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污泥类型对污泥碱性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苏高强 彭永臻 +3 位作者 汪传新 高永青 霍明昕 朱遂一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492-3497,共6页
污水处理厂中污泥通常以剩余污泥、初沉污泥以及混合污泥的形式存在。污泥组成不同,污泥的发酵产物不同。为此,考察了温度35℃,pH=10,等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VSS)条件下这3种污泥的厌氧发酵情况。结果表明:无论是溶出的溶解性化学需氧量(... 污水处理厂中污泥通常以剩余污泥、初沉污泥以及混合污泥的形式存在。污泥组成不同,污泥的发酵产物不同。为此,考察了温度35℃,pH=10,等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VSS)条件下这3种污泥的厌氧发酵情况。结果表明:无论是溶出的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还是产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都是剩余污泥>混合污泥>初沉污泥。剩余污泥、混合污泥以及初沉污泥的最佳发酵时间均为8d,第8d各污泥的TVFA的产量分别是529、359、162mg COD.(g VSS)-1。无论何种污泥,发酵产生的6种挥发性短链脂肪酸中乙酸的比例总是最大。将剩余污泥和初沉污泥混合后发酵能提升污泥整体的水解和产酸能力。3种污泥发酵过程中氨氮的释放量为剩余污泥>混合污泥>初沉污泥,正磷酸盐的释放量为混合污泥>剩余污泥>初沉污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污泥 碱性发酵 水解酸化 碳源
下载PDF
碱性发酵污泥脱水性能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朱建平 彭永臻 +2 位作者 李晓玲 苏高强 王淑莹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210-4215,共6页
通过控制温度在25℃和35℃,利用Ca(OH)2和NaOH调节碱性发酵过程中pH至10,研究了碱性产酸发酵过程中碱性发酵液脱水性能的变化,并且分析了影响碱性发酵液脱水性能的因素。研究发现NaOH条件下得到的发酵污泥的脱水性能比Ca(OH)2条件下得... 通过控制温度在25℃和35℃,利用Ca(OH)2和NaOH调节碱性发酵过程中pH至10,研究了碱性产酸发酵过程中碱性发酵液脱水性能的变化,并且分析了影响碱性发酵液脱水性能的因素。研究发现NaOH条件下得到的发酵污泥的脱水性能比Ca(OH)2条件下得到的发酵污泥的脱水性能差,同种碱试剂条件下,35℃条件下的发酵污泥脱水性能比25℃条件下差。通过对溶解的蛋白和多糖含量的分析,得出在一定范围内,两者的含量与标准化CST(毛细吸水时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并且单位多糖比单位蛋白更能引起发酵污泥脱水性能的恶化。通过对溶解的蛋白多糖结合Zeta电位、平均粒径分析,得出温度和Ca2+可能是引起碱性发酵污泥脱水性能差异的根本原因,Ca2+能中和胶体表面较多的负电荷,在污泥絮体之间起到良好的吸附架桥作用,从而不利于污泥的水解,抑制有机物的溶出,而有利于污泥的脱水。从脱水成本和产酸量综合分析,Ca(OH)2比NaOH更适合作为碱试剂调节pH,25℃条件下更适合作为碱性发酵的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试剂 脱水性能 碱性发酵 CA2+ 温度 吸附架桥
下载PDF
不同负荷梯度对污水厂活性污泥的产酸性能分析
3
作者 王柯丹 王保生 +3 位作者 蔺洪永 谢佳 黄龙 李海松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95-103,共9页
活性污泥发酵产酸有利于实现污泥资源化利用。文中以污水厂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在污水厂现场采用半连续碱性发酵方法,探究了先低梯度再高梯度长周期提负荷过程中污泥的产酸性能。结果表明:低梯度提负荷运行阶段,第112 d污泥的酸化率达... 活性污泥发酵产酸有利于实现污泥资源化利用。文中以污水厂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在污水厂现场采用半连续碱性发酵方法,探究了先低梯度再高梯度长周期提负荷过程中污泥的产酸性能。结果表明:低梯度提负荷运行阶段,第112 d污泥的酸化率达到最大值,且乙酸占比为71.67%,游离氨(FA)质量浓度为(208±39)mg/L,低于250 mg/L,对微生物无抑制性。在高梯度提负荷阶段,第192 d污泥的水解率提高至41%,丁酸与戊酸的占比增加,FA质量浓度逐渐升高至450 mg/L时产酸性能下降。低梯度的优势菌Guggenheimella(24.88%)演变为高梯度的unclassified_Clostridiales(37.08%)。此外,当负荷为3250 mg TSS/(L·d)时,挥发性脂肪酸(VFAs)达到最大值(3339 mg COD_(Cr)/L)。经过50 d的稳定运行,污泥的产酸率为(606±30)mg COD_(Cr)/(g VSS)。合适的负荷梯度有助于污泥中有机物在碱性条件下(pH值=10.0±0.05)长期稳定连续生成VF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梯度 污泥 碱性发酵 挥发酸组分 菌群演替 功能基因 污水厂
下载PDF
预处理温度对剩余污泥碱性发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金宝丹 钮劲涛 +2 位作者 张淼 赵建国 尹志刚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55-1459,共5页
为了研究预处理温度对剩余污泥厌氧发酵性能的影响,将剩余污泥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发酵处理,待系统稳定后将30、50、70、90℃预处理剩余污泥作为种泥进行投加,分析发酵系统中的蛋白质、糖类、挥发性短链脂肪酸(SCFAs)和生物酶等指标。结果... 为了研究预处理温度对剩余污泥厌氧发酵性能的影响,将剩余污泥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发酵处理,待系统稳定后将30、50、70、90℃预处理剩余污泥作为种泥进行投加,分析发酵系统中的蛋白质、糖类、挥发性短链脂肪酸(SCFAs)和生物酶等指标。结果表明,50℃剩余污泥发酵系统酸化性能最佳,SCFAs达到2852.27 mg/L。蛋白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着预处理温度的升高而降低,α-葡萄糖苷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30℃剩余污泥发酵系统中熟化发酵污泥对蛋白质的水解率最高,为82.22%,而50℃剩余污泥发酵系统中熟化发酵污泥对糖类的水解率最高,为84.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厌氧发酵 温度 碱性发酵 水解酸化 生物酶活性
下载PDF
城镇污水厂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酸工程示范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率率 陆小游 +3 位作者 姜谦 刘和 郑志永 刘宏波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829-2837,共9页
鉴于污泥厌氧发酵产酸技术的生产规模性研究较少,为深入了解城镇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VFAs)工程的长期运行特征,基于0.3 t d规模的生产线平台进行了为期240 d的稳定运行研究,考察了长期运行条件下的污泥预处理效果、产酸水平... 鉴于污泥厌氧发酵产酸技术的生产规模性研究较少,为深入了解城镇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VFAs)工程的长期运行特征,基于0.3 t d规模的生产线平台进行了为期240 d的稳定运行研究,考察了长期运行条件下的污泥预处理效果、产酸水平、VFAs回收和经济可行性.结果表明:污泥经热-混碱预处理后溶解性有机物浓度〔ρ(SCOD),以溶解性COD计〕比原污泥提高了29倍,水解率达到56%.当ρ(TSS)(TSS为总悬浮固体)分别为30和70 g L时,污泥预处理水解率分别为56%和59%;厌氧发酵产酸率〔以每g污泥有机物生产多少mg VFAs计,R VFAs〕分别为277和256 mg g;ρ(TVFAs)(TVFAs为总挥发性脂肪酸)最高可达9.1 g L,其中乙酸占61.6%.采用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联合调理能够有效提高发酵污泥的脱水性能,与对照组相比,泥饼的含水率由84.8%降至64.0%,发酵液的回收率由33.7%升至75.7%.经济效益分析表明,设置处理规模为100 t d时,运行成本为346.6元t,收益为451.4元t.研究显示,城镇污水厂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生产线运行稳定,能够实现较好的有机物生物转化与资源化效果,经济可行,具有显著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热-混碱预处理 碱性发酵 挥发性脂肪酸
下载PDF
碱的类型对剩余污泥碱性发酵及脱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苏高强 霍明昕 +3 位作者 汪传新 郑冰玉 王淑莹 彭永臻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0-146,共7页
在温度35℃、pH=10条件下,对比研究了14d内剩余污泥在KOH、NaOH、Ca(OH)2和Na2CO3这4种碱性条件下的水解产酸性能、脱水性能、氨氮和正磷酸释放情况以及污泥减量情况。结果表明:剩余污泥在4种碱性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水解产酸能力、脱水... 在温度35℃、pH=10条件下,对比研究了14d内剩余污泥在KOH、NaOH、Ca(OH)2和Na2CO3这4种碱性条件下的水解产酸性能、脱水性能、氨氮和正磷酸释放情况以及污泥减量情况。结果表明:剩余污泥在4种碱性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水解产酸能力、脱水性能、以及污泥减量情况。污泥水解能力排序为Na2CO3>NaOH≈KOH>Ca(OH)2;产酸能力排序为NaOH>KOH≈Na2CO3>Ca(OH)2;脱水性能排序为Ca(OH)2>Na2CO3>NaOH≈KOH,氨氮和正磷酸盐释放量排序均为为Na2CO3>NaOH≈KOH>Ca(OH)2。剩余污泥在Na2CO3条件下挥发性悬浮固体(VSS)去除率最高;但在NaOH条件下总悬浮固体(TSS)去除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碱性发酵 脱水性能 水解和酸化 碱的类型
下载PDF
吹脱超声强化垃圾渗滤液碱性厌氧发酵产酸研究
7
作者 宋恒玥 刘芝宏 +2 位作者 周爱娟 岳秀萍 崔颖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5-161,共7页
垃圾渗滤液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进行适当处理转化成小分子有机酸后可作为反硝化脱氮工艺的碳源。采用吹脱联合超声的预处理方式脱除垃圾渗滤液中的多余氨氮,并根据氨氮去除效果,将最佳条件下预处理后的渗滤液接种剩余污泥后在碱性环境下... 垃圾渗滤液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进行适当处理转化成小分子有机酸后可作为反硝化脱氮工艺的碳源。采用吹脱联合超声的预处理方式脱除垃圾渗滤液中的多余氨氮,并根据氨氮去除效果,将最佳条件下预处理后的渗滤液接种剩余污泥后在碱性环境下厌氧发酵产酸。对厌氧发酵体系中挥发酸产量、相对分子质量、三维荧光及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探究了垃圾渗滤液的发酵产酸效能。结果表明:垃圾渗滤液在初始pH=11、吹脱联合超声预处理1 h后,以初始pH=10的条件联合剩余污泥共发酵时产酸效果最好,体系内挥发酸产量在第5天达到峰值,为(1 183.86±10.26) mg/L(以COD计),且乙酸和丙酸之和占比大于80%,适合用作工业发酵碳源。三维荧光、相对分子质量、微生物群落也佐证了上述处理条件为垃圾渗滤液中大分子有机物向小分子有机酸转化的最佳条件,为垃圾渗滤液的资源化回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脱 垃圾渗滤液 超声 碱性发酵 挥发性脂肪酸
下载PDF
镁粉投加对剩余污泥碱性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苏高强 王淑莹 +2 位作者 汪传新 袁悦 彭永臻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357-4361,共5页
考察不同镁粉加入量对剩余污泥在20℃,pH=10条件下发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镁粉的投加对剩余污泥的溶解无太大影响,但可以提高污泥的产酸量,且干污泥中最佳的镁粉投加量为0.01 g/g。各种镁粉投加量条件下,产酸组成由大到小顺序均为乙... 考察不同镁粉加入量对剩余污泥在20℃,pH=10条件下发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镁粉的投加对剩余污泥的溶解无太大影响,但可以提高污泥的产酸量,且干污泥中最佳的镁粉投加量为0.01 g/g。各种镁粉投加量条件下,产酸组成由大到小顺序均为乙酸,丁酸,异戊酸,丙酸,异丁酸,戊酸。污泥发酵产生的发酵液中氨氮的浓度在镁粉投加量为0.01 g/g时最高,不投加镁粉时最低;而发酵液中正磷酸盐的浓度随着镁粉投加量的增多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粉 剩余污泥 碱性发酵 挥发性脂肪酸 脱水性能
下载PDF
鸟粪石沉淀法回收碱性发酵液中氮磷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廉今兰 金星 马丽巍 《环境与发展》 2016年第1期107-109,共3页
研究了利用鸟粪石沉淀法从污泥碱性发酵液中回收氮磷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室温下,将浓缩污泥碱性发酵,发酵液中含有大量的SCOD、NH4+-N、PO43--P。最佳实验条件为以Mg SO4·7H2O为镁源,投加方式为间歇投加,p H值为9.25,Mg2+:PO43--... 研究了利用鸟粪石沉淀法从污泥碱性发酵液中回收氮磷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室温下,将浓缩污泥碱性发酵,发酵液中含有大量的SCOD、NH4+-N、PO43--P。最佳实验条件为以Mg SO4·7H2O为镁源,投加方式为间歇投加,p H值为9.25,Mg2+:PO43--P摩尔比为1.2:1,搅拌30min。NH4+-N和PO43--P的回收率分别达到53.3%和97.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粪石 碱性发酵 回收氮磷
下载PDF
基质投加方式对污泥碱性发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金宝丹 王淑莹 +1 位作者 邢立群 彭永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010-3017,共8页
为了研究低温条件(15±2)℃下投加方式对剩余污泥碱性发酵的影响,将剩余污泥分别在Na OH、KOH、Ca(OH)2和混合碱(Ca(OH)2和KOH)4种碱性(p H=10±0.2)系统中进行发酵,并在系统稳定后依次改变污泥投加方式(1次投加污泥、平均2次... 为了研究低温条件(15±2)℃下投加方式对剩余污泥碱性发酵的影响,将剩余污泥分别在Na OH、KOH、Ca(OH)2和混合碱(Ca(OH)2和KOH)4种碱性(p H=10±0.2)系统中进行发酵,并在系统稳定后依次改变污泥投加方式(1次投加污泥、平均2次投加和平均3次投加),分别对发酵体系的剩余污泥溶液化、溶解性蛋白质、溶解性多糖、挥发性脂肪酸(SCFAs)和关键酶(水解酶和辅酶420(F420))进行研究.研究发现,4种碱性发酵体系中,不同投加方式对剩余污泥的水解和酸化性能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SCOD随着污泥投加次数的增加略有减小,但是发酵液中可溶性的蛋白质和多糖有增加趋势.水解酶活性随着污泥投加次数的增加而降低,但是在Na OH和KOH发酵体系中,辅酶420随着投加次数的增加而增大,混合碱发酵体系中其活性基本不变,而在Ca(OH)2发酵体系中其活性则降低.Na OH、KOH和混合碱发酵体系产酸能力随投加次数的增加而下降,但是Ca(OH)2发酵体系酸化能力则先增大后少量降低,由此发现,Ca(OH)2发酵体系水解及产酸能力较为稳定,同时该体系中乙酸/SCFAs最大,高于其他发酵体系的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发酵 投加方式 水解酶 辅酶420 碱类型
下载PDF
鸟粪石沉淀法回收污泥碱性发酵液中氮磷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廉今兰 金星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5年第12期30-31,61,共3页
研究了利用鸟粪石沉淀法从污泥碱性发酵液中回收氮磷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室温下,将浓缩污泥碱性发酵,发酵液中含有大量的SCOD,NH_4^+-N,PO_4^(3-)-P。最佳实验条件为以MgSO_4·7H_2O为镁源,投加方式为间歇投加,p H值为9.25,Mg^(2+... 研究了利用鸟粪石沉淀法从污泥碱性发酵液中回收氮磷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室温下,将浓缩污泥碱性发酵,发酵液中含有大量的SCOD,NH_4^+-N,PO_4^(3-)-P。最佳实验条件为以MgSO_4·7H_2O为镁源,投加方式为间歇投加,p H值为9.25,Mg^(2+):PO_4^(3-)-P摩尔比为1.2∶1,搅拌30 min。NH_4^+-N和PO_4^(3-)-P的回收率分别达到53.3%和97.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粪石 碱性发酵 回收氮磷
下载PDF
好氧硝化污泥碱性发酵的研究
12
作者 廉今兰 金星 《山东化工》 CAS 2015年第24期170-171,174,共3页
研究了污泥的碱性发酵减量化效果及p H值对碱性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将浓缩污泥在p H值10和p H值11的条件下,进行碱性发酵,可使污泥中的SCOD、NH+4-N、PO3-4-P溶出,污泥减量率分别达到43.06%和43.13%。上清液中的SCOD、NH+4+-N、PO3-4-... 研究了污泥的碱性发酵减量化效果及p H值对碱性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将浓缩污泥在p H值10和p H值11的条件下,进行碱性发酵,可使污泥中的SCOD、NH+4-N、PO3-4-P溶出,污泥减量率分别达到43.06%和43.13%。上清液中的SCOD、NH+4+-N、PO3-4-P的浓度随发酵时间的增加呈现上升的变化趋势,10d左右趋于平缓。经14d的碱性发酵其浓度分别可达到8945.33mg/L、184.33mg/L、103.77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发酵 减量化 PH值
下载PDF
混碱调控剩余污泥碱性发酵实现LDHs高效提取短链脂肪酸
13
作者 生亮 刘建勇 +3 位作者 刘文 季枫杰 储杰 李玉友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469-3474,共6页
氢氧化钙调控剩余污泥碱性发酵,可有效提高发酵液原位合成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提取短链脂肪酸(SCFAs)的效率.本文拟利用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混碱调控剩余污泥碱性发酵,提高发酵过程SCFAs产量,进一步提高SCFAs提取效率.通过配置不同... 氢氧化钙调控剩余污泥碱性发酵,可有效提高发酵液原位合成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提取短链脂肪酸(SCFAs)的效率.本文拟利用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混碱调控剩余污泥碱性发酵,提高发酵过程SCFAs产量,进一步提高SCFAs提取效率.通过配置不同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混合比例的碱液,用于调控剩余污泥碱性发酵实验,发现混碱比例为25∶75时,可避免钙离子对污泥水解产酸影响,发酵液中SCFAs浓度达到6581.4 mg·L^-1(以每COD计,下同),是空白对照组(4179.4 mg·L^-1)的1.6倍.同时,碱液提供的钙离子可将污泥发酵过程释放的无机阴离子去除,CO3^2-、PO4^3-浓度分别低至3.7 mmol·L^-1和0.5 mg·L^-1.利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调控剩余污泥进行混碱厌氧发酵,可有效提高SCFAs的产量,消除主要无机阴离子对发酵液原位合成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提取SCFAs的干扰,合成的LDHs中SCFAs的含量为52.3 mg·g^-1 LDHs,是空白组(18.9 mg·g^-1LDHs)的2.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生物脱氮 短链脂肪酸 剩余污泥 碱性发酵
原文传递
投碱种类和氨吹脱对污泥碱性发酵产酸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晓玲 彭永臻 +2 位作者 柴同志 朱建平 王淑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94-1199,共6页
采用完全混合式厌氧反应器,比较了NaOH和Ca(OH)2 2种碱试剂对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作用效果,结合氨吹脱作用考察了NH4+浓度的降低对各有机物水解酸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10的条件下,以NaOH调节的体系中各种有机物尤其是挥发性脂肪... 采用完全混合式厌氧反应器,比较了NaOH和Ca(OH)2 2种碱试剂对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作用效果,结合氨吹脱作用考察了NH4+浓度的降低对各有机物水解酸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10的条件下,以NaOH调节的体系中各种有机物尤其是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量明显高于以Ca(OH)2调节的体系.Ca(OH)2调节的体系中释放出的蛋白质有部分沉淀,磷酸盐含量也较低,小于40mg/L;氨吹脱的体系发酵液中氨氮含量减少了43%,增大了VFAs的积累量;在NaOH和氨吹脱的组合条件下,污泥水解酸化程度最好,SCOD为6732mg/L,蛋白质为2029mg/L,碳水化合物374mg/L,VFAs总量2545mg/L,且氨氮含量低于200mg/L;分析认为氨吹脱作用增大VFAs积累量的原因主要是NH4+浓度的减小,促进了产酸菌对于碳水化合物的发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碱性发酵 投碱种类 氨吹脱 挥发性脂肪酸 正磷酸盐 volatile FATTY ACIDS (VFAs)
下载PDF
含砂量对污泥碱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15
作者 胡俊松 刘卓 朱亚东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117-123,共7页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污泥含砂量较高的现象。研究了含砂量(15%、30%、45%和60%)对污泥碱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砂量的升高抑制了污泥的水解酸化,含砂量从15%升高至60%,VFAs从(314.0±11.93)mg CODCr...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污泥含砂量较高的现象。研究了含砂量(15%、30%、45%和60%)对污泥碱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砂量的升高抑制了污泥的水解酸化,含砂量从15%升高至60%,VFAs从(314.0±11.93)mg CODCr/(g VSS)降至(257.1±12.34)mg CODCr/(g VSS)。随含砂量的升高,溶解性蛋白质浓度从(75.83±2.79)mg/(g VSS)下降至(58.40±0.90)mg/(g VSS),类色氨酸和类芳香蛋白质的荧光强度以及小相对分子质量(<1 kDa)蛋白质的浓度均有所下降,Firmicutes(厚壁菌门)、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及Acinetobacter(不动杆菌属)等水解酸化细菌的丰度也明显降低,进而导致了VFAs产量的降低。本研究对于高含砂量污泥碱性发酵产酸系统的运行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碱性发酵 挥发性脂肪酸 含砂量 蛋白质 微生物群落结构
下载PDF
提高污泥碱性发酵挥发酸积累的新方法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晓玲 彭永臻 +2 位作者 柴同志 朱建平 王淑莹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658-2663,共6页
为了加大剩余污泥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酸化程度,本研究尝试了两种新的能促进污泥碱性发酵产酸的方式,分别是向批式的污泥碱性发酵系统中投加未灭菌发酵污泥和投加灭菌发酵污泥,结合温度的影响(10℃和35℃)分别考察了这两种方式对污泥水... 为了加大剩余污泥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酸化程度,本研究尝试了两种新的能促进污泥碱性发酵产酸的方式,分别是向批式的污泥碱性发酵系统中投加未灭菌发酵污泥和投加灭菌发酵污泥,结合温度的影响(10℃和35℃)分别考察了这两种方式对污泥水解酸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温有利于水解酶和产酸菌作用的发挥,增大了污泥的水解酸化程度,体系内有明显的挥发酸(VFAs)积累.35℃条件下,两种方式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新鲜污泥的水解酸化程度,经灭菌后的发酵污泥的投加较等量的未灭菌的发酵污泥的投加效果更为显著.前者的水解速率是后者的2倍,发酵末期酸积累量为后者的1.5倍,且前者在较长的发酵时间内VFAs含量维持恒定.分析两种方式能促进污泥水解酸化的原因得到:未灭菌发酵污泥的投加是向系统中引入了一定量的产酸菌,灭菌发酵污泥的投加引入了大量的较易水解的有机底物.水解产物的增加能在更大程度上影响产酸的效果.因此,中温条件下向污泥碱性发酵系统中投加经灭菌处理后的发酵污泥是提高剩余污泥发酵产酸量更为有效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碱性发酵 水解酸化 灭菌 中低温 挥发酸(VFAs)
原文传递
剩余污泥中温碱性发酵系统的水解产酸与污泥减量性能及产酸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研究
17
作者 吴钰哲 王继苗 +6 位作者 顾瑞环 曲勇 刘振 丁志钢 张燕 赵骥 王晓霞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233-1237,共5页
为研究剩余污泥中温碱性发酵系统COD与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生成特性、污泥减量情况与各产酸微生物的变化情况,采用8 L的SBR发酵罐进行剩余污泥中温碱性发酵长期试验。试验过程中调控温度为35℃、pH为10、每日排泥660 mL,并调控每日进... 为研究剩余污泥中温碱性发酵系统COD与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生成特性、污泥减量情况与各产酸微生物的变化情况,采用8 L的SBR发酵罐进行剩余污泥中温碱性发酵长期试验。试验过程中调控温度为35℃、pH为10、每日排泥660 mL,并调控每日进泥量以保持发酵罐内的污泥浓度在10±1 g/L。结果表明:中温碱性发酵系统长期稳定运行期间(21~344 d)COD的生成量均为1500~2600 mg/L,污泥减量与COD生成量呈正比关系,且每周期的污泥减量约5.24%;VFAs含量约为总COD的77%,乙酸占VFAs的百分比为71.54%~79.57%,占据绝对优势,正戊酸次之(占比11.94%~15.51%),说明发酵过程中可同时实现高效产酸与污泥原位减量。水解酸化菌属如Corynebacterium(0.01%增至6.07%)、Guggenheimella(0增至4.17%)、Candidatus_Microthrix(2.62%增至4.01%)等的富集是污泥发酵系统水解产酸与污泥减量性能较好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碱性发酵 VFAs 水解酸化菌 污泥减量
原文传递
冻融对碱性发酵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建平 彭永臻 +2 位作者 李晓玲 苏高强 王淑莹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176-181,共6页
为了考察冻融对碱性发酵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在自然条件(-19^-13℃)和恒温条件(-8℃)分别对Ca(OH)2和NaOH作为碱试剂的发酵污泥进行了冻融处理,测定了冻融过程中毛细吸水时间(CST)、粒径、70 minSV以及各物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冻融... 为了考察冻融对碱性发酵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在自然条件(-19^-13℃)和恒温条件(-8℃)分别对Ca(OH)2和NaOH作为碱试剂的发酵污泥进行了冻融处理,测定了冻融过程中毛细吸水时间(CST)、粒径、70 minSV以及各物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冻融对碱性发酵污泥能起到较好的调理效果:对Ca(OH)2作为碱试剂的发酵污泥,CST在自然条件下经6 h冰冻由101.5 s下降到了21.4 s,在-8℃条件下经24 h冰冻可以下降到18.5 s.对NaOH作为碱试剂的发酵污泥在自然条件下冻融72 h,CST由1 058.6 s下降到了33.9 s,而-8℃条件下仍然在300 s以上.通过对冻融过程各溶出物的分析,得出NaOH作为碱试剂的发酵污泥在冻融过程中SCOD(溶解性有机物)、蛋白、多糖、氨氮和磷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Ca(OH)2作为碱试剂发酵污泥的变化则不大,两种过程中有机酸的均有小幅度上升.试验表明冻融是一种较好的改善碱性污泥脱水性能并且获得较高有机物回收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 碱性发酵污泥 碱试剂 脱水性能
下载PDF
污泥发酵液中氨氮和磷的去除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博涛 李晓玲 +1 位作者 李彦鹏 杨利伟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2-115,共4页
以污泥发酵液为试验用水,比较化学沉淀法和电解法对氨氮和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化学沉淀法的反应速率很快,1 min内即可达到反应终点;当p H值为10、P/N值为1.13、Mg/P值为1.00时,COD保持率为78%,对氨氮的去除率超过80%,对磷的去除率在... 以污泥发酵液为试验用水,比较化学沉淀法和电解法对氨氮和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化学沉淀法的反应速率很快,1 min内即可达到反应终点;当p H值为10、P/N值为1.13、Mg/P值为1.00时,COD保持率为78%,对氨氮的去除率超过80%,对磷的去除率在90%以上。电解法中,当电流为70 m A、反应时间为3 h时,COD保持率为66%,对氨氮的去除率为26%,对磷的去除率为73%。综合比较对氨氮和磷的去除率、COD保持率及经济成本发现,化学沉淀法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发酵污泥 NH4+ 磷酸铵镁 电解法 化学沉淀法
原文传递
碱性发酵液投加率对A^2O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彭永臻 邢立群 +1 位作者 金宝丹 王淑莹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84-1590,共7页
为解决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碳源不足、生物脱氮除磷效果较差及剩余污泥产量较大的问题,采用不断提高碱性发酵液投加率的方式,考察了碱性发酵液对A^2O系统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碱性发酵液投加率的不断增加,A^2O系统进水p... 为解决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碳源不足、生物脱氮除磷效果较差及剩余污泥产量较大的问题,采用不断提高碱性发酵液投加率的方式,考察了碱性发酵液对A^2O系统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碱性发酵液投加率的不断增加,A^2O系统进水pH值不断增大,COD和NH_4^+-N去除率基本不变,而TN和PO_4^(3-)-P的去除率略微下降.外碳源全部由发酵液提供后,系统COD、NH_4^+-N、TN和PO_4^(3-)-P的去除率分别为87.00%、98.86%、79.73%和80.92%,NH_4^+-N、TN和PO_4^(3-)-P的去除量较单独投加乙酸钠时分别提高24.93%、19.05%和86.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WAS) 碱性发酵 脱氮除磷 短链脂肪酸(SCFA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