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假设抽取法的产业部门碳排放关联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钱明霞 路正南 王健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4-41,共8页
本文以中国产业部门为研究对象,针对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和能源消费量数据,运用假设抽取法计算11个产业群的总碳关联、前向碳关联和后向碳关联,并将碳关联区分为内部效应、混合效应、净后向效应和净前向效应,进一步分解了各产业群在净... 本文以中国产业部门为研究对象,针对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和能源消费量数据,运用假设抽取法计算11个产业群的总碳关联、前向碳关联和后向碳关联,并将碳关联区分为内部效应、混合效应、净后向效应和净前向效应,进一步分解了各产业群在净后向供给和净前向需求中吸收或转移的碳排放,研究发现炼焦化工金属产品制造业是碳关联最为突出的部门,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的碳转移量最大。碳排放的产生源于产业系统的能源消费,产业群的碳关联实际上反映了能源需求在产业中的分布和转移。因此,要科学合理地规划能源消费并加大清洁能源的研发和使用,以便有效地降低产业系统的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设抽取法 排放 关联
下载PDF
基于假设抽取法的中国区域间碳排放关联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马忠 耿文婷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2-323,共12页
区域间碳排放的产业关联可为区域间碳减排责任分摊提供科学依据,运用HEM(hypothetical extraction method,假设抽取法),以不同年份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不包含港澳台地区数据)为基础,对比分析了2012年和2007年中... 区域间碳排放的产业关联可为区域间碳减排责任分摊提供科学依据,运用HEM(hypothetical extraction method,假设抽取法),以不同年份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不包含港澳台地区数据)为基础,对比分析了2012年和2007年中国八大区域17个产业群的碳关联以及各区域的PBE (基于生产的碳排放)和CBE (基于消费的碳排放).结果表明:①与2007年相比,2012年中国八大区域总碳排放量变化趋势稳定,但是部分区域某些产业群的碳排放量有明显上升或下降的趋势;2012年和2007年八大区域各产业群对产业系统净输出和净吸收的碳具有显著的相似性.②2012年和2007年中国八大区域的建筑业后项碳关联相对指标均大于1,其中,2012年中部区域、西北区域和西南区域建筑业后项碳关联相对指标分别为9.446、6.935、8.365,2007年分别为5.428、7.576、5.298,这3个区域的建筑业后项碳关联位居八大区域的前三位,是建筑业最具潜力的三大碳排放区域;除京津区域和南部沿海区域以外,其余区域的石化工业,电力蒸汽热水、煤气自来水生产供应业等前项碳关联相对指标均大于1.③PBE较大的区域,其CBE也较大,如三大沿海区域、中部区域和西部区域,而京津区域的PBE和CBE均最小.④各区域的石化工业和电力蒸汽热水、煤气自来水生产供应业的PBE均最大,建筑业和其他服务业的CBE最大.研究显示,发达的沿海区域和发展中区域减排责任分摊比重较高,其对能源需求较高,致使产生的碳排放较多,其中尤以石化工业和电力蒸汽热水、煤气自来水生产供应业等对碳排放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 假设抽取法 关联
下载PDF
基于MRIO模型的中国区域间碳关联测度 被引量:4
3
作者 赵玉焕 王乾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3期13-21,共9页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CO_2排放国,减排压力巨大;为实现政府制定的减排目标,需要对区域间碳关联进行研究,从而对各区域制定差别化的减排策略。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利用200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将中国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CO_2排放国,减排压力巨大;为实现政府制定的减排目标,需要对区域间碳关联进行研究,从而对各区域制定差别化的减排策略。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利用200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将中国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3个区域,从乘数效应、溢出效应和反馈效应的视角对中国区域间碳关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区域的区域内碳排放乘数效应明显弱于中部与西部区域;东部与西部区域对中部区域的溢出效应明显强于中部与西部区域对东部区域的溢出效应;区域间碳排放反馈效应很小,各区域差距也较小;能源直接消耗部门的总效应值远超其他部门。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从区域和部门角度对中国碳减排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 乘数效应 溢出效应 反馈效应 MRIO模型
下载PDF
基于投入产出的京津冀产业碳核算及差异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苑清敏 吴静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5-108,共4页
文章基于2012年投入产出表从中间使用、最终使用、调入调出平衡、总产出分析了京津冀工业26个细分产业碳排放量及产业间的碳关联。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天津产业碳排放较低,多为碳净流入产业,河北产业碳依赖程度高,多为碳净流出产业;北京... 文章基于2012年投入产出表从中间使用、最终使用、调入调出平衡、总产出分析了京津冀工业26个细分产业碳排放量及产业间的碳关联。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天津产业碳排放较低,多为碳净流入产业,河北产业碳依赖程度高,多为碳净流出产业;北京产业间关联度较低,产出碳多用于最终使用,天津河北产业间关联度较高,产出碳多用于产业生产中间使用,可考虑产业间的生产合作减排;京津冀三地碳排放关键产业相似度较高,可以考虑区域产业联合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 排放 关联
下载PDF
中国产业部门碳排放关联效应——基于假设抽取法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黎江韵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0-155,共6页
基于2017年全国42个行业投入产出表和2017年能源消费量为数据,运用《综合能耗计算通则》计算出11个产业群的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运用假设抽取法分析产业群间的总碳关联度、前向碳关联和后向碳关联,并将关联效应分解为内部效应、混合... 基于2017年全国42个行业投入产出表和2017年能源消费量为数据,运用《综合能耗计算通则》计算出11个产业群的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运用假设抽取法分析产业群间的总碳关联度、前向碳关联和后向碳关联,并将关联效应分解为内部效应、混合效应、净后向效应、净前向效应和净转移。结果表明:石化金属制造业和电水燃气生产供应业的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最大,净输出碳排放严重;建筑业、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净吸收碳排放较多。目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失衡,煤炭、石油等能源使用率依然较高。虽然国家近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但始终占比不高,利用率较低。因此,必须优化国家能源消费结构,提升一次性能源使用效率,提高清洁能源的消费占比,减缓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设抽取法 排放 关联
原文传递
基于MRIO的“京津冀”全产业链碳关联研究
6
作者 苑清敏 王可仁 《价值工程》 2018年第33期88-89,共2页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过程中,产业转移势必会带来碳排放的转移,而产业链跨区域所主导的产业转移成为当前产业转移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区域间的碳转移问题必须得到重视。本文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研究了&qu...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过程中,产业转移势必会带来碳排放的转移,而产业链跨区域所主导的产业转移成为当前产业转移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区域间的碳转移问题必须得到重视。本文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研究了"京津冀"区域间、区域内、产业间、产业内的碳关联,以期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以及产业间合作减排提供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O 京津冀 全产业链 关联
下载PDF
海峡两岸碳排放关联效应与低碳化合作路径研究
7
作者 曹小衡 陈子充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90,共12页
近年来,两岸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与此同时,两岸产业合作仍以“高碳”部门为主,如何提升以低碳化为目标的两岸经济合作质量已成为紧迫课题。基于世界投入产出与二氧化碳排放数据,可定量分析两岸碳排放... 近年来,两岸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与此同时,两岸产业合作仍以“高碳”部门为主,如何提升以低碳化为目标的两岸经济合作质量已成为紧迫课题。基于世界投入产出与二氧化碳排放数据,可定量分析两岸碳排放关联效应并对协同减排重点产业进行划分。测算发现:中国内地区域内碳排放乘数效应远高于台湾地区;两岸间碳排放溢出效应呈现台湾地区对中国内地远高于中国内地对台湾地区的“单向”特征;两岸协同碳减排重点产业以机械、电气电子设备等制造业为主。当前两岸低碳化合作面临基础薄弱、制度化合作进展缓慢、服务业碳排放问题逐渐凸显等制约因素,应从机制、技术、产业、政策等多角度切入,积极探索海峡两岸低碳化合作路径,应对两岸产业合作低碳化转型挑战,推进两岸经济合作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两岸 经济 关联效应 合作路径
下载PDF
宁夏沿黄城市带碳水足迹及其关联关系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子西 席睿 +2 位作者 黑正军 路畅 唐莲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共8页
减碳、节水是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从水资源生态及碳足迹角度出发,将区域水碳关系进行耦合研究,有助于揭示水资源质量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为宁夏沿黄城市带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均衡发展提供指导。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 减碳、节水是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从水资源生态及碳足迹角度出发,将区域水碳关系进行耦合研究,有助于揭示水资源质量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为宁夏沿黄城市带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均衡发展提供指导。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碳足迹理论,从时空分布差异、水碳关联性特征入手,计算并分析了2010—2019年宁夏沿黄城市带4个中心城市的碳足迹、水资源生态足迹及其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区域内已经形成了以吴忠市-银川市为重心的碳排放和水生态压力区,且与经济高度发展区域有空间重合,但不同地区由于产业结构及资源条件的不同,碳排放与水资源的关联性差异明显,其中水质生态足迹与碳足迹之间的关联性更显著,呈现出水、碳、环境、产业等发展的区域不均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生态足迹 足迹 关联 时空特征 宁夏沿黄城市带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的水—能—碳关联研究:理论框架与关键问题
9
作者 赵荣钦 姬宇飞 +3 位作者 冯薇 谢志祥 肖连刚 李寒冰 《中国土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7-108,共12页
研究目的:构建基于土地利用的水—能—碳关联研究框架,并提出该领域研究的关键问题,以期从多要素耦合视角深化土地学科的交叉研究,并为面向多目标权衡的土地利用优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归纳法,理论解析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1... 研究目的:构建基于土地利用的水—能—碳关联研究框架,并提出该领域研究的关键问题,以期从多要素耦合视角深化土地学科的交叉研究,并为面向多目标权衡的土地利用优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归纳法,理论解析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资源基础、承载空间和“刚性”要素,土地利用结构、功能、强度和布局直接决定了水—能—碳的相互作用格局和强度,并深刻影响水—能—碳关联关系。(2)基于土地利用的水—能—碳关联研究的核心是:开展不同时空尺度水—能—碳关联的“格局—过程—机理—优化—调控”研究,从“自然—社会”二元视角揭示土地利用及其变化对水—能—碳要素的关联强度、组合格局、耦合特征和远程流动的影响机理,阐明基于“要素—空间—系统”的土地利用与水—能—碳的相互影响与反馈机制,识别水—能—碳关联系统风险并提出基于土地利用的协同优化方案和配置对策。研究结论:未来应基于不同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及用地转型的视角,重点从影响机制、远程流动、精细化模拟、优化调控和多要素权衡等方面开展水—能—碳关联研究,从多尺度、多视角阐明土地利用对水—能—碳关联的影响机制,探索水—能—碳协同约束下的土地利用格局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水—能—关联 理论框架 关键问题
下载PDF
二维假设抽取法及其在工业隐含碳关联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魏庆琦 肖伟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58-266,共9页
为深入了解工业隐含碳在区域间和行业之间的排放转移,有必要对隐含碳关联进行测算与分析。在假设抽取法的基础上,对传统的单维度碳关联分析模型进行改进与扩展,构建多区域多部门双维度碳关联分析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重庆市22个工业部门... 为深入了解工业隐含碳在区域间和行业之间的排放转移,有必要对隐含碳关联进行测算与分析。在假设抽取法的基础上,对传统的单维度碳关联分析模型进行改进与扩展,构建多区域多部门双维度碳关联分析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重庆市22个工业部门碳排放在全国30个区域22个部门之间的转移进行测算与分析。研究表明,该模型能够将分析范围从区域或部门单维度扩展到多个独立区域及其下属部门,改善了单维度分析可能出现的碳关联低估问题。将该模型与本区域和本部门碳转移分析相结合,有助于识别隐含碳减排的潜力行业,为区域减排责任划分和产业协同减排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含 关联分析模型 假设抽取法 投入产出分析 经济
下载PDF
低碳公路路线设计关键参数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志明 《交通世界》 2016年第17期8-9,共2页
通过制定合理的公路路线设计参数,应用低碳关联度方法和博弈模型分析了路线设计的主要影响参数,从而得到公路低碳建设的最优化策略,以实现公路交通运输的低碳排放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公路低排放 影响因素 关联 博弈模型 关键参数
下载PDF
拉美、中国和欧美之间的产业碳关联分析——区分本地企业和外资企业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淞 张中华 赵玉焕 《城市与环境研究》 CSSCI 2021年第4期94-110,共17页
拉美、中国和欧美所组成的生产系统构成了"边缘—半边缘—中心"的国际分工体系。在产业关联视角下,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三方碳排放的影响有待厘清。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作者采用区域假设抽取法测算了拉美、中国和欧美之间的... 拉美、中国和欧美所组成的生产系统构成了"边缘—半边缘—中心"的国际分工体系。在产业关联视角下,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三方碳排放的影响有待厘清。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作者采用区域假设抽取法测算了拉美、中国和欧美之间的后向碳关联规模及强度,分析了本地企业和外资企业在产业碳关联中的角色差异。研究表明:(1)2005—2016年,欧美发达国家的后向碳关联规模呈现下降趋势,拉美国家和中国的后向碳关联规模则呈现增长趋势;(2)各国双边后向碳关联强度整体上趋于下降,拉美国家对中国的后向碳关联强度显著增大;(3)相比于在华外资企业,拉美和欧美对中国本地企业的后向碳关联规模和强度较大,中国对拉美国家的后向碳关联集中在双方本地企业之间,而中国本地企业和在华外资企业对欧盟和美国本地企业的后向碳关联规模较大。最后,作者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拉美国家、中国和欧美发达国家价值链升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区域假设抽取法 中国 拉丁美洲 产业关联
原文传递
碳排放流在电力网络中分布的特性与机理分析 被引量:56
13
作者 周天睿 康重庆 +3 位作者 徐乾耀 陈启鑫 辛建波 吴越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39-44,共6页
碳排放流的分析与计算是基于电力网络拓扑结构而实现的。在此基础上,可以研究碳排放流在电力网络中的分布特性与机理,揭示和辨识电力系统中的高碳要素,以便进一步实现相应的优化决策。为此,文中定义了电力系统碳排放流的2种分布因子,可... 碳排放流的分析与计算是基于电力网络拓扑结构而实现的。在此基础上,可以研究碳排放流在电力网络中的分布特性与机理,揭示和辨识电力系统中的高碳要素,以便进一步实现相应的优化决策。为此,文中定义了电力系统碳排放流的2种分布因子,可以清晰地表征碳排放流的分布特性。提出了3种关联矩阵的概念和定义,结合电力网络分析手段,分析了电力系统中发电机组的碳排放与流过支路、节点以及与电力负荷相对应的碳排放流的等量关联关系,揭示了碳排放流在电力系统中的产生、传输和消费的机理。提出了碳排放流关联矩阵的计算方法,用IEEE 14节点系统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技术 排放流 分布特性 流分布因子 排放流关联矩阵
下载PDF
基于“水—能—碳”关联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碳排放研究 被引量:33
14
作者 余娇 赵荣钦 +5 位作者 肖连刚 张林静 王帅 揣小伟 韩雨承 焦士兴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52-1062,共11页
从"水—能—碳"关联视角开展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碳排放研究,有助于揭示污水处理系统中资源的流动、投入过程与碳排放的内在关系机理,并可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低碳运行和管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本文基于"水—能—碳"关... 从"水—能—碳"关联视角开展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碳排放研究,有助于揭示污水处理系统中资源的流动、投入过程与碳排放的内在关系机理,并可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低碳运行和管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本文基于"水—能—碳"关联的角度,构建了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碳排放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以郑州市某污水处理厂为例,评估了污水处理系统运行过程不同环节的碳排放,并对各环节碳排放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碳排放中,直接碳排放占主导地位,间接碳排放中的能耗和物耗碳排放占比较小;②吨水CH4排放和吨水N2O排放主要受污水处理量和进出水水质浓度(BOD浓度和TN浓度)的影响;③吨水能耗碳排放和吨水物耗碳排放均有呈规模效应的趋势;④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不同环节碳排放受污水处理工艺、污水处理量、运行工况、进出水水质要求、回用水处理率和能源消耗类型等因素影响。因此,加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资源输入和流通过程的综合管理,推动水、能节约和碳减排的协同对于污水处理系统的低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系统 直接排放 间接排放 “水—能—关联 动态变化 郑州市
原文传递
基于“水--能—碳”关联的城市水系统碳排放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赵荣钦 余娇 +5 位作者 肖连刚 孙锦 罗慧丽 杨文娟 揣小伟 焦士兴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119-3134,共16页
揭示城市水系统与碳排放的内在关系机理,对于推动城市水能节约和水系统低碳运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分析了城市水系统"水—能—碳"关联机理,并构建了城市水系统碳排放的核算体系,采用2008—2017年的统计数据和调... 揭示城市水系统与碳排放的内在关系机理,对于推动城市水能节约和水系统低碳运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分析了城市水系统"水—能—碳"关联机理,并构建了城市水系统碳排放的核算体系,采用2008—2017年的统计数据和调查问卷等资料,对郑州市水系统碳排放进行了核算和实证分析,探讨了其"水—能—碳"关联特征,并分析了不同情景下水系统的碳减排潜力。结果显示:(1)郑州市水系统碳排放涉及取水、给水、用水、排水及污水处理等不同环节。其中,用水系统是郑州市水系统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这表明由城市扩展和人口增长导致的用水需求增加是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2)郑州市水系统不同环节的碳排放构成及其强度具有较大差异。其中,用水和取水系统能耗和碳排放强度增长态势明显,而给水与排水及污水处理系统则相对稳定。取水和用水系统的能耗增加,特别是由城市远距离供水和污水回用引起的碳排放增长应引起关注;(3)郑州市水系统不同环节"水—能—碳"关联特征的差异主要受城市水消耗量的变化、水处理方式和工艺、居民用水行为习惯和节水意识、自然条件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4)未来应重点从城市工业和生活节水、水处理工艺改进、水系统能效提升等方面入手,降低水系统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统 排放 郑州市 “水—能—关联
原文传递
基于碳排放与经济关联的完全碳排放强度重新测度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堃 姜明栋 王奇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8-316,共9页
尽管已有研究在测度完全碳排放强度时已经考虑了省际间的碳排放关联,但由于忽视经济关联,可能导致测算结果出现偏差。基于该问题,同时考虑区域间碳排放与经济的双重关联,使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重新测度2010和2015年中国省际完全碳排... 尽管已有研究在测度完全碳排放强度时已经考虑了省际间的碳排放关联,但由于忽视经济关联,可能导致测算结果出现偏差。基于该问题,同时考虑区域间碳排放与经济的双重关联,使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重新测度2010和2015年中国省际完全碳排放强度,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从时间变化看,“十二五”期间我国碳减排成效显著,各地区完全碳排放强度平均降低26.25%;从空间分布看,2010和2015年,完全碳排放强度最高的地区分别为山西和内蒙古,最低的地区均为北京;但是,从对外带动强度看,内蒙古不仅低于北京,也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直接碳排放强度和按照传统方法测算的完全碳排放强度相比,考虑碳排放与经济双重关联的完全碳排放强度测算和使用,不但可以避免隐含碳问题对强度测度的干扰,同时能够实现碳排放控制从属地范围向属地行为约束的转变,有助于实现全国整体的碳排放控制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排放强度 排放关联 经济关联 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