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团簇碰撞合并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
1
作者 吴甜甜 高虹 +3 位作者 刘琢艺 余峰 许荩 钟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443-448,共6页
一直以来,金属纳米材料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且受到广泛关注,金属团簇碰撞合并过程的研究成果对认清团簇的沉积和纳米金属膜及块体材料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采用Johnson的嵌入原子势(Embeded atom method,EAM)模型并结合分子动力学模... 一直以来,金属纳米材料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且受到广泛关注,金属团簇碰撞合并过程的研究成果对认清团簇的沉积和纳米金属膜及块体材料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采用Johnson的嵌入原子势(Embeded atom method,EAM)模型并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模拟金原子团簇在不同的碰撞平动速度作用下的碰撞合并过程,仅给弹团簇一定大小的碰撞动能,迫使两个团簇产生相对速度并发生相互碰撞合并,研究在不同的碰撞平动速度下和不同的团簇大小下对团簇碰撞合并过程产生的影响及对碰撞合并之后新团簇的性质产生的影响。在进行模拟碰撞之前,先对团簇进行了"退火"处理,只模拟了同等尺度大小的两个金原子团簇之间的碰撞合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原子团簇 碰撞合并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金团簇碰撞合并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2
作者 肖绪洋 石东平 甘飞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79-684,共6页
采用微正则系综理论和嵌入原子模型计算了原子数为16~152之间7个Au_n团簇碰撞合并过程.结果表明:碰撞能量大于0.3 eV时,团簇处于熔融态,碰撞能量是合并过程的主导因素,碰撞能量小于0.3eV时,团簇处于凝固态,碰撞能量和结合能共同影响合... 采用微正则系综理论和嵌入原子模型计算了原子数为16~152之间7个Au_n团簇碰撞合并过程.结果表明:碰撞能量大于0.3 eV时,团簇处于熔融态,碰撞能量是合并过程的主导因素,碰撞能量小于0.3eV时,团簇处于凝固态,碰撞能量和结合能共同影响合并过程;碰撞能量小于0.1 eV时,在结合能作用下,团簇结构随碰撞能量增加发生变化,部分团簇形成壳层结构,势能较低,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团簇 碰撞合并 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毛毛雨的成长之谜
3
《编译参考》 2003年第6期7-7,共1页
关键词 毛毛雨 核化 凝结 碰撞合并
下载PDF
Cs-K混合蒸气中Cs(8D)+K(4S)碰撞能量转移 被引量:3
4
作者 沈异凡 沈晓燕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14,共4页
在Cs-K混合蒸气中,两步激发Cs原子到8D态,观察了Cs(8D)+K(4S)→Cs(5D)+K(4P)碰撞能量合并逆过程(REP,reverse energy pooling)。应用双调制技术探测K(4P)原子发射的荧光,基态K原子密度用光学吸收方法测量。得到了REP速率系数,讨论了其... 在Cs-K混合蒸气中,两步激发Cs原子到8D态,观察了Cs(8D)+K(4S)→Cs(5D)+K(4P)碰撞能量合并逆过程(REP,reverse energy pooling)。应用双调制技术探测K(4P)原子发射的荧光,基态K原子密度用光学吸收方法测量。得到了REP速率系数,讨论了其它过程对速率系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能量合并逆过程 REP 速率系数 光谱学 激发态原子 CS K
下载PDF
Rb蒸气中的5P_J+5P_J′→5S+5D_J″碰撞能量合并 被引量:3
5
作者 崔秀花 穆保霞 +5 位作者 王淑英 张刚台 袁强华 赖康荣 戴康 沈异凡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53-756,共4页
研究了Rb(5PJ)+Rb(5PJ′)→Rb(5S)+Rb(5DJ″)的碰撞能量合并过程,一台单模半导体激光器共振激发Rb原子的5P1/2或5P3/2态,另一与泵浦激光束反向平行的单模激光束作为吸收线探测激发态原子密度及其空间分布,吸收线分别调至5P1/2→5D3/2和5... 研究了Rb(5PJ)+Rb(5PJ′)→Rb(5S)+Rb(5DJ″)的碰撞能量合并过程,一台单模半导体激光器共振激发Rb原子的5P1/2或5P3/2态,另一与泵浦激光束反向平行的单模激光束作为吸收线探测激发态原子密度及其空间分布,吸收线分别调至5P1/2→5D3/2和5P3/2→7S1/2跃迁,由激发态原子密度和谱线荧光比得到碰撞能量合并过程5PJ+5PJ′→5S+5DJ″的截面.两台激光器同时分别激发5P1/2和5P3/2态,通过对5DJ″→5PJ的荧光探测,得到5P3/2+5P1/2碰撞转移到5D5/2和5D3/2的截面分别为(1.12±0.50)×10-14和(1.01±0.45)×10-14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能量合并 RB 激发态密度 荧光 截面
下载PDF
Rb(5P_J)+Rb(5P_J)→Rb(5S)+Rb(nl=5D,7S)碰撞能量合并 被引量:2
6
作者 穆保霞 王淑英 +4 位作者 崔秀花 张刚台 袁强华 戴康 沈异凡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577-1580,共4页
研究了Rb(5PJ)+Rb(5PJ)→Rb(nlJ′)+Rb(5S)碰撞能量合并过程,利用单模半导体激光器分别共振激发Rb原子的5P1/2或5P3/2态,利用另一与泵浦激光束反向平行的单模激光束作为吸收线探测激发态原子密度及其空间分布,吸收线分别调至5P1/2→5D3/... 研究了Rb(5PJ)+Rb(5PJ)→Rb(nlJ′)+Rb(5S)碰撞能量合并过程,利用单模半导体激光器分别共振激发Rb原子的5P1/2或5P3/2态,利用另一与泵浦激光束反向平行的单模激光束作为吸收线探测激发态原子密度及其空间分布,吸收线分别调至5P1/2→5D3/2和5P3/2→7S1/2跃迁。由激发态原子密度和谱线荧光比得到碰撞能量合并过程的截面,对5P3/2激发,碰撞转移得到5D5/2,5D3/2和7S1/2的截面分别是(1.32±0.59)×10-14,(1.18±0.53)×10-14和(3.21±1.44)×10-15cm2;对5P1/2激发,碰撞转移到5D5/2和5D3/2的截面分别是(6.57±2.96)×10-15和(5.90±2.66)×10-15cm2。与其他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能量合并 RB 激发态密度 荧光 截面
下载PDF
激发态Rb原子间的碰撞能量转移 被引量:1
7
作者 吴红萍 郭启存 +1 位作者 戴康 沈异凡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038-2041,共4页
脉冲激光器激发Rb原子到5P1/2态,通过碰撞能量转移Rb(5P1/2)+Rb(5S1/2)Rb(5P3/2)+Rb(5S1/2)产生5P3/2原子,研究了5P1/2+5P1/2,5P3/2+5P3/2,5P1/2+5P3/2的碰撞能量合并产生态的过程。5P1/2态原子密度利用Rb空心阴极灯通过光学吸收方法得... 脉冲激光器激发Rb原子到5P1/2态,通过碰撞能量转移Rb(5P1/2)+Rb(5S1/2)Rb(5P3/2)+Rb(5S1/2)产生5P3/2原子,研究了5P1/2+5P1/2,5P3/2+5P3/2,5P1/2+5P3/2的碰撞能量合并产生态的过程。5P1/2态原子密度利用Rb空心阴极灯通过光学吸收方法得到,而5P3/2态密度通过5P3/25S1/2(D2线)与5P1/25S1/2(D1线)跃迁的荧光比得到。因为5P3/2+5P3/2或5P1/2+5P3/2的能量和与5D态的能量差远小于5P1/2+5P1/2与5D态的能量差,因此5P3/2+5P3/2,5P1/2+5P3/2的过程将影响5P1/2+5P1/2的测量结果。由于精细结构能量转移的时间比5D态寿命小得多,故5P1/2+5P1/2,5P1/2+5P3/2和5P3/2+5P3/2产生的5D5P荧光是同时产生的。在不同的池温下测量了积分荧光信号的相对强度,5P态原子有效寿命由辐射陷获的理论得到,结合激发态原子密度得到了5P1/2+5P1/2,5P1/2+5P3/2和5P3/2+5P3/2碰撞能量合并截面分别为7.810-15,2.9×10-14和3.1×10-14cm2。结果表明5P1/2+5P3/2与5P3/2+5P3/2产生5D3/2态的截面基本是相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谱 碰撞能量合并 荧光 截面 RB
下载PDF
光学厚Rb蒸气界面附近后向荧光光谱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沈晓燕 刘静 +2 位作者 郭启存 戴康 沈异凡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27-1330,共4页
在存在表面耗散层的纯Rb光学厚蒸气中,利用小功率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泵浦Rb(5P3/2)的超精细结构能级,测量和分析了780nm(5P3/2→5S1/2)和795nm(5P1/2→5S1/2)后向荧光的强度和线形,耗散层(近区)起光谱滤波器的作用。有两种可能产生5P1/... 在存在表面耗散层的纯Rb光学厚蒸气中,利用小功率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泵浦Rb(5P3/2)的超精细结构能级,测量和分析了780nm(5P3/2→5S1/2)和795nm(5P1/2→5S1/2)后向荧光的强度和线形,耗散层(近区)起光谱滤波器的作用。有两种可能产生5P1/2态原子的机制,第一种机制是Rb(5P3/2)+Rb(5S1/2)→Rb(5P1/2)+Rb(5S1/2);第二种机制是Rb(5D)+Rb(5S)→Rb(5P)+Rb(5P),对于每一种机制,给出了后向敏化荧光的理论公式。研究后向荧光时,必须要确定荧光强度与激光功率的关系和荧光线形。激光频率扫描超精细结构共振线,得到的敏化后向荧光795nm线形与共振荧光780nm线形相似,其荧光强度与荧光功率有线性关系。因此,基本上可以用第一种机制解释5P1/2态布居机制。理论证明了,第二种机制产生的敏化后向荧光强度应与激光功率平方成比例,这与实验结果是不同的,第二种机制不能解释耗散层界面后向敏化荧光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谱 后向敏化荧光 精细结构激发转移 碰撞能量合并 光学厚Rb蒸气
下载PDF
激发态Cs原子间碰撞能量转移截面
9
作者 张刚台 袁强华 +4 位作者 穆保霞 王淑英 崔秀花 戴康 沈异凡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4期123-126,共4页
在Cs蒸气密度为10^13cm^-3量级范围内,研究了6P3/2+6P3/2→6DJ+6S碰撞能量合并过程.利用单模半导体激光器共振激发6P3/2态,利用另一与泵浦激光束反向平行的单模激光束作为吸收线探洲激发态原子密度厦其空间分布,吸收线调至6P3/2... 在Cs蒸气密度为10^13cm^-3量级范围内,研究了6P3/2+6P3/2→6DJ+6S碰撞能量合并过程.利用单模半导体激光器共振激发6P3/2态,利用另一与泵浦激光束反向平行的单模激光束作为吸收线探洲激发态原子密度厦其空间分布,吸收线调至6P3/2→8S1/2跌迁,并可平行于泵浦激光束移动.由激发态原子密度和谱线的荧光强度比得到碰撞能量合并的截面.碰撞转移到6D5/2和6D3/2的截面分剐是(4.1±1.8)×10^-15和(2.2±1.0)×10^-15cm^2.与其它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能量合并 截面 激发态原子密度 荧光 C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