01-1009,共9页
2020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作出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碳排放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对我国能源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虽然我国能源... 2020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作出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碳排放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对我国能源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虽然我国能源消费增速放缓,碳排放逐渐进入平台期,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化石能源占比仍高达80%以上。碳中和目标下,在借鉴发达国家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与碳减排做法的基础上,如何加快我国能源转型,明确碳中和目标下能源转型的战略路径值得深入探讨。碳中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推进我国能源革命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文明跨越的重要抓手。在实现碳中和的道路上,我国需要在电力、工业、建筑、农业等领域不断努力,减少碳排放量,谋划最优的战略路径,努力实现碳减排和经济发展并行不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峰 中和 减排 能源消费结构 趋势预测 战略路径
原文传递
中国电力系统低碳发展分析模型构建与转型路径比较 被引量:108
9
作者 张运洲 张宁 +3 位作者 代红才 张丝钰 吴潇雨 薛美美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1,共11页
中国提出的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对能源电力碳减排提出了更高要求,电力系统的清洁低碳转型路径亟待探索。首先,从能源电力领域的碳排放现状出发,明确了能源电力在碳减排中的定位。其次,针对电力近中期低碳发展形势,构建了考虑碳排放... 中国提出的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对能源电力碳减排提出了更高要求,电力系统的清洁低碳转型路径亟待探索。首先,从能源电力领域的碳排放现状出发,明确了能源电力在碳减排中的定位。其次,针对电力近中期低碳发展形势,构建了考虑碳排放外部成本的规划模型,开展了量化展望分析;针对远期低碳发展情景,打破不同能源系统边界,创新性地提出了电-氢协同路径和电-氢-碳协同路径,并构建了适用于新能源多元化利用方式的全链条技术经济评价模型,对氢气、甲醇等终端产品的经济竞争力进行了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排 转型 新能源 氢能 循环经济 中和 达峰
下载PDF
“碳中和”的内涵、创新与愿景 被引量:98
10
作者 邹才能 薛华庆 +8 位作者 熊波 张国生 潘松圻 贾成业 王影 马锋 孙倩 关春晓 林敏捷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6-57,共12页
地质作用引起的全球性气候变化是地质历史时期5次全球性生物大灭绝的主要诱因之一。人类工业化活动导致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大气CO_(2)温室效应加剧,生存环境面临威胁与挑战。碳中和目标是人类面对气候变化危机的主动作为和共同追求,... 地质作用引起的全球性气候变化是地质历史时期5次全球性生物大灭绝的主要诱因之一。人类工业化活动导致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大气CO_(2)温室效应加剧,生存环境面临威胁与挑战。碳中和目标是人类面对气候变化危机的主动作为和共同追求,探究“碳中和学”的理论与技术内涵、科技创新体系和发展前景,具有深远的意义。研究结论认为:①碳中和体现“能源学”与“碳中和学”的理论内涵,包含碳减排、零碳、负碳、碳交易等;②碳中和催生以CCUS(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S(碳捕集与封存)为核心的碳工业和以绿氢为核心的氢工业等新产业;“灰碳”和“黑碳”是CO2的两种应用属性,“碳+”“碳-”“碳=”是碳中和的3种产品与技术;③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面临三大挑战:一是能源转型规模大,碳中和实现周期较短;二是能源转型过程中存在着安全不确定性、利用经济性、颠覆性技术难预测性等问题;三是转型后可能面临新的关键技术“卡脖子”和关键矿产资源“断链子”等风险;④基于目前的认知预判能源领域的十大颠覆性技术与产业包括煤炭地下气化、中低熟页岩油原位开采、CCUS/CCS、氢能与燃料电池、生物光伏发电、天基太阳能发电、光储智能微网、超级储能、可控核聚变、智慧能源互联网,同时碳中和需要实施节能提效、减碳固碳、科技创新、应急储备、政策支撑五大战略协同工程;⑤未来我国不同能源类型定位各有侧重,煤炭将发挥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储备”与“兜底”作用,石油将发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急需”与民生原料用品“基石”作用,天然气将发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与新能源最佳“伙伴”作用,新能源将发挥保障国家能源战略“接替”与“主力”作用;⑥碳中和是绿色化工业革命、减碳化能源革命、生态化科技革命的重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 达峰 减排 工业 氢工业 能源转型 能源独立 能源学 中和学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98
11
作者 刘晓龙 崔磊磊 +1 位作者 李彬 杜祥琬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共8页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发展的主题,能源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彰显大国担当和责任,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布了碳中和的雄心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对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发展的主题,能源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彰显大国担当和责任,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布了碳中和的雄心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对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探索碳中和背景下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从中国实际国情和碳减排目标出发,通过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得出中国在碳中和目标背景下能源高质量发展面临着能源需求总量和CO2排放量将继续增加、能源结构转型更加困难等挑战;但面临挑战的同时,也会倒逼能源高质量发展,抢占技术制高点,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从碳中和的定义和目标出发,发现实现碳中和目标意味着要降低能源消费总量、化石能源占比和单位化石能源碳排放量,增加森林碳汇和发展CCS(含CCUS)。在此基础上,提出碳中和背景下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三大显性途径,即节能提效、优化能源结构和技术创新;以及一大隐性途径,即思想观念创新。对于全球来讲,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去应对,必须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同时,针对性地提出,应加强顶层设计,出台面向2030年和2060年两大节点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中长期国家行动方案》;围绕技术链和产业链,识别出关键核心技术纳入国家科技计划,并加强示范工程建设与推广应用;针对同种类别废物治理的弊端已经越来越明显,未来碳减排与“三废”协同治理将是大势所趋,建议深入探索协同治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中和 减排 能源转型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电网低碳效益评估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85
12
作者 康重庆 周天睿 +1 位作者 陈启鑫 葛俊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7,共7页
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要挑战,而电力行业的低碳化发展则是应对挑战的关键举措。电网是连接发电侧和用电侧的枢纽,也是实现发电侧与用电侧低碳效益的重要载体,在实现电力低碳化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文... 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要挑战,而电力行业的低碳化发展则是应对挑战的关键举措。电网是连接发电侧和用电侧的枢纽,也是实现发电侧与用电侧低碳效益的重要载体,在实现电力低碳化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在深入探讨电网低碳效益的形成机理与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电网低碳效益的概念与相应的分析方法,并建立了一个标准化的电网低碳效益评估模型,以实现对于不同输电网络与不同能量传输模式的量化分析与灵敏度判别。文章还根据我国典型数据分析了电网在电能传输过程中的低碳效益,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 电网低效益 减排 能源转运 评估模型
下载PDF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碳效应评估及低碳优化 被引量:86
13
作者 赵荣钦 黄贤金 +1 位作者 钟太洋 揣小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20-229,共10页
区域土地利用是引起碳排放的重要因素,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能在一定程度改变土地利用的碳源/汇格局,并引导区域经济社会的低碳发展。基于线性规划方法,该文建立了区域土地利用碳效应综合评估及优化调控的方法,并以南京市为例,提出了3种土... 区域土地利用是引起碳排放的重要因素,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能在一定程度改变土地利用的碳源/汇格局,并引导区域经济社会的低碳发展。基于线性规划方法,该文建立了区域土地利用碳效应综合评估及优化调控的方法,并以南京市为例,提出了3种土地利用低碳优化方案,并对其碳减排潜力进行了对比分析及蒙特卡洛模拟,最后提出了低碳土地利用优化的政策建议。结果发现,2020年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使区域的总碳蓄积量有所提升,但预期碳排放远远大于碳蓄积的增加值,同时也将会导致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的降低;在3种优化方案中,基于碳排放最小化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比2020年规划方案的碳排放减少了73.75万t,碳减排潜力为8.50%,表明该方案起到了较好的预期减排效果;因此,该文建议将基于碳排放最小化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作为南京市未来土地结构调整和产业规划的参考,该方案不仅有助于实现碳减排的目标,而且对于控制建设用地的过快增长、增加生产性土地面积、引导农地整理和居民点用地整理等土地利用规划和开发活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优化 减排 南京市
下载PDF
基于碳排放流的电力系统低碳需求响应机制研究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78
14
作者 李姚旺 张宁 +3 位作者 杜尔顺 刘昱良 蔡啸 贺大玮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830-2841,共12页
电力碳排放占我国全社会碳排放的四成以上,电力行业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排头兵。在电力系统碳减排方法的相关研究中,现有研究大多从把控源侧直接碳排放入手,而较少从“碳视角”出发,关注用户用电行为对电力系统碳减排目标的反作用。然... 电力碳排放占我国全社会碳排放的四成以上,电力行业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排头兵。在电力系统碳减排方法的相关研究中,现有研究大多从把控源侧直接碳排放入手,而较少从“碳视角”出发,关注用户用电行为对电力系统碳减排目标的反作用。然而,电力系统“源随荷动”特征使得荷侧才是电力系统碳排放的主要责任人,用户的用电行为将对系统碳排放产生显著影响。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引导用户主动响应并降低系统碳排放的电力系统碳减排新机制——低碳需求响应机制。该机制以动态碳排放因子为引导信号,以用户自身减碳意愿或碳市场中的价格因素为激励信号。基于全国电力规划与运行模拟数据以及武汉市某企业负荷数据开展实证分析,分别从系统角度和用户角度验证了低碳需求响应技术具有较大的减碳潜力。最后,从新标准、新技术、新机制三方面对影响低碳需求响应机制实施效果的关键环节进行了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减排 需求响应 流理论 计量 实证分析
下载PDF
碳交易机制下供应链渠道选择与减排策略 被引量:79
15
作者 杨磊 张琴 张智勇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5-87,共13页
基于碳交易机制针对由单制造商和单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建立了四种不同渠道结构的供应链分销模型.采用逆向归纳法得到不同渠道结构下企业的最优定价决策、减排决策以及最优利润,并对模型的最优决策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新渠道的... 基于碳交易机制针对由单制造商和单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建立了四种不同渠道结构的供应链分销模型.采用逆向归纳法得到不同渠道结构下企业的最优定价决策、减排决策以及最优利润,并对模型的最优决策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新渠道的引入能够使得建立电子渠道的企业利润增加,但是对供应链另一成员的利润不一定造成损害.制造商作为Stackelberg博弈的主导者,应该主动建立电子渠道或者将电子渠道外包给第三方电商进行产品销售.数值算例为双渠道供应链的渠道模式选择和减排策略提供了更直观的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易机制 双渠道供应链 STACKELBERG博弈 减排
下载PDF
2019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 被引量:73
16
作者 《建筑》 2020年第7期30-39,共10页
我国碳减排工作已经进入总量控制阶段。建筑作为能源消耗的三大"巨头"之一,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建筑节能将是我国实现2030年碳减排目标的关键领域。能耗及碳排放数据是科学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的基础。目前,中国建筑节能... 我国碳减排工作已经进入总量控制阶段。建筑作为能源消耗的三大"巨头"之一,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建筑节能将是我国实现2030年碳减排目标的关键领域。能耗及碳排放数据是科学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的基础。目前,中国建筑节能在法律法规、激励政策、技术标准等体系建设方面取得长足进展,但建筑能耗及碳排放统计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建筑节能 能源消耗 总量控制 关键领域 技术标准 减排 排放 温室气体排放
下载PDF
山东省农业碳排放特征、影响因素及达峰分析 被引量:67
17
作者 刘杨 刘鸿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58-569,共12页
利用 IPCC 经典碳排放计算理论, 基于农资投入、农田利用及畜禽养殖 3 类主要碳源, 测算了山东省2000—2020 年农业碳排放量, 采用 LMDI 模型开展影响因素分析, 并运用灰色预测模型 GM(1, 1) 预测 2021—2045年碳排放量。结果表明: 2020... 利用 IPCC 经典碳排放计算理论, 基于农资投入、农田利用及畜禽养殖 3 类主要碳源, 测算了山东省2000—2020 年农业碳排放量, 采用 LMDI 模型开展影响因素分析, 并运用灰色预测模型 GM(1, 1) 预测 2021—2045年碳排放量。结果表明: 2020 年山东省农业碳排放量为 1.58×10^(7)t, 农业碳排放强度为 0.205 t·(10^(4)¥)^(-1)。2000—2020 年山东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呈先上升后波动下降趋势, 农业碳排放强度逐年降低。农业碳排放源类贡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农资投入、畜禽养殖和农田土壤利用。2000—2020 年 16 地市农业碳排放量及排放强度均呈现一定的区域差异, 且有扩大趋势, 菏泽农业碳排放量和平均碳排放强度均居首位。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产业结构、地区产业结构、劳动力因素对碳减排起到一定作用,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率因素为农业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预测结果表明, 山东省农业碳排放量在 2030 年前已达到峰值, 济南、青岛等 9 市农业碳排放量在 2030 年前已达峰,枣庄、东营等 7 市在 2030 年前未达峰, 并针对山东省农业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提出减排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排放 达峰 排放强度 排放源 减排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京津冀碳排放交易政策影响研究 被引量:69
18
作者 张俊荣 王孜丹 +1 位作者 汤铃 余乐安 《中国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共8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京津冀地区低碳协同发展成为关注的焦点。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作为一种市场驱动的碳减排政策,能有效地减缓气候变化,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对此,本文基于系统动力学,构建京津冀碳排放交易政策仿真模型...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京津冀地区低碳协同发展成为关注的焦点。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作为一种市场驱动的碳减排政策,能有效地减缓气候变化,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对此,本文基于系统动力学,构建京津冀碳排放交易政策仿真模型,探索不同的碳交易机制设计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碳交易机制能有效地促进京津冀地区的碳减排进程,即使对经济会产生微小的负向冲击;(2)在碳交易机制设计方面,减少碳配额总量,减少免费配额发放,以及提高碳交易价格均会增大碳减排力度,并同时加剧对经济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易 系统动力学 京津冀地区 减排 能源政策模拟
原文传递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地方政府与制造企业碳减排演化博弈分析 被引量:64
19
作者 朱庆华 王一雷 田一辉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1-82,共12页
为探究中国在碳减排政策下地方政府与制造企业双方的博弈关系,在分析地方政府和制造企业不同策略下的成本和收益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地方政府和制造企业之间的静态混合策略演化博弈模型;进一步引入政府动态惩罚和补偿策略... 为探究中国在碳减排政策下地方政府与制造企业双方的博弈关系,在分析地方政府和制造企业不同策略下的成本和收益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地方政府和制造企业之间的静态混合策略演化博弈模型;进一步引入政府动态惩罚和补偿策略,剖析政企双方策略的互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对企业是否采取碳减排措施的奖惩力度、企业采取碳减排措施的成本与收益,会直接影响博弈结果;地方政府和制造企业两个群体在三种情况下存在演化稳定策略;在一定条件下,系统演化呈现周期性特征;当地方政府实施动态惩罚或补偿措施时,该博弈模型存在稳定的Nash均衡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排 系统动力学 演化博弈 动态策略 地方政府 制造企业
下载PDF
碳排放约束下的企业最优减排投资行为 被引量:63
20
作者 王明喜 鲍勤 +1 位作者 汤铃 汪寿阳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1-57,共17页
为兑现"十二五"和2020年的碳减排目标,我国政府于2013年年底在"七省市"试点启动碳交易市场,并在2015年推广至全国.根据欧盟的经验,在碳交易市场运行之初,政府需要设定一个碳排放许可总量,并把其分配给参与减排的企... 为兑现"十二五"和2020年的碳减排目标,我国政府于2013年年底在"七省市"试点启动碳交易市场,并在2015年推广至全国.根据欧盟的经验,在碳交易市场运行之初,政府需要设定一个碳排放许可总量,并把其分配给参与减排的企业.为实现在减排企业间合理分配碳排放许可量,目前在政界热议的配置方式包括免费、拍卖、免费拍卖相结合、单边交易模式和双边交易模式五种方案.为探讨这五种方案能否实现"企业以最小的减排投资成本实现既定的减排目标"这一问题,本文从企业微观生产过程出发,剖析企业减排路径及其减排投资渠道,建立企业减排投资成本最小化模型,推导各投资渠道的最优投资水平,进而分别讨论免费、拍卖、免费拍卖相结合、单边和双边交易模式配置碳排放配额对最优减排投资的实施情况,根据所得结论,提出这五种配置方式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排 减排路径 交易机制 最优投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