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24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气碳氢同位素特征和各类天然气鉴别 被引量:366
1
作者 戴金星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40,共40页
一、天然气同位素组成所谓同位素系指质子(Z)数相等的同一元素中中子(N)数不同的各种原子,即原子序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各种原子。同一元素的诸同位素,它们彼此化学性质几乎相同,在周期表中占同一位置。同位素的表示是在该元素符号的... 一、天然气同位素组成所谓同位素系指质子(Z)数相等的同一元素中中子(N)数不同的各种原子,即原子序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各种原子。同一元素的诸同位素,它们彼此化学性质几乎相同,在周期表中占同一位置。同位素的表示是在该元素符号的左上角(或在右上角)注明中子数,需要时同时在左下角(或右下角)注明原子序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同位素
下载PDF
生物炭生产与农用的意义及国内外动态 被引量:293
2
作者 何绪生 耿增超 +2 位作者 佘雕 张保健 高海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共7页
近年来,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肥料缓释载体及碳封存剂备受重视。生物炭在土壤中能够保持数百年至数千年,实现碳的封存固定,生物炭还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的活性,培肥土壤肥力,延缓肥料养分释放,降低肥料及土壤养分的损失,减... 近年来,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肥料缓释载体及碳封存剂备受重视。生物炭在土壤中能够保持数百年至数千年,实现碳的封存固定,生物炭还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的活性,培肥土壤肥力,延缓肥料养分释放,降低肥料及土壤养分的损失,减轻土壤污染。生物质的热裂解及气化均可产生生物炭,但是慢速热裂解和热水炭化工艺的生物炭产率最大,同时还可获得生物油及混合气,生物油及混合气可升级加工为氢气、生物柴油或化学品,这有助于减轻对化石能源或原料的依赖。生物炭的生产及农用是碳减排的过程,废弃生物质生产生物炭及其农用的效益是多赢的。国外在废弃生物质热裂解生产生物炭及农用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工作。中国在生物质热裂解获得生物能源方面做了较多工作,但对生物炭的生产及农用重视不够。今后,中国应以废弃生物质生产生物炭,并将生物炭农用作为生物能源、环境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控制 生产 生物炭 废弃生物质 农用 动态
下载PDF
熏蒸法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碳的改进 被引量:225
3
作者 林启美 吴玉光 刘焕龙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3-66,共4页
自从Jenkinson和Powlson[1]创造熏蒸培养方法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碳,发展到用多种方法来测定土壤微生物量,如土壤ATP含量分析方法[2],基质诱导呼吸法[3],精氨酸氨化法[4],熏蒸浸提法[5],脂肪酸、... 自从Jenkinson和Powlson[1]创造熏蒸培养方法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碳,发展到用多种方法来测定土壤微生物量,如土壤ATP含量分析方法[2],基质诱导呼吸法[3],精氨酸氨化法[4],熏蒸浸提法[5],脂肪酸、DNA、RNA等微生物细胞成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蒸法
下载PDF
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 被引量:229
4
作者 冯之浚 牛文元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19,共7页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经济 “十一五”规划 创新发展模式 资源节约 国家竞争力 发展质量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量及其生态效应 被引量:150
5
作者 王岩 沈其荣 +1 位作者 史瑞和 黄东迈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5-51,共7页
综述了土壤微生物量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论述了土壤微生物量C、N、P、S在土壤养分转化循环中的重要性,并就种植、轮作、施肥等农业措施和季节变化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分析。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量 有机肥 生态效应
下载PDF
土壤碳储量减少:中国农业之隐患──中美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对比研究 被引量:142
6
作者 李长生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45-350,共6页
我们使用一个生物地球化学模型DNDC对中国和美国农业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碳(SOC)的动态进行了全国范围的预测。模型模拟结果表明,美国农业土地每年净增72.4Tg碳,而中国农业土地每年丢失73.8Tg碳。每一年,美国土... 我们使用一个生物地球化学模型DNDC对中国和美国农业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碳(SOC)的动态进行了全国范围的预测。模型模拟结果表明,美国农业土地每年净增72.4Tg碳,而中国农业土地每年丢失73.8Tg碳。每一年,美国土壤以二氧化碳形式释放入大气的碳为812Tg但从农作物残留物(根和秸秆)获得884Tg的碳。中国土壤释放366Tg的碳于大气中,仅从农作物残留物收回293Tg的碳。中美对农作物残留物的不同管理是造成两国农业土壤动态背道而驰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目前日益恶化的土地沙化及沙尘暴问题即是大区域SOC减少的一个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球化学模型 农业生态系统 土壤 循环
下载PDF
土壤碳循环研究进展 被引量:135
7
作者 陈庆强 沈承德 +2 位作者 易惟熙 彭少麟 李志安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8年第6期555-563,共9页
土壤碳是陆地碳库的主要组成部分,全球土壤有机碳总量达1270Gt。气候变化影响植物生长、植物碎屑分解速率以及土壤—大气碳通量,这对大气CO2含量有重要影响。土壤有机质模型是研究生态系统尺度土壤碳循环的唯一可用工具,目... 土壤碳是陆地碳库的主要组成部分,全球土壤有机碳总量达1270Gt。气候变化影响植物生长、植物碎屑分解速率以及土壤—大气碳通量,这对大气CO2含量有重要影响。土壤有机质模型是研究生态系统尺度土壤碳循环的唯一可用工具,目前已开发出多种。大量研究表明,14C测试是研究土壤有机碳组成及驻留时间的重要手段,土壤有机碳由一系列具不同更新时间的组分构成。土壤粒级组成、矿物特征及土体结构等内在因素制约土壤有机碳存量及状态,对于长时间尺度碳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不同气候带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动态变化特征,可为预测未来农、林生态系统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磷循环 陆地生态系统 全球变化
下载PDF
地幔流体参与胶东金矿成矿作用的氢氧碳硫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62
8
作者 毛景文 李厚民 +2 位作者 王义天 张长青 王瑞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39-857,共19页
胶东地区金矿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和胶(州)—莱(阳)盆地北缘拆离带中的角砾岩型。挑选玲珑、焦家、三山岛、仓上、望儿山、大尹格庄、邓格庄、蓬家夼、发云夼和大庄子10个矿床中成矿主期的黄铁矿、绢云母和钾... 胶东地区金矿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和胶(州)—莱(阳)盆地北缘拆离带中的角砾岩型。挑选玲珑、焦家、三山岛、仓上、望儿山、大尹格庄、邓格庄、蓬家夼、发云夼和大庄子10个矿床中成矿主期的黄铁矿、绢云母和钾长石进行了硫、氢、氧同位素测试,还对个别矿床成矿晚期的碳酸盐矿物进行了碳、氧同位素测定,同时对比测定了玲珑花岗岩和郭家岭花岗闪长岩中黑云母和钾长石的氢、氧同位素,结果表明这些金矿虽然产出形式有差别,但都是同一深部流体库中流体上涌、与围岩发生强烈水岩反应和与地壳流体混合,通过交代和沉淀成矿。胶东金矿在形成时代上晚于侏罗纪玲珑花岗岩(160~150Ma)和白垩纪郭家岭花岗闪长岩(130~126Ma),与煌斑岩墙及其他中基性岩墙同时生成(121~114Ma),两者具有富CO2流体和伴随着以钾交代为特征的蚀变作用,都是中生代岩石圈快速减薄过程的地壳浅部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同位素 地幔流体 金矿床 胶东地区
下载PDF
土壤碳及其在地球表层系统碳循环中的意义 被引量:124
9
作者 潘根兴 曹建华 周运超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25-334,共10页
本文回顾了近10年来国内外对土壤碳研究的主要进展,分析了土壤碳的移动性及其影响因素,着重针对陆地系统碳汇饱和问题介绍了土壤碳对大气CO2源汇效应的碳转移过程及其在地球表层系统碳循环中的作用,指出应加强对土壤碳转移及其... 本文回顾了近10年来国内外对土壤碳研究的主要进展,分析了土壤碳的移动性及其影响因素,着重针对陆地系统碳汇饱和问题介绍了土壤碳对大气CO2源汇效应的碳转移过程及其在地球表层系统碳循环中的作用,指出应加强对土壤碳转移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土壤碳固存对大气CO2调控的机制和动态的研究,以便为缓解陆地系统碳汇饱和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地球表层系统 循环
下载PDF
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151
10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应对气候变化课题组 张玉台 +1 位作者 刘世锦 周宏春 《中国发展观察》 2009年第8期13-15,共3页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内外的热点话题之一。国外在什么背景下提出低碳经济的?低碳经济有哪些特征?我国要不要发展低碳经济?诸如此类的问题,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便为研究制定我国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经济发展 政策 热点话题 国内外
下载PDF
上扬子地台区晚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的碳、锶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138
11
作者 黄思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5-53,共9页
未经蚀变的海相碳酸盐岩的碳、锶同位素组成代表了原始海水的同位素组成。在确定样品末经显著蚀变的基础上,本文测定了上扬子地区晚古生代7条剖面238个海相碳酸盐岩样品的碳、锶同位素组成,公布了它们的测试结果和演化曲线,为其他相关... 未经蚀变的海相碳酸盐岩的碳、锶同位素组成代表了原始海水的同位素组成。在确定样品末经显著蚀变的基础上,本文测定了上扬子地区晚古生代7条剖面238个海相碳酸盐岩样品的碳、锶同位素组成,公布了它们的测试结果和演化曲线,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了可利用的基础参照数据。曲线的演化趋势与前人公布的世界其他地方同时代的同位素演化趋势一致,显示出海相碳酸盐岩同位素组成的全球性对比意义。海平面变化、海底扩张速度、火山活动、生物绝灭更替、有机碳相对埋藏速度等全球地质事件是其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扬子台地 同位素 酸盐岩
下载PDF
氮磷肥对黑土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120
12
作者 王继红 刘景双 +1 位作者 于君宝 王金达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5-38,共4页
通过田间氮磷肥配施试验研究了氮磷配施对黑土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微生物量随玉米不同生育期的动态变化表明,氮磷肥对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的动态影响并不同步,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变化最显著... 通过田间氮磷肥配施试验研究了氮磷配施对黑土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微生物量随玉米不同生育期的动态变化表明,氮磷肥对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的动态影响并不同步,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变化最显著的时期均是授粉期,但此时微生物量碳是最低的谷值,而微生物量氮是最高的峰值。不同氮磷配比对微生物量碳影响的回归分析表明,氮肥是影响微生物量碳的主导因素,无论是适量施用还是过量施用都是氮肥对微生物量碳的影响较大。不同氮磷配比对微生物量氮影响的回归分析表明,过量氮肥的施用减少了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含量。磷肥无论高量和低量均能增加微生物量氮的含量,但随着施用量的增加对微生物量氮的正效应减小。氮磷配合施用可增加土壤的微生物量氮,由此可见无论单施氮肥还是单施磷肥,过量施用对微生物量氮的增加都是不利的,只有氮磷配合施用才是增加土壤微生物量氮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肥 黑土 玉米 农田生态系统 土壤微生物量
下载PDF
东太湖水生植物生物质腐烂分解实验 被引量:121
13
作者 李文朝 陈开宁 +1 位作者 吴庆龙 潘继征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31-336,共6页
以东太湖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优势种的茎叶为实验材料 ,并引入原位底泥中的微生物 ,在室内开展了为期 1周年的水生植物生物质腐烂分解实验 ,对总重量以及碳、氮、磷的消减过程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浮叶植物腐烂分解... 以东太湖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优势种的茎叶为实验材料 ,并引入原位底泥中的微生物 ,在室内开展了为期 1周年的水生植物生物质腐烂分解实验 ,对总重量以及碳、氮、磷的消减过程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浮叶植物腐烂分解速度快 ,周年腐烂分解率高 ;沉水植物初期腐烂分解速度较快 ,但周年腐烂分解率较低 ;挺水植物腐烂分解过程比较缓慢 .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生物质的周年腐烂分解率在 70 %以上 ,沉水植物则不到 5 0 % .在前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腐烂分解 东太湖 生物质 营养元素 氮磷
下载PDF
不同有机肥料对土壤生物活性有机质组分的动态影响 被引量:106
14
作者 倪进治 徐建民 +1 位作者 谢正苗 唐才贤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4-378,共5页
研究了红砂土中加入稻草秸秆和猪粪后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溶解性酚等活性有机质组分的动态变化。有机肥处理一周后 ,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溶解性酚等都达到最高值。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 ,不同处理的土壤中微... 研究了红砂土中加入稻草秸秆和猪粪后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溶解性酚等活性有机质组分的动态变化。有机肥处理一周后 ,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溶解性酚等都达到最高值。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 ,不同处理的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都逐渐下降 ,而溶解性酚含量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相关分析表明 ,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与水溶性有机碳和溶解性酚的含量都呈极显著正相关 ,而水溶性有机碳和溶解性酚的含量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料 土壤 生物活性 有机质组分
下载PDF
旱地土壤施用生物炭减少土壤氮损失及提高氮素利用率 被引量:130
15
作者 高德才 张蕾 +3 位作者 刘强 荣湘民 张玉平 田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4-61,共8页
该试验采用土柱室内模拟的方法,旱地土壤上分别添加不同比例的生物炭(0、0.5%、2%、4%、6%、8%),通过模拟降雨淋洗,探讨生物炭对旱地土壤氮素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能延缓 NO3-和总氮淋洗速度,生物炭添加质量百分... 该试验采用土柱室内模拟的方法,旱地土壤上分别添加不同比例的生物炭(0、0.5%、2%、4%、6%、8%),通过模拟降雨淋洗,探讨生物炭对旱地土壤氮素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能延缓 NO3-和总氮淋洗速度,生物炭添加质量百分数达2%及以上时,可显著降低总氮和 NH4+淋洗,其添加质量百分数达4%及以上时,可显著降低NO3-淋洗,而添加少量生物炭对氮的淋洗无影响;NO3-淋洗量占旱地土壤氮素淋洗总量的84%~90%,而NH4+仅占0.4%~2%;各处理下不同土层间土壤全氮含量均无差异,而不同处理间土壤全氮含量差异显著,当生物炭添加质量百分数达2%及以上时,土壤全氮含量随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且生物炭添加百分数与土壤全氮之间满足极显著的指数关系(R2=0.9944)。因此,在旱地土壤上施用生物炭量至少达2%以上才能显著减少氮素淋洗和增加土壤全氮含量,达到减少土壤氮素损失和提高氮素利用率,减少由氮素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改善土壤肥力的综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生物炭 淋洗 硝态氮 铵态氮
下载PDF
内蒙古高原针茅草原群落土壤水分和碳、氮分布的小尺度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107
16
作者 白永飞 许志信 李德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215-1223,共9页
用地统计学的方法 ,研究比较了内蒙古高原 4类地带性针茅草原群落 ,贝加尔针茅 (Stipa baicalensis)群落、大针茅(S.grandis)群落、克氏针茅 (S.krylovii)群落和小针茅 (S.kelemenzii)群落 0~ 2 0 cm土壤水分和碳、氮的小尺度空间异质... 用地统计学的方法 ,研究比较了内蒙古高原 4类地带性针茅草原群落 ,贝加尔针茅 (Stipa baicalensis)群落、大针茅(S.grandis)群落、克氏针茅 (S.krylovii)群落和小针茅 (S.kelemenzii)群落 0~ 2 0 cm土壤水分和碳、氮的小尺度空间异质性特征 ,结果表明 :4类群落土壤水分、有机碳和全氮均表现出显著的小尺度空间结构特征 ,自相关尺度为 1 .91 m~1 0 .81 m,结构性方差占样本方差的 3 5 .3 1 %~ 99.74%。从贝加尔针茅群落到小针茅群落空间自相关的尺度逐渐增大 ,纹理有逐渐变粗的趋势。土壤水分、碳和氮的小尺度空间格局共同作用于群落的生态学过程 ,即土壤水分格局→植物种群格局 (基本斑块的大小 )→土壤碳空间格局→土壤氮空间格局。同时 ,由于生态学过程的反馈作用 ,土壤氮空间格局→种群格局→土壤水分格局。土壤属性空间自相关尺度的改变可能是导致群落演替的驱动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高原 针茅草原群落 土壤水分 小尺度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湖南会同3个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28
17
作者 曹娟 闫文德 +2 位作者 项文化 谌小勇 雷丕锋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8,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林龄(7,17和25年生)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探讨土壤层次分布规律及随年龄的变化规律,以期为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 【目的】研究不同林龄(7,17和25年生)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探讨土壤层次分布规律及随年龄的变化规律,以期为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基地内3块不同林龄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每个林分内设置3块20 m×20 m样地,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每块样地内采用"品"字形布点,按0~20,20~40和40~60 cm土层取样,测定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并计算土壤碳、氮、磷之间的计量比。【结果】7,17和25年生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为12.14~19.52 g·kg-1,全氮含量为1.43~1.89 g·kg-1,全磷含量为0.32~0.40g·kg-1;3个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随着土壤深度(0~60 cm)增加而逐渐降低,全磷含量在土壤垂直结构上的差异不明显;3个林龄杉木人工林的土壤C∶N随林龄增加而下降,分别为11.73,8.70和8.52,对照样地炼山造林前土壤C∶N为9.52,7年生幼龄林显著高于对照样地,对照样地显著高于17年生中龄林和25年生近熟林(P〈0.05);土壤C∶P分别为57.42,36.27和40.54,对照样地为55.70,低于我国平均值61,7年生幼龄林、对照样地显著高于17年生中龄林和25年生近熟林(P〈0.05);土壤N∶P分别为4.87,4.18,4.76,差异不显著(P〉0.05),低于我国土壤平均值5.2,而炼山造林前为5.85,显著高于3个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N∶P(P〈0.05);3个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C∶N∶P分别为56∶5∶1,36∶4∶1和41∶5∶1,炼山造林前为55∶6∶1,均低于我国平均值(60∶5∶1)。【结论】通过对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碳、氮、磷含量的研究发现,随着炼山后造林时间的推移,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逐渐得到恢复。本研究杉木人工林土壤中的氮含量相对较高,而磷含量较为缺乏,为了达到土壤中磷的相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土壤 生态化学计量 林分年龄
下载PDF
钢中稀土微合金化作用与应用前景 被引量:105
18
作者 林勤 宋波 +1 位作者 郭兴敏 张梅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36,共6页
低氧硫钢中室温下稀土固溶量达 10 - 5~ 10 - 4 ,Mn S夹杂完全变质后 ,稀土固溶量显著增加 ,酸溶铝 ,Nb,Ti均有利于提高钢中稀土固溶量。固溶稀土偏聚在晶界 ,减少硫、磷在晶界的偏析 ,渗碳体中固溶稀土多于铁素体。稀土和碳相互作用 ... 低氧硫钢中室温下稀土固溶量达 10 - 5~ 10 - 4 ,Mn S夹杂完全变质后 ,稀土固溶量显著增加 ,酸溶铝 ,Nb,Ti均有利于提高钢中稀土固溶量。固溶稀土偏聚在晶界 ,减少硫、磷在晶界的偏析 ,渗碳体中固溶稀土多于铁素体。稀土和碳相互作用 ,减少珠光体数量、珠光体片间距和渗碳体厚度 ,细化珠光体组织 ,提高硬度。稀土对钢的强度影响具有两面性 ,稀土能提高锰碳钢的屈强比和有利于改善低合金高强度钢的强韧性。稀土在低合金高强度钢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发展具有中国资源优势的稀土微合金钢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微合金化 组织 强韧性 固溶度 固溶规律 应用 相互作用 强韧性
下载PDF
中国粮食作物秸秆焚烧排碳量及转化生物炭固碳量的估算 被引量:119
19
作者 李飞跃 汪建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7,共7页
生物质燃烧对全球大气碳排放和气候变化产生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利用生物质制备生物炭实现碳封存备受重视。该文根据2001-2010年中国粮食产量,估算了主要粮食作物秸秆产量,结合秸秆露天焚烧比例及CO和CO2排放因子,得出CO和CO2的排放量... 生物质燃烧对全球大气碳排放和气候变化产生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利用生物质制备生物炭实现碳封存备受重视。该文根据2001-2010年中国粮食产量,估算了主要粮食作物秸秆产量,结合秸秆露天焚烧比例及CO和CO2排放因子,得出CO和CO2的排放量及碳排放总量。同时,根据实验室条件下秸秆转化为生物炭的产率及碳含量,估算了中国粮食作物秸秆转化生物炭后固定碳的量。结果发现,中国粮食作物秸秆因焚烧年排放CO、CO2和总碳量分别为1.15×107、1.57×108和4.77×107t。中国粮食作物秸秆全部转化为生物炭后年平均可固碳0.96×108t,如果把每年焚烧秸秆的量全部转化为生物炭可减少近一半因焚烧秸秆排放碳的量,可见,生物炭固碳技术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碳汇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排放控制 秸秆焚烧 固定 生物炭
下载PDF
用MARKAL-MACRO模型研究碳减排对中国能源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84
20
作者 陈文颖 高鹏飞 何建坤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2-346,共5页
建立了能源-环境-经济耦合的非线性动态规划模型——中国MARKAL-MACRO模型,并以此对中国未来能源发展与碳排放的基准方案以及碳减排对中国能源系统的可能影响进行研究。模拟结果表明:若从2030年开始减排,减排率为10%~46%时碳边际减... 建立了能源-环境-经济耦合的非线性动态规划模型——中国MARKAL-MACRO模型,并以此对中国未来能源发展与碳排放的基准方案以及碳减排对中国能源系统的可能影响进行研究。模拟结果表明:若从2030年开始减排,减排率为10%~46%时碳边际减排成本在45~254美元/t之间;实施碳减排将导致化石能源等影子价格的上升、各种能源服务需求的下降,还将引起终端以及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最终能源消费量将由于燃料结构的优化和能源服务需求的减少而减少,一次能源在高减排率下煤的比重将大大下降,而低碳和无碳能源特别是核能的比重将大幅度上升。中国未来碳减排的空间是有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KAL-MACRO模型 排放量 中国能源系统 能源消费构成 能源服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