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验证技术探讨黄蜀葵花防治造影剂肾损伤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缪晓帆 李思洋 林欣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5期2133-2140,共8页
目的探讨黄蜀葵花防治碘对比剂所致急性肾损伤(CI-AKI)的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方法根据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及已发表文献收集并筛选出黄蜀葵花有效活性成分及药物作用靶点,运用疾病靶点数据库筛选CI-AKI相关靶点,并获取药物与疾病交集靶... 目的探讨黄蜀葵花防治碘对比剂所致急性肾损伤(CI-AKI)的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方法根据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及已发表文献收集并筛选出黄蜀葵花有效活性成分及药物作用靶点,运用疾病靶点数据库筛选CI-AKI相关靶点,并获取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黄蜀葵花活性成分-靶点网络、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使用R语言进行基因本体论(GO)生物过程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 Vina1.1.2软件对活性成分与CI-AKI相关疾病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合活性。结果黄蜀葵花活性成分中5-羟基-7,8,4’-三甲氧基黄酮、槲皮素、9,12-二烯十八酸等活性成分对于CI-AKI治疗有较强的靶向作用,核心靶点包括IL-6、AKT1、SRC、EGFR、MAPK3、ESR1等。GO及KEGG富集分析显示,黄蜀葵花活性成分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及通路的调控,主要涉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作用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黄蜀葵花多种活性成分与疾病靶点具有较好地对接能力,预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结论黄蜀葵花中多种活性成分可能通过调控炎症、氧化应激、糖脂代谢、抗纤维化、新生血管生成、免疫应答等多条通路发挥治疗CI-AKI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蜀葵花 对比所致急性损伤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中药 靶点 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不同年龄中国患者接受碘克沙醇行PCI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及对比剂所致急性肾损伤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陈丽 王效增 +3 位作者 赵威 赵昕 荆全民 韩雅玲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3-318,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的中国患者应用碘克沙醇行冠脉介入治疗(PCI)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及对比剂所致急性肾损伤(CIAKI)的差异。方法自2013年10月30日-2015年10月7日在中国的30个中心入选3042例患者(本研究为IMPERIAL研究,注册号:Chi CT...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的中国患者应用碘克沙醇行冠脉介入治疗(PCI)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及对比剂所致急性肾损伤(CIAKI)的差异。方法自2013年10月30日-2015年10月7日在中国的30个中心入选3042例患者(本研究为IMPERIAL研究,注册号:Chi CTR-ONC-13003733),于其住院期间观察3 d,出院后随访1个月。根据患者年龄分为3组,A组患者≤65岁(n=1748),B组患者65~75岁(n=828),C组患者>75岁(n=466)。主要研究终点为住院期间即PCI术后72 h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卒中、支架内血栓、心源性死亡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CIAKI的发生率。次要终点为PCI后72 h^30 d的MACCE发生率。结果3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情况(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卒中、支架内血栓、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CIAKI发生率[分别为:7.1%(121/1702),7.8%(63/806),10.7%(49/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次要终点事件发生情况比较:3组患者心源性死亡发生率[A组:0%(0/1748);B组:0.12%(1/828);C组:0.43%(2/4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而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卒中、支架内血栓、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的中国患者应用碘克沙醇行PCI安全可行,仅CIAKI及出院后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大有增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克沙醇 对比所致急性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