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镍钽离子碰撞激发机制理论研究
1
作者 郑无敌 蓝可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621-626,共6页
对类Ni Ta离子电子碰撞激发机制产生 4d → 4p跃迁三条激光线的增益与反转进行了探讨。首先研究了类Ni离子基态与类Co离子基态对这三条激光线上、下能级的激发与复合贡献因子及由激发产生的反转率和由复合产生的反转率 ;讨论了类Ni离子... 对类Ni Ta离子电子碰撞激发机制产生 4d → 4p跃迁三条激光线的增益与反转进行了探讨。首先研究了类Ni离子基态与类Co离子基态对这三条激光线上、下能级的激发与复合贡献因子及由激发产生的反转率和由复合产生的反转率 ;讨论了类Ni离子与类Cu离子电离速率对类Ni离子布居弛豫时间和布居大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考虑光子捕获效应及激光折射效应后 ,4 4 83nm激光线的最佳增益区域在Te ≈ 1~ 1.5keV ,Ne ≈ (1~ 4 )× 10 2 1cm-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 电子 碰撞激发机制 激光
原文传递
用类氖锗X光激光实验检验理论模拟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国平 张覃鑫 郑无敌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5-39,共5页
 介绍了用国内1ns长脉冲和国外多脉冲驱动的类氖锗的实验数据检验X光激光的理论模拟程序系列的工作。在长脉冲驱动时,对波长19.6,23.2和23.6nm三条激光线,理论模拟与实验数据基本符合。在多个短脉冲驱动时,除了与严重过电离的复合等离...  介绍了用国内1ns长脉冲和国外多脉冲驱动的类氖锗的实验数据检验X光激光的理论模拟程序系列的工作。在长脉冲驱动时,对波长19.6,23.2和23.6nm三条激光线,理论模拟与实验数据基本符合。在多个短脉冲驱动时,除了与严重过电离的复合等离子体有关的实验外,理论模拟与实验也基本符合。为今后设计激光聚变等离子体诊断所需类氖锗X光激光光源工作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氖锗 X光激光 电子碰撞激发机制 亚稳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掠入射较高功率密度驱动Ni-like AgX射线激光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国平 张覃鑫 郑无敌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0-214,共5页
用系列程序对掠入射方式驱动亚稳态类镍银碰撞激发机制进行了研究。继低功率密度驱动获得有效增益系数为23.8 cm-1结果之后,在4.3×1013W.cm-2较高功率密度驱动时,增益区移到驱动激光折返点附近,有效增益系数达到40 cm-1以上,比正... 用系列程序对掠入射方式驱动亚稳态类镍银碰撞激发机制进行了研究。继低功率密度驱动获得有效增益系数为23.8 cm-1结果之后,在4.3×1013W.cm-2较高功率密度驱动时,增益区移到驱动激光折返点附近,有效增益系数达到40 cm-1以上,比正入射提高了2.4倍。用50 J激光能量驱动单靶,就能达到有效增益长度积为40的深度饱和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激光 类镍离子 电子碰撞激发机制 亚稳态 掠入射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掠入射低功率密度驱动Ni-like AgX射线激光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国平 张覃鑫 郑无敌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817-1823,共7页
用系列程序对掠入射方式驱动亚稳态类镍银的碰撞激发机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发现:与正入射方式相比,掠入射在1.2×1013W.cm-2低功率密度驱动时,驱动激光能量主要沉积在增益区附近,可以大幅度提高增益区的电子温度,也可以大幅度提高... 用系列程序对掠入射方式驱动亚稳态类镍银的碰撞激发机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发现:与正入射方式相比,掠入射在1.2×1013W.cm-2低功率密度驱动时,驱动激光能量主要沉积在增益区附近,可以大幅度提高增益区的电子温度,也可以大幅度提高增益系数。通过对预主脉冲时间间隔和掠入射角的优化,采用10.5 ns延迟时间和16°的掠入射角,可使有效增益系数达到23.8 cm-1,比正入射提高84%。用13 J驱动激光能量就可以获得增益长度积为23.8的深度饱和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激光 类镍离子 电子碰撞激发机制 亚稳态 掠入射
下载PDF
长波长激光驱动Ni-like Ag 13.9nm X射线激光的理论研究
5
作者 张国平 张覃鑫 郑无敌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5-409,共5页
为了进一步深入理解掠入射驱动碰撞机制的特点与长处,以基频光正入射驱动为参照,用系列程序研究了6μm和3μm激光正入射驱动类镍银碰撞激发机制。在波长6μm的激光正入射驱动下,激光能量直接沉积到增益区,大大提高了增益区的电子温度;以... 为了进一步深入理解掠入射驱动碰撞机制的特点与长处,以基频光正入射驱动为参照,用系列程序研究了6μm和3μm激光正入射驱动类镍银碰撞激发机制。在波长6μm的激光正入射驱动下,激光能量直接沉积到增益区,大大提高了增益区的电子温度;以5 J驱动能量,获得有效增益系数为20.7 cm-1的高增益和有效增益长度积为41.4的深度饱和增益,与波长1.053μm的正入射相比,以19%的驱动能量,使有效增益系数提高了60%。在波长3μm的激光正入射驱动下,激光能量沉积到增益区附近,大大提高了增益区的电子温度;以15 J驱动能量,获得有效增益系数为21.2 cm-1的高增益和有效增益长度积为42.4的深度饱和增益,与波长1.053μm的正入射相比,以57%的驱动能量,使有效增益系数提高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激光 类镍离子 电子碰撞激发机制 亚稳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