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下食管碘染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秦兴亚 《黑龙江医学》 2015年第6期660-661,共2页
目的分析内镜下食管碘染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80例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对50例经内镜检查有食管黏膜可能病变者给予碘染色检查,详细记录病灶的形态、位置以及大小等,行多处活检并把食管鳞状上皮组... 目的分析内镜下食管碘染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80例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对50例经内镜检查有食管黏膜可能病变者给予碘染色检查,详细记录病灶的形态、位置以及大小等,行多处活检并把食管鳞状上皮组织具体的着色结果同相应的病理临床检查相互对比分析。结果 50例患者接受碘染检查前怀疑病变点共63处,行碘染后40例出现无染色区以及淡染区共58处,约1/3病例出现≥2处无染色区以及淡染区。结论对早期食管癌以及癌前出现病变患者应用内镜下食管碘染色检查,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检出效果,临床检诊率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内镜检查 染色检查
下载PDF
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诊治中的内镜下食管碘染应用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东悦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35期37-38,共2页
目的探究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诊治中的内镜下食管碘染应用。方法 72例接受内镜检查的食管黏膜可能病变患者,实施内镜下碘染检查。将病灶的大小、形态、位置详细记录,对比分析相应的病理临床检查及食管鳞状上皮组织具体的着色结果 ... 目的探究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诊治中的内镜下食管碘染应用。方法 72例接受内镜检查的食管黏膜可能病变患者,实施内镜下碘染检查。将病灶的大小、形态、位置详细记录,对比分析相应的病理临床检查及食管鳞状上皮组织具体的着色结果 ,行多处活检,分析检查结果。结果在接受碘染检查前, 72例患者怀疑病变点共91处, 3种不同特征性变化可基本的表现出来:①黏膜血管纹理模糊,黏膜呈现出显著性的增厚、混浊等;②色泽发生明显性的变化,例如红区、充血、呈灰白斑样等;③黏膜表面呈小结节突状、较为粗糙、呈颗粒状。在行碘染后, 56例出现显著不规则形状(例如地图状、树枝状、点状)的淡染区和无染色区共82处。≥2处无染色区以及淡染区有24例,且有较为广泛的病灶分布。有多数病灶集中于食管的中断中。在碘染总数中,中及重度非典型增生之上患者占34.72%(25/72)。结论针对早期食管癌以及癌前病变患者采用内镜下食管碘染检查,临床检诊率较高,可取得较理想的检出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检查 食管癌 内镜检查 早癌
下载PDF
肉眼观察法在农村地区妇女宫颈癌筛查中的运用 被引量:9
3
作者 杨丽 肖晚晴 刘慧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902-2903,共2页
目的:评价肉眼观察法在农村地区妇女宫颈癌筛查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对广州市268 884例农村妇女用肉眼观察法开展免费宫颈癌筛查,阳性者进行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分析项目实施前后妇女宫颈癌检出率的差异。结果:CIN2及以上癌前病变和宫颈... 目的:评价肉眼观察法在农村地区妇女宫颈癌筛查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对广州市268 884例农村妇女用肉眼观察法开展免费宫颈癌筛查,阳性者进行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分析项目实施前后妇女宫颈癌检出率的差异。结果:CIN2及以上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检出率为260.71/10万(701/268 884),高于全国水平(χ2=258.91,P<0.01);早诊率为90.87%(637/701),与国家水平相当(χ2=0.64,P>0.05);宫颈癌检出率为43.89/10万(118/268 884);宫颈癌检出率随年龄而增高(χ2=17.48,P<0.01);平均每筛查153例妇女,投入7 494.49元可确诊1例CIN1及以上癌前病变或宫颈癌。与项目实施前相比,宫颈癌检出率有明显提高(χ2=30.87,P<0.01)。结论:VIA/VILI适合在经济条件、仪器设备、技术人员相对落后的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醋酸染色检查 复方染色检查 筛查
下载PDF
内镜下食管碘染用于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价值分析
4
作者 陈时 刘晨 《中国药业》 CAS 2020年第S02期223-224,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食管碘染用于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经内镜检查有食管黏膜可能病变的患者50例,给予碘染色检查,记录病灶形态、位置及大小等,行多处活检并比... 目的探讨内镜下食管碘染用于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经内镜检查有食管黏膜可能病变的患者50例,给予碘染色检查,记录病灶形态、位置及大小等,行多处活检并比较食管鳞状上皮组织具体着色结果与病理临床检查结果。结果50例患者碘染前怀疑病变点63处,碘染后出现无染色区及淡染区共58处(共40例),且约1/3的病例出现至少2处无染色区及淡染区。结论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中应用内镜下食管碘染色检查,检出效果相对良好,且临床诊断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 癌前病变 内镜 食管染色检查 诊断
下载PDF
海南地区care HPV联合VIA/VILI作为分流筛查宫颈癌的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欣妮 张丽君 +3 位作者 郑海茹 陈虹 余月彩 吴熊军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1年第10期1404-1409,共6页
目的探讨海南地区简易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care HPV)联合醋酸/碘染色肉眼观察检查(VIA/VILI)作为分流筛查宫颈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宫颈癌筛查女性3150名为研究对象,根据筛查方案分为A组(n=1... 目的探讨海南地区简易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care HPV)联合醋酸/碘染色肉眼观察检查(VIA/VILI)作为分流筛查宫颈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宫颈癌筛查女性3150名为研究对象,根据筛查方案分为A组(n=1820)和B组(n=1330),A组女性给予care HPV检查,其中阳性者做阴道镜检查。B组女性给予care HPV检查,阳性者行VIA/VILI检查,异常者再行阴道镜检查,观察两组检查结果。结果A组女性阴道镜转诊率显著高于B组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36,P<0.01)。两组女性CIN 1、CIN 2/3、宫颈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106、0.017、0.015,均P>0.05)。两组女性中CIN 2/3病变以上患者年龄、BMI、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初次性生活年龄、初产年龄、绝经状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0.077~1.674,P>0.05)。B组女性人均筛查费用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37,P<0.01)。结论care HPV联合VIA/VILI筛查宫颈癌有较好的应用价值,降低了阴道镜检查率,对病变检出情况无显著影响,具有较好的卫生经济学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易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 醋酸/染色肉眼观察检查 宫颈癌 筛查 海南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